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化学反应速率 同步检测(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化学反应速率 同步检测(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0 10:1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化学反应速率 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纯硅(Si)是当今科技的核心材料,是现代电子信息工业的关键材料。利用高纯硅可制成计算机内的芯片和CPU,还可制成太阳能光伏电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制备高纯硅的反应为SiCl4 + 2H2 Si + 4HCl。
(1)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是氧化剂 B.SiCl4得到电子
C.H2发生还原反应 D.SiCl4是还原剂
(3)下列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适当升高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
B.增大H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减小反应体系压强能减慢反应速率
D.及时移走Si固体,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4)制备高纯硅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Si—Cl键放出能量
B.形成Si—Si键放出能量
C.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100 mL 6 mol·L-1的硫酸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小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①硫酸钠固体 ②水 ③硫酸钾溶液 ④硝酸钾溶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对水样中溶质M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有关实验数据见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时间 水样 0 5 10 15 20 25
Ⅰ() 0.40 0.28 0.19 0.13 0.10 0.09
Ⅱ() 0.40 0.31 0.24 0.20 0.18 0.16
Ⅲ() 0.20 0.15 0.12 0.09 0.07 0.05
Ⅳ(,含) 0.20 0.09 0.05 0.03 0.01 0
A.在内,Ⅰ中M的平均分解速率为
B.其它条件相同时,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
C.在内,Ⅲ中M的分解百分率比Ⅱ大
D.对比I、Ⅳ可知,的存在可加快M的分解速率
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A,B一定都是气体
C.D一定不是气体 D.C可能是气体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6.设C+CO2 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前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7.已知X转化为R和W分步进行:①②。上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能量低于的能量
B.反应②是决速步
C.Y是该总反应的中间产物,也是该总反应的催化剂
D.
8.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0.6mol/(L min) B.v(B)=1.2mol/(L min)
C.v(C)=1.2mol/(L min) D.v(B)=0.03mol/(L s)
9.CO与反应生成的历程如下(部分微粒未画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催化剂可以吸附气体分子
D.CO和O生成的过程有电子转移
10. 转化为NO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a和b可增大反应的活化能( )
B.在催化剂b作用下,氮元素发生了还原反应
C.催化剂a、b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
D.催化剂b可提高 的平衡转化率
11.已知: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 、 、 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对反应2A(g)+2B(g) 3C(g)+D(?),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依据图①,若t1时升高温度,则ΔH<0
B.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则D是固体或液体
C.依据图②,P1>P2
D.依据图②,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
13.在的反应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取下列措施,其中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缩小容器体积 B.增加碳的量
C.恒压通入CO D.恒容下充入N2
14.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B.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2 mol/(L·min)
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
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减小的,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15.下列示意图与其叙述不相匹配的是(  )
A.甲图可表示的催化与非催化反应的能量变化
B.乙图表示2molC完全燃烧的能量变化
C.由丙图可知稀硫酸与NaOH溶液完全中和时,温度为28℃
D.出丁图可知A、B、C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B16.对于合成氨N2(g)+3H2(g) 2NH3(g)△H=-92.4 kJ·mol-1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二、综合题
17.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①若X、Y、Z均为气体:1min时v正   v逆 (填、或者 =,下同),2min时v正    v逆
②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升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若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则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序号)。
a.适当升高温度 b.增大X的浓度 c.选择高效催化剂
18.某反应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平衡时 的转化率为   
19.工业上可用CO2和H2反应合成甲醇。
已知25℃、101kPa下:
H2(g)+1/2O2(g)=H2O(g) △H1=-242kJ/mol
CH3OH(g)+3/2O2(g)=CO2(g)+2H2O(g) △H2=-676kJ/mol
(1)写出CO2与H2反应生成CH3OH(g)与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某实验中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
(甲)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2)该反应能在   (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自发进行;从a点到b点,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是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点逆反应速率   b点逆反应速率(填“>”、“<”或“=”);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   。
(3)若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一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乙)所示,曲线(乙)对应改变的实验条件可以是   (填序号)。
a.加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增大H2浓度
(4)若曲线甲b点达到平衡时体系压强为100MPa,此时H2的平衡分压为   MPa。(某物质分压=总压×某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
(5)下列叙述能标志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CO2与H2的转化率之比不变
b.υ(生成H2):υ(消耗H2O)=3:1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甲醇与水蒸气的分压比不变
20.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1)    
(2)    
(3)    
(4)    
(5)    .
21.把0.6 mol W气体和0.5 mol X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4W(g)+3X(g) 2Y(g)+nZ(g)。2 min末已生成0.2 mol Y,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2 5 mol·L-1·s-1,试计算:
(1)前2
min内用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2
min末时X的浓度为   。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   。
(4)2
min末,恢复到反应前温度,体系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   倍。(用分数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B
(3)A
(4)B
【解析】【解答】(1)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也为单质和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符合题意;
(2)A、反应过程中H2由0价变为+1价,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中SiCl4由+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B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H2发生氧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SiCl4发生还原反应,为氧化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A、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选项错误,A符合题意;
B、增大H2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选项来了个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1,移走固体,对反应速率不影响,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A、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A不符合题意;
B、形成化学键,需要释放能量,B符合题意;
C、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加热只是促使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放热吸热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1)C;(2)B;(3)A;(4)B
【分析】(1)根据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分析;
(3)结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根据物质能量与反应热效应的关系分析;
2.【答案】C
【解析】【解答】①加入硫酸钠固体,不影响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加入水,稀释了硫酸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是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变,故②符合题意;③加入硫酸钾溶液,对硫酸的物质的量没有影响,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但H+离子浓度降低,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故③符合题意;④加入硝酸钾溶液,硝酸根离子会与氢离子形成硝酸,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氢气的总量会减少,故④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的有②③,
故答案为:C。
【分析】锌与硫酸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率可降低酸的浓度,不改变生成氢气的总量,则不能减小氢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据此解答即可。
3.【答案】D
【解析】【解答】A.在 0 20min 内 , Ⅰ中 M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 0.3mol/L,则 , Ⅰ中 M 的分解速率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对比Ⅰ、Ⅱ组数据, 0 5min 内,Ⅰ中 M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 0.12mol/L ,Ⅱ中 M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 0.09mol/L ,则酸性增强,速率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在 0 25min 内 ,Ⅲ中 M 的浓度变化 0.15mol,分解率为 ,Ⅱ中变化 0.24mol,分解率为 ,则Ⅲ中 M 的分解百分率比Ⅱ大,故C不符合题意;
D.I和IV中pH不同,因此不能说明Cu2+存在,IV中M的分解速率大于I,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物质的分解速率=。
B.可选取Ⅰ、Ⅱ实验进行分析。
C.物质分解百分率=。
D.Ⅰ、Ⅳ水样的pH不同,据此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加压后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前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和,所以A、B中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像,加压后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前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和,若D是气体,则不可能反应前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和,故C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加压后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前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和,若A、B、C都是气体,D是非气体,则反应前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和,故D符合题意。
【分析】由图可知降低温度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是吸热反应,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据此解答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作正极,电子从锌极流向铜极,故A正确;
B、把铜片和锌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形成铜、锌、稀硫酸原电池,正极是金属铜,该极上产生气体,故B正确;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故C错误;
D、把锌片放入盛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形成了铜、锌、稀盐酸原电池,原电池反应可以加速反应的速率,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B、原电池中,产生气体的一极是正极;
C、铜不能置换金属铁;
D、原电池反应可以加速反应的速率.
6.【答案】A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反之,减小,以此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1molX(g)的能量低于1molY(g)和2moIW(g)的能量总和,不能说明1molX(g)的能量低于1molY(g)的能量,A项不符合题意;
B.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反应①的速率小于反应②的,反应①是决速步,B项不符合题意;
C.Y是该总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C项不符合题意;
D.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1molX(g)的能量低于1molY(g)和2moIW(g)的能量总和,不能单独比较1molX(g)和1molY(g)的能量高低;
B.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慢反应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变化。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v(A)=0.6mol/(L min);
B.v(B):v(A)=2:1,故v(A)=0.5v(B)=0.5×1.2mol/(L min)=0.6mol/(L min);
C.v(C):v(A)=3:1,故v(A)= v(C)= ×1.2mol/(L min)=0.4mol/(L min);
D.v(B):v(A)=2:1,故v(A)=0.5v(B)=0.5×0.03mol/(L s)=0.015mol/(L s)=0.9mol/(L min);
故D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9.【答案】B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分子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C原子采用sp杂化,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二氧化碳为直线形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该过程中CO化学键不断裂,断裂氧气分子中O=O键,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催化剂可以吸附气体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CO和O原子生成二氧化碳过程中,C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所以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
B.该过程中CO化学键不断裂;
C.由图可知催化剂可以吸附气体分子;
D.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
10.【答案】C
【解析】【解答】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快反应速率,实质式通过降低活化能实现的,A不符合题意;
B.在催化剂b作用下,氨气转化为一氧化氮,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决定了反应的焓变,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但不改变焓变,C符合题意;
D.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快反应速率,但是不会改变平衡转化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来实现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会改变平衡转化率,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途径,而焓变是由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决定的。
11.【答案】D
【解析】【解答】A.NO与NH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6:4=3:2,因此 ,即 ,故A不符合题意;
B.H2O与NH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6:4=3:2,因此 ,即 ,故B不符合题意;
C.NH3与N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5,因此 ,即 ,故C不符合题意;
D.N2与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6,因此 ,即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
12.【答案】B
【解析】【解答】A.依据图①,若t1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右移,则ΔH>0,A不符合题意;
B.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右移,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D是固体或液体,B符合题意;
C.依据图②,压强大的,反应先达平衡,所用时间较短,因此P1D.依据图②,如果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增大压强,平衡右移,反应物的百分含量减小,而不是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分析;
B.根据反应速率相对大小关系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结合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C.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首先达到平衡状态;
D.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分析。
13.【答案】A
【解析】【解答】A.缩小容器体积,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符合题意;
B.C是固体,增加固体的量,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不变,B不符合题意;
C.恒压通入CO,反应体系的体积扩大,导致CO2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不符合题意;
D.恒容下充入N2,不能改变反应体系的任何一组分的浓度,故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增大压强、浓度、温度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14.【答案】B
【解析】【解答】A.A为固体,不能用于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A不符合题意;
B.v(C)∶v(B)=2∶3,故v(C)= v(B)= ×0.3mol/(L min)=0.2mol/(L min),故B符合题意;
C.v(B) =0.3mol/(L min),表示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2min末的反应速率为瞬时速率,故C不符合题意;
D.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故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v(B)= =0.3mol/(L min),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解答。
15.【答案】B
【解析】【解答】A.图象表示的物质能量变化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焓变,故 A 符合;
B.图象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氧化物不是二氧化碳,不符合燃烧热概念,故 B 不符合;
C.如图, NaOH体积 为20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酸碱已经反应完毕,温度最高为28℃,故C符合;
D.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三种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 B < A < C ,故 D 符合;
故答案为:B。
【分析】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温度最高时酸碱完全反应;
D.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16.【答案】B
【解析】【解答】A.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温度对逆反应速率影响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压强对正反应速率影响较大,故B符合题意;
C. 减小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不变,则逆反应速率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 加入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相同,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温度对逆反应速率影响较大;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压强对正反应速率影响较大;
C.减小反应物浓度,逆反应速率不变;
D.加入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相同。
17.【答案】(1)3X+Y2Z
(2)0.05 mol·L-1·min-1
(3)>;=;放热
(4)ab
【解析】【解答】(1)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
(3)①若X、Y、Z均为气体:1min后X、Y物质的量继续减少,Z物质的量继续增加,反应正向进行,所以v正>v逆,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
②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升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a.正反应吸热,适当升高温度,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a;
b.增大X的浓度,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b;
c.选择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不选c;
选ab。
【分析】(1)依据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2)利用计算;
(3)①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②依据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
(4)依据影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
18.【答案】(1)2A(g)+B(g) 2C(g)
(2)
(3)40%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A、B物质的量减少,C物质的量增多,所以A、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2min内,A、B、C的物质的量变化分别为2mol、1mol、2mol,物质的量变化比等于系数比,所以反应方程式是2A(g)+B(g) 2C(g);
(2)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平衡时 的转化率为 。
【分析】 (1) 由图象可以看出,A、B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A、B为反应物,C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所以C为生成物,根据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值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
(2) 平均反应速率=;
(3) 平衡时的转化率=100%。
19.【答案】(1)CO2(g)+3H2(g)=CH3OH(g)+H2O(g) ΔH=-50kJ/mol
(2)低温;0.28mol/(L·min);<;33.3%
(3)b
(4)20
(5)ac
【解析】【解答】(1)给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编号①H2(g)+ O2(g)=H2O (g) △H1=-242kJ/mol。②CH3OH(g)+ O2(g)=CO2(g)+2H2O(g) △H2=-676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将①×3-②得:CO2(g)+3H2(g)=CH3OH(g)+H2O(g) ΔH=(-242kJ/mol)×3-(-676kJ/mol)=-50kJ/mol。即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50kJ/mol。(2)由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50 kJ/mol可知,该反应ΔH<0,ΔS<0,因为只有当ΔH-TΔS<0时该反应才能自发进行,因此只有T值较小时(即低温)下才可能自发进行。由图像知从a点到b点过程中Δc(H2)= - =2mol/L,Δt=8min-1min=7min,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 = =0.28mol/(L·min)。反应开始时生成物浓度为0,逆反应速率为最小,反应开始后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所以a、b两点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aB.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增大压强,该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缩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项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
D.由图像知初始时H2的浓度没有变化,d项错误;
故答案为:b。(4)曲线甲的b点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2mol,由“三段式”分析如下:
  CO2(g) +3H2(g)= CH3OH(g)+ H2O(g)
初始量 6mol 8mol 0 0
转化量 6mol
平衡量 4mol 2mol 2mol 2mol
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 ×100%=20%,则H2的平衡分压=100MPa×20%=20MPa。(5)a.由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可知,反应过程中CO2和H2转化量之比=1:3,但初始时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6mol:8mol=3:4≠1:3,因此反应过程中CO2和H2的转化率之比≠1:3,且一直在变化,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时CO2和H2的转化率之比才不变,所以CO2与H2的转化率之比不变,能标志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项正确;
b.υ(生成H2)表示逆反应速率,υ(消耗H2O)也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确定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所以υ(生成H2):υ(消耗H2O)=3:1,不能标志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总质量(m总)不变,由反应方程式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总)一直减小,根据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公式 = 可推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反应过程中一直在变化,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才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能标志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正确;
d.根据“某物质分压=总压×某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可知,物质分压与对应组分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由反应方程式计量数知,生成甲醇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一直等于1:1,因此反应过程中甲醇与水蒸气的分压比一直不变,所以甲醇与水蒸气的分压比不变,不能标志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1)盖斯定律指的是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体系趋向是由能量高的状态向能量低的状态转化,且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加;
(3)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温度、物质浓度、压强等;
(5)在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20.【答案】(1)温度
(2)浓度
(3)压强
(4)催化剂
(5)接触面积
【解析】【解答】解:常见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等,且搅拌、振荡、紫外线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
【分析】常见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等,以此来解答.
21.【答案】(1)0.1 mol·L-1·min-1
(2)0.1 mol·L-1
(3)6
(4)
【解析】【解答】(1)前2min内用W表示的反应速率;
(2)由分析可知,2min末时X的浓度为0.1mol/L;
(3)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可得,,解得n=6;
(4)由于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令2min末体系内的压强为p,反应前的压强为p0,则;
【分析】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25mol/(L·s),则2min内生成Z的浓度为0.0025mol/(L·s)×2×60s=0.3mol/L,可得平衡三段式如下:
据此结合题干设问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