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2.1 化学反应速率 同步检测(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化学反应速率 同步检测(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0 10:14:16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2.1 化学反应速率 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纯硅(Si)是当今科技的核心材料,是现代电子信息工业的关键材料。利用高纯硅可制成计算机内的芯片和CPU,还可制成太阳能光伏电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制备高纯硅的反应为SiCl4 + 2H2 Si + 4HCl。
(1)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是氧化剂 B.SiCl4得到电子
C.H2发生还原反应 D.SiCl4是还原剂
(3)下列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适当升高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
B.增大H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减小反应体系压强能减慢反应速率
D.及时移走Si固体,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4)制备高纯硅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Si—Cl键放出能量
B.形成Si—Si键放出能量
C.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100 mL 6 mol·L-1的硫酸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小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①硫酸钠固体 ②水 ③硫酸钾溶液 ④硝酸钾溶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对水样中溶质M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有关实验数据见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时间 水样 0 5 10 15 20 25
Ⅰ() 0.40 0.28 0.19 0.13 0.10 0.09
Ⅱ() 0.40 0.31 0.24 0.20 0.18 0.16
Ⅲ() 0.20 0.15 0.12 0.09 0.07 0.05
Ⅳ(,含) 0.20 0.09 0.05 0.03 0.01 0
A.在内,Ⅰ中M的平均分解速率为
B.其它条件相同时,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
C.在内,Ⅲ中M的分解百分率比Ⅱ大
D.对比I、Ⅳ可知,的存在可加快M的分解速率
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A,B一定都是气体
C.D一定不是气体 D.C可能是气体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6.设C+CO2 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前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7.已知X转化为R和W分步进行:①②。上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能量低于的能量
B.反应②是决速步
C.Y是该总反应的中间产物,也是该总反应的催化剂
D.
8.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0.6mol/(L min) B.v(B)=1.2mol/(L min)
C.v(C)=1.2mol/(L min) D.v(B)=0.03mol/(L s)
9.CO与反应生成的历程如下(部分微粒未画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催化剂可以吸附气体分子
D.CO和O生成的过程有电子转移
10. 转化为NO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a和b可增大反应的活化能( )
B.在催化剂b作用下,氮元素发生了还原反应
C.催化剂a、b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
D.催化剂b可提高 的平衡转化率
11.已知: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 、 、 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对反应2A(g)+2B(g) 3C(g)+D(?),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依据图①,若t1时升高温度,则ΔH<0
B.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则D是固体或液体
C.依据图②,P1>P2
D.依据图②,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
13.在的反应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取下列措施,其中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缩小容器体积 B.增加碳的量
C.恒压通入CO D.恒容下充入N2
14.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B.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2 mol/(L·min)
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
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减小的,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15.下列示意图与其叙述不相匹配的是( )
A.甲图可表示的催化与非催化反应的能量变化
B.乙图表示2molC完全燃烧的能量变化
C.由丙图可知稀硫酸与NaOH溶液完全中和时,温度为28℃
D.出丁图可知A、B、C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B
16.对于合成氨N2(g)+3H2(g) 2NH3(g)△H=-92.4 kJ·mol-1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二、综合题
17.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①若X、Y、Z均为气体:1min时v正 v逆 (填、或者 =,下同),2min时v正 v逆
②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升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若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则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序号)。
a.适当升高温度 b.增大X的浓度 c.选择高效催化剂
18.某反应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平衡时 的转化率为
19.工业上可用CO2和H2反应合成甲醇。
已知25℃、101kPa下:
H2(g)+1/2O2(g)=H2O(g) △H1=-242kJ/mol
CH3OH(g)+3/2O2(g)=CO2(g)+2H2O(g) △H2=-676kJ/mol
(1)写出CO2与H2反应生成CH3OH(g)与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某实验中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
(甲)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2)该反应能在 (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自发进行;从a点到b点,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是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点逆反应速率 b点逆反应速率(填“>”、“<”或“=”);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 。
(3)若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一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乙)所示,曲线(乙)对应改变的实验条件可以是 (填序号)。
a.加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增大H2浓度
(4)若曲线甲b点达到平衡时体系压强为100MPa,此时H2的平衡分压为 MPa。(某物质分压=总压×某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
(5)下列叙述能标志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CO2与H2的转化率之比不变
b.υ(生成H2):υ(消耗H2O)=3:1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甲醇与水蒸气的分压比不变
20.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1)
(2)
(3)
(4)
(5) .
21.把0.6 mol W气体和0.5 mol X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4W(g)+3X(g) 2Y(g)+nZ(g)。2 min末已生成0.2 mol Y,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2 5 mol·L-1·s-1,试计算:
(1)前2
min内用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2
min末时X的浓度为 。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 。
(4)2
min末,恢复到反应前温度,体系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 倍。(用分数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B
(3)A
(4)B
【解析】【解答】(1)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也为单质和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符合题意;
(2)A、反应过程中H2由0价变为+1价,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中SiCl4由+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B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H2发生氧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SiCl4发生还原反应,为氧化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A、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选项错误,A符合题意;
B、增大H2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选项来了个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1,移走固体,对反应速率不影响,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A、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A不符合题意;
B、形成化学键,需要释放能量,B符合题意;
C、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加热只是促使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放热吸热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1)C;(2)B;(3)A;(4)B
【分析】(1)根据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分析;
(3)结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根据物质能量与反应热效应的关系分析;
2.【答案】C
【解析】【解答】①加入硫酸钠固体,不影响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加入水,稀释了硫酸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是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变,故②符合题意;③加入硫酸钾溶液,对硫酸的物质的量没有影响,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但H+离子浓度降低,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故③符合题意;④加入硝酸钾溶液,硝酸根离子会与氢离子形成硝酸,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氢气的总量会减少,故④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的有②③,
故答案为:C。
【分析】锌与硫酸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率可降低酸的浓度,不改变生成氢气的总量,则不能减小氢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据此解答即可。
3.【答案】D
【解析】【解答】A.在 0 20min 内 , Ⅰ中 M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 0.3mol/L,则 , Ⅰ中 M 的分解速率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对比Ⅰ、Ⅱ组数据, 0 5min 内,Ⅰ中 M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 0.12mol/L ,Ⅱ中 M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 0.09mol/L ,则酸性增强,速率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在 0 25min 内 ,Ⅲ中 M 的浓度变化 0.15mol,分解率为 ,Ⅱ中变化 0.24mol,分解率为 ,则Ⅲ中 M 的分解百分率比Ⅱ大,故C不符合题意;
D.I和IV中pH不同,因此不能说明Cu2+存在,IV中M的分解速率大于I,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物质的分解速率=。
B.可选取Ⅰ、Ⅱ实验进行分析。
C.物质分解百分率=。
D.Ⅰ、Ⅳ水样的pH不同,据此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加压后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前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和,所以A、B中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像,加压后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前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和,若D是气体,则不可能反应前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和,故C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加压后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前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和,若A、B、C都是气体,D是非气体,则反应前气体系数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和,故D符合题意。
【分析】由图可知降低温度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是吸热反应,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据此解答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作正极,电子从锌极流向铜极,故A正确;
B、把铜片和锌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形成铜、锌、稀硫酸原电池,正极是金属铜,该极上产生气体,故B正确;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故C错误;
D、把锌片放入盛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形成了铜、锌、稀盐酸原电池,原电池反应可以加速反应的速率,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B、原电池中,产生气体的一极是正极;
C、铜不能置换金属铁;
D、原电池反应可以加速反应的速率.
6.【答案】A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反之,减小,以此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1molX(g)的能量低于1molY(g)和2moIW(g)的能量总和,不能说明1molX(g)的能量低于1molY(g)的能量,A项不符合题意;
B.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反应①的速率小于反应②的,反应①是决速步,B项不符合题意;
C.Y是该总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C项不符合题意;
D.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1molX(g)的能量低于1molY(g)和2moIW(g)的能量总和,不能单独比较1molX(g)和1molY(g)的能量高低;
B.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慢反应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变化。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v(A)=0.6mol/(L min);
B.v(B):v(A)=2:1,故v(A)=0.5v(B)=0.5×1.2mol/(L min)=0.6mol/(L min);
C.v(C):v(A)=3:1,故v(A)= v(C)= ×1.2mol/(L min)=0.4mol/(L min);
D.v(B):v(A)=2:1,故v(A)=0.5v(B)=0.5×0.03mol/(L s)=0.015mol/(L s)=0.9mol/(L min);
故D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9.【答案】B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分子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C原子采用sp杂化,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二氧化碳为直线形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该过程中CO化学键不断裂,断裂氧气分子中O=O键,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催化剂可以吸附气体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CO和O原子生成二氧化碳过程中,C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所以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
B.该过程中CO化学键不断裂;
C.由图可知催化剂可以吸附气体分子;
D.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
10.【答案】C
【解析】【解答】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快反应速率,实质式通过降低活化能实现的,A不符合题意;
B.在催化剂b作用下,氨气转化为一氧化氮,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决定了反应的焓变,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但不改变焓变,C符合题意;
D.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快反应速率,但是不会改变平衡转化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来实现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会改变平衡转化率,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途径,而焓变是由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决定的。
11.【答案】D
【解析】【解答】A.NO与NH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6:4=3:2,因此 ,即 ,故A不符合题意;
B.H2O与NH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6:4=3:2,因此 ,即 ,故B不符合题意;
C.NH3与N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5,因此 ,即 ,故C不符合题意;
D.N2与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6,因此 ,即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
12.【答案】B
【解析】【解答】A.依据图①,若t1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右移,则ΔH>0,A不符合题意;
B.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右移,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D是固体或液体,B符合题意;
C.依据图②,压强大的,反应先达平衡,所用时间较短,因此P1
D.依据图②,如果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增大压强,平衡右移,反应物的百分含量减小,而不是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分析;
B.根据反应速率相对大小关系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结合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C.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首先达到平衡状态;
D.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分析。
13.【答案】A
【解析】【解答】A.缩小容器体积,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符合题意;
B.C是固体,增加固体的量,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不变,B不符合题意;
C.恒压通入CO,反应体系的体积扩大,导致CO2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不符合题意;
D.恒容下充入N2,不能改变反应体系的任何一组分的浓度,故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增大压强、浓度、温度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14.【答案】B
【解析】【解答】A.A为固体,不能用于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A不符合题意;
B.v(C)∶v(B)=2∶3,故v(C)= v(B)= ×0.3mol/(L min)=0.2mol/(L min),故B符合题意;
C.v(B) =0.3mol/(L min),表示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2min末的反应速率为瞬时速率,故C不符合题意;
D.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故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v(B)= =0.3mol/(L min),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解答。
15.【答案】B
【解析】【解答】A.图象表示的物质能量变化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焓变,故 A 符合;
B.图象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氧化物不是二氧化碳,不符合燃烧热概念,故 B 不符合;
C.如图, NaOH体积 为20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酸碱已经反应完毕,温度最高为28℃,故C符合;
D.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三种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 B < A < C ,故 D 符合;
故答案为:B。
【分析】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温度最高时酸碱完全反应;
D.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16.【答案】B
【解析】【解答】A.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温度对逆反应速率影响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压强对正反应速率影响较大,故B符合题意;
C. 减小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不变,则逆反应速率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 加入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相同,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温度对逆反应速率影响较大;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压强对正反应速率影响较大;
C.减小反应物浓度,逆反应速率不变;
D.加入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相同。
17.【答案】(1)3X+Y2Z
(2)0.05 mol·L-1·min-1
(3)>;=;放热
(4)ab
【解析】【解答】(1)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
(3)①若X、Y、Z均为气体:1min后X、Y物质的量继续减少,Z物质的量继续增加,反应正向进行,所以v正>v逆,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
②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升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a.正反应吸热,适当升高温度,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a;
b.增大X的浓度,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b;
c.选择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不选c;
选ab。
【分析】(1)依据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2)利用计算;
(3)①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②依据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
(4)依据影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
18.【答案】(1)2A(g)+B(g) 2C(g)
(2)
(3)40%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A、B物质的量减少,C物质的量增多,所以A、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2min内,A、B、C的物质的量变化分别为2mol、1mol、2mol,物质的量变化比等于系数比,所以反应方程式是2A(g)+B(g) 2C(g);
(2)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平衡时 的转化率为 。
【分析】 (1) 由图象可以看出,A、B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A、B为反应物,C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所以C为生成物,根据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值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
(2) 平均反应速率=;
(3) 平衡时的转化率=100%。
19.【答案】(1)CO2(g)+3H2(g)=CH3OH(g)+H2O(g) ΔH=-50kJ/mol
(2)低温;0.28mol/(L·min);<;33.3%
(3)b
(4)20
(5)ac
【解析】【解答】(1)给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编号①H2(g)+ O2(g)=H2O (g) △H1=-242kJ/mol。②CH3OH(g)+ O2(g)=CO2(g)+2H2O(g) △H2=-676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将①×3-②得:CO2(g)+3H2(g)=CH3OH(g)+H2O(g) ΔH=(-242kJ/mol)×3-(-676kJ/mol)=-50kJ/mol。即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50kJ/mol。(2)由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50 kJ/mol可知,该反应ΔH<0,ΔS<0,因为只有当ΔH-TΔS<0时该反应才能自发进行,因此只有T值较小时(即低温)下才可能自发进行。由图像知从a点到b点过程中Δc(H2)= - =2mol/L,Δt=8min-1min=7min,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 = =0.28mol/(L·min)。反应开始时生成物浓度为0,逆反应速率为最小,反应开始后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所以a、b两点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a
B.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增大压强,该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缩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项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
D.由图像知初始时H2的浓度没有变化,d项错误;
故答案为:b。(4)曲线甲的b点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2mol,由“三段式”分析如下:
CO2(g) +3H2(g)= CH3OH(g)+ H2O(g)
初始量 6mol 8mol 0 0
转化量 6mol
平衡量 4mol 2mol 2mol 2mol
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 ×100%=20%,则H2的平衡分压=100MPa×20%=20MPa。(5)a.由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可知,反应过程中CO2和H2转化量之比=1:3,但初始时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6mol:8mol=3:4≠1:3,因此反应过程中CO2和H2的转化率之比≠1:3,且一直在变化,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时CO2和H2的转化率之比才不变,所以CO2与H2的转化率之比不变,能标志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项正确;
b.υ(生成H2)表示逆反应速率,υ(消耗H2O)也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确定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所以υ(生成H2):υ(消耗H2O)=3:1,不能标志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总质量(m总)不变,由反应方程式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总)一直减小,根据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公式 = 可推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反应过程中一直在变化,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才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能标志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正确;
d.根据“某物质分压=总压×某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可知,物质分压与对应组分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由反应方程式计量数知,生成甲醇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一直等于1:1,因此反应过程中甲醇与水蒸气的分压比一直不变,所以甲醇与水蒸气的分压比不变,不能标志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1)盖斯定律指的是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体系趋向是由能量高的状态向能量低的状态转化,且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加;
(3)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温度、物质浓度、压强等;
(5)在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20.【答案】(1)温度
(2)浓度
(3)压强
(4)催化剂
(5)接触面积
【解析】【解答】解:常见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等,且搅拌、振荡、紫外线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
【分析】常见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等,以此来解答.
21.【答案】(1)0.1 mol·L-1·min-1
(2)0.1 mol·L-1
(3)6
(4)
【解析】【解答】(1)前2min内用W表示的反应速率;
(2)由分析可知,2min末时X的浓度为0.1mol/L;
(3)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可得,,解得n=6;
(4)由于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令2min末体系内的压强为p,反应前的压强为p0,则;
【分析】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25mol/(L·s),则2min内生成Z的浓度为0.0025mol/(L·s)×2×60s=0.3mol/L,可得平衡三段式如下:
据此结合题干设问分析作答。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
第二节 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一节 电离平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域的中和滴定
实验活动3 盐类水解的应用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电解池
第三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实验活动4 简单的电镀实验
实验活动5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