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二)
(本试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一、明察秋毫(13分)
1.按照注音写字,要求正确,工整,美观。(4分)
①万lài ②yì日 ③荒miù ④ 变huàn莫测
① ② ③ ④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3分)
顾名思意 盛气凌人 不可名状
囊莹映雪 龙吟凤哕 既物起兴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D.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
4.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得如同镜子一般, ,实在奇绝。
①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
②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
③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
④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
A.②④①③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②④
二、知识积累及运用(18分)
5.背诵、默写填空。(9分)
①将军角弓不得控, 。 ,愁云惨淡万里凝。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 。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 。
④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 。
⑤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也是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 。
6.名著练习。(2分)
“18世纪,一个水手和船长在航行中发生冲突,被遗弃在荒岛上,他在与人世隔绝的环境中,独自生活了多年……”此事触发了 国作家 的创作灵感,从而写出了《鲁滨逊漂流记》。
7.用简要的文字依次概括季风的另外三个特点。(每点最多不超过6个字)(3分)
季风遍于全球,分布广泛。季风的能源是永不枯竭的,只要有空气,有太阳,就有季风的能源。季风的能量大大超过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能量的总和,一年中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200亿吨标准煤的能量。在各种能源中利用季风最为简便。它不同于煤、石油、天然气,要从地下开采出来,然后再经过提炼、加工等好些复杂的过程才能使用;也不同于水能,需要先建筑高坝把水蓄起来,才能让水推动轮机运转;更不像原子能、太阳能那样需要造价昂贵的设备装置。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1)季风分布广泛 (2)
(3) (4)
8.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4分)
心情是我们的收割机呢!如果你懊丧,收获的就是退缩和一事无成;如果你落落寡合,收获的就是苦难和孤独无助;如果你 , ;如果你 , 。
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49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9——13题。(19分)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①林壑尤美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颓然乎其间 ④伛偻提携
10.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 理解填空。(5分)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 ___。
②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2分)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欧阳修
13.第③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4——19题。(16分)
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4.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4分)
15.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2分)
16.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3分)
17.第⑤段画线句子中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有什么道理?(3分)
18.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19.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20——23题。(14分)
汉字之美
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文字中拼命汲取汉字的精髓,还一次又一次煞有介事地举办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其主角便是汉字的书法作品,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安选 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佳丽还有“雪、柔”等等。日本人对汉字的狂热痴迷可见一般。汉字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她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四种声调再加轻声、变调之类已够复杂,还得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这里的学问深着呢!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读得铿锵有力,有人读得平淡无奇,有人读得悦耳流畅,也有人读得含混不清。要让听者从你的嘴巴中听出汉字的美,还真得请你下一番功夫。
曾亲耳聆听过一位著名话剧演员朗读戴望舒的《雨巷》,那绝对是一次痛快淋漓的享受;那平缓的语调娓娓引出泛着暗淡灯光的朦胧小巷,那略显惆怅的沙哑是对如烟往事剪不断、理还乱的追忆,那若有若无的哽咽更勾起多情人心灵深处早已尘封的往事,一诗读完,听者不禁泪水涟涟……
汉字的形美同样不可抗拒。历代优秀的书法家粲若繁星,各具风采。王羲之,飘逸俊朗;颜真卿,粗犷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的题词就让世人少了一分敬仰,小桥流水倘惹有名家的“墨宝”则会因此声名远播。难怪各旅游景点在宣传手册上都忘不了写上“XX年间,大书法家XXX见此佳景,豪兴大发,泼墨挥毫,写下XXX几个大字”之类的语句。我的家乡盱眙有一处本不出名的小山,亏了南宁书法家米蒂的题字“第一山”,近年来竟有不少外地游人慕名而来,让小县城颇有几分自豪。
形形色色的美术字更为汉字的形美推波助澜。歌手江涛的MTV作品《创造》,用电脑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帜,很有个性。这些字或扁或圆,亦庄亦谐,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千变成化,精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汉字镀上了现代科技的光辉,更魅力四射。
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思:“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巍峨”,山的高大顿显眼前;“妩媚”,少女的娇颜潜入心底。难怪中国人爱将“字画”连在一起,汉字本来就是可以入画的。
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汉字字义的理解随之不同。我看《红楼梦》与文学家看《红楼梦》的感受肯定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文学作品,有人推崇备至有人却视若粪土的原因。平常的一句话,如“你是个大坏蛋!”可能是孩子的童言无忌,也可能是情侣的亲密调侃;可能是路人的厉声痛斥,也可能是某君良心发现后的深深自责。细细品来,汉字的义真及奥妙无穷。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成千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佳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正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深深吸引,才会“沉睡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夜深人寂,挑灯夜书。会心之处,不觉莞尔。
20.文章写了汉字的哪些美?试简要概括。(4分)
21.从著名话剧演员朗读《雨巷》的艺术效果上看,汉字的语音具有独特的魅力。依据三、四两段提供的信息,说说我们在朗读文章时应该注意些什么。(3分)
22.作者认为“汉字之美,还是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棉纱”,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23.第八段画线的句子告诉我们,成千上万的汉字一经语言大师的“点化”,就能放射出神奇的艺术魅力。请你举出一例,并加以简要说明。(可以举一个词句、一篇文章或一部名著)(4分)
四、作文(40分)
这里有
(如亲情、信任、希望、欢乐、竞争、春天、阳光、丰富的宝藏等)
提示:括号内所提供的词语可选用,也可不用;务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第二次月考试题(二)
一、1.籁 翌 谬 幻2. 意改为义 莹改为萤 既改为即 3.C 4.D
二、5.①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③夜吟应觉月光寒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6.英国 笛福7.(2)能源永不枯竭(3)季风的能量大(4)季风利用简便8.如果你昂扬,收获的就是进取和精神抖擞;如果你百折不挠,收获的就是喜悦和意气风发
三、(一)9.①特别;②像张开的鸟翅膀一样;③醉醺醺的样子。④驼背,指老人; 10. 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②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11.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2. 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13.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二)14.四次:①从小听老翁唱山歌;②参加山场劳动时,听男女对唱的山歌;③听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④如今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15.按时间顺序写的。先总后分。16.让我至今怀想的不是老人唱的山歌本身,而是我童年的岁月以及那朴实无华的氛围。17.闽北的山深、山高,受外界的影响少,因此人也单纯一些,山歌也朴实,而乐清与闽北相比,受外界的影响多一些,所以人也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华丽了些,这是有道理的。18.比喻,把磁带、音响中的民歌比喻成扎红绸的大白菜。19.表现了作者对朴实无华的民歌的怀想与赞美。
(三)20.文章写了汉字的音美、形美、义美和汉字之间相互组合的内在神韵美。(第四方面也可以摘抄原文。)(四个方面各得1分)21.应注意讲究四声和变调;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注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22.只有真正地热爱汉字并能深刻理解、准确运用汉字的人,才能获得汉字的内在神韵美。23.示例:朱自清的《背影》,语言朴实无华,却蕴涵着真切、诚挚的父子深情,让人感动;《西游记》以其神奇的想像,曲折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深深吸引了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著。(举出例子得1分。说明准确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