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2023.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请将选择题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这
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
作品。
②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
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但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就找
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例如,人们常常
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
叛逆者的爱情”,其实都是不对的。在西方艺术中,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几部最好
的悲刷,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的绘画和雕塑,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也都不存
在明确的主题和结论。讲得越清楚,就离它们越远。
③要用艺术方式来表现大科学家伽利略,有两种常规选择:一、通过伽利略对天文的观
察和发现,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贴近和较量;二、通过伽利略与罗马教会的冲突,表现科学与递
信,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较量。但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操弃了这两种选择,他在剧作《伽利略
传》中故意安排了一个最为难的结构:伽利略在教会的火刑威胁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
科学发现是谬误,教会因此赦免了他死罪,而他原先的学生和朋友也从道德上把他流汶了,
再也没有人理他;孤独的老人在二十年后又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发现更
重要。这让他的学生们产生了困惑:他当初该不该屈服?当初如果不屈服,必定死亡,那也
就说不上后来的科学成就了:但是,屈服又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显然,布莱希特自己也没
有结论,甚至连偏向都没有,他让广大观众与自己一起卷入苦恼。但对艺术而言,真正震想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人心的地方正在这里,它让人们因苦恼而高贵。
④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也是如此。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作者对于老人与海的搏
斗展开了很有力度的描写,但这并不是这个作品走向伟大的理由。它走向伟大的理由只有
一个:谁也说不清老人究竞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如果有一个读者说老人是胜利者,那么,
就一定会有另一个人拿出充分的理由说老人是失败者。彼此相反的理由可以是四条,五条、
六条,乃至无穷,条条都有驳难者。于是,人们不能不想起,人类历史上的胜利和失败几乎都
是如此:求久的两难,永久的转换,永久的无解。
⑤其实,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对这种两难早就有过深入论述,他把两难结构的哲
学原理,归结为“两个片面都具有充足理由,相持不下又相辅相成的悖论”,也可称之为“二律
背反”。由于“背反”的是“律”,而不是故意设计的戏剧情节,因此这种“背反”是两强共构。
如果对峙的两方面有了强弱,那就很快构不成对峙,对峙成了虚假。黑格尔认为,古希腊悲
剧中的几个最高典范,都是两难结构。
⑥伟大的艺术作品,都存在两难的结构。那这两难结构能在中国作品中获得印证吗?
当然也能。从《离骚》到《红楼梦》,最伟大作品的背后,也都埋藏着“二律背反”的两难。
⑦两难结构有一个巨大的陷阱,让大量有可能问鼎伟大的作品失足其间,结果只能保持
杰出,却与伟大无缘。这个巨大的陷阱,可称之为“两难的调解方案”。这种调解方案,是出
于世俗心理而在万丈深渊上勉强勾画的安慰之桥。勾画这种安慰之桥的,首先是评论家。
他们首先要安慰的不是民众,而是自己,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心力理解不了万丈深渊。例如评
论《伽利略传》,评论家最常规的说法是,布菜希特塑造了一个“既伟大又渺小的科学家”,伽
利略是“科学上的巨人、人格上的矮子”等,硬是让一个人的“自身矛盾”来解释世间人生的共
同难题。不少评论家还会寻找政治原因、历史原因对作品的两难进行解释。而对于创作者
来说,艺术创作中,最怕“洞察一切”“看透一切”的宣教。《三国演义》开宗明义,一上来就把
书中的故事全都高屋建瓴地看透了,从这一,点上说,《三国演义》是优秀作品但不是伟大
作品。
⑧伟大作品的一个重大秘诀,在于它的不封闭。不封闭于某段历史、某些典型,而是直
通一切人,也不封闭于各种“伪解决状态”,而是让巨大的两难直通今天和未来。一般说来,
不封闭程度越高,也就越伟大。
(摘编自余秋雨《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有删改)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器
扫描全能王创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3.1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文学典范的必备条件是两难结构,不是两难。)
2.(3分)D(D项“去主题化、结论化”错误,是没有明晰的主题,也没有简明的结论。)
3.(3分)B(B项中史湘云心地宽阔,随性行事,善解人意,没有两难结构。)
4.(4分)(1)失败者:老人几经挣扎,终于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
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2)成功者:桑提亚哥认为“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他五斗鲨鱼,坚韧不拔、永不服输,表现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
5.(6分)(1)两种常规选择把伽利略表现成了典型的科学家形象,分别封闭在天文观察与发
现领域和与教会冲突中。
(2)布莱希特把伽利略置于一个作为普通人该不该屈服的两难结构中,没有把他封闭在科
学领域一个科学家的高尚人格定位上。
(3)布莱希特在书中没有给出自己的结论或偏向,而是把一切人都卷入到该不该屈服的苦
恼中,这种艺术效果依然引发着今天和未来观众的深思,震撼人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坦然接受是因为友好相处中,我获得了他们真诚的认同。)
7.(3分)A(米考伯得意的神情是想让我对他的忠告印象更深刻。)
8.(4分)
(1)遭受苦难生活却依然乐观面对,如米考伯先生始终觉得自己会有一天时来运转。
(2)尊重欣赏别人,如米考伯先生对大卫的人品极为赞赏,不吝赞美,对大卫给予很多人生
指导。
(3)为人正直,如米考伯先生欣赏岳父的作风,坚决不说损害别人名声的话。
(4)互帮互助,富有爱心。如我给米考伯家的孩子买礼物,米考伯夫妇和我互相帮助。
(5)积极向上,如我不甘于平庸,想要逃离庸俗乏味的生活。
(一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9.(6分)
(1)文章富有人情味,用口语化语言叙述了大卫与米考伯夫妇离别前及离别时的日常情
景,温情脉脉。
(2)文章中有很多雅致的句子,深刻揭示了人生哲理,如离别时米考伯对大卫的忠告“拖延
乃光阴之窃贼”等。
(3)俗中有雅的文字抒情性强,抒发了大卫对疲劳生活以及米考伯对悲惨人生的心酸感
悟,感情深沉厚重。
(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