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课段
理清文章思路
讲述英雄故事
学习资源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涉世家》《出师表》《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零丁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
课文资源
课后思考一:请见——论战——参战——述战
【任务一】根据预习内容,依例梳理四篇文言文的故事内容
篇目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曹刿论战》 鲁庄公 曹刿
齐师伐我
课后思考一:请见——论战——参战——述战
战前曹刿“三评”庄公的三答
战中伺机而动;(齐人三鼓)
战后详释策略(二故)
取胜三分析
【任务一】根据预习内容,依例梳理每篇课文的故事内容
篇目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齐威王
“三问答”
“三类比”
“三赏赐”
“三变化”
共谋大计
【任务一】根据预习内容,依例梳理每篇课文的故事内容
篇目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
“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三方面介绍”
“三条妙计”
“起义取胜”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思考探究一:
线索:陈胜、吴广的活动
少有大志---谪戍渔阳---因雨失期---
共谋大计---
行卜威众---
置书鱼腹---
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起义收兵---
自号张楚
【任务一】根据预习内容,依例梳理每篇课文的故事内容
篇目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
“三条建议”
“三段回忆”
“三方期许”
任务二:探“三”游戏
“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特殊的意蕴,《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在古代文学中也有普遍的表现,如阳关三叠、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借芭蕉扇、三戏唐三藏等等,三层表达反复出现,结构严整。
1.请你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寻找特殊的“三”层表达,可借助板书展现给同学,每人至少选择一篇课文,向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相鉴别评价。根据同学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三”层表达。
三评三答:何以战
衣食所安
必以分人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
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必以情
忠之属
政治上:取信于民
反攻时机: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二故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三叠式”的表达效果:
《曹刿论战》中,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一问三答,展现出“民心”的重要性;战后论述士气对战争的重要性,更展现出曹刿深谋远虑,深谙取胜之道。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围绕着“三”,文章对称整齐,别致精美。
在“比美”“进谏”“赏谏”三个段落中,“三问”“三答”展现“比美”的过程;“三思”为“进谏”的“三类比”奠定了逻辑基础;“赏谏”中的“三赏”和“三变”演绎了齐王的从善如流、广开言路,又表现出邹忌高超的劝谏艺术。
“三叠式”的表达效果:
《陈涉世家》这篇传记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描述了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详写的是起义过程中借鬼神威众,并杀两尉、诈称扶苏项燕这三条妙计,以凸显陈胜的什么品质?
凸显陈胜的聪明果断和政治远见。
“三叠式”的表达效果:
三方面分析
“天下苦秦久矣”
秦二世杀太子扶苏
项、扶在人民心中的
地位高,楚人怀念楚将项燕
《出师表》共8段分三部分。1-5段为第一部分,诸葛亮在分析局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6-7段为第二部分,诸葛亮追述了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三段回忆;第8段诸葛亮从自身、朝臣及后主刘禅三方面出发,阐明责任。
三条建议,条分缕析,可见诸葛亮深谙治国之道,是一个颇具政治远见的治世能臣;三段回忆,真情充溢,表现出诸葛亮什么品质?
“三叠式”的表达效果:
表现出诸葛亮知恩图报和忠君爱国的精神,三方角色,恳切忠贞,表明自己的“匡扶汉室”的决心和对后主的勉励。
总结“三叠”艺术
“三叠式”结构:“文学作品中以‘三’字为标志的情节安排方式叫三叠式结构。这种表现手法,在描写人物、事件时,前后三次都有重叠的变化。”
1.请结合本单元课文,分析其中“三”层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思考每一层次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小贴士:
(1)顺承关系:顺承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2)递进关系:后面的一层比前面的一层向更重或更大、更深、更难的方向推进一层,并在程度或范围上比前一层有更进一步的语义关系。
(3)并列关系:三者相互关联,或是同时并举,或是同地进行,有前后之分而无主次之分。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不同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还可以是同一主体的不同行为。
2.小组内相互交流“三叠式”结构中三层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并讨论总结“三叠式”结构的艺术效果。
小贴士:
“三叠式”结构通常表现为一件事情经过三次反复才能完成或者是通过三个类同的情节单元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而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有趣,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三叠式”结构,三个层次之间多为承接或递进关系。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整体是顺承关系,“三问答”内部体现了事情发展的承接顺序,也为“三类比”奠定了逻辑基础。
同样,《曹刿论战》中的齐人三鼓、《陈情表》里的三段回忆、《陈涉世家》里的三条妙计都是根据行为发生的时间来安排先后的顺承关系。
顺承关系的“三叠式”结构,展现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轨迹。再如,《陈情表》中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以亲贤远佞为核心,广开言路、严明赏罚都是为最后一条建议亲贤远佞打基础;最后一段三个角色的期许,核心是也归结到最后关键的一层后主,层层递进的关系表现出诸葛亮匡扶蜀汉的忠心。《曹刿论战》中战前的一问三答,鲁庄公的三层答案,逐层推进,最后落在了战争的核心条件——民心,作者借助曹刿这个人物表达出朴素的战争观。
总之,“三叠”式结构不仅让故事内容详实且富有立体感,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有趣,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同时, “三叠”式结构让叙述在重复中富于变化,在层进变化中呈现对称美,对称整齐,别致精美,让文章结构严整,富有层次。
任务三:讲故事,录视频
请讲述这四篇文章中人物的故事,录制三分钟左右的视频,班级进行分享交流。
1.讲故事
(1)选定关键人物,确定讲述顺序。
从四篇课文中选定所要讲的英雄人物,按照故事中人物的活动将其他人 物也串联起来。如:要讲述《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故事,选定邹忌这个主要人物之后,其妻、妾、客以及齐威王等人物的活动也要明确。
(2)抓住六要素,理清文脉。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是一个故事最基本的构成。讲述故事,可以抓住这六要素,理清文脉。如:在讲述《曹刿论战》中曹刿的故事时,可从事件线:“战前—战中—战后”或事理线:“条件—结果—原因”或人物活动为主线:“请见→ 问战→参战→论战”等多角度讲述故事。
(3)补充资料,知人论世。
搜集和人物及作品相关的的背景资料,全面客观地讲述人物故事。如:在讲述诸葛亮的故事时,可以回想我们所学过的和诸葛亮相关的《诫子书》《三顾茅庐》等文章并结合诸葛亮的生平资料及《出师表》的创作背景等资料,丰富故事内容,让人物更加鲜明立体。
(4)巧妙剪裁,详略得当。
对于搜集的材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要善于取舍,对材料进行比较,根据中心,决定其主次详略。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就应该详细讲述,其余的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就应该略讲。
(5)分配角色,绘声绘色。
这四篇文章的前三篇基本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因此可以进行分角色讲故事,人物角色的分配,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故事也会更加生动感人。当然,讲故事还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如:重音和停连、手势与表情、语速与语调等。
2.录视频
要求:
(1)环境安静。录制视频时,要在安静的环境下,避免出现杂音。
(2)镜头稳定。要避免镜头出现晃动。
(3)光线明亮。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录制,保证画面明亮。
(4)剪辑合理。可以合理使用视频特效和字幕工具,具有一定的创意。
3.学习评价 “讲故事”展示活动评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