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09: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渔家傲·秋思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把握塞外特殊的环境特点。
3.感受词人忧国怀乡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回顾学过的有关知识,想想词与诗有什么不同。
反复诵读这四首词,感受词的音韵美,并注意体会各首词中蕴含的情感。
【新课导入】
同学们,咱们提起范仲淹,最容易想到《岳阳楼记》,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今天,老师想与大家分享有关他的另一句名言,“腹中自有百万甲兵”,这句话出自当时与大宋交战的西夏敌军;由此可见,范仲淹不仅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将军。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他在戍边期间写下的名作《渔家傲·秋思》。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他工于诗词散文,风格较为明健。现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
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积弱积贫之势益加明显,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范仲淹到延州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处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孤城闭”三个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文学常识】

词是诗的别体,隋唐时兴起,成熟繁盛于宋,是诗演进与发展的产物。
词有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每一种词牌都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内容上也有大体规定,抒发的感情也有一定的讲究。
根据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根据词作风格,词主要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派。
【朗读指导】
播放音频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诵读指导】朗读时,上片语调要平稳、悠长,略有一种凄凉感;下片应把握好词人悲怆、苍凉的心境,语调要低沉。
【诗文翻译】
译文:西北边疆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之意。
译文:四周边塞特有的声音与军中号角声一同响起,层峦叠嶂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译文:喝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打算无从谈起。幽怨的羌笛声悠扬,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士的头发都白了,眼里流出思乡的热泪。
【课文精讲】
上片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塞下”点明词人所在地;“秋”点明季节,“风景异”概括写出了边塞秋季风光十分奇异。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
“异”字突出了西北边塞秋景的奇异,与中原不同,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为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3.从写景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
(2)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4.结合上片内容,说说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异”主要表现在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十分奇异。
下片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对比、用典。上句“一杯”与“万里”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家乡遥远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下句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没有结束,还乡之计无从谈起,抒发了守边将士渴望成就功业的报国之情。
这两句抒发了词人思念家乡,但又因外患未除,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2.请简要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悠悠霜满地”的环境描写,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更添愁思与悲凉之感。
“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描绘将士们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不能入睡、哀伤流泪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
3.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课文主旨】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根据提示默写诗词名句。
(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考真题)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家无期的复杂心理。
2.(中考真题)选出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点、季节,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上阕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视觉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C.下阕前两句写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与征人们还未建立军功,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的矛盾心理。
D.这首词表面上写出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其实是对宋王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严重后果的反映。
参考答案: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B
【解析】 “边声、号角声”写的是声音,所以上阕后三句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播放讲解视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