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课件(共28张PPT)+学案+验收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课件(共28张PPT)+学案+验收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12:32:26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知识点、考点梳理
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谈读书》选自《玫瑰树》。 培根的《随笔》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2.《不求甚解》选自邓拓《燕山夜话》。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3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代表作有
《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
4.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5.《驱遣我们的想象》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新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文学、文体常识
(一)文学常识(作者作品)
1.随笔。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2.杂文。
杂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现代散文中的议论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可见“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是杂文最主要、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二)文体知识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属于想象的一种,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的基本特征是以他人的描述、
说明、图示为想象发生发展的曾经,
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再造出新的形象,
如读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
头脑是出现了满山的枫叶在秋季红似春花的景象。
课内知识点
1.找寻论点。
(1)标题:标题有时可以充当论点,有时不可。
(2)文章首句:文章首句即交代论点。
(3)开头(1-3段):通常格式为文章开头先讲述事例或引用名言,然后再以总结性词语(因此、所以、由此可见、可见、总而言之、事实上、换句话说等)引出文章论点。
(4)文章中间:有时论点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位置。
(5)结尾:有时,论点也常出现在结尾的位置。
2.概括论点。
在题干明确要求“概括论点”的时候,一定不要使用文章原话。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格式:
论点:我们做人/做事/文章特定范畴+要/不要+论题
阅读考点
考点一:论题和论点考查
3.标题、开头、结尾作用。
●小试牛刀
(1)《不求甚解》的文章开头“一般人常常以为”和结尾段中的“经验证明”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的插入成分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己的意见;结尾处表明下面的结论是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2)《山水画的意境》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点明作者的观点,揭示中心论点: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山水画的意境》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⑤段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点明意境的获得所需的条件,引出下文“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驱遣我们的想象》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内容上,强调鉴赏文艺的目的,并说明唯有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在结构上,点题,总结上文,照应前文,使文章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考点二: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
1.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
驳论文一般论证思路:摆敌论——驳敌论——立已论
2.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
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 增强文章的
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
作用:使论述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5)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作用: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浅显易懂。
●小试牛刀
(1)探究《谈读书》《不求甚解》在内容和论证方式、论证方法上的不同点。
明确:《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采用的是立论的方式,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采用的是驳论的方式,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山水画的意境》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举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的例子,论述山水画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对比论证:先从正面列举荆浩画松树的事例,再从反面列举一位作者出外写生的事,论述了不能深刻认识对象,就不可能创造意境。
引用论证:引用四川人对四川不同地区风景的概述,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3)《驱遣我们的想象》第5自然段中“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中的作用。使论证通俗易懂。
读者
文字
作者
考点三:论据的考查
1.概括事实论据。
这类考题常常针对某一个论点,请你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什么事怎么样;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论据的作用。
分析论据作用时,要看所分析的论据是从属于哪一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还是从属于分论点。
3.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观点一致。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
补写论据要做到:论点与论据统一;叙述角度合理;平时多积累;语言简明扼要。
(1)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不但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更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赏;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语言表述形式可用类似于概括事实论据的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
(2)补写道理论据,要补写一句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句、公理、俗语或诗词等。
4.论据顺序能否调换。
5.文章某一论据能否删去。
●小试牛刀
(1)《不求甚解》一文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两个论据。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论点: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论据: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2)《不求甚解》一文作者所选的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事例有什么特点?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明确: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从态度上说明;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从方法上说明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3)你对《不求甚解》一文的论据有何评价?
明确: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
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
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考点四:分析论证过程
解题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其实,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答题方式:
① 文章(段)首先提出……这一论点 / 引出……论题。
② 然后使用……论据,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
③ 接着从……角度/ 运用……论证方法从正面 / 反面进行论证。
④ 最后得出……的结论 / 强调……的中心论点 / 发出……的号召 / 提出……的希望。
●小试牛刀
(1)请概括《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首先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述不求甚解的真正意义;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搞清楚《山水画的意境》一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总领全文。
然后具体阐述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举例分析来论述。
最后阐述怎样获得意境,强调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这就需要画家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结尾说明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强调要苦心经营意匠。
(3)《无言之美》的作者是怎样论述“无言之美”的?请你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文章先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提出文学尽善尽美的条件——“和自然逼真”,再对比相片和图画,予以反驳。紧接着分别列举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
“言不必完全达意”和
“无言之美”。最后一
段作结,得出结论。层
层推进,论述有力。
考点五:议论文语言考查
(1)生动性【结合手法分析作答即可】
(2)严密性【以某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例】
●小试牛刀
(1)赏析“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驱遣我们的想象》)
明确:这句话既承接上文,又点出鉴赏文艺的最大目的。“接受美感的经验”指的是驱遣想象去阅读,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意境。“最大”这一限制性词语用得准确,表明不排除有其他附加目的,但强调了这一目的最为重要。
(2)讨论:《山水画的意境》中“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这句话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去。因为这句话从反面论证了“创造意境要有强烈深刻的情感”。说明了对景物的深刻感受,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对画家创造意境的重要性。这是对上文的补充,使论证更全面。
考点六:结合文章或材料,谈启示感悟,拓展延伸
解题思路:
(1)首先应明确同意与否。
(2)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加以论证或阐述。
(3)组织语言时要有论点、论据,注意恰当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小试牛刀
(1)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赞同‘博览’,
因为只有博,才能见多识广,
才能知识更广泛,了解
问题更全面。”
(2)学习《无言之美》一文后,畅谈你在欣赏艺术作品或写作方面的感受。
明确:
学习本文之后,我懂得欣赏艺术作品不仅要关注有形有象的部分,而且要关注艺术的“无言”之处,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感受到艺术家的匠心,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学习本文之后,我懂得我们在写作或艺
术创作时,要注意留出让欣赏者自己去领
会的地方,创造出艺术的“无言之美”,
增加艺术创作的情趣。
学习本文之后,我在欣赏艺术作品时,
会和作者一样,善于发现各种艺术作品
的共通之处,并用自己了解的艺术欣赏形式去理解新的、陌生的艺术形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歌谣(yáo) 惆怅(zhōu) 唯妙唯肖 信手拈来
B.渲染(xuān) 谚语(yàn) 齐心协力 栩栩如生
C.意蕴(yùn) 暮霭(ǎi) 拾级而上 味同嚼蜡
D.要决(jué) 怡情(yǐ) 轻歌慢舞 吹毛求疵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面对着太湖美丽的风景,清风吹来,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C.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待人亲切、和蔼、慈善的好教师,对我们总是悉心照顾。他对待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D.李可染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成就最高,每一幅画作都栩栩如生。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笔画____________(浑厚雄健 纤细轻盈),潇洒流利,直观呈现了行书独特的字体风貌,展示出王羲之____________(出神入化 巧夺天工)的书法技艺,其文本内容____________(融合 融汇)儒、道两家思想,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聚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字体、技法和文本内容_____________(完满 完美)结合,深刻体现出书者对所处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准把握。
(1)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文段开头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书法文本是书家精神品格和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载体
②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重视
④作为书法,其内容就是书法文本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分析病因并给出修改方法。(2分)
第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是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B.《无言之美》的作者是叶圣陶,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C.《谈读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D.《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途径。
B.《无言之美》一文中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C.《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D.《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7.你在阅读了《儒林外史》后,搜集到右面的周进的朋友圈截图,并和小语、小文同学有了以下一段对话,请将空缺的对话补充完整。(3分)
小语:图片中周进的朋友圈说的是什么事?你能把前因后果讲清楚吗?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吴敬梓在书中竟塑造了如此可笑又可悲的人物。
你:是的,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他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还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的严监生,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强关别人家猪的严贡生。
8.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5分)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终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这些软件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洋葱数学、作业通、问他作业、作业帮……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等广告语抓人眼球。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2分)
(2)九年级(1)班开展题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辩论赛。作为反方辩手,请你就“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几条理由。(3分)
9.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9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2)杏花疏影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__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要读书呢?培根的解释最精辟:读书足以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要读各类书呢?培根的解释最恰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2题。(10分)
【材料一】在青年眼中,闪闪发光的人是什么样?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3 210名青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11月17日,有删改)
【材料二】2015年,“90后”张旺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陕西榆林,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这些年,他扎根一线,足迹遍布400多个村庄,为当地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是孩子们眼中的“娃娃头儿”。“我心目中闪闪发光的人是务实的、有根的,具有‘钉子’精神。”张旺觉得,做儿童保护工作贵在坚持,一定要愿意深耕、愿意坚守,才能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和变化,他说:“这也是我们这个职业的幸福感和价值所在。”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11月17日,有删改)
【材料三】2022年11月28日,由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燃动三秦·青春有我”体育主题短视频创作大赛正式启动,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参赛作品。
“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本次大赛以短视频为载体,为广大青年和体育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根据大赛规则,参与者可围绕体育知识科普、世界杯相关话题、趣味体育视频分享等主题,通过创作一分钟以内的短视频,让人们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同时带动更多人加入体育运动当中。
主办方将综合视频原创度、播放量及内容影响力等因素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排序,最终评选出总参赛人数的15%作为获奖者。获奖者都将获得由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据了解,该证书会纳入“陕西省学校体育证书管理系统”,此举意在鼓励省内高校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大赛,并通过赛事活动展现当代大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选自“陕西网”2022年1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四】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陕西共青团传承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提出建立“大宣传”“大服务”“大权益”“大公益”“大组织”的工作体系,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不断提升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对大局贡献度”,在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中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延安精神吗?说起西迁精神,你们知道不平凡的西迁历程是什么吗?你们如何理解‘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这句话的深层意义呢?”近年来,为帮助学生们牢记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历史,陕西省2 000余所学校的老师,用团干部和一线思政课教师编写的《陕西中学团课讲义》,为学生们带来富有陕西特色的团课。
“百名团干讲团史”“青马工程”等活动高潮迭起;涵盖党史、创新理论、发展成就的短视频、动漫、网络答题闯关游戏、线上慕课等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得到广泛传播;团课学习、主题团队日等活动深入化、常态化。
(选自《陕西日报》2022年5月4日,有删改)
10.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概括陕西省在引领青年建功新时代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3分)
11.【材料二】中张旺的事例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说。(4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青年报》对3 210名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青年认为闪闪发光的人是“有知识有涵养”的人。
B.“90后”大学毕业生张旺之所以要去基层当“娃娃头儿”,是因为这项工作与他的专业对口。
C.“燃动三秦·青春有我”体育主题短视频创作大赛有助于展现当代大学生阳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D.陕西共青团通过上团课、主题团队日等活动,全面培养了团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他们互相帮助的意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最美的姿态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地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文章第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15.文章第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2分)
16.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3分)
17.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共20分)
我的老师齐白石
①一直以来,我对白石老师作画的方式颇为疑惑,白石老师作画时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下成长。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白石老人一挥”几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在我看来,“一挥”不是指老师作画的动作之快,而是指老师作画方式的自由洒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采花蜂苦蜜芳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生活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枝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健强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在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时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的“一挥”二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有改动)
18.同学们准备根据此文设计一个“齐白石主题展”。下表是小星制作的“齐白石主题展”陈列表,请你帮他补充陈列表的相关内容。(4分)
典型情节 对应陈列物 人物品格
题字时,反复折叠并测量纸的尺寸 ①______________ 认真、慎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砚台 ③____________
画作简洁,却让人眼前浮现闲适惬意的生活场景 《钓丝小鱼图》 ④____________
19.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笨拙”一词在句中有什么含义?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2)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的“一挥”二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一挥”有怎样丰富的内涵?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20.小晴建议将此文放在主题展宣传栏的“白石印象”专题中,但有部分同学认为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与齐白石先生无关,建议将画线句删去。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21.读第⑤—⑦段中的画线句,若用下面两个词语中的一个形容文中提到的《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和《棕树图》三幅画的共同特点,你会选用哪一个?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3分)
A.富有意境   B.无言之美
22.参考本文写法和下面李可染的观点,为齐白石的《四鱼图》写一段鉴赏词。(60字左右)(4分)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三、写作(4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歌谣(yáo) 惆怅(zhōu) 唯妙唯肖 信手拈来
B.渲染(xuān) 谚语(yàn) 齐心协力 栩栩如生
C.意蕴(yùn) 暮霭(ǎi) 拾级而上 味同嚼蜡
D.要决(jué) 怡情(yǐ) 轻歌慢舞 吹毛求疵
【解析】A项,“惆”应读chóu,唯—惟;B项,“渲”应读xuàn;D项,“怡”应读yí,慢—曼。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面对着太湖美丽的风景,清风吹来,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C.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待人亲切、和蔼、慈善的好教师,对我们总是悉心照顾。他对待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D.李可染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成就最高,每一幅画作都栩栩如生。
【解析】“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为贬义词。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笔画____________(浑厚雄健 纤细轻盈),潇洒流利,直观呈现了行书独特的字体风貌,展示出王羲之____________(出神入化 巧夺天工)的书法技艺,其文本内容____________(融合 融汇)儒、道两家思想,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聚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字体、技法和文本内容_____________(完满 完美)结合,深刻体现出书者对所处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准把握。
(1)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文段开头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①书法文本是书家精神品格和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载体
②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重视
④作为书法,其内容就是书法文本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解析】②句中的“任何艺术作品”具有总起作用,④句引出“书法文本”, ①③句展开阐述。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纤细轻盈 出神入化 融汇 完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分析病因并给出修改方法。(2分)
第①处:“随着”用词不当,应改为“经过”;
第②处:“……的一个原因”和“……造成的”句式杂糅,应去掉“造成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2分)
A.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解析】A.排比;B.设问;D反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是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B.《无言之美》的作者是叶圣陶,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C.《谈读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D.《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途径。
B.《无言之美》一文中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C.《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D.《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解析】《谈读书》是按照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这一顺序写的,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7.你在阅读了《儒林外史》后,搜集到右面的周进的朋友圈截图,并和小语、小文同学有了以下一段对话,请将空缺的对话补充完整。(3分)
小语:图片中周进的朋友圈说的是什么事?你能把前因后果讲清楚吗?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吴敬梓在书中竟塑造了如此可笑又可悲的人物。
你:是的,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他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还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的严监生,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强关别人家猪的严贡生。
示例:周进屡试不第,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在贡院里,他想到自己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便一头撞在号板上,哭到口吐鲜血。金有余和众客商同情他,出钱为他捐了一个监生进场考试,后来他得以考中。
8.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5分)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终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这些软件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洋葱数学、作业通、问他作业、作业帮……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等广告语抓人眼球。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2分)
(2)九年级(1)班开展题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辩论赛。作为反方辩手,请你就“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几条理由。(3分)
【答案】(1)作业软件种类多,操作简便,所以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或:作业软件已成为众多学生使用的快捷学习方式)
(2)①手机对人有辐射;②使用手机会助长攀比风气;③不良信息玷污心灵;④社交软件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⑤部分同学利用手机考试作弊;⑥额外增加父母经济负担。
9.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9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2)杏花疏影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__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要读书呢?培根的解释最精辟:读书足以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要读各类书呢?培根的解释最恰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答案】(1)何妨吟啸且徐行 (2)吹笛到天明 (3)一抹晚烟荒戍垒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5)足以傅彩 足以长才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2题。(10分)
【材料一】在青年眼中,闪闪发光的人是什么样?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3 210名青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11月17日,有删改)
【材料二】2015年,“90后”张旺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陕西榆林,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这些年,他扎根一线,足迹遍布400多个村庄,为当地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是孩子们眼中的“娃娃头儿”。“我心目中闪闪发光的人是务实的、有根的,具有‘钉子’精神。”张旺觉得,做儿童保护工作贵在坚持,一定要愿意深耕、愿意坚守,才能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和变化,他说:“这也是我们这个职业的幸福感和价值所在。”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11月17日,有删改)
【材料三】2022年11月28日,由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燃动三秦·青春有我”体育主题短视频创作大赛正式启动,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参赛作品。
“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本次大赛以短视频为载体,为广大青年和体育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根据大赛规则,参与者可围绕体育知识科普、世界杯相关话题、趣味体育视频分享等主题,通过创作一分钟以内的短视频,让人们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同时带动更多人加入体育运动当中。
主办方将综合视频原创度、播放量及内容影响力等因素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排序,最终评选出总参赛人数的15%作为获奖者。获奖者都将获得由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据了解,该证书会纳入“陕西省学校体育证书管理系统”,此举意在鼓励省内高校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大赛,并通过赛事活动展现当代大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选自“陕西网”2022年1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四】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陕西共青团传承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提出建立“大宣传”“大服务”“大权益”“大公益”“大组织”的工作体系,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不断提升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对大局贡献度”,在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中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延安精神吗?说起西迁精神,你们知道不平凡的西迁历程是什么吗?你们如何理解‘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这句话的深层意义呢?”近年来,为帮助学生们牢记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历史,陕西省2 000余所学校的老师,用团干部和一线思政课教师编写的《陕西中学团课讲义》,为学生们带来富有陕西特色的团课。
“百名团干讲团史”“青马工程”等活动高潮迭起;涵盖党史、创新理论、发展成就的短视频、动漫、网络答题闯关游戏、线上慕课等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得到广泛传播;团课学习、主题团队日等活动深入化、常态化。
(选自《陕西日报》2022年5月4日,有删改)
10.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概括陕西省在引领青年建功新时代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3分)
11.【材料二】中张旺的事例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说。(4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青年报》对3 210名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青年认为闪闪发光的人是“有知识有涵养”的人。
B.“90后”大学毕业生张旺之所以要去基层当“娃娃头儿”,是因为这项工作与他的专业对口。
C.“燃动三秦·青春有我”体育主题短视频创作大赛有助于展现当代大学生阳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D.陕西共青团通过上团课、主题团队日等活动,全面培养了团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他们互相帮助的意识。
【答案】
10. ①提供平台,让青年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②实施奖励举措,鼓励青年展现当代大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③通过丰富的活动让青年牢记党史和团史,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
11.示例:①无私奉献的青春才是最美丽、最幸福的青春;②将自己的命运同他人乃至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最具有意义与价值。
12.C 点拨:A项,“超过半数”有误,只有48.4%;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张旺的专业;D项,材料中没有活动作用的相关表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最美的姿态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地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文章第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15.文章第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2分)
16.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3分)
17.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4分)
【答案】
13.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14.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会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15.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16.示例: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的好处;最后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
17.略。(能联系自身的“阅读经历”谈读书的好处,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共20分)
我的老师齐白石
①一直以来,我对白石老师作画的方式颇为疑惑,白石老师作画时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下成长。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白石老人一挥”几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在我看来,“一挥”不是指老师作画的动作之快,而是指老师作画方式的自由洒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采花蜂苦蜜芳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生活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枝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健强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在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时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的“一挥”二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有改动)
18.同学们准备根据此文设计一个“齐白石主题展”。下表是小星制作的“齐白石主题展”陈列表,请你帮他补充陈列表的相关内容。(4分)
典型情节 对应陈列物 人物品格
题字时,反复折叠并测量纸的尺寸 ①______________ 认真、慎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砚台 ③____________
画作简洁,却让人眼前浮现闲适惬意的生活场景 《钓丝小鱼图》 ④____________
19.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笨拙”一词在句中有什么含义?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2)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的“一挥”二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一挥”有怎样丰富的内涵?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20.小晴建议将此文放在主题展宣传栏的“白石印象”专题中,但有部分同学认为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与齐白石先生无关,建议将画线句删去。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21.读第⑤—⑦段中的画线句,若用下面两个词语中的一个形容文中提到的《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和《棕树图》三幅画的共同特点,你会选用哪一个?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3分)
A.富有意境   B.无言之美
22.参考本文写法和下面李可染的观点,为齐白石的《四鱼图》写一段鉴赏词。(60字左右)(4分)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答案】
18.①竹尺 ②别人磨墨时叮嘱其往砚台厚处磨
③勤奋﹑刻苦 ④真挚
19.(1)“笨拙”在句中是指齐白石先生写字时显得“笨拙”,表现出齐白石先生写字时的认真、慎重,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2)“一挥”写出白石老师作画方式的自由洒脱:白石老师平时作画,从来不会一边执笔,一边观看真实的对象或者草稿,而是胸罗万象,“一挥”而就,这体现了白石老师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细致又深刻。“一挥”是白石老师作品中的精神力量的挥洒:白石老师的作品精神饱满,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总是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一挥”是白石老师高超的艺术境界所蕴含的对家乡、祖国、和平以及一切生命的热爱的情感的挥洒。
20.示例:我认为不能删去。画线句写的是“我”去江南写生时发现眼前的松枝的形态像白石老师的一幅画。这让“我”明白白石老师“凭空”作画的原因。从侧面体现了白石老师重视生活、观察细致。
21.示例:我选择“富有意境”。这三幅画分别展现了三个图景,表达了三种感情,情景交融,在反映画作的“境”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意”。
22.示例:齐白石先生画水中的鱼儿,虽没用一点色、一条线去画水,却使人感受到了水的清澈,整幅画没有冷眼观世之意,给人的感觉是入世的、亲切的。
三、写作(4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四单元
文学、文体常识
(一)文学常识(作品作者)
1.《谈读书》选自《玫瑰树》。 培根的《随笔》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2.《不求甚解》选自邓拓《燕山夜话》。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3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代表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
4.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5.《驱遣我们的想象》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新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二)文体知识
1.随笔。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2.杂文。
杂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现代散文中的议论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可见“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是杂文最主要、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二、课内知识点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属于想象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3%B3%E8%B1%A1 / 5134" \t "https: / / baike. / item / _blank )的一种,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符号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C%A6%E5%8F%B7 / 197" \t "https: / / baike. / item / _blank )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的基本特征是以他人的描述、说明、图示为想象发生发展的曾经,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再造出新的形象,如读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头脑是出现了满山的枫叶在秋季红似春花的景象。
三、阅读考点
考点一:论题和论点考查
1.找寻论点。
(1)标题:标题有时可以充当论点,有时不可。但不管标题是不是论点,都能够给我们找论点而指出方向(有时标题是论题,我们可以结合论题和文章内容得出论点)。
如:《厚道》一文,标题即为词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论题。我们再结合文章内容就可得出“我们做人做事要厚道”的论点。
(2)文章首句:文章首句即交代论点。
(3)开头(1-3段):通常格式为文章开头先讲述事例或引用名言,然后再以总结性词语(因此、所以、由此可见、可见、总而言之、事实上、换句话说等)引出文章论点。
(4)文章中间:有时论点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位置。
(5)结尾:有时,论点也常出现在结尾的位置。
较多情况下,论点是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概括论点。
在题干明确要求“概括论点”的时候,一定不要使用文章原话。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格式:
论点:我们做人/做事/文章特定范畴+要/不要+论题
3.标题、开头、结尾作用。
●小试牛刀
(1)《不求甚解》的文章开头“一般人常常以为”和结尾段中的“经验证明”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的插入成分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己的意见;结尾处表明下面的结论是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2)《山水画的意境》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点明作者的观点,揭示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山水画的意境》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⑤段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点明意境的获得所需的条件,引出下文“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驱遣我们的想象》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内容上,强调鉴赏文艺的目的,并说明唯有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在结构上,点题,总结上文,照应前文,使文章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考点二: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
1.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
驳论文一般论证思路:摆敌论——驳敌论——立已论
2.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
作用:使论述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5)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作用: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浅显易懂。
●小试牛刀
(1)探究《谈读书》《不求甚解》在内容和论证方式、论证方法上的不同点。
明确:《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采用的是立论的方式,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采用的是驳论的方式,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山水画的意境》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举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的例子,论述山水画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对比论证:先从正面列举荆浩画松树的事例,再从反面列举一位作者出外写生的事,论述了不能深刻认识对象,就不可能创造意境。
引用论证:引用四川人对四川不同地区风景的概述,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3)《驱遣我们的想象》第5自然段中“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论证。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中的作用。使论证通俗易懂。
考点三:论据的考查
1.概括事实论据。
这类考题常常针对某一个论点,请你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什么事怎么样;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论据的作用。
分析论据作用时,要看所分析的论据是从属于哪一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还是从属于分论点。
3.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观点一致。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
补写论据要做到:论点与论据统一;叙述角度合理;平时多积累;语言简明扼要。
(1)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不但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更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赏;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语言表述形式可用类似于概括事实论据的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
(2)补写道理论据,要补写一句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句、公理、俗语或诗词等。
4.论据顺序能否调换。
5.文章某一论据能否删去。
●小试牛刀
(1)《不求甚解》一文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两个论据。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论点: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论据: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2)《不求甚解》一文作者所选的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事例有什么特点?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明确: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从态度上说明;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从方法上说明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3)你对《不求甚解》一文的论据有何评价?
明确: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考点四:分析论证过程
解题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其实,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答题方式:
① 文章(段)首先提出……这一论点 / 引出……论题。
② 然后使用……论据,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
③ 接着从……角度/ 运用……论证方法从正面 / 反面进行论证。
④ 最后得出……的结论 / 强调……的中心论点 / 发出……的号召 / 提出……的希望。
●小试牛刀
(1)请概括《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首先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述不求甚解的真正意义;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搞清楚《山水画的意境》一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总领全文。
然后具体阐述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举例分析来论述。
最后阐述怎样获得意境,强调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这就需要画家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结尾说明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强调要苦心经营意匠。
(3)《无言之美》的作者是怎样论述“无言之美”的?请你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文章先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提出文学尽善尽美的条件——“和自然逼真”,再对比相片和图画,予以反驳。紧接着分别列举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一段作结,得出结论。层层推进,论述有力。
考点五:议论文语言考查
(1)生动性【结合手法分析作答即可】
(2)严密性【以某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例】
●小试牛刀
(1)赏析“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驱遣我们的想象》)
明确:这句话既承接上文,又点出鉴赏文艺的最大目的。“接受美感的经验”指的是驱遣想象去阅读,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意境。“最大”这一限制性词语用得准确,表明不排除有其他附加目的,但强调了这一目的最为重要。
(2)讨论:《山水画的意境》中“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这句话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去。因为这句话从反面论证了“创造意境要有强烈深刻的情感”。说明了对景物的深刻感受,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对画家创造意境的重要性。这是对上文的补充,使论证更全面。
考点六:结合文章或材料,谈启示感悟,拓展延伸
解题思路:
(1)首先应明确同意与否。
(2)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加以论证或阐述。
(3)组织语言时要有论点、论据,注意恰当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小试牛刀
(1)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赞同‘博览’,因为只有博,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2)学习《无言之美》一文后,畅谈你在欣赏艺术作品或写作方面的感受。
明确:
学习本文之后,我懂得欣赏艺术作品不仅要关注有形有象的部分,而且要关注艺术的“无言”之处,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感受到艺术家的匠心,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学习本文之后,我懂得我们在写作或艺术创作时,要注意留出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的地方,创造出艺术的“无言之美”,增加艺术创作的情趣。
学习本文之后,我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和作者一样,善于发现各种艺术作品的共通之处,并用自己了解的艺术欣赏形式去理解新的、陌生的艺术形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