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06: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教师通过分析单元课文构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 2.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师通过分析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单 元学习的主题,明确相应的学习方法。 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单,并为单元学习任务单和单元学 习活动的完成做相应的准备。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的 1、2 学习难点:学习目标的 3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教师说导入语,学生听讲并思考。 从今天起,大家的高中生活就正式拉开序幕了。那么,高中语文 学习的内容与初中有什么不同?我们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学习 的基础上,又要有哪些调整、变化、发展?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看看本 课的学习会带给你哪些语文学习上的新启示。
环节一:纲 举目张—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单元的目录:
- 1 -
—从单元 目录中发 现学习内 容的特点 教师提问:本单元由 7 篇课文和 1 个单元学习任务构成。请同学 们浏览本单元的课文,看一看本单元的课文构成有什么特点? 老师 提示,大家可以从文体特点的角度展开思考。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同学们浏览本单元课文,发现单元课文构成 特点。 明确:同学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 7 篇课文, 由 1 首词、4 首诗 歌和 2 篇当代小说构成。 教师提问:这样的课文组成方式,启示我们在学习中,要运用什 么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呢?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同学们思考,并谈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小结:有的同学提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诗歌就用 诗歌的学习方法,比如: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小说 就用小说的学习方法,比如:分析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鉴赏小 说语言,理解小说主旨。 明确:这些同学说的不错,针对不同文体,进入课文学习的内部, 就是要用与文体内容相对应的方法。但是,只有这种方法还不够,面 对一个打破文体界限组元的学习单元来说,我们还应当自觉运用整合 的方法,即发现这些课文的相通之处,在同一维度下思考、学习这些 文章。比如:文章的主题、文学作品的形象特征、文学作品的语言特 点等等。 那么,我们的这些思考对不对呢?很多同学在初中的学习中,已 经养成了在学习一个单元之前,先阅读单元导语的习惯。所谓开宗明 义、立片言以居要,单元导语恰恰能够起到帮助我们明确单元学习任 务的作用。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 1 页,我们一起来阅读第一单元的导 语,圈点勾画提取关键词,验证我们关于本单元学习方法的思考,看 看还能获得哪些启示。
环节二:开 宗明义— —从单元 导语中获 得本单元 的学习主 题与基本 方法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学生阅 读第一单元导语,圈点勾画提取 关键词,验证我们关于本单元学 习方法的思考,看看还能获得哪 些启示。
- 2 -
教师明确: 首先,我们看到了“青春 ”这个词,这启示我们“青春激扬 ”是 本单元的主题词,思考“青春的价值 ”是学习的核心。本单元课文的 内容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青年对社会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 同时,我们还能看到“我们(自己)”是单元导语的高频词,这 启示我们主动把自己的体验、认识、思考带入到学习中,体会青春年 华的美好,树立理想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我 们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任务 1:有的同学从第二段中提取出“时代 ”这个关键词,请同 学们翻阅本单元课文,抄录每一篇作品的时间标记,完成下面的表格。 作品作者时间标记《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创作时间:1925 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创作时间:1919 年 9、10 月间《红烛》闻一多创作时间:1923 年《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创作时间: 1962 年 8 月 2 日初稿 1983 年 7 月 27 日删定《致云雀》雪莱创作时间:1820 年夏《百合花》茹志娟创作时间:1958 年 3 月 文章开头:1946 年的中秋《哦,香雪》铁凝创作时间:1982 年 6 月
在这张表格中,你会有哪些发现? 发现 1:“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做好“知 人论世 ”的功课。请同学们查找相关资料,总结本单元 7 篇课文的时 代背景,完成下面的表格,进一步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思考作家创 作的意图,想一想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 色,会有哪些帮助。 作品作者时间标记时代背景《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创作时间:1925 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创作时间: 1919 年 9、10 月间《红烛》闻一多创作时间:1923 年《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创作时间: 1962 年 8 月 2 日初稿 1983 年 7 月 27 日删定《致云雀》雪莱创作时间:1820 年夏《百合花》茹志娟创作时间:1958 年 3 月 文章开头:1946 年的中秋《哦,香雪》铁凝创作时间:1982 年 6 月
明确:在大家查找相关资料,做背景总结时,你们可能会遇到这
- 3 -
样的问题:庞杂的材料,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处理。的确,对于高中 刚入学的大家来说,查找材料不是难事,而具有一定目的地做文献的 梳理着实不易。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整合时代背景材料的小 支架。 在你处理材料,完成时代背景总结的时候,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三 个问题: ①那一年,发生了哪些事?其中,有没有对于时代、国家具有一 定意义的历史事件。 ②那一年,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身份、处境如何,他的 经历、遭遇又怎样? ③如果你是作者,在那段时间里,你会有着怎样的心情? 请你把这样梳理出来的结果填入表格,对于进一步了解作家所处 的时代,思考作家创作的意图等会有一些帮助。 发现 2: “知人论世 ”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 助力于我们理解作品主题,还能让我们发现一些小的细节,引发我们 对文章的深度思考。 例如,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作者 1962 年 8 月 2 日完成初稿, 1983 年 7 月 27 日删定完成,这 20 年中我们的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对于作者又有怎样的影响?这些内容对我们阅读本诗会有哪些 帮助? 再例如,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开篇只有一句——“ 1946 年 的中秋 ”,且独立成段,这样的写法在中外小说中都很罕见,这个标 记时间节点的开头,对我们理解整篇小说会有哪些帮助?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后面进入具体课文的学习时,去思考, 去理解。 教师总结:在单元导语第三段的阅读中,我相信我们一些同学会 有“心有戚戚焉 ”的感受,因为在谈到本单元具体学习方法的时候, “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 点 ”这一句和我们很多同学想到的根据不同文体进行阅读的方法是一 致的,且方法更为明确与到位。同时,“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 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这一句又启示我们学习中,要在 文本整合的基础上,自觉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同一问题在不同作品 中相同或相异的表现。 任务 2:我们以作品形象为例,《沁园春·长沙》 中的“ 同学少 年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我 ”,《红烛》中的“红烛 ”,《峨 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我 ”,《致云雀》中的“云雀 ”,《百合花》中 的通讯员、新媳妇和“我 ”,《哦,香雪》 中的“香雪 ”,都是鲜活 的青年形象或“青年精神 ”的象征。我们可以借鉴上一环节列表格的 方法,形成下面这个表格,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进一步分析这些形象 的特点及作者寄寓的情感,逐步完善这个表格。
- 4 -
作品形象形象特点作者寄寓的情感“ 同学少年 ” (《沁园春·长沙》)“我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红烛》)“我 ” (《峨日朵雪峰之侧》)“云雀” (《致云雀》)“通讯员 ” “新媳妇 ” “我 ” (《百合花》)“香雪” (《哦,香雪》)
教师小结:大家在后面的学习中,既要注意总结形象特点,把握 作者情感,又要注意能从整个单元的角度上对这些形象做出对比分 析。比如这里面有抒情主人公“我 ”的形象,也有“香雪 ”这样的个 体形象,还有“ 同学少年 ”这样的群像,更有“红烛 ”“云雀 ”这样 的物象、意象、比喻形象。不同类型的形象有不同类型的分析方法, 大家要注意对分析方法也进行分类、提炼,更要发现不同类型的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对于作者抒发情感、阐释主题的不同意义和作用。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品味重点语言,分析相关意象等角度,进一 步完善这个表格,这样我们我们就在梳理、认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完成了本单元学习任务单的表格框 架。 作品作者时间标记时代背景作品形象形象特点意象特征作者 寄寓的情感青春 蕴含的价值《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创作时间:1925 年“ 同学 少年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创作时间: 1919 年 9、10 月间“我 ”《红烛》闻一多创作时间:1923 年“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创作时间: 1962 年 8 月 2 日初稿 1983 年 7 月 27 日删定“我 ”《致云雀》雪莱创作时间:1820 年夏“云雀”《百合花》茹志娟创作时间: 1958 年 3 月 文章开头: 1946 年的中秋“通讯员 ” “新媳妇 ” “我 ”《哦,香雪》铁凝创作时间: 1982 年 6 月“香雪”
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这个表格的序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继 续添加,希望随着单元学习的进行,这张单元学习任务单会日臻完善,
- 5 -
逐渐丰富。
环节三:任 务驱动— —从单元 任务中提 炼、总结学 习方法,为 完成单元 主题活动 作准备 任务 1:对照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细化学习内容,思考学习内容 实施的具体策略。 本单元学习任务单的表格框架已经完成,在对本单元的具体学习 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如何更有效地完成这张表格呢。请大 家把课本翻到 29 页,对照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思考单元学习任务对 于我们细化学习内容,运用具体策略都有哪些帮助? 学生对照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细化学习内容,思考学习的具体策 略。 教师明确: 单元学习任务,给了我们“青春的价值 ”这一讨论话题,这是帮 助我们认识、思考单元主题的抓手。所以,对于单元学习任务单而言, 最后一列,我们想应该是一个对于“青春的价值 ”展开思考的序列, 也就是自 1919 年郭沫若创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开始,我们梳理 一下历百年来中国的青春书写,这里面有自我的解放、对立的追求, 更有家国情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有呐喊,有沉思,有好奇的双眸, 有纯真的心灵。 我们还看到,单元学习任务,帮助我们细化了围绕“意象 ”和“诗 歌语言 ”欣赏诗歌的具体方法。围绕诗歌意象记录思考写札记,结合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感受词作意境都是我们学习诗歌的好策略。所以大 家不要小看单元学习任务单中的一个个小格子,如何填入准确、精当 的答案,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更需要我们用好意象思考札记、经典 描写点评这些学习支架。 单元学习任务,还有着明确的读写结合的思路。本单元这么多优 秀的诗歌,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意象思考札记、小说典型细节 简要点评、学写新诗,这些写作任务,需要我们在单元的学习中一点 点完成;把阅读的感受写出来,通过总结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绣 口一吐,或化作声情并茂地吟咏,或书写真挚的感受与深入的思考, 真正做到口诵之、手写之、心悟之。 任务 2:思考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结合对学习方法的启示,拓展 相关学习策略。 在对照本单元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学习 的具体策略,同时对我们拓展学习策略也有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我 们同学们前面想到的整合文本,集中探究的办法。再比如在文本间有 效展开对比阅读的方法: 有的同学提出,初中时学过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作为 同一词牌的作品,是否可以把它和《沁园春·长沙》做对比阅读。 有的同学注意到,闻一多的《红烛》与李商隐《无题》(相见时 难别亦难)的内在关联,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品,是否可以做对比阅 读。 还有的同学发现,我们学习的雪莱《致云雀》是一首诗歌译作, 我们可以找来不同版本的译作做对比阅读,也可以找来本诗的英文原 作做对比阅读。
- 6 -
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对比阅读是个好方法,但一定要注意 找到比较的标准。比如我们对比闻一多的《红烛》与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你要注意比什么? 比如,一句“蜡炬成灰泪始 干 ”在这两首诗里,作者寄寓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你还可以以此句为 出发点,比较这两首诗抒情主人公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还可以在这个 比较的基础上,梳理出“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一句在文学描述中,意 义的流变。 这些都是我们深入文本,展开思考,自主学习的好方法。我也希 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运用这些方法,同时学会学习,自主 开发有效的学习方,让这些方法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根发芽,开花结 果。 任务 3:为本单元学习活动做准备 最后,咱们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布置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请 同学们思考将如何在单元的学习中固化学习成果,完成学习活动中的 相关任务。 2020 年“ 国庆 ”将至,今年的国庆具有不同意义,我们要庆祝新 中国成立 71 周年,我们也要歌颂中国人民在 2020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 情中出现的感人事迹、形成的伟大精神,这是祖国发展的辉煌诗篇。 而我们的同学们,恰处在青春时期,刚刚迈入高中的门槛,在学习完 第一单元后,班级将组织以“青春之歌 ”为主题的朗诵会。 朗诵会分为:课内、课外、原创三个板块,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课内: 活动的第一板块是朗诵课文中的 1 首词、4 首诗歌和 2 篇小说的 经典片段。 ①请你从《百合花》和《哦,香雪》中,各推荐一个片段,作为 本次朗诵会的素材,并写出推荐理由。 ②请你围绕朗诵会的主题,设计诗歌和两篇小说经典片段的出场 顺序,并请写出主持串词。 2.课外: 活动的第二板块是朗诵课外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经典片段。 请以本单元七篇课文为例,选取能引发同学们对“青春的价值 ” 展开思考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经典片段,撰写诵读脚本,然后以恰当 的语气和节奏,情感饱满地为大家朗读。 3.原创: 活动的第三板块是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以下两个诗歌创作的任 务,任选其一完成。 ①请以 2020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青春形象为题材, 为他(她)或他们创作一首小诗,展现青春风采,赞美青春精神。 ②请以“十六岁花季尽芬芳,七十一年祖国正青春 ”为题创作一 首小诗,书写你的青春梦想,讴歌伟大祖国发展。 4.评价量表: 同学们的作品,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展示,学习小组根据任务内 容,合作制定评价量表,推选优秀作品,参加班级展示。全班同学在 各小组制定的评价量表基础上,共同商议,师生合作,制定出班级评
- 7 -
价量表,为各学习小组推选的作品,打分评级。
作业 与 期望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请同学们不断完善单元学习任务单,不断丰 富对单元学习活动的思考,为完成好各项单元学习活动的任务做出规 划、做好准备,同时积极参与各小组评价量表的制定。 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得,出色地完成单元活动。
结语 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思考,走进本单元的学习!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