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初中科学 八上 4.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卷(含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初中科学 八上 4.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卷(含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0 11:40: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第四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卷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3.答:
24.答:
25.答:
四.简答题(共5小题,共28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6.答:
27.答:
28.答:
29.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四章第四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B.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C.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
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瓜果生长
B.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比较强
C.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D.夜间温度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瓜果鲜
3.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李鑫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做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暗处理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为了保证实验效果,遮光后放在黑暗中
C.酒精脱色后,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D.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但不进行呼吸作用
B.植物在没有光的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
C.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在没有光的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5.将天竺葵放在暗处24小时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相同的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C.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
D.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叶片A不变蓝
6.有一位同学,在夏天天气晴好的一天中,分别于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种绿色植物上各摘取一片绿叶。在将这三片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等叶片发黄后,将叶片取出,用清水冲洗,然后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是(  )
A.清晨的叶 B.傍晚的叶 C.深夜的叶 D.都一样
7.取一盆银边天竺葵,选取一叶片做如图所示的处理,甲为叶片边缘无叶绿素的部分,乙处用黑纸片两面遮光,丙为未遮光部分,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有(  )
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④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⑤
8.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实验后,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变蓝色
B.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C.图二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9.如图,在容器中装入等量的不同种子,加入适量的水后密封。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倒入清水,通过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的不同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种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D.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10.“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花”是一种苔藓植物,下列关于苔藓和牡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制造有机物
B.它们在结构上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C.它们都是依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的
D.苔藓不能开花结果,牡丹能开花结果
11.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12.如图是测定一密闭蔬菜大棚内24小时氧气含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d点光合作用最强
B.e点光合作用比c点强
C.这一天大棚蔬菜中有机物得到积累
D.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1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A.B.C.D.
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用采水器取某水层水样,分别注满500mL的黑、白瓶各10个并密封。将装满水样的黑、白瓶挂回原水层,24小时后取出测得白瓶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X mg/L,黑瓶(假定瓶内生物生活状态与24小时前一样)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Y mg/L。则一昼夜每升水样中的藻类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是(  )
A.X+Y B.X-Y C.X D.因未测起始溶解氧浓度,所以无法得知
15.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有机物不再积累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6.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选择银边天竺葵不用普通天竺葵(不带银边),优点是可以在一张叶片上完成验证光合作用条件是否需要 的对照实验:在验证光合作用产物是否有氧气的实验中,不用天竺葵而用金鱼藻(水生植物)的优点是 。
17.每年5月,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云和赤石玫瑰小镇,一睹玫瑰竞相绽放的浪漫盛景(如图)。玫瑰养殖时要及时松土,但又不能浇水太勤,其目的在保证根部水分供应的同时,防止根部缺少 ,保证植物根部进行 作用以释放更多能量,促进根部的吸收和植物的生长。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研发了高产且耐盐碱的海水稻新品种(如图2)。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生育期短、营养丰富等特点,如图3为海水稻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
(1)图3中甲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3中的丙过程吸收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是通过图4中 (选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3)请写出有利于海水稻在海边滩涂盐碱地生长的结构特点 。(写出一点)
19.2021年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1)自然界中,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 固定二氧化碳进行合成。水稻、小麦等以淀粉为主的粮食作物,几乎养活了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人类。
(2)未来,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化学合成途径,一旦突破其经济成本(与农业种植相近),将全面进入“工业化”生产,这可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 带来的危害。
20.温度为22℃时某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当光照强度为 时(选填“n1”或“n2”),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2)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如图甲,小明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钟罩内,钟罩口涂凡士林进行密封,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浓度传感器测定一天中该钟罩内浓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成如图乙曲线。

(1)钟罩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
(2)该植物经过一天的培养后,其体内有机物含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空气中含氧较高时会令人心旷神怡。据图分析,你建议人们外出到公园等绿色植物较多的地方进行散步的时间为 时左右。
22.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佟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届时该场馆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 (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3.小金以黑藻为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小金为了证明黑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设计出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其中使用漏斗的好处是 。
(2)晚上,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
(3)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黑藻在一天中 段(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光合作用最强。一天中黑藻体内有机物增加了,根据图2的曲线说明理由 。
24.某兴趣小组用玉米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
(1)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可在该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将装置放在 (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
(2)为探究“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在小烧杯内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 。
(3)为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要改变的是 ,通过观察钟罩内的小水珠来判断玉米幼苗水分的散失。
25.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NaHCO3溶液配成蓝色液体,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液体呈浅绿色。
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号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
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 10 10 30 50
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 ? 蓝色 浅绿色 黄色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
*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H2CO3等物质,当CO2减少时H2CO3也减少。
(1)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 ,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2)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黄色的原因 。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结论 。
四.简答题(共4小题,共28分)
26.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光照强度是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兴趣,设计并实施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准备5组如图所示的装置,编号1~5,在广口瓶中各加入500mL浓度为0.01g/mL的碳酸氢钠溶液(用来补充二氧化碳)。
②取5份大小长势相同的金鱼藻分别放入1~5装置中。
③晚上,5组装置用5个100W白炽灯分别在离装置70cm、60cm、50cm、40cm、30cm处照射。
④观察并记录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量,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绘制折线图如下。
(1)如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 。
(2)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强度 (填“能”或“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
(3)实验收集的气体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气体量
(4)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选择等量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变量,在几组实验中白炽灯改为 照射。
27.绿色植物的根紧紧联系着植物和土壤中的水分。
(1)绿色植物需要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产生有机物的生理过程是 。
(2)如图为土壤中根部细胞的剖面图。结构A为 。若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根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为b,根从土壤吸水,那么a、b之间的关系是 。
28.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将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其它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让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消耗体内贮存的有机物。
(3)隔水用酒精脱色的实验中,隔水的作用是: 。
(4)若“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则在其它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预测实验结果是: 。
29.为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测定了: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甲:温度为15℃时,光照强度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乙。
(温馨提醒:本题CO2释放量是指植物呼吸作用1小时释放的CO2质量:CO2吸收量是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所需原料的CO2的质量与CO2释放量的差值。)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述两图,图甲中CO2的吸收量 曲线是在光照强度为 点时绘制。
(2)提高作物产量可采取增大昼夜温差的措施,据甲图分析得知:白天最理想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3)如果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CO2总质量用m1,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质量用m2表示,那么关于图甲中两条曲线交点P的意义,可用m1、m2,表示的关系式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四章第四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B.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C.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
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答案】B
【解答】解: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A正确;
B、储存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为了散失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不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B错误;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强光合作用的速率,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
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B。
2.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瓜果生长
B.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比较强
C.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D.夜间温度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瓜果鲜
【答案】C
【解答】解:新疆地区白天光照强、光照时间长,瓜果光合作用的强度大,光合作用的时间长,瓜果体内制造的有机物多;新疆地区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低,瓜果体内有机物分解量较少,这样瓜果体内有机物每天的剩余量就多,瓜果就会长得又大又甜。
故选:C。
3.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李鑫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做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暗处理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为了保证实验效果,遮光后放在黑暗中
C.酒精脱色后,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D.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答案】B
【解答】解:A、①所示的为暗处理: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A正确;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为了保证实验效果,遮光后放在光下,B错误;
C、③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酒精脱色后,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C正确;
D、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该实验变量是光照,D正确。
故选:B。
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但不进行呼吸作用
B.植物在没有光的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
C.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在没有光的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C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而只要是活的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植物在没有光的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
C、光合作用的条件是有光,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所有的活细胞,有光无光都能够进行,所以在光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C正确;
D、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植物在没有光的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C。
5.将天竺葵放在暗处24小时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相同的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C.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
D.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叶片A不变蓝
【答案】D
【解答】解:A、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48h的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以破除原有淀粉的干扰,A正确。
B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A中有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BC正确。
D.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叶片A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淀粉,变蓝;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含有淀粉不变蓝,D错误。
故选:D。
6.有一位同学,在夏天天气晴好的一天中,分别于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种绿色植物上各摘取一片绿叶。在将这三片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等叶片发黄后,将叶片取出,用清水冲洗,然后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是(  )
A.清晨的叶 B.傍晚的叶 C.深夜的叶 D.都一样
【答案】B
【解答】解: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
A、清晨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A错误;
B、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B正确;
C、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只是比清晨的叶要深,C错误;
D、由于在不同的时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程度不同,叶积累的淀粉不同,滴上碘液颜色也会不同,D错误。
故选:B。
7.取一盆银边天竺葵,选取一叶片做如图所示的处理,甲为叶片边缘无叶绿素的部分,乙处用黑纸片两面遮光,丙为未遮光部分,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有(  )
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④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⑤
【答案】C
【解答】:银边部分叶片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叶片,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未遮光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叶片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部分与中间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
因此,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有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④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故选:C。
8.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实验后,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变蓝色
B.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C.图二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答案】A
【解答】解:A、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图一中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A错误。
B、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B正确。
C、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所以图二中酒精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C正确。
D、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D正确。
故选:A。
9.如图,在容器中装入等量的不同种子,加入适量的水后密封。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倒入清水,通过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的不同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种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D.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解答】解: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题干中的实验验证的是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10.“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花”是一种苔藓植物,下列关于苔藓和牡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制造有机物
B.它们在结构上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C.它们都是依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的
D.苔藓不能开花结果,牡丹能开花结果
【答案】C
【解答】解:A、苔藓和牡丹都是植物,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牡丹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B正确;
C、苔藓植物无真正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靠它的叶,C错误;
D、苔藓属于苔藓植物,不能开花结果。牡丹是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D正确。
故选:C。
11.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A
【解答】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A正确;
B、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B错误;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错误;
D、生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
12.如图是测定一密闭蔬菜大棚内24小时氧气含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d点光合作用最强
B.e点光合作用比c点强
C.这一天大棚蔬菜中有机物得到积累
D.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答案】C
【解答】解:A、d点对应傍晚18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所以d点不是d一天中光合作用最强的点,错误。
B、e点是24时,没有光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点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e点光合作用不比c点强,错误。
C、e点氧气的含量多于a点氧气的含量,说明一天24小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比呼吸作用消耗的多,有机物得到更多积累,产量有所提高,正确。
D、e点氧气的含量多于a点氧气的含量,表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小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错误。
故选:C。
1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A.B.C.D.
【答案】C
【解答】: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24时为黑夜时间,与0-6时的情况一样,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
故选:C。
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用采水器取某水层水样,分别注满500mL的黑、白瓶各10个并密封。将装满水样的黑、白瓶挂回原水层,24小时后取出测得白瓶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X mg/L,黑瓶(假定瓶内生物生活状态与24小时前一样)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Y mg/L。则一昼夜每升水样中的藻类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是(  )
A.X+Y B.X-Y C.X D.因未测起始溶解氧浓度,所以无法得知
【答案】B
【解答】解:白瓶中氧气的变化量是净光合作用量,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Xmg/L,即净光合作用量为Xmg/L;黑瓶中氧气的变化量是呼吸作用量,溶解氧浓度平均值为Ymg/L,即呼吸作用量为-Ymg/L。根据总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可知,总光合作用量=(X-Y)mg/L,故每升水样中的生产者真正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是X-Y。
故选:B。
15.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有机物不再积累
【答案】D
【解答】: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交于A点,体现了两者的强度相等,A正确;
B、农作物积累量是光合作用强度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B正确;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即农作物积累量最大,C正确;
D、图中农作物积累量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叶面积指数在7-9时,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有有机物的积累,只是积累量较之前少,超过9时,农作物才减产,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6.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选择银边天竺葵不用普通天竺葵(不带银边),优点是可以在一张叶片上完成验证光合作用条件是否需要 的对照实验:在验证光合作用产物是否有氧气的实验中,不用天竺葵而用金鱼藻(水生植物)的优点是 。
【答案】叶绿体;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
【解答】解: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银边部分,形成以叶绿体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在验证光合作用产物是否有氧气的实验中,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天竺葵,其理由天竺葵是陆生植物,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好收集,而金鱼藻是水生植物,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
故答案为:叶绿体;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
17.每年5月,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云和赤石玫瑰小镇,一睹玫瑰竞相绽放的浪漫盛景(如图)。玫瑰养殖时要及时松土,但又不能浇水太勤,其目的在保证根部水分供应的同时,防止根部缺少 ,保证植物根部进行 作用以释放更多能量,促进根部的吸收和植物的生长。
【答案】氧气;呼吸作用。
【解答】:农田土壤板结或水淹时,通气状况减弱,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而影响呼吸,给作物及时松土,但又不能浇水太勤,目的是防止根部缺氧,保证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以释放更多能量,促进根部的吸收和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氧气;呼吸作用。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研发了高产且耐盐碱的海水稻新品种(如图2)。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生育期短、营养丰富等特点,如图3为海水稻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
(1)图3中甲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3中的丙过程吸收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是通过图4中 (选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3)请写出有利于海水稻在海边滩涂盐碱地生长的结构特点 。(写出一点)
【答案】(1)呼吸作用(2)A(3)耐盐碱性(生育期短)
【解答】解:(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图3中甲过程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2)图3中的丙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丙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氧气是通过图4中A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3)海水稻与普通水稻相比,可以节约淡水资源,海水稻可以生活在盐碱地,因为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生育期短等特点。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2)A(3)耐盐碱性(生育期短、营养丰富等)
19.2021年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1)自然界中,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 固定二氧化碳进行合成。水稻、小麦等以淀粉为主的粮食作物,几乎养活了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人类。
(2)未来,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化学合成途径,一旦突破其经济成本(与农业种植相近),将全面进入“工业化”生产,这可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 带来的危害。
【答案】(1)光合作用(2)温室效应。
【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在植物体内,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进行合成。
(2)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未来,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化学合成途径,一旦突破其经济成本(与农业种植相近),将全面进入“工业化”生产,这可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温室效应。
20.温度为22℃时某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当光照强度为 时(选填“n1”或“n2”),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2)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答案】(1)n1;(2)光照强度。
【解答】:(1)结合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n1时,CO2吸收量为0,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相抵。
(2)由图可知,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增大;光照强度达到n3之后,CO2吸收量不再变化。可见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1)n1;(2)光照强度。
如图甲,小明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钟罩内,钟罩口涂凡士林进行密封,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浓度传感器测定一天中该钟罩内浓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成如图乙曲线。

(1)钟罩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
(2)该植物经过一天的培养后,其体内有机物含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空气中含氧较高时会令人心旷神怡。据图分析,你建议人们外出到公园等绿色植物较多的地方进行散步的时间为 时左右。
【答案】(1)起到密封的作用,切断植物与外界大气的气体交换(2)增加(3)18
【解答】:(1)凡士林不透气,钟罩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起到密封的作用,切断植物与外界大气的气体交换。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绿色植物放在钟罩内,钟罩口涂凡士林进行密封,结合曲线图可知,该植物经过一天的培养后,24时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时刻的二氧化碳浓度,说明植物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总呼吸作用强度,其体内有机物含量将增加。
(3)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图二中6点~18点,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18点时,林中的氧气浓度最高。空气中含氧较高时会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建议人们外出到公园等绿色植物较多的地方进行散步的时间为18时左右。
故答案为:(1)起到密封的作用,切断植物与外界大气的气体交换
(2)增加(3)18
22.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佟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届时该场馆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 (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温室效应;阳光;左
【解答】解: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故场馆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会减缓温室效应。实验时应该在阳光下进行,由于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故盛有二氧化碳的装置内温度升高明显,压强大于盛有空气的装置,会出现水柱左移的现象。
故答案为:温室效应;阳光;左
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3.小金以黑藻为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小金为了证明黑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设计出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其中使用漏斗的好处是 。
(2)晚上,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
(3)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黑藻在一天中 段(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光合作用最强。一天中黑藻体内有机物增加了,根据图2的曲线说明理由 。
【答案】(1)更有利于收集产生的氧气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强度越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越强
(3)CD;G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A点
【解答】解:(1)由图1可知,使用漏斗更有利于收集黑藻产生的氧气。
(2)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可以形成以光照强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多,说明光合作用越强。因此,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强度越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越强。
(3)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越快,说明黑藻的光合作用越强。故黑藻在一天中CD段的光合作用最强。根据G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A点,可以说明黑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因此一天中黑藻体内有机物增加。
故答案为:(1)更有利于收集产生的氧气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强度越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越强
(3)CD;G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A点。
24.某兴趣小组用玉米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
(1)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可在该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将装置放在 (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
(2)为探究“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在小烧杯内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 。
(3)为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要改变的是 ,通过观察钟罩内的小水珠来判断玉米幼苗水分的散失。
【答案】(1)黑暗(2)30mL清水(3)移走小烧杯
【解答】解:(1)在明亮环境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作用不明显。因此,若在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用来探究玉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2)若用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可往小烧杯内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30mL清水。
(3)玉米幼苗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小烧杯中的液体蒸发也能散失水分。因此若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改变的是移走小烧杯。
故答案为:(1)黑暗(2)30mL清水(3)移走小烧杯
25.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NaHCO3溶液配成蓝色液体,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液体呈浅绿色。
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号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
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 10 10 30 50
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 ? 蓝色 浅绿色 黄色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
*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H2CO3等物质,当CO2减少时H2CO3也减少。
(1)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 ,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2)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黄色的原因 。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结论 。
【答案】(1)浅绿色(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
(3)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
【解答】解:(1)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里面没有金鱼藻,不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颜色仍为浅绿色,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2)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
(3)根据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可知,试管距日光灯的距离越近,消耗的二氧化碳越多。故得到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
答案为:(1)浅绿色
(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
(3)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
四.简答题(共4小题,共28分)
26.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光照强度是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兴趣,设计并实施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准备5组如图所示的装置,编号1~5,在广口瓶中各加入500mL浓度为0.01g/mL的碳酸氢钠溶液(用来补充二氧化碳)。
②取5份大小长势相同的金鱼藻分别放入1~5装置中。
③晚上,5组装置用5个100W白炽灯分别在离装置70cm、60cm、50cm、40cm、30cm处照射。
④观察并记录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量,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绘制折线图如下。
(1)如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 。
(2)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强度 (填“能”或“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
(3)实验收集的气体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气体量
(4)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选择等量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变量,在几组实验中白炽灯改为 照射。
【答案】(1)氧气(2)不能(3)小于(4)等距离
【解答】:(1)白炽灯距离(cm)不同,光照强度不同,所以此实验探究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如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2)“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白炽灯与装置距离越近,光合作用强度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 5 个装置中金鱼藻大小长势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如水温相同。
(3)如表中收集的气体数据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量,而是实验收集的气体量小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气体量,其原因是金鱼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一些氧气,水中还会溶解掉一小部分氧气。
(4)“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因此“在几组实验中白炽灯改为等距离照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你应该选择等量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作为变量。
故答案为:(1)氧气(2)不能(3)小于(4)等距离
27.绿色植物的根紧紧联系着植物和土壤中的水分。
(1)绿色植物需要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产生有机物的生理过程是 。
(2)如图为土壤中根部细胞的剖面图。结构A为 。若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根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为b,根从土壤吸水,那么a、b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1)光合作用(2)根毛;a<b
【解答】:(1)绿色植物需要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产生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2)在根尖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结构A为根毛。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因此,根从土壤吸水,那么a、b之间的关系是 a<b。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根毛;a<b
28.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将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其它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让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消耗体内贮存的有机物。
(3)隔水用酒精脱色的实验中,隔水的作用是: 。
(4)若“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则在其它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预测实验结果是: 。
【答案】(1)清水。(2)呼吸。(3)避免危险(火灾)的发生。
(4)绿色植物在有无二氧化碳中均能制造有机物。
【解答】:(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它因素都相同。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增设对照组,烧杯中不放氢氧化钠溶液,而是放等量的清水。
(2)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3)酒精的燃点低,直接加热容易发生危险,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避免危险(火灾)的发生。
(4)若“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则在其它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预测实验结果是:绿色植物在有无二氧化碳中均能制造有机物。
故答案为:(1)清水。(2)呼吸。(3)避免危险(火灾)的发生。
(4)绿色植物在有无二氧化碳中均能制造有机物。
29.为研究外界因素对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测定了: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甲:温度为15℃时,光照强度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如图乙。
(温馨提醒:本题CO2释放量是指植物呼吸作用1小时释放的CO2质量:CO2吸收量是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所需原料的CO2的质量与CO2释放量的差值。)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述两图,图甲中CO2的吸收量 曲线是在光照强度为 点时绘制。
(2)提高作物产量可采取增大昼夜温差的措施,据甲图分析得知:白天最理想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3)如果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CO2总质量用m1,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质量用m2表示,那么关于图甲中两条曲线交点P的意义,可用m1、m2,表示的关系式是 。
【答案】(1)f。(2)26℃(25--27℃之间)。(3)m1=2m2。
【解答】:(1)光照强度为f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很高,到达g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不再增加,综合分析上述两图,图甲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曲线是在光照强度为f点时绘制。
(2)由甲图可知温度为26°C(或25--27℃之间)左右时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高。
(3)如果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的二氧化碳总质量用m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质量用m2表示,那么关于图甲中两条曲线交点P的意义,可用m1、m2,表示的关系式是分析曲线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因此两曲线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m1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m2相等。
答案为:(1)f。(2)26℃(25--27℃之间)。(3)m1=2m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