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0 08:3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6 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人 口 增 长
一.人口增长
1.原因: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③政局稳定

2.表现:
①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 800万
②美国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1911年,美国人口从约530万增加到将近一亿。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889万增长到1793万,1911年增长到3670万。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人口增长
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3.影响:
分析图表中,英国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美国宣传画报
劳动力结构变化: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更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大 众 教 育
二.大众教育
1.背景:
2.表现: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发展发展的需要
①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②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
③1870年,英、法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近代法国课堂
近代英国乡村课堂
1802年拿破仑在法国颁行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学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二.大众教育
3.意义: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洪堡 普鲁士教育体系开创者
捷克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西方教育史上承前启后关键人物

城 市 化
三.城市化
1.形成:
2.表现:
①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②工业革命推动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需求大大降低。
①新兴工业城市得到发展;
②新兴工业城市得到发展;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城市化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英国曼彻斯特
美国纽约
英国利物浦
三.城市化
①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
②城市的卫生、居住等状况很差
3.早期城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关史事 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
 美国大城市处理污物的方式,只是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城市人口増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1850年的巴黎街道狭窄而幽暗,许多居民区都是贫民窟,容易引发流行病。
19世纪中期,英国老友记的街道独家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在垃圾堆上玩耍
4.早期城市化问题的解决
19世纪中期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照明日益完善,出现马拉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马拉轨道公共客车
三.城市化
5.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1881年,第一辆由电力驱动的电车在德国柏林周边的里特希菲尔德问世
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

社 会 问 题
四.社会问题
1.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雾都
大气污染
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强劲的西风吹散烟雾才告终。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000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污水排放
被污染的河水
四.社会问题
2.贫富分化加剧:
资本家攫取大部分社会财富,广大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高强度的劳动且收入难以糊口
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1867年,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
1867年英国不同阶层家庭在总人口和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图
图片和材料,反映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四.社会问题
3.社会矛盾激化: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早期工人破坏机器,表达自己的愤怒,后来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卢德分子”破坏机器的场景漫画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排斥手工劳动使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
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
材料研读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掠夺的步伐,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①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合理调整好人口结构问题;
②解决好民工进城与治安问题;
③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⑤注意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加剧:
社会矛盾激化:
课后小结
社会问题
城市化
大众教育
人口增长
原因:①②③
表现:①②
影响: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 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原因: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发展发展的需要
表现:①②③④
影响:教育普及,提高欧美各国大众文化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形成:①② 表现:①②
早期城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②
早期城市化问题的解决:
影响:
1.美国从19世纪20年代到1914年,人口从1 000万增加到超过1亿。对美国人口剧增说法最正确的是(   )
A.美国生育政策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大量移民的迁入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的记述,这提醒我们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做到( )
A.保护环境 B.控制人口增长 C.注重农业生产 D.节约能源
3.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建立系统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课堂练习
B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