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伊犁州“华·伊高中联盟校”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古建筑通过反映历史来体现它的文化价值,具体包含了政治、艺术、文化、科技等,非常全
面。所以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本民族古建筑中的物质与非物质的遗产。另外,古建筑之所以具
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是因为它作为历史的载体,在躯干上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如果把它修缮得像
新的一样的话,它的历史印记就消失了,所以在保护古建筑时就应该按原样保护。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梁思成先生对古建筑保护方面提出了“修旧如旧”的理念。他说,考古
学家发现一个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钥镜,他们绝不会把镜子上面的铜锈擦掉,因为上面的铜锈
就是历史的见证,擦掉如新就和我们现在的镜子没什么两样,它的价值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
的古建筑保护也应该这样。梁先生为此还举了一个恰当又生动的例子,他在一次报告中说自己
在抗战时,牙齿全坏了,牙科医生为他镶了一副微微发黄的假牙,这就叫作“修旧如旧”。我们保
护古建筑是让其延年益寿,不是返老还童。
(摘编自苏丹丹、王静《浅议中国古建筑保护》)
材料二:
新京报:请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预防性保护”?
张涛:针对古建筑倒塌或存在肉眼可见病害的修缮,属于“抢救性保护”。而“预防性保护”
会将所有的文物纳入预防性保护体系,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处理。这
种提前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将严重的病害扼杀在摇篮里,减少建筑落架大修、调顶大修等情
况。目前,“预防性保护”已在全国先进保护地区进行推广与应用,北京市走在了全国领先行列。
新京报:“预防性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张涛:在保护古建方面,我们秉承三个原则。一是长期坚持。古建的检测保护不能“三天打
鱼两天晒网”,需要经过多年的检测数据,才能发现古建的病害变化趋势。二是使用无损或者微
损检测。如果使用的检测手段伤害到文物本体,那是绝对禁止的。三是对周围的环境和人员不
能有害。我们在筛选检测设备时,会考虑到周围的游客等,不使用有害的检测方法。
新京报:在保护过程中,会不会借助一些新科技?
张涛:近些年,北京市古建保护技术突飞猛进。以往工作人员只能通过肉眼判断古建情况,
看不见建筑内部的缺陷,因此存在安全隐患,会造成突发危险。例如,老工匠只能用锤子敲击,
来判断木柱、木梁内部的糟朽与虫蛀情况,但容易存在漏敲、无法知道具体糟朽面积等问题。而
.24-152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伊犁州“华·伊高中联盟校”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保护本民族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就是保护古建筑"”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本民族古建筑中的物质与非物
质的遗产”,但不能说“保护本民族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就是保护古建筑”;B项“‘预防性保护
是针对未出问题的文物进行体检”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将所有的文物纳入预防性保护体
系”,不是针对“未出问题的文物”;D项,“利用微钻阻力仪将一根针从古建本体探进去”说法
不当,文中“类似于将一根针从古建本体探进去”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目的是论述数字化技术在探索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建构优于传统手段的观点”说法错误,目的是论述数字化技术为古建筑
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少思路上的创新的观,点。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是对文物进行复原,不是“预防性保护”。
4.①第二问运用了直问的提问方式,直切主题,便于采访对象回答。②第三问运用了推问的提
问方式,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特色的能力。常见提问方式有趣问、直问、推问等方式,答题时结合
内容加以分析即可。
5.①用数字化技术在避免伤害的前提下对云冈石窟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②用数字化
技术创新保护思路:③将云冈石窟的文物保护信息编撰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以方便信息的
查询与获取:④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云冈石窟进行非接触式勘察,进行相关数据采集,以提高测
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思路:先从材料中找出“运用数字化技
术进行保护”的有关信息,然后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思考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云冈石窟进行保护
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在高速公路的两旁才找到了树林”说法错
误,从文中信息来看,高速公路的两旁还是广告牌。
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这一描述展现了马克瓦尔多滑稽可笑
的一面”说法错误,这是马克瓦尔多为了躲避警察检查的无奈之举,
8.①自然环境:林立的广告牌充斥在各个地方,小孩从小到大未见过树木。②社会环境:底层人
民生活十分艰辛,警察只顾自己前途而不思工作职责。(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描写内容的能力。生活环境可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角
度加以分析。
9.①小说以月亮照亮半空,声音逐渐微弱结尾,预示着人物命运难以改变,生活仍将延续,意蕴
丰富。②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树林的远逝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未来生存的挣扎仍在持
续,凸显了工业革命大发展背景下人们命运的可悲。③情节在这里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思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24-15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