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09:3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
2.品读词句,感受词人的豁达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在诗、文、词、书、画等领域,均取得了极大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词传统的抒情模式和创作心态,把词的题材拓展到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扩大了词的境界,或怀古,或讽今,多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襟怀,后人称之为“东坡体”。他与同为豪放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写作背景】
1.自请外调的悲凉
二十岁考中进士,名动天下;在新旧党争中受到排挤,自请外调;一直期望得到朝廷重用,但在杭州三年任满之后,仍启用无望;后被调任密州,此时已四十岁,多次感慨“早生华发”“鬓如霜”。
2.治理政事的勤勉
密州上任第二年,积极治理蝗旱,赢得百姓爱戴;曾去常山祈雨,返回途中与同僚一起打猎。
3.外族侵扰的担忧
北宋军事力量孱弱,辽国和西夏长期与北宋对峙;辽国要求重新划定边界,胁迫北宋朝廷割让部分土地。
【文学常识】
豪放派
豪放派为宋词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
内容上多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朗读指导】
播放音频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诵读指导】朗读时上片声音要洪亮,语调要昂扬;下片要读得豪迈奔放,高亢激昂。“西北望,射天狼”要读出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诗文翻译】
译文:我暂且抒发少年的张狂,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戴锦缎帽子,身穿貂皮衣服,带领随从千骑卷过平坦的山冈。
译文: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弯弓射虎。
译文:畅饮酒,胸襟开阔,胆气豪壮。鬓角稍白,又有什么关系!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
译文:我终将拉开雕弓如满月状,瞄准西北,射下天狼。
【课文精讲】
[词性活用]
“锦帽貂裘”,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戴着锦帽,穿着貂裘”。
[句式变换]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为报倾城随太守,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的倒装。
[典故妙用]
【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天狼】
典故一
【亲射虎,看孙郎】“看孙郎亲射虎”。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
作用:词人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
典故二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
作用:词人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
典故三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作用: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品读:分析形象,体会情感
分析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刻画了太守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分析人物形象
1.上阕: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太守?
体会人物情感
2.下阕: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太守?
上阕(叙事)记叙此次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词人的英雄气概。
下阕(抒情)借出猎抒发词人希望自己得到朝廷重用,从而建功立业的情怀。
欣赏苏轼诗文的三个层面:
1.知晓背景 2.理解内容 3.品析审美
3.体会词作风格
整首词气象恢弘,节奏明快,感情奔放,呈现出刚健豪迈的格调。
【课文主旨】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根据提示默写诗词名句。
(1)苏轼在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借用典故,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杀敌报国的远大抱负。
答案:(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答案:A
【解析】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理解有误。词的上片中“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等描写表现的是“形狂”;下片中“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等句子表现的是“心狂”。
【素养提升】
苏轼词中名句欣赏
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译文】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享受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译文】回头望一眼刚才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译文】(孤鸿)拣尽寒冷的树枝也不肯栖息,宁愿独自停落在寂寞冷清的沙洲之上。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译文】谁说人生不能再次拥有青春?门前的河水还能向西流呢!
5.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沁园春》(孤馆灯青)
【译文】(朝廷)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还是出世在于我,不妨于闲处袖手看风云。
豪放派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开豪放词之先声,而豪放派则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如下:
含“酒”字的诗(词)句中蕴含的情感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酒与作者的情感密不可分。请找出教材中含“酒”字的诗(词)句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作者分别借“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播放讲解视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