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题(1-2单元)
一、选择题
1.关于太阳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是一种单纯的红色光
B.太阳光只有通过三棱镜才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C.太阳虽然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2.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 )。
A.风的侵蚀 B.地球内部运动 C.泥沙沉积
3.( )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而成。
A.三棱镜 B.潜望镜 C.眼镜 D.老花镜
4.如图,我们用自制的潜望镜观察桌面上的笔筒时,光线从笔筒到人眼经过了_______次反射。
A.1 B.2 C.3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成的。
A.反射 B.直射 C.折射
6.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最合适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
B.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室内,跑到广告牌下躲起来
C.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7.下面三种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路灯下的影子
B.水中的筷子“变折”
C.从汽车后视镜看到后面的车
8.下列地形与其主要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长白山天池—水的作用 B.黄土高原上的沟壑—火山喷发
C.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 D.长江三角洲—地震
二、填空题
9.在自然界中,除了河流、冰川有冲刷和搬运作用以外, 也有冲刷和搬运作用。
10. 、 、 都是岩浆岩。
1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长白山天池是由 形成的。
12.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
13.被带走的 在 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14.白光是由 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 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 掉。
15.潜水艇上的水兵常常利用 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16.太阳能热水器一般 放置(选填“倾斜”“垂直”或“水平”)。这样容易保持集热面和阳光 ,尽可能得到最强的光和最大的热量。
17.1607年, 进行测量光速的实验,但没有成功。
18.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 、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三、判断题
19.太阳、月亮都是重要的光源。( )
20.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陆地部分薄、海洋部分厚。 ( )
21.太阳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 )
22.地球内部从里到外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
23.光照到不锈钢勺子上,也会有少量光被反射出去。( )
四、连线题
24.请将模拟实验与真实情景连线。
喷水器喷水 下雨
坡形土堆 地面径流
泥浆流淌 植被
覆盖物 山坡
五、简答题
25.在一些高山峻岭中的河流,它们的河道往往很深。它们的河道一开始就那么深吗?它们是怎样形成深深的河道的?
26.我们日常看到的许多商品广告忽视了科学性,下图中有一处科学性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它违背了什么定律。
27.光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28.生活中可以用光的直线行进来解释的例子。
六、实验题
29.学习了水的作用会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影响之后,为了探究雨水对土地带来的变化,科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
①塑料盒底下铺上报纸,在塑料盒里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并在土壤表面撒上红色的沙子。
②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③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
(1)下列各物体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请连线。
塑料盒收集的水 雨水
喷壶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地形
塑料盒中的小山丘 在地面流动的水
(2)在土壤表面撒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 )。
A.使小山丘更结实 B.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使小山丘更美观
(3)在实验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山丘上出现了很多 ,一些红色沙子出现在山丘 (填“底部”或“顶部”)。
(4)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说明雨水降落到地面会 土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A
6.C
7.C
8.C
9.风
10. 玄武岩 浮石 花岗岩
11.火山喷发
12.风的作用(或风的侵蚀作用)
13. 沙子 风
14. 单色光 这种颜色 过滤
15.潜望镜
16. 倾斜; 垂直
17.伽利略
18. 光源 太阳
19.×
20.×
21.√
22.×
23.√
24.
25.它们的河道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深的,是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作用才慢慢形成的。
26.图中勺子的水中部分应向上弯折。违背了光的折射现象。
27.答:光越多,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少,越弱,温度越低。
28.影子的形成、日食的形成、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答案不唯一)
29.(1)
(2)B
(3) 水沟 底部
(4)侵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