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大单元复习专题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类诗歌整合复习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大单元复习专题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类诗歌整合复习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14: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羁旅思乡类诗歌整合复习
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4年中考语文大单元复习专题课件★★
故乡,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根,一旦离开,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世事沧桑,无论显达困厄,乡土之思都会始终伴随。
“叶落归根”,是漂泊沦落的中国人对故乡的一种执念,苦涩,却也很美好。
羁旅思乡诗歌正是千百年来无数游子的苦涩而美好的深情浸润出来的珍珠。
缘何羁旅
羁旅何思
情何以传
以何寄情
创作缘由
所抒情感
所用手法
意象典故
目 录
羁旅思乡诗歌内涵
羁旅思乡诗歌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此类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夜雨寄北》
《天净沙·秋思》
《次北固山下》
学习三首羁旅思乡诗歌。
缘何羁旅
《次北固山下》 王湾在一年冬末春初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而一直未能得志。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此曲就是在羁旅途中写下的。
《夜雨寄北》 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诗
游历山川
谋求仕途
离乡外任
环节一:听范读:听字音、听节奏、听语调、听感情。
羁旅何思
《天净沙 秋思》
《次北固山下》
《夜雨寄北》
环节二:找一找,填一填
三首诗歌有一个共同的“字眼”。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居“________”
《夜雨寄北》李商隐,客居“_______”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客居“______”
北固山
天涯
巴山
找一找,填一填:三首诗歌用哪些句子直抒什么情感。
(标题),__________
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抒情内容)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借鸿雁传书寄托
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悲伤的漂泊之人远离家乡,乡愁何其浓重。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对未来的憧憬,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环节三:这几首诗歌作者是怎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具体的景物勾勒中的
情何以传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指北固山,前行的路在北固山之外,诗人看不到,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帆才悬。这一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设问,在自问自答中借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诗人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写景,“枯”“老”
“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后两句主人公看着夕阳,感叹着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苦。
《天净沙·秋思》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诗人借景抒情,使人感到他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与淅沥的夜雨交织在一起,涨满秋池。
“问归期”而“未有期”,一问一答,把自己的怀念之情、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都表现出来了。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衬托出诗人此时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
对未来憧憬的画面。
“共剪……”,思归之切。
“却话……”,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
环节四:这几首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典故 意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以何寄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借“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思乡念亲之情。
“归雁入胡天”比拟自身、表漂泊无依之感。
“衡阳雁去无留意”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
知识拓展
夕阳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知识拓展
“夕阳西下几时回”人世沧桑的感伤。
“长烟落日孤城闭”壮丽雄奇的苍凉。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闲适隐逸的恬谈。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夜雨”渲染孤独凄凉的羁旅氛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逐看近却无。”表达对雨的喜爱之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渲染离别气氛,寄寓着诗人浓浓的离愁别绪。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烘托重大事情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由自然界的风雨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暗寓诗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象征邪恶势力,表现诗人的凄苦生活。
知识拓展
常见意象 (1)自然天象:月亮、秋风、秋霜、浮云、烟、冥色、日暮、暮霭、落日、夕阳等。
(2)植物草木:衰草、梧桐、征蓬、浮萍、落花、黄叶。
(3)鸟兽哀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寒蝉等。
(4)登楼寄怀:驿站、客馆、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等。
(5)特殊节日:元宵、社日、寒食、清明、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端午、七夕等。
(6)物件工具:马、舟、征铎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前面学过的方法,赏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实践应用: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作者写“思家”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实践应用:
运用前面学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思乡的短文。
参考写作思路:先有事情,再有主观情感,再找景物(眼前景、心中景),将多个景物组合起来营造—种意境,由意境来呈现情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