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1-5ACDDC 6-10 DBABB
二、判断:1-5 对对错对对
三、填空
1.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造血干细胞
3.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
4.免疫细胞、抗体、溶菌酶、免疫活性物质。
5.黏膜、杀菌物质、吞噬细胞、非特异性。
解答题(共30分)
1.(1)内环境,组织液
(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3)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2分)。
(4)高于(2分)
(5)营质O2(2分),代谢废物CO2(2分)。
2.(1)下丘脑,正反馈。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递质 胰岛B 胰岛素
(3)胰岛素受体IR 、 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 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五、附加题
(1)交感神经
(2)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运动的频率
(3)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4)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鸿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
(总分100分 时长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3分,共30分)
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下列各种变化中,未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⑦HIV 的增殖⑧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A.②③⑤⑦ B.①④⑥⑧ C.③④⑤⑦ D.①④⑥⑧
2.体外实验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A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B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减弱
C.胰岛素直接参与肝糖原的合成
D.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3.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研究表明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较少可能是高死亡率脑卒中患者的诱因
B.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处于动态平衡
4.人类用冰的历史十分久远,《周礼》中就有关“冰鉴”的记载。所谓“冰鉴”就是暑天用来盛冰,并储藏食物于其中的容器。冰鉴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冰鉴储藏新鲜水果可以降低其呼吸酶的活性,使有机物不再消耗
B.冰鉴盖上的双钱孔需要开大,以防止储存的食物快速腐烂
C.将新鲜蔬菜置于冰鉴中,细胞内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会上升
D.冰鉴散发的冷气使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凉爽感觉
5.神经元死亡是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失调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先兆症状,褪黑素(MT)主要是由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能够缩短入睡时间,减少睡眠中觉醒次数,其分泌具有昼夜节下丘脑视律性,调节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接受光周期信号到改善睡眠质量的过程中,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
B.在调节过程中,视网膜属于感受器,松果体属于效应器
C.补充外源MT并未改善AD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昼夜节律性,是因为MT受体改变
D.睡前长时间看手机,MT分泌量降低,难以入睡
6.某科研机构宣布。研究人员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在体外成功培育出树突状细胞、研究证实,在人体皮肤等组织中广泛存在着树突状细胞,一旦发现机体中存在病原体。该细胞就会及时通知免疫细胞将其清除,保护机体不受病原体的侵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成树突状细胞,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现阶段,人们不能利用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原理诱导胚胎干细胞发育成个体
C.树突状细胞具有树突状突起的形态结构,和其具有识别功能密切相关的
D.树突状细胞识别并直接攻击病原体,这个过程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8.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清除外来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B.清除癌变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和自稳功能
C.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是通过第三道防线实现的
D.免疫系统通过它的监视和自稳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9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特定抗体与白喉杆菌反应
10.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属于免疫细胞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寒冷环境下,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 )
2.寒冷环境下,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 )
3.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可导致内环境pH明显下降( )
4.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减少产热、增加散热( )
5.体内肌肉和肾上腺、胰岛等细胞的细胞膜上均分布着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免疫系统主要包括 、免疫细胞和 。
2.免疫细胞执行 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来自骨髓中的 。
3.抗原呈递细胞包括 、 和 。
4.免疫活性物质由 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 、 和 。
5.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皮肤、 。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如溶菌酶)和 (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前两道防线都属与 免疫。
解答题(共30分)
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图1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图2为人体某组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虚线内物质构成的环境称为 ,其中B代表 。
(2)填写图1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当人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水肿的原因 (2分)。
(4)如果图2为肺泡细胞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则B端红细胞中的O2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A端(2分)。
(5)如果图2为肌肉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2分),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2分)。
2.(每空2分,共18分)图1表示人体内E2(一种雌激素)、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器官甲是血糖调节的中枢。图2表示脂肪细胞中胰岛素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器官甲是 ,排卵前,E2含量升高导致器官乙对器官甲分泌的①敏感性升高,有利于合成和分泌E2,这属于 (正反馈/负反馈)调节。
(2)在饥寒交迫时,器官甲一方面可通过分泌 (填激素中文名称)间接升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产热;另一方面可通过释放 直接调控胰腺中的 细胞分泌 (填激素中文名称),降低血糖浓度。
(3)根据图2可知,胰岛素与 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 ,从而提高细胞 。
五、附加题(每空2分,共10分)
1.人在运动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时,某种自主神经的活动占优势使心跳加快,这种自主神经是 。
(2)剧烈运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大量CO2,CO2进入血液使呼吸运动加快。CO2使呼吸运动加快的原因是 。
(3)运动时葡萄糖消耗加快,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相对稳定。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浓度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
(4)运动中出汗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某种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激素是 。若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