2015年春川教版八年级下历史 期中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春川教版八年级下历史 期中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06 21:5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综合检测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49年,某次会议通过了以下若干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次会议应该是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题干中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可看出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港澳的回归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能力。本题关键信息“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并真正以东方巨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并没有站立起来,故A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港澳回归与题意无联系,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3.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解析】选B。本题考查点为西藏和平解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历史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西藏民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西藏人民从此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西藏地方的历史画卷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4.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目的是保家卫国。因此C项符合题意。
5.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题干中的“美军”和“20世纪50年代”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
6.(2014·遂宁中考)注重历史图片的史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要求,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1950—1952年土地改革
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识图能力。第一幅图上有“土地改革”四个字,第二幅图是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三幅图上有“1952年”,这是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三幅图片都与1950—1952年土地改革有关。
7.下表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人均产量比较表”。面对表中所示的状况,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
人均产量 中国(1952年) 美国(1950年) 印度(1950年)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贯彻“八字方针”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许多重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953-195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8.(2014·龙岩中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A是在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并通过的,起临时宪法的作用;B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指导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C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的,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是新中国第四部宪法。
9.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是“1954年”“公私合营”,据此判断,正确答案应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0.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
A.1949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B。
11.(2014·盐城中考)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计划的五年钢产量生产指标示意图。图中计划指标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三大改造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所示的钢产量生产指标由535万吨,上升到9 000万吨,这是明显的高指标,说明当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故选B。
12.(2014·达州中考)在特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口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语、诗词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①反映的是红军长征;②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中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③反映的是渡江战役;④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由此便知正确的排列顺序。
13.某学校拟举办一个讲座: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是“文化大革命往事”。他们准备请本校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教师做主讲人,请根据下面几位教师的出生年代,帮助他们确定主讲人 (  )
A.王老师,1954年 B.张老师,1976年
C.李老师,1982年 D.郑老师,1978年
【解析】选A。本题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大革命”起止时间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注意限定语“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B、C、D中的三位老师出生时间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当年或以后,不可能亲身经历这场浩劫。
14.“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从邓小平的这句话中我们得出“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 
(  )
①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②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要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④是个人崇拜的表现,是不可取的。
15.(2014·兰州学业考)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
A.“一国两制”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B、D分别是祖国统一方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外交方针。
16.(2014·宿迁中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这里的“首创”是指 (  )
A.兴办乡镇企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建立人民公社
【解析】选B。根据时间“1979年”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此事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起步阶段;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2014·聊城学业考)某学校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办“新中国成立65周年发展成就展”,拟分“艰苦创业”“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四个篇章。下列能入选“改革开放”篇章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现代史不同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时期的总体特征,考查学生总体把握历史的能力,难度中等。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时间为1978年,①在1970年,②在1971年,都不正确,③④为1978年后的成就,故选D。
18.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这句话最完整、最本质的理解是 (  )
A.改革就是第二次民主革命
B.改革就是加快经济建设
C.改革就是加强法制建设
D.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9.“南海吹来改革风,九天降下开放雨”,这是一副广为流传的对联。它反映的史实包括 (  )
①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③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些史实都与对联的意思相符;而“两个凡是”的方针是在改革开放前提出的。故排除①,选B。
20.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  )
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D.确立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能力。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A在1978年,B在1949年,C在1976年。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1分,共50分)
21.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涵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源于历史上哪一次战争 (2分)
(2)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 (2分)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分)
(3)在丙人物所说的那个急于求成的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你能说出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两个模范人物吗 (2分)
(4)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指哪一事件 (2分)
(5)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丁>甲>丙>乙 D.乙>丁>丙>甲
(6)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昔对比,乙、丙两个人物一定有颇多的感触和认识,请你替他们分别谈一谈。(3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片资料问答题。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1)题,由《上甘岭》和“李援朝”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第(2)题,由“动乱岁月”和“文革”可知是“文化大革命”。第(3)题,由“王跃进”这个名字可知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模范人物。第(4)题,由“和共和国是同龄人”和“国庆”可知是指1949年的开国大典。第(5)题,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第(6)题,主要从社会稳定、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抗美援朝战争。
(2)“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3)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任意两个即可)。
(4)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5)C。
(6)乙:①政局稳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前提。要想政局稳定,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国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丙: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言之有理即可)
22.《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 ( http: / / www.21cnjy.com )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 (2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 (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 (2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点分别是什么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分)
【解析】本题以经济建设为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知识迁移及应用能力。第(1)题在审题时要抓住“工业化”和“1953年”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材料一中“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材料一是“一五计划”时期,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五年计划;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的成果是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2)题在审题时要抓住材料二中“用最高的速度”和“总路线的基本精神”两个有效信息和材料三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中的有效信息,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1958年”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第(3)题在审题时要抓住“跨入一九七九年”和“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材料四中“1979年”,可以得出材料四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所以“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战略转变”前后,战略转变以前党的工作重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战略转变以后党的工作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4)题是主观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规划:五年计划。成果: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问题: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兴奋的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前后重点:转变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以经济建设中心,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改革开放。
2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土地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历史上国共两党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曾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过怎样的解决办法 (2分)
(2)仔细观察“新中国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2分)
(4)C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到D阶段实行的哪一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2分)
【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前后土地问题为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学生对土地问题的历史变化知识的掌握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1)题要结合同盟会的纲领来回答,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涉及土地问题的明显就是“平均地权”。第(2)题要明确“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什么,就是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完成这一任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把土地分给农民,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第(3)题抓住图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一提示,结合所学,“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三大改造中对农业实行的措施,这一措施把私有制经济改造成了公有制。第(4)题抓住图中“1978年起”这一提示,结合所学,从1978年起,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1)平均地权。
(2)A阶段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3)三大改造。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材料二 1980—2005年深圳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100 100—1 000 1 000—2 000 2 000—5 000
所用时间(单位:年) 9 7 5 3
——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政策”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4分)
(2)据材料二说明深圳经济发展的变化。(3分)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4分)
【解析】本题以对外开放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在审题时要抓住“两个省份”,结合材料一中“经济特区”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是广东、福建。解答第(2)题要结合材料二中表格中数字变化等信息,得出经济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第(3)题考查的是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广东、福建。
(2)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并不断加速。
(3)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