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06: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咬文嚼字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词语辨析的几大方向 2 .能够具有独立赏析文本语词能力 3. 能根据自身词汇积累,修改自己的文章,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独立赏析文本 教学难点:独立修改文本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就是汉语中“推 敲”一词的由来。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 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又欲“推 ”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
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 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 句:“推 ”字与“敲 ”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 久之,谓岛曰:“‘敲 ’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 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字斟句酌到忘我境地的贾岛,举棋不定,还不小心冲撞了 韩愈。而韩愈也是“立马久之” ,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可见, 在写作时,有时候为找到一个恰当的词,需要我们大量的思考。 而一旦那个词找到了,找准了,就又有了画龙点睛之效果,令 文章光彩照人。就是贾岛与韩愈的反复斟酌,留下了不仅仅是 一个典故,更是一首千古名诗。 而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可没有韩愈这种高人现身施以援手, 这就要同学们在写作阅读时,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判断。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词义的辨析与使用。
环 节一: 用 词 准 确 活动一:找准事物的特点 首先,请同学们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试着填一填这四个空: 例如描述“云 ”,可以说“一( ) 云 ”,形容云的形状 纤细;“一 ( )云 ”,形容云的形状舒展;“一( )云 ”, 白云如花苞、似棉团盛放在天际;“一( )云 ”,游云如水 彩、似墨痕,让自然的画笔在天空中从容晕染。 明确:这几个空考察了同学们对修饰“云”的量词的掌握情 况,大家一定积累过一些可以搭配云的量词,而想要填对这几 个空,关键是去辨析,这个量词是否能完美地契合相应的云的 特点。 我们打开自己的语库,看看是不是能想到这些词:
找 准 特点
簇、层、卷、团、缕、片、朵、抹 例如描述“云 ”,可以说“一( 缕 ) 云 ”,形容云的形 状纤细;“一 ( 片 )云 ”,形容云的形状舒展;“一( 朵 ) 云 ”,白云如花苞、似棉团盛放在天际;“一( 抹 )云 ”,游 云如水彩、似墨痕,让自然的画笔在天空中从容晕染。 如果同学们对这些词的意思足够了解,那么根据材料中提 示的云的特点,就不难对号入走了。如果有的同学没能填出来, 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些可以描述云的词,那么,你的词汇库就需 要充实积累了。词语辨析的前提,是首先心中有储备,这样, 当我们在描写云的时候,不是只能写出一朵云,因为云千变万 化的形态,它值得拥有更多更丰富更准确修饰的词汇。 写事物如此,写人也一样。我们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都 要常常和人物打交道,而人物特点需要我们用准确的词汇去建 构描摹。有的词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在表现力上却是千差万别, 这一方面的案例,经典名篇中俯仰皆是。 活动二:找准人物的特点 回忆人物形象,你能想到鲁迅先生用的是哪个动词吗? (1)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 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 地坐喝。(《孔乙己》)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 )出九文大钱。(《孔乙己》) (3)他从破衣袋里( )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 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孔乙己》)
(4)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 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 )着几个萧 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5)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 )进卧室,大吸剩 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 明确: (1)“踱”有慢步行走的意思。“踱”显示出“ 穿长衫”者的优 越感。 (2)(3)同样写孔乙己掏钱,但当时的情形却截然不同。 所以动词的选择上也有差别。在(2)中,孔乙己还有这一个读 书人的自尊与骄傲,虽然和短衣帮同处一室,但依旧要显得自 己高人一等。排出九文大钱,生动地反应了这种内心。而在(3) 中,掏钱却换成了“摸”摸是一种轻轻的碰触,偷偷摸摸、摸索更 有种试探性的意味,因此,这个摸字完美体现了孔乙己的窘迫。 4)动词“横着 ”是精心设置的—荒村横陈,活气全无,多 么衰败,多么萧条。读者透过“横着 ”二字,分明地感受到辛 亥革命十年间中国农村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进而感受到字里 行间流荡着的凄凉氛围,并且由景及情,对于“我 ”的悲凉心 境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动词“横着 ”生动地渲染了气氛, 形象地揭示了背景。 (5)句可以跟(1)句再次对照比对。同样都是说进入房 间,而且速度都不快。但是蹩进更突出了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少了自信,多了猥琐,符合“废物”的形象。 通过上面的活动,同学们一定能体会到准确运用词汇对人
物形象的帮助。如果(2)(3)我们都用“拿”,(1)(5)都用“走 ”, 是不是在表现力上就差了很多,索然无味了呢?因此,在阅读 时,我们要时刻留心作者的匠心。写作时,更要在选择词语时 注意人物的特点。 活动三:找准语体的特点 语体,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的对象、 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 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关注语体, 无论是自己创作还是阅读文本,都要先清楚这篇文章的语体。 比如,写人物对话时,一般就不能写的特别书面。反之,在公 文写作时,就要使用书面语。 请看下面这一篇材料,对你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邀请函 为了让家长全面知道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进一步 和家长一起聊一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促进令郎(令嫒)健康成长,学校定于 10 月 15 日(周一),在 各班教室召开家长会。到时候要求各位家长按时到会。 明确:①“知道 ”改为“ 了解 ”;②“聊一聊 ”改为“探讨 ”; ③“令郎(令嫒) ”改为“学生 ”或“孩子 ”;④“到时候 ”改为 “届时 ”;⑤“要求 ”改为“敬请 ”。 这是一种家长会邀请函,属于书面语体。“知道 ”“聊一聊 ” “到时候 ”都是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与语体不适合,应改为书 面语;“令郎(令嫒)”,称对方儿子(女儿)的敬词,此处为校
方使用,使用对象不得体;“要求 ”,带有命令的语气, 口气生 硬,不适合邀请的语气,应改为表尊敬的词语。 大家是不是都改出来了?当然,在交流和表达中,人们往 往根据对象和内容需要,交错运用不同语体色彩的词语。在我 们之前课程中学习的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就是这样一 个典型的案例。在词语的运用上,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成语,例 如装腔作势、无的放矢,也用了很多民间俗语,比如“懒婆娘 的裹脚 ”、“瘪三 ”等等。按理说这些口语化的语言尽量要在 如此严肃的党的会议上避免,但恰恰又是该文贴近百姓的主题, 让这些语言反而给这篇文章带来了别样的味道。亦庄亦谐,雅 俗共赏,嬉笑怒骂,痛快淋漓。
环 节二: 牛 刀 小 试 活动: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讲内容,看看这一篇同学写的 时评习作,有哪些词语有更好的选择。请你试着帮这位同学修 改一下,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例文: 再见大胃王 吃播出问题了。 吃播刚产生的时候,可能还有其积极的一面。毕竟人皆有 好奇之心,更有对生活的热爱。美食,作为一种文化,也有传 播推广的意义。但是曾几何时,大胃王成为了吃播的主流,谁 吃的越多就越能火。“真能吃 ”成为了一种荣耀。但人的胃口 有限,人的欲望却很大,为了吸引眼球和观众,催吐、假吃等 行为成为了捷径。有的主播吃了就吐,通过剪辑形成大胃王的 假象。有的吃进肚中,再吐出来,为了流量受难。更有甚者, 让自己吃出一身病,危及生命。面对这一切,不禁要问一句, 值吗?
修 改 文段
吃东西的意义是什么?当然首先是不饿。这显然不是大胃 王们吃东西的意义。如果通过浪费粮食来换取自己的名利,显 然已经是不道德的行为。因为民以食为天,你所平白无故消耗 的,正式地球上某个角落的人急需的。你即将浪费的美食,正 是有些孩子梦里的想象。的确,吃是一种个人行为,但浪费已 经是人类的缺点。 再见大胃王,你们声称热爱美食,实则对美食没有一点的 爱。所谓美食最大的价值,应该是创造美食背后的文化。勤俭 的华人,每个人都会背一首叫《悯农》的诗。美食是用来细细 品味其中的味道,更需要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个网络上,已经 充斥了太多无聊的东西,通过浪费食物而吸引别人的人,是最 无聊的人群之一。 再见大胃王。希望你们改行之后,吃饭依旧香甜。 修改示例: 再见大胃王(修改:别了,大胃王!明确:找准语体,这 应是一篇时评类的文章。一般要求文章观点明确,态度鲜明。 显然,作者想表达的是对最近因号召节约粮食而对虚假吃播的 整治的支持。因此,再见二字在这里,就显得有些态度模糊了。 并没有将那种弃之如敝履的态度显现出来。有《别了,司徒雷 登》、《别了,不列颠尼亚》、《永别了,武器》等标题珠玉在前, 不妨有样学样,让这个标题显得更有力度。) 吃播出问题(修改:变味儿。明确:根据下文,吃播刚开 始的时候还比较积极,只是后来开始跑偏。因此,出问题一次 无法体现吃播的转变过程。且用变味儿一次,与吃播本身也比 较贴切。)了。 吃播刚产生的时候,可能还有其积极的一面。毕竟人皆有 好奇之心,更有对生活的热爱。美食,作为一种文化,也有传
播推广的意义。但是曾几何时,大胃王成为了吃播的主流,谁 吃的越多就越能火。“ 能吃 ”成为了一种荣耀。(修改:仿佛忘 记了“饭桶 ”是一个贬义词。这句话意在讽刺,想表达有些人 把不好的称号当成荣誉。但“ 能吃 ”其实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 汇。因此,用感彩更加强烈的“饭桶 ”一次,效果更佳, 讽刺意味更加浓厚。)但人的胃口有限,人的欲望却很大(修改: 却无限。与前面句式一致,显得更齐整。),为了吸引眼球和观 众(修改:删掉观众。与眼球意思相近,啰嗦。),催吐、假吃 等行为成为了捷径。有的主播吃了就吐,通过剪辑形成大胃王 的假象。有的吃(修改:吞。找准人物特点,有的大胃王们为 了关注大吃特吃,所谓狼吞虎咽,更有画面感。)进肚中,再吐 出来,为了流量受难(修改:受罪。受难一词一般用于遭受到 了灾难,用在这里不恰当。)。更有甚者,让自己吃出一身病, 危及生命。面对这一切,不禁要问一句,值吗? 吃东西的意义是什么?当然首先是不饿(修改:果腹。这 里写吃东西的意义,应该用比较书面的语言,不饿一词过于口 语、随意。时评既要接地气,又要有严肃性,要注意语体的色 彩的交错变化。)。这显然不是大胃王们吃东西的意义。如果通 过浪费粮食来换取自己的名利,显然已经是不道德的行为。因 为民以食为天,你所平白无故消耗的,正式地球上某个角落人 的急需的。你即将浪费(修改:糟蹋。在这里可以用一个表达 效果更强烈的词。)的美食,正是有些孩子梦里的想象。的确, 吃是一种个人行为,但浪费已经是人类的缺点(修改:污点。 在这里可以用一个表达效果更强烈的词。)。 再见(别了)大胃王,你们声称热爱美食,实则对美食没 有一点的爱(修改:敬意。与后文提到的价值更搭配。)。所谓 美食最大的价值,应该是创造美食背后的文化。勤俭的华人, 每个人都会背一首叫《悯农》的诗。美食是用来细细品味其中 的味道(修改:滋味。滋味比味道更多了一份内心的触动,与
前文的敬意、价值、文化一脉相承。),更需要分享给更多的人。 这个网络上,已经充斥了太多无聊的东西,通过浪费食物而吸 引别人(修改:哗众取宠。可用一个近义的贬义成语。)的人, 是最无聊的人群之一。 再见(别了)大胃王。希望你们改行之后,吃饭依旧香甜。
结语 这里给大家进行了一个示范,当然,文中值得继续修改的 地方还有很多。同学们,你们又是如何修改的呢?你的理由又 是什么?大家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这是一 个开放性的任务,没有唯一的答案,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样的练 习,具有“推敲”的意识与精神,在写作时,能披沙拣金,使得 自己的文字更加准确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