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电压和电阻,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4.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5.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问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知识梳理】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目的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图 与实物图
自变量与 因变量 自变量是电阻,因变量是电流,不变量是电阻 自变量是电压,因变量是电流,不变量是电压
如何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1)保持定值电阻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2)记录不同电压的电压值与对应的电流值 (1)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即不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2)记录不同电阻的阻值与对应的电流值
数据记录 实验序号电阻R/ 电压U/V电流I/A1101.00.122.00.233.00.3
实验序号电压U/V电阻R/ 电流I/A1350.62100.33150.2
实验图像 在坐标系中根据各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描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画出I-U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在坐标系中根据各电阻值和对应的电流值描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画出I-R关系图像,如图
实验结论 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1、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3、变形公式
求电压
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求电阻
此公式只用于计算R的大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有关,所以不能说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 。
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电阻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电阻并联:并联电路的倒数等于各个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方法探究】
一、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1、计算原理:根据I、U、R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计算步骤:
(1)根据题意画电路分析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2)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各电表测量的对象;
(3)寻找解题依据,如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等;
(4)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依据的物理公式,列方程求解;
(5)讨论结果的合理性,得出答案。
3、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1)同一性:欧姆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是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三者要一一对应;在解题的过程中,习惯上把对应同一导体的各个物理量符号的角标用同一数字或字母表示。
(2)同时性:即使是同一段电路,由于开关的闭合、断开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左、右移动等,都会引起电路的变化,使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发生变化,因此,必须保证中的三个物理量是同一时刻的值,切不可混淆电路结构变化前后的I、U、R的对应关系。
(3)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U的单位是伏特(V),R的单位是欧姆( ),I的单位是安培(A)
(4)其他
要根据题意正确选择公式或公式的变形式,在具体计算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正确书写公式或公式的变形式,代入数值或写计算结果时,不要忘记单位。
二、串联分压与并联分流
类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电流
电压
电阻
分配比例 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串联分压成正比” 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即“并联分流成反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