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宗客
借我一物,言吾一“志”
——《陋室铭》《爱莲说》《马说》整合复习
壹
任务一:各抒己见选作品
1.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古文作品很多,你会选择哪些作品作为撰写宣传标语的来源呢?请说明理由。
支架:
我会选 (作品名称),因为 。(概括文意、主旨)
我会选《陋室铭》,因为文中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无不体现自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我会选《爱莲说》,因为文中将莲花的形象比拟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借莲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与节操。
我会选《马说》,因为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不遇明主,表明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2.从《陋室铭》《爱莲说》《马说》中的主旨句,你能读出作者哪些胸中之“志”?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爱莲说》)
不流于俗,坚守本心
正直高洁,坚定不移
绝世独立,坚持真我
选择感兴趣的专业
报效伟大的祖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马说》)
认识人才,选拔人才
毛遂自荐,寻觅良机
任人唯贤,用人唯才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
——李肃《三国演义》
千里马
伯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陋室铭》)
锤炼意志,培养品德
营造环境,浸润心灵
志同道合,志向高远
东莞·华为
交流讨论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紧跟时代,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和见闻谈谈对以上三组句子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初步选择自己意向的宣传标语。
贰
任务二:齐心协力研作品
1. 三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言“志”的呢?(表现手法)
篇目 表现手法 所托之物 言志/寓意
《陋室铭》 托物言志 陋室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
《爱莲说》 托物言志 莲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马说》 托物寓意 千里马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对统治者的控诉
2. 《陋室铭》《爱莲说》《马说》 ,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陋室铭》 类比
开头四句运用类比,用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以“名”“灵”暗语陋室不陋。
结尾运用类比,引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明作者以诸葛亮、杨雄为自己的楷模
《爱莲说》
衬托 “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展现莲高洁傲岸的品格
象征 莲花象征君子,菊花象征隐逸者,牡丹象征追名逐利之人
《马说》 语气词“也”的妙用
“不以千里称也”中的“也”,暗含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 不平)之情。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
“是马也”中的“也”,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也”,不仅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愤怒谴责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
“其真不知马也”中的“也”,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
同:骈散结合
异:《陋室铭》——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爱莲说》——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3.《陋室铭》《爱莲说》同是“托物言志”,两者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语言风格)
叁
任务三:实践应用做标语
小组合作
确定小组成员,分配具体任务,确定选择标语
讨论修改
正式布展
文明校园,你我共建
讨论设计风格,优化字体布局,形成宣传初稿
寻找布展位置,协调校园环境,做好解释推广
成果展示
《爱莲说》以莲寓志,写出了作者心中理想的君子形象。莲的特质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受环境的浸染而保持自身品质的高洁,象征君子的洁身自好、不同流俗。莲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内心通达,行事正直,具有纯正无邪、独立不倚的品格。莲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清幽洁净,高逸超群,而令德远播。莲可以在远处观赏,不可在近处把玩,君子同样是美德令人敬重,而不容侮弄轻慢。
成果展示
韩愈曾经三次给宰相写自荐信求职,希望宰相重用人才,让他有一个与自己才华相匹配的工作岗位,但宰相对韩愈的请求置之不理,自荐信石沉大海。于是韩愈又给宰相写了一封自荐信《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他在自荐书信中甚至发出了“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人之救也”的哀求之声。可是韩愈苦苦等待的结果是“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待命四十余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即使韩愈屡次登门求见,宰相依然是闭门不见。在吃了多次闭门羹后,韩愈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对于这种不公平,他选择诉诸笔端,以铿锵有力的不平之鸣做出回应。
成果展示
刘禹锡,唐朝时期的大臣,也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文俱佳,且涉猎题材广泛,颇享有盛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交情深厚。
在他被贬到安徽和州这个小地方的时候,当地知县“看人下菜碟”——因为刘禹锡是朝廷贬谪下放的官员,三番五次欺辱他让他搬家,且多次搬迁后居住条件越来越差。但是,刘禹锡却丝毫不生气。他不但随遇而安,而且写了下面这篇《陋室铭》,表明了乐观通达的心迹,实在令人佩服。
成果展示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