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0 11:1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史称曹魏,定都洛阳。



三国鼎立局面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之后我国进入什么时期?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地图,了解西晋统一的过程和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情况。
2.通过分析史料,了解西晋的统治措施;通过观看视频和地图,了解八王之乱的概况。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情况,认识到各族人民在不断交往中形成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三分天下终一统--西晋的建立
奢侈腐朽引动荡---八王之乱
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三分天下终一统
西晋的建立
壹:三分天下终一统--西晋的建立
1.背景:
三国实力对比
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
司马懿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最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世称号冢虎、管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晋宣帝。
壹:三分天下终一统--西晋的建立
2.三国灭亡:
263年
266年
280年






263年,魏灭蜀。
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年
265年
263年


西 晋

西 晋
西 晋
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3.西晋建立和统一:
(1)时间:公元266年
(2)建立者:司马炎(晋武帝)
(3)都城:洛阳
2、统一:280年
西

晋武帝
壹:三分天下终一统--西晋的建立
阅读下面历史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意义: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是时(指西晋建立之初),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晋书·食货志》
西

补充笔记:P85第二自然段
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4.西晋统一的意义:
壹:三分天下终一统--西晋的建立
阅读材料分析西晋的政治和社会风气?
材料一:西晋时期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他们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族权势,在生活上以奢侈为荣,追求享乐。如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40里步障,石崇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七上《中国历史》
材料二:“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 ——《晋书·惠帝纪》
材料三:“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西晋]鲁褒《钱神论》
社会风气:
唯利是图,金钱至上。
政治:
政治腐败,奢侈腐化,追求享乐;
5.西晋的统治:
壹:三分天下终一统--西晋的建立

奢侈腐朽引动荡---
八王之乱
根据材料和地图,说说西晋都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西晋诸侯分布局部图
分封同姓诸王
贰:奢侈腐朽引动荡---八王之乱
背景1:晋初分封诸王
材料(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
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诸王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出镇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影响:封国势力逐步强大,威胁中央统治
背景2:晋惠帝昏庸无能
贰:奢侈腐朽引动荡---八王之乱
材料:(晋惠帝司马衷)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晋书 惠帝记》
大封同姓诸王,移封就镇
宗室诸王势力强大
封王之间争夺中央政权
晋惠帝昏庸无能
皇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2:八王之乱的过程
观看视频,说说八王之乱的概况。
贰:奢侈腐朽引动荡---八王之乱
魏晋以来积蓄,
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永嘉南渡:西晋永嘉(307—313年)年间,北方由于战乱(八王之乱和五胡南下)而遭到严重破坏,城乡满目疮痍,田地荒芜,一片残败的景象,从西晋永嘉年间到南朝刘宋(420—479年)末年,北方人民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
影响
1.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导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西晋从此衰落。
2.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3:八王之乱的影响
贰:奢侈腐朽引动荡---八王之乱
刘宣等固谏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右贤王猛不胜其忿。属晋纲未驰,大事不遂,右贤涂地,单于之耻也。今司马氏 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房玄龄《晋书·载记》
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
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等
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反抗
316年,西晋灭亡
4:西晋的灭亡
贰:奢侈腐朽引动荡---八王之乱
阅读材料分析西晋的民族关系?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七上《中国历史》
贰:奢侈腐朽引动荡---八王之乱
思考:西晋为何会短命而亡?
5:西灭的原因
266年
266年
50年
1.政治:统治腐败,奢侈腐化,追求享乐,金钱至上。
2.内忧:晋惠帝昏庸无能,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
3.外患(民族关系):残酷的剥削压迫导致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启示
1、励精图治,提倡节俭
2、以民为本、维护社会稳定

五胡内迁促交融-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少数民族内迁
叁: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敕勒川狩猎图
农耕民族
(汉人)
游牧民族
(胡人)
下面的文物图片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
游牧生活
东汉以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西晋境内少数民族内迁的方向和分布
观察下图,说说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内迁的方向是什么?
叁: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少数民族内迁
1.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2.民族及迁入地区:
少数民族 内迁情况
氐、羌(西北)
匈奴、羯 (蒙古草原)
鲜卑
陕西关中
山西
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3.内迁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五胡”
少数民族采桑图(魏晋墓砖画)
少数民族耕作图(魏晋墓砖画)
汉族士大夫食用烧烤(魏晋墓砖画)
胡床
椅子
方凳
西晋洛阳贵族使用的家具
少数民族从游牧转入农耕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
内迁促进文化
交流和民族交融
1.少数民族内迁
叁: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相关史事:撞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治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jiang)色的衣服。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十六国分布图
匈奴 前赵
北凉

羯 后赵
鲜卑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氐 前秦
后凉
成汉
羌 后秦
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2.十六国时期
叁: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南方: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十六国明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2.十六国时期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苻坚时统一了黄河流域。
叁: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苻坚如何巩固统治呢?
经济
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政治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文化
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影响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西晋之后政权更迭情况?
西晋
北方
南方
十六国
(前秦)
东 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北朝
南朝
这一时期虽然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乱不断,但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三国以来,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思想和文化上的认同,为新的大一统(隋唐)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叁:五胡内迁促交融--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 , 定都洛阳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人口迁徙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买人口
西晋统一全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堂小结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