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2学写文学评论——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_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2学写文学评论——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_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06: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写文学评论—— 以《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永遇乐》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2. 评论《永遇乐》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 3. 学习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方法。 【预习作业】 阅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想到了哪些古人古事?借 这些古人古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词句 历史事迹 蕴含的情感
- 1 -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教师说导入语,学生听讲并思考。 在单元起始课中,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古代诗歌的方法时,我们 讲到了要读写结合,把自己的品味与思考用文学短评的形式固化下 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文学短评。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 理解《永遇乐》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2. 评论《永遇乐》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 3. 学习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方法。
一、什么是 文学短评 教师展示范例,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范例,总结什么是文学短评。 前面在学习《琵琶行》音乐描写的时候,老师已经带领同学做了 赏析评价。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则范例: 1 范例:《琵琶行》 中的音乐描写做到了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 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大大加 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琵女在校音定调 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 朗。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 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 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 分析范例:《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角度。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是 观点。后面是对音乐描写进行分析评价。 2.文学短评 上面的文字就是一篇微型的文学短评。什么是文学短评?阅读 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分析、评价写出来,这就是文学短评。
二、如何写 文学短评 ---以《永 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 古》为例 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南宋岳珂认为《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 太多。但是明代杨慎却说“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 你 认同谁的说法?请有理有据地说明原因,写一则 400 字左右的短评。 入乎其内,读懂原作 用事和用人名,都是指古典诗歌中的表现手法用典,这个题目已 经对我们的评论点做了聚焦。要评论《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 用典,前提是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课文。 王国维曾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
- 2 -
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 外,故有高致。 ”这句话虽然是在说诗歌的创作,放在文学评论中也 是如此。俞平伯说:“作文艺批评,一在能体会,二在能超脱。必须 身居局中,局中人知甘苦;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 ” 阅读全词,同学们看到这首词的词牌是永遇乐,词题为京口北固 亭怀古。作者当时为何在京口北固亭,创作背景如何?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被金兵 占领的历城(今济南)。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后率部回归南宋,可始 终得不到南宋统治者的信任支持。在南归后的四十余年中,辛弃疾先 后被免官闲居二十余年。后执政的韩佗(tuō)胄想通过北伐巩固地位, 任命辛弃疾为京口知府。京口是江防重镇、抗金前线。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备战,但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自己处境的艰难,深感很 难有所作为。同时韩侂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辛弃 疾对此充满担忧。这首词就是作者 65 岁时在任镇江任上所作。 学习活动 1: 交流预习作业,把握《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 的运用,理解词人情感。 人物词句历史事迹蕴含的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处。北方的曹魏攻打吴国 孙仲谋大败曹军仰慕英 期盼,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建刘宋政权赞美英 期盼,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北顾。刘义隆北伐惨败以史为 胄勿草拓拔焘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佛狸击败宋文帝,百 姓忘记耻辱悲百姓 叹朝廷廉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 否?廉颇得不到重用明烈士 志,抒 酬之愤
孙权 千古江山,本来应该是英雄辈出,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孙权这 样的英雄了。当初京口是孙权政治集团的第一个政治中心。赤壁之战 时,孙权大力支持周瑜与北方的曹魏抗衡,面对群臣投降曹操的建议, 拔刀砍断面前的奏案,说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 孙权时期京口的繁华和英雄的业绩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南宋
- 3 -
国势日渐衰微,而南宋朝廷却依然苟安于江左,自己坚持抗金,却始 终得不到重用。仰慕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刘裕 寄奴是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小名,刘裕出身寒微,他的祖先移 居京口,刘裕在这里起事,最后推完了东晋的统治,建立了南朝宋。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斜阳草树下掩映的故居如此的荒凉,而能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 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刘裕的典故与孙权一 样,既是对赞美英雄,也有对统治者的期盼,表达抗金决心。 刘义隆 宋武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 其中元嘉二十七年(450 年)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的北伐之策,非 常激动,一心认为这次可以“封狼居胥 ”,建功立业。于是草率出兵, 结果惨败而归,“赢得仓皇北顾 ”。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 招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举南侵,国势从此一蹶而不振。辛弃疾借此 典故反对韩侂胄为个人私利草率出兵,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要注意 的是在“封狼居胥 ”中又暗含了 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祭天的 典故。 佛狸 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于击败南宋王玄谟的军队 以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佛狸祠 是民族耻辱的象征,可现在的佛狸祠却是“一片神鸦社鼓 ”,祠前祭 神赛社、烟火不断,一派热闹、喧嚣的景象。沦陷已久的百姓忘记民 族的耻辱与仇恨,逐渐安于异族的统治。作者借此典故劝诫南宋统治 者要坚定北伐,及早收复失地。 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赵王想再重 用他,派使者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于是吃了一斗米做的饭,肉十 斤肉,又披甲上马,以示自己还可以担当重任。使者因廉颇仇人郭开 的贿赂,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但饭量还是很好。不过一顿 饭之间多次上厕所。赵王于是没有再用廉颇。作者用廉颇的故事作为 全词的结束,体现了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的爱国之心,也写出 了他被闲置不用以至于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运用了多个典故,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也表现了对南宋 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告诫当今的北伐者 应充分做好准备工,告诫统治者及百姓勿忘国耻、收复失地。也表达 自己虽年事已高,仍壮心不已,但报国无门的愤懑。 学习活动 2: 深入思考,完成短评的写作并分析范例。 教师明确要求:同学们深入理解了词作,也聚焦了写作的角度是用典。
- 4 -
你赞成岳珂的观点还是同意杨慎的说法?现在就请同学们完成这则 4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教师出示范例,师生一起分析写法。 范例一:我更认同岳珂的观点,这首词用典太多。诗词的根本目 的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很好地传递情感,那么诗歌本身 就也失去了其价值。《永遇乐》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 廉颇五个典故,刘义隆的典故中还包含了霍去病的典故。其中刘裕、 刘义隆、拓跋焘的典故相对较为偏僻,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这些繁 多的典故让人望而生畏进而却步。文义尚且无法理解,更何况体会作 者的情感呢? 杨慎说谓用事多者不解词味。然而解词味者就一定能喜爱这首词 吗?用典太多削减了诗味。子曰:“过犹不及 ”。的确,少量的典故 能为诗词增添文化历史底蕴,然而大量的用典却会在词中堆砌,有卖 弄之嫌,也让人读而无趣,掩盖了整个词作的文采与豪情。这也就是 为何辛词会被评价为“掉书袋 ”的缘故了。 这位同学开篇表明观点,我更认同岳珂的观点,这首词用典太多。 接着从两个角度来阐释原因。一个是用典太多读不懂,二是即使读者 能读懂。用典太多也削减了诗味。两个原因之间呈现出递进的逻辑关 系。在具体原因的阐释时这位同学先是简要叙述词作用典情况,“短 短的一首词中就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典故, 刘义隆的典故中还包含了霍去病的典故。”接着进行分析评价,指出 “一些典故相对较为偏僻,对于大多数不了解这些典故的读者而言, 这些繁多的典故让人望而生畏进而却步。文义尚且无法理解,更何况 体会作者的情感呢? ”这位同学在写作的过程中用心安排了结构,在 具体的分析时参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范例二:我更赞同杨慎的说法。 首先典故虽繁多,却能紧扣题目。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四位历史人物都和京 口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在京 口想到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自然合理,最后以廉颇自 喻收尾,首尾圆合。五个典故之间不可分割,浑然一体。其次,用典 可使情感和思想表达地更含蓄。《永遇乐》用典不是展示作者知识的 丰富,而是源于作者表达复杂情感的需要。辛弃疾不是简单地抒发抗 金豪情,面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他忧心忡忡。鉴于他是“ 归正人 ” 的身份,得不到南宋朝廷的真正信任,所以很多事情不便明说,只能 通过典故将自己壮志豪情和爱国忧心隐晦地表达出来。最后典故虽 多,但全词语言却简洁疏朗。如刘裕的典故采用眼前之实和想象之虚
- 5 -
结合的手法写出,非常自然。所以典故虽多,却并不晦涩,言有尽而 意无穷,更有玩味之处。综上,我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典故虽然多,但却运用得很精到,体现了辛弃疾高超的艺术技巧。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示例二,来分析这篇文学短评。 这位同学开篇表明观点,赞同杨慎的观点,这首词用典太多。接 着从三个角度来阐释原因。一个典故的运用合理自然,二是符合作者 表达情感的需要,三是典故虽多,语言呈现却简洁疏朗。三个原因从 现实的激发到情感的表达再到艺术特点的品味,也体现出同学在对词 作理解上的逐层深入。在每一条具体原因的阐释时也是采用了叙议结 合的方式。在评论的结尾,这位同学再次点明了自己的观点。整个评 论呈现出总分总的完整结构。 学习活动 3. 小组讨论,制定文学短评评价量表,总结写法。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进行指导补充,最后明确: 等级原文 理解观点结构优秀准确 深刻聚焦鲜明有独创性结构清晰 逻辑严密良好准确较深入聚焦鲜明结构较明 有逻辑一般准确有观点有结构较差有问题不清晰结构混乱
们可以从五个维度切入把文学评论的写作分为四个等级。五个 维度是对原文的理解、观点、结构、叙议手法、语言表达,四个等级 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优秀等级的文学评论应该是对原文理解 准确深刻,观点聚焦鲜明、有独创性,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叙议结 合、精叙详议,语言流畅简洁有文采。良好的文学评论则是对原文理 解准确,比较深入,观点聚焦鲜明,结构清晰、有逻辑,叙议结合、 夹叙夹议,语言流畅简洁。一般的文学评论则是对原文理解准确,有 观点,有基本的结构,有基本的叙议,语言通顺。较差的文学评论则 是对原文理解有问题,观点不清晰,结构混乱,叙议失当,语言不通 顺。
- 6 -
总结 如何写一篇文学短评 1.深入了解和准确的把握作品。我们要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 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受;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 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 否则就会流于空泛。正因为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感把握 准确,我们才能在后面的评论中把握典故的作用,分析到位。 2.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并且做到观点鲜明。文学评论可从思 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角度入手谈起。但如果面 面俱到,就会泛泛而谈。所以选择要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 一个特点进行评论,从小处切入,并就这一特点提出自己鲜明的主张, 做到突破一“点 ”。在这里,同学要注意评论点与自己观点的区别。 评论点是评论角度,而观点是对评论角度的认识,是一篇文学评论的 论点。 3.结构要清晰,注意层次间的逻辑性。一般可以采用总分或总分 总的结构。在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 的内容概述出来。然后就是对照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鉴赏评析 的要点注意形成一定的逻辑性,做到。条理清晰、逐层深入。最后对 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4 文学评论的结构要清晰,在写作时做到叙议结合。“叙 ”是指 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 ”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 ——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 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 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要注意处理“叙 ”“议 ”关系,叙 ” 为轻,“议 ”为重; “叙 ”概括,“议 ”详尽。 “叙 ”是为“议 ” 服务的; “析 ”是为“评 ”服务的。 5.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 最后同学们也要注意文学评论与读后感的区别。文学评论是议论 文,主要采用议论的方式;读后感侧重感,需要写出自己的感想、体
- 7 -
会、收获。
三、 作业 任选一题 1.前人评价辛弃疾词作的创作是“才人伎俩,真不可测” ,称赞辛弃疾高 超的创作水平。阅读课后作业单上的一组辛词,选取你最有感触的一 点,尝试写一则 400 字的文学短评。 2. 选择本单元诗词学习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 400 字左右的文 学短评。
结语 到本课为止,第三单元古代诗歌的学习我们就告一段落了。希望 同学们把在本单元学习到的知识方法带到课外的诗歌阅读中,进一步 感受古典诗歌的美丽。同学们再见。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