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日·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日·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06 21: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狠抓基础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上拼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①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  )谷。
②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  )灰。
③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hào(  )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④但是为什么还有陷héng é(  )奔月的传说呢?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仆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侵在油中,飞蛾是直得赞美的。
错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
②但寒冷的、寂莫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错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
③园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篮空。
错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
3.填空。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选自散文集_________。
4.给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②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
③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④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
⑤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应怎样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一句在文中的含义?请简要回答
6.在《月》中,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语段一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②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③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⑤有一双翅膀,我_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8.哪一种层次划分最恰当?请选择出最准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为文中第⑤段的横线选择恰当的词语( )
A.假如 甘愿 B.倘使 宁愿
C.假如 宁愿 D.倘使 甘愿
10. 俗语说“飞蛾投火,自取灭亡。”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赞美“飞蛾”?
11.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一句?
12.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语段二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13.选段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14.选段中主要写月光的冷,也提到了光和热,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15.根据选段中所表现的意境,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至少写两句)
16.“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二)课外美文阅读
现代科技中“颜色的语言”
韩吉辰
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颜色的语言”更加丰富,可以表达出更多更准确的内容。
②在现代生活中,卫星云图已被广泛应用。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从高空拍摄、发回地面 的地表黑白照片。电视天气预报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图片,据此,人们不仅能够纵览云飞,还可推知其发展变化,预知未来天气。
③现在,人们在环境保护中,也十全重视“颜色的语言”。现代高空监测卫星,日夜不断地向地面发回彩色图象这些图像中不同的颠琶,准确地表明了该地区不同的环境状况。譬如 在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时,监测卫星发回的彩色图像中就有红色图形表示火灾的地点和范围。
④最近有一种“变色涂料”很受重视。在工厂的各种设备中,有一些部件容易发生损坏, 以致造成事故。人们发现,这些部件发生损害之前,自身的温度往往会升高,但是技术人员用眼睛很难观察出来。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变色潦料”,这种涂料有特殊的本领,一旦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自身颜色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由黄色变成了“橙色红”。把这种“变色涂料”涂在昂贵的精密车床上,一旦某个部件温度升高,这一部件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工作人员看见“颜色的语言”的提醒,就马上停机,找出升温原因,更换变色的部件,十分快捷可靠,可以有效地避免造成事故。
⑤这是热敏技术的应用,由于涂料中加入了变色剂,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变色剂中的高分于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变色剂是可逆型的。也就是说,当温度改变达到变色温度时出现的颜色.温度降低后会消失:但是当温度再次恢复到变色温度时,同样的颜色还会出现。
⑥你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周围,就会发现:原来“颜色的语言”这么丰富,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18.文写了哪三种“颜色的语言”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9.第⑤段划线的句子说明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作答。
                                       
20.选文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 (选做一题)
①电视天气预报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 毒动态图片。
②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变色剂中的高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狠抓基础
1.①yáng ②cuō ③皓 ④姮娥 2.①仆—扑 侵—浸 直—值②莫一寞 ③园一圆 篮一蓝
3、芾甘 文学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龙·虎·狗》
4.②④①⑤③
5.这是全文的中心,说明要使光和热永驻人间,就必须百折不挠地追求,斗争。
6.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语段一
8.B 9.D
10.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11.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12.抒发了作者追求光明、为了光明不惜牺牲生命的强烈感情。
语段二
13.冷光扑面。
14.更能反衬出月亮幽静的一面。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6.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
17.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二)课外美文阅读
18.卫星云图 人们不仅能够纵览云飞,还可推知其发展变化,预知未来天气彩色图像   准确地表明某地区的环境状况变色涂料 快捷方便地发现机械故障,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19.可逆
20.①卫星云图本来是黑白照片(彩色动态图片是经过计算机处理而成的)。 ②“在一定范围内”准确地表明了颜色变化的温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