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06 23:06:30

文档简介

课题: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科目:历史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时: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新中国外交的背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当时中国的困境,从而体验到周恩来的外交的成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学情分析:这是一节异地教学课,学生在上课前没有作系统准备。但他们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了解关于周恩来的故事,但只有零碎的、不系统的印象。初二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水平一般,对当时的外交政策难以理解,但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他们喜欢形象具体的历史描述,喜欢历史故事,但对抽象的历史结论和历史探究有好奇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为什么说“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教学难点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吗??答:《南京条约》(教师幻灯片演示)?师:自近代以来,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中国屡遭列强的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问:回想起这些不平等条约,大家觉得我们近代中国的外交是一种什么样的外交?
教师过渡:1949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
演示幻灯片:“本政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立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师: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外交,民族独立后的新中国,将奉行一种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
答: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屈辱外交。
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问:(演示幻灯片)在同我们建交的这17个国家当中,我们的朋友有什么特点?怎么我们家的朋友只有一两个是大国??
问:看完这则新闻后,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周恩来在处理和印度的关系中,所运用的原则的名称是什么??
问:大家想一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有何重要作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万隆会议,在这之前,我要提醒大家,待会要考考你们的眼力和听力,看谁把接下来的问题答得又快又准。
下面请看我们班的小记者陈雯同学所发回的报道:?学生表演:《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闻报道》?
问:看完这则新闻后,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周恩来在处理和印度的关系中,所运用的原则的名称是什么??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如果你是周恩来,面对这种变化,你有哪些感想,你要采取什么对策?(愤怒,想揭露帝国主义的阴谋,进行反驳。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讨论:请你说说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答: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不仅灵活务实的解决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而且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国为什么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答:同:指的是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异:指的是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讲授新课
七、教学评价设计
堂课45分钟时间内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量比较多,需要探讨的内容较多,因此在评价方式上,以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为主,侧重基础知识完成情况的考查。教师评价副辅助方式,侧重评价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情况。
八、板书设计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形势?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
?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内容:??
推广:?意义:?
????????????????????
?三、万隆会议:
时间:???????????????????
地点:???
性质:???????????????????
会议主题:???????????????????
贡献
九.教学反思
课件20张PPT。回顾历史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日内瓦会议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5)苏联把外交变为科学
中国把外交变为艺术 1. 50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50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以独立姿态
登上国际舞台。 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2.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总结历史在美国人心目中,以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1. 富兰克林·罗斯福 2.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3. 温斯顿·丘吉尔 4. 毛泽东 5. 圣雄甘地 6. 约瑟夫·斯大林 7. 周恩来 8.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9. 戴高乐 10. 伍德罗·威尔逊二十世纪10个最伟大的人物 外交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交家的人格力量和个人能力,周恩来恰恰具备了这两点。他的特殊的人格魅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外交家的风采;他的外交方略,更是举世赞叹。在如今世界的目光渐渐转向东方这个古老的民族时,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创业者们。周恩来,他具有一个东方人特有的朴实、聪慧、友好、谦逊、温文尔雅的气质,同时又不乏西方式的幽默感。这一切,无疑是他外交成功的因素之一。当日内瓦会议召开,我国的外交官们第一次出现在亚非诸国代表团中间时,素不相识的人一下子就记住了周恩来;当亚非会议出现裂痕时,周恩来以其卓越的外交技巧使会议化险为夷,成绩斐然;当柬埔寨发生叛乱时,周恩来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接西哈努克亲王来北京居住;当周恩来不顾劳累,频频出访时,他想到的始终是我们的国家需要每一个朋友。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议案时,毛泽东曾说"是亚非拉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这其中,又有周恩来多少辛劳和汗水啊!
?凡是和周恩来打过交道的人,无论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无不对他有良好的印象。这是何等的不易和伟大!这才是一个完完全全、纯纯粹粹的伟人!一个人受到如此广泛地赞誉和尊重,历史上又有几人?在公正的历史面前,一个人如果不是兢兢业业为国家、民族的振兴鞠躬尽瘁、奋斗终生,怎会获得人民最崇高的敬仰?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 同学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 自主 和平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5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23日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年1月18日
12.印度共和国1950年4月1日
13.瑞典王国1950年5月9日
14.丹麦王国1950年5月11日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年6月8日
16.瑞士联盟1950年9月14日
17.芬兰共和国1950年10月28日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等八国也承认了中国。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到达莫斯科车站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54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


出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标志着我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54正


出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亚非万隆会议1955(Bandung Conference) 来参加会议的有哪些国家?
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中国为万隆会议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亚非万隆会议1955(Bandung Conference) 周恩来总理与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
里(前右)及其夫人(左二)合影。 (Bandung Conference) 周恩来总理(左一)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右
二)、缅甸总理吴努(右一)亲切交谈。 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Bandung Conference) 2005年4月24日,参加亚非峰会的各国领导人从雅加达来到万隆,
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纪念活动。
这是胡锦涛与来自亚洲、非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领导人在万隆会
议旧址―独立大厦集体合影。 (Bandung Conference) 胡锦涛在这次亚非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从那时起,亚非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更加有力地登上了国际舞台。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激励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实现民族振兴和推动人类进步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andung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