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教师通过分析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认识本单元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体会本 单元学习的意义。 2.根据本单元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单元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明确相 应的学习方法。 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思考本单元的学习方法, 自主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并为本 单元后续的学习活动做相应的准备。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的 1、2 学习难点:学习目标的 3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教师说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高一必修上第 8 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起始课。 教师提问:有同学会问,我们小学初中就在不断地学习词语,学 字的音、形、义,学组词、解词、造句,学短语、语法和修辞。怎么 到了高中还要专门用一个单元来学习词语的积累与词语的解释,有这
- 1 -
个必要吗?
环节一: 明确本单 元学习的 意义、目标 与内容 教师提问:不知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几句话:学习语文有“三 怕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这三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看不懂,想不透,写不出来。 教师明确:其实,这“三怕 ”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词语积累、词 义理解、语言运用不过关。 缺少文言实虚词的积累,不了解古代语言习惯,文化常识,就读 不懂文言文; 不能准确解读字、词、句、篇的含义,不能领悟作者 遣词造句的深刻用意,就无法真正理解周树人; 自己的词语库积累 不足,语言干瘪,拙于表达,词不达意, 自然写不出好的作文。解决 了词语积累理解与运用的难题,就不会有这三怕了。 有人说,词汇丰富的程度与思维的深刻丰富是相辅相成的,积累 词汇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中学生学语言主要就是扩充语汇, 增强运用语汇的素养。可见这个单元学习词语积累理解与运用的方法 十分有必要。 这个单元要学什么,应该怎么学,请同学们一起阅读本单元的 “单元导语 ”,圈画重点词语。 教师读单元导语: “说话写文章离不开词语。如同盖房子需要砖石一样,词和短 语就是语言表达的“砖石 ”。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读多 记,积累尽可能丰富的词语,形成自己的词语库。词语库充实了,才 有选择的余地,才能更好地发挥语言的表现力。积累是为了运用,要 让词语库中的词语“活 ”起来,就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对词语 进行比较、辨析,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本单元围绕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开展学习活动。要了解汉语 词语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 义变化的规律,认识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差异;结合词义特点,探究语 言表达中词语选择的艺术,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这里把词语比喻为“砖石 ”非常贴切,词汇就像建筑材料,只有 积累得足够多,才能修造高大的建筑,只有建筑材料质量过硬,设计 运用巧妙,造出的房子才会坚固美观有创意。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也使用了“建构 ”这 个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是语文四个核心素养的基础,贯穿了我 们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起到了枢纽作用。本单元内容在高中语文课 程中属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任务群。 这个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 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
- 2 -
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 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 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要想完成这些的任务,我们这个单元应该怎样学 习呢?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教材 P126 的“学习活动 ”。了解本单元的三大 学习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丰富,包括了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等, 涉及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层面,而且关注到古代汉语和现 代汉语的联系和区别等。
环节二:从 单元学习 活动中提 炼、总结学 习方法,为 完成单元 主题活动 作准备 教师提问:我们了解了单元目标与内容,那么高中的词语学习与 小学初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看一个问题。 如果请你说出 20 个描写人的外貌出色的词语,你词语库的库存 够吗? 请大家结合这张幻灯片,思考讨论。如何才能有效地积累这些词 语? 学生回答:这些都是写人外貌的词语。应该先明确词语的意思, 然后依据不同的特点分类。单音词/多音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口语/书面语;描写对象,描写角度,修辞手法…… 教师总结:我们中国的语言太丰富,太有表现力了!想夸一个人 长得漂亮,不会是只有“perfect(完美) beautiful(形容词美丽的) pretty (漂亮的)lovely 几个词可用,我们有成百上千个词语可供选 择。 教师总结:40 年代有一部美国电影叫《Bathing Beauty》,如果 直译就是“泳装美女 ”,电影在中国上映时,中国的译者给它起了一 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出水芙蓉》,既含蓄典雅体现中国人的文化品味, 又符合剧中女主角游泳教师的身份,显示了翻译者高超的语言运用能 力。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分小组设计几个学习活动,如:收集《诗经》、 楚辞、汉乐府里描写美女外貌的词语并作梳理分类,也可以设计一个 《红楼梦》人物外貌描写词语的专题学习活动。 同学们现在已经进入高中,语言学习的要求比小学初中时更高 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对高中生语言学习的要求有这样三 条: 1.从积累到建构 (积累梳理,要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持续的进行。建构语言 运用规律和个人语言体系) 2.从语感到语理 (发展语感,把语言现象上升到语言规律,培养语理,发展语言 运用的自觉性。)
- 3 -
3.从零散到结构 (将零散的现象、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结构化知识)。 教师提问:本单元由 3 个学习活动和 7 篇学习资源构成。请同学 们按下暂停键,浏览本单元的内容,思考:本单元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我么应该为学习这个单元做哪些准备? 今后的语言学习要怎样展 开? 学生思考一:复习梳理以往学过的词语知识(汉字的演变、造字 法、词义知识、语法、修辞、文言现象、文化知识、文言实虚词等), 为单元学习做好准备。(部编版初中教材有较完整的词性、短语、搭 配、单句复句、修辞等的知识短文,请做整理) 学生思考二: 反思自己词语积累、梳理,词义辨析的方法是否 正确,学习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及时改进。 学生思考三:词语学习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于生活 的方方面面, 要有语境意识,要有积累、梳理、提炼、整合、固化 以及自觉运用的意识。 教师明确: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要梳理以往的语言知识,更 应该及时调整改进语言积累探究与运用的学习方法,为本单元的学 习,乃至整个高中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 语文学习是要从言语入手,让学习回归到言语行为本身,是要浸 润在那些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深厚的文化内涵的言语作品中去发现 问题,探究规律。语境是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外条件的总和。 在其他单元,都要有自觉积累探究及自觉运用的意识。词语学习是贯 穿于我们的语文学习中的,每个单元,每种文体都离不开词语的积累, 理解与运用。 比如:第一单元第二课郭沫若的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号 ” 是多音字,它的读音,到底是放号(四声),还是放号(二声)? 再如:《百合花》“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 ” “钉 ”这个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第二单元《诗经·芣苢》里出现的六个动词:采、有、掇、捋(luo)、 袺(jie)、襭(xie),四个跟手有关,两个跟衣服有关,这六个动词 的意思搞懂了,整个劳动的画面就呈现在眼前,就能够理解这首诗的 内容了。 还有,第三单元《归园田居》 中:“榆柳荫后檐 ”如果改成“榆 柳种后檐 ”“荫 ”换成“种 ”,一字之差,句子的意思是否有变化?表 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习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我们可以做一个关于家乡方言 的调查报告,单元任务有学写人物志,完成时必须明确人物志等应用 文编写的语言要求。
- 4 -
比如阅读第五单元《乡土中国》,要注意社会学领域专门词汇的 理解以及学术著作的语体色彩的体会。 学习第六单元要积累《劝学》《师说》中虚词“而 ”“之 ”“其 ”“焉 ” 等的语义用法,理解大量实词的意思,掌握“不耻相师 ”“耻 ”的意 动用法,“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的句式特点等。而《反对党八股》《拿 来主义》虽然都是议论性的文章,但二者的语言特点却迥然不同。 第七单元中散文的语言一定要细品,“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 色 ”“清、静、悲凉的故都的秋 ”“地坛剥蚀、淡褪、坍圮、散落的景 象 ”。《赤壁赋》中除了实虚词理解,文意把握,还要了解“壬戌 ”的 干支纪年法,“望 ”“朔 ”的含义等文化常识。看来,语言学习确实存 在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每个专题,每个活动都离不开 语言的学习。
环节三:任 务驱动:在 明确学习 内容与学 习方法的 基础上,自 主设计学 习活动 教师提问:本单元有 3 个大的学习活动需要落实,给大家五分钟 时间,小组讨论,针对这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同学们有哪些实施的具 体策略和建议?(全班共 8 个小组,1、2、3 组讨论第一个学习活动, 4、5 讨论第二个活动,6、7、8 组讨论第三个学习活动)。现在你可 以按下暂停键。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回答: 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 (一)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有效 1.小组讨论,设计表格,按类别为词语分配“住房 ”。 2.小组讨论,提高词语学习的效率方法有哪些? 3.积累梳理交际中常用的谦敬词,给谦敬词分类,梳理这些词语的适 用对象和应用情境。 (二)充分利用成语“宝库 ” 1.组织成语竞赛、每日成语接龙、班级(年级)成语大会。 2. 按成语的出处分类整理,如:出自《论语》的成语。 3. 辨析成语中的多音字、多义词。学习成语中保留的古汉语词 汇、语法、文化现象等。 4. 搜集媒体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分析错误原因。 5.以《成语中的(酒、竹、棋、玉、年、节气、礼仪……) 文 化》为题,写一则语言札记。 (三)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1.搜集整理新词语,结合单元资源,分类整理,讨论新词语产生 的途径。 2.梳理体会新词语中的时代特征,探究新词语中包含的信息,体 会其中反映出的社会变化和文化现象。
- 5 -
3. 界定新词语的概念,讨论新词语的适用范围和选用标准,保 护我们的语言环境。 学习活动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1.整理初中及必修上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制作积累 卡片,梳理归纳。 2.阅读“学习资源 ”中的文章、文段,总结词义引申及词义发展 变化的规律。 3.设计表格梳理归纳,总结形声字形旁的表义特性,借助形训, 在语境中推断文言词义。 学习活动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结合第七单元的散文,第一、三单元的诗歌、小说,第六单元 的议论文,体会文学作品炼字的妙处。 2.体会词语的感彩,把握语体彩色,为有问题的通知、广告、 启事、邀请函、 申请书等改错。 3.结合阅读学写批注,随时积累品评好词好句,赏析著名作家(如 鲁迅、老舍、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等)的语言风格,学写语言札记。 同学们的设计很丰富,有创意,可见大家已经了解了本单元的学 习目的及内容,也已经明确了我们要怎样去学习这个单元。
作业 与 期望 作业: 1. 梳理已有的语言知识。 2. 选择一两个学习活动进行专题探究。 在本单元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在跟随老师学习的同时,不断完善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活动策略,及时 落笔固化成果,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并将本单元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今 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结语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意义、目标与内容,探讨了语言学 习的有效方法,为单元学习任务的开展做了较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 起走进本单元的学习!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