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我们的食物来自各种生物组织,那么怎样检测不同生物组织中的营养物质呢?
蔬果类
动物性食物
奶及奶制品
谷类制品
油、糖类
化学试剂+有机化合物→特定的颜色
①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水浴加热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实验原理:
②脂肪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见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
常见非还原糖
蔗糖、淀粉、纤维素
梨子
梨子
苹果
苹果
尽量选所检测物质含量高,且颜色浅的材料。
(1)原理
具有还原性的糖
常见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
常见非还原糖:
蔗糖、淀粉
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50~65℃水浴加热
斐林
试剂
甲液:
乙液:
0.1g/mLNaOH
0.05g/mLCuSO4
等体积混合使用,现配现用。
(3)反应实质
还原糖将Cu2+还原,生成砖红色的Cu2O
(2)试剂
3
实验过程及结论
(1)还原糖的鉴定
选材:含糖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制备样液:制浆→过滤(一层纱布)→取液
颜色反应:
结论:组织样液含有还原糖。
注入2mL梨组织样液
振荡、混合摇匀呈现蓝色
注入1mL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
甲乙液等量混匀
变成砖红色
50-65℃的温水
注意:斐林试剂
要现配现用!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还原糖检测实验结果】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材料是否可选择西瓜、番茄、马铃薯、甘蔗组织样液?
所以应选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富含葡萄糖、果糖或麦芽糖等还原糖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最好。
不行,西瓜和番茄样液本身的颜色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马铃薯和甘蔗主要含淀粉,淀粉为非还原糖。
(1)原理
(2)材料:豆浆、新鲜肝脏研磨液
(3)试剂:双缩脲试剂
A:0.1g/mL的NaOH溶液 B:0.01g/ mL的CuSO4溶液
依次添加
在碱性条件下,两个及以上相邻肽键与双缩脲试剂中Cu2+作用,产生紫色络合物
(4)现象:
紫色
选材: 含 丰富的豆浆滤液或鸡蛋清溶液。
(避免材料自身的颜色对实验变化颜色的掩盖)
蛋白质
豆浆滤液或蛋清稀释液
制备样液
呈色反应
组织样液2mL
双缩脲试剂A液1mL
双缩脲试剂B液4滴
摇匀后变成紫色
结论:
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
(5)实验步骤:
制备样液
呈色反应
结论:
【蛋白质检测实验结果】
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成分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质量浓度为0.1 g/mL 的NaOH溶液 质量浓度为 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质量浓度为
反应原理 加热条件下,含醛基的可溶性还原糖将Cu(OH)2还原为Cu2O沉淀 碱性条件下Cu2+与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使用方法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现配现用)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0.05 g/mL
的 CuSO4溶液
0.01 g/mL的CuSO4溶液
先加入A液1 mL摇匀,再加B液4滴,摇匀
50~65 ℃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
蓝色→棕色→砖红色
浅蓝色→紫色
完善表格,总结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异同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不同”
“一同”
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 两种成分,且所含NaOH的质量浓度都是0.1g/mL
① CuSO 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同
② 使用方法不同
③ 反应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混合均匀现配现用
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
时间太长,Cu(OH)2悬浊液就沉淀在试管底部而无法参与反应。
2、为什么在蛋白质检测时,双缩脲试剂的加入顺序是先加A液,再加B液,而且B只能加3 ~4滴不能过量?
蛋白质只有在碱性环境中才能与Cu2+发生颜色反应。过量的双缩脲试 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脂肪 + 苏丹Ⅲ染液 ---- 橘黄色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方法二:取材:花生种子(浸泡,去种皮),将子叶切成薄片
制片
①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②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
③去浮色: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④制成临时装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先低倍镜下找着色颗粒,再高倍镜观察
观察:
结论: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证明有脂肪存在。
脂肪微粒
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3
实验过程及结论
马铃薯匀浆
检测
组织样
液2mL
碘液2滴
结论:
组织样液中存在淀粉。
摇匀后变成蓝色
取材:
(4)淀粉的鉴定
试剂 现象 原理
还原糖
蛋白质
脂肪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苏丹Ⅲ
苏丹Ⅳ
砖红色沉淀
变紫色
橘黄色
红色
可溶性还原糖与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归纳比较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Summary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元素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Fe Mn B Zn Mo Cu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淀粉
还原糖鉴定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鉴定苏丹III:橘黄色
双缩脲试剂:紫色
碘液:变蓝
甲液:0.1 g/mLNaOH溶液
乙液:0.05 g/mLCuSO4溶液
A液:0.1 g/mLNaOH溶液
B液:0.01 g/mLCuSO4溶液
新制的
Cu(OH)2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C.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
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
×
√
×
×
B
2.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脂肪的鉴定中用体积分数75%的酒精洗去浮色
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作为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C.脂肪的鉴定中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
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液
D.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
×
西瓜汁中的色素会干扰砖红色的观察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
√
D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葡萄糖 苏丹Ⅲ染液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3.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D
4.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制成匀浆后检测,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 d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 d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 d 苏丹Ⅲ试剂 橘黄色
D 第40 d 碘液 蓝色
解析:第10 d有可溶性糖,不排除有还原糖的可能,故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可能出现砖红色沉淀;种子中一定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呈现紫色;第30 d种子中有脂肪,与苏丹Ⅲ染液发生反应,呈现橘黄色;第40 d种子中无淀粉,加入碘液后不会呈现蓝色。
C
5.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作如下处理: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 ℃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都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