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0 10: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生物试卷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Ι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作用
2.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3.海带细胞中的碘比海水中的高许多倍,但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这说明海带细胞吸收碘具有( )
A.选择性 B.独立性 C.专一性 D.高效性
4.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
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5.20世纪80年代初,Cech和Altman分别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的核酶,打破了酶只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为此双双获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酶”是指某些( )
A.DNA B.RNA C.染色体 D.ATP
6.通常胃液的pH约为1.4左右,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1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7.糖类物质和ATP分别是生命活动的( )
A.贮备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 B.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
C.最终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 D.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
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ATP与ADP之间时刻发生相互转化
B.骨骼肌剧烈运动时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C.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D.ATP中含有的元素是C、H、O、N、P
9.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
A.CO2 B.H2O C.C2H5OH D.C3H6O3
10.在细胞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消耗12摩尔氧气所释放出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的有多少千焦( )
A.3 242 B.2 322 C.3 483 D.1 952
11.下列反应既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也能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O2→H2O
12.有一种酶催化反应P+Q→R。右图中实线表示在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进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于反应混合物中。图中表示此反应进行过程的曲线是( )([P]、[Q]、[R]分别代表P、Q、R的浓度)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13.右图的四条曲线中,能够表示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和长跑
结束后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14.在海带细胞内的碘离子远高于海水中碘离子浓度,但海带细胞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离子,其吸收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被动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15.实验证明,饭后小肠中葡萄糖浓度高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可以顺浓度梯度被吸收;当小肠中葡萄糖浓度下降至显著低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仍能被迅速吸收。此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主要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16.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的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A.X>Y>Z B.Z>Y>X C.Y>X>Z D.Z>X>Y
(
时间
14
C氨基酸数量
O
时间
14
C氨基酸数量
O
时间
14
C氨基酸数量
O
时间
14
C氨基酸数量
O
A
BA
CA
DA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核糖体
核糖体
中心体
线粒体
中心体
)17.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入含有14C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有这些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下图中能正确描述的曲线是( )
18.将淀粉和琼脂做成培养基,在上面选取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并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①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蓝黑色
②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③ 接种面包霉 棕黄色
④ 只有新鲜的唾液 ?
⑤ 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酶溶液 ?
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 )
A.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 B.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
C.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 D.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
19.如下图,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mL面糊,A、C中注入2mL清水,B、D中注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保温5min后分别滴入碘液,不变蓝色的是( )
20.下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相似植株放在不同的钟罩内。以下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
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
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
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
21.下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它部分见光。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需要光
A.④⑤ B.①③
C.②③ D.②⑤
22.(2009·浙江高考)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23.如图是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得到的四条色素
带,若将其置于暗室中,并用红光照射,色素带呈暗色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④②
24.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  )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25.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过程⑤⑥均需要NADPH和ATP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D.①③过程产生的[H]都将与氧结合产生水,过程⑧仅在线粒体中进行
26.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双选) (  )
A.在25℃条件下研究时,cd段位置会下移,a会上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浓度有关
27.(2009·宁夏高考)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28下列哪项最能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  )
A.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经过处理发生融合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向外分泌胰岛素
D.肾小管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重吸收葡萄糖
29.下图为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图中均有主动运输 B.在图甲、乙和丁中均有自由扩散
C.在图甲和图丙中有主动运输,在图甲和图丁中有被动运输
D.在图丙中有主动运输,而在图甲、乙和丁中有被动运输
30.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图中四种曲线表示物质x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则与之相符的曲线是(双选) (  )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示 的亚显微结构;
(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分别是 、 、
和 ;
(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其生理特性是 ;
(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
32.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回答问题:
(1)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① 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 ;④____________。
(2)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3)图中⑤是___________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图中⑥是____________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
(4)试述影响光合作用的几个因素: , , 。
33. 下图表示大气中氧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CO2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A点产生CO2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B,CO2越来越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C,CO2释放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轴表示呼吸作用强度,请画出乳酸菌代谢与氧气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生物答题卡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 号 一 二 总分
得 分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共40分)
31(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页 共12页 ◎ 第12页 共12页
答案
1B 2C 3D 4C 5A 6C 7D 8A 9B 10.A 11.B 12C 13.B 14A 15.D 16.A 17.D 18.B 19.C 20.C 21.A 22C 23.D 24.C 25.B 26.D 27.c 28.C 29.B 30.D
31.1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B、E
(3)蛋白质 氨基酸 核糖体 核仁
(4)液泡 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
(5) H、E色质(体)
32.(1)磷脂 选择透过性
(2)载体 抑制能量供应 (抑制ATP生成)
(3)2方式需能量(ATP),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4)糖蛋白
(5)流动镶嵌
33.(1)自由扩散
(2)载体数量饱和
(3)长势 有氧 无氧 相同且适宜
根细胞对 b 物质的吸收速率
甲组根细胞对 b物质的吸收速率大于乙组 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