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检测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
A. 量程3m,分度值1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2、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3、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m
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s
4、下列记录结果中,用厘米做单位的是 ( )
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教室的宽度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
5、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
A.乙车 B.甲车 C.房屋 D.树木
6、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快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慢 D.以上都不对
7、新型飞机的研制都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飞机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飞行员
8、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行星转动 B.菊花怒放 C.火箭升空 D.信鸽飞翔
9、有一位坐在开往绣惠的公共汽车上的乘客说:“绣惠终于来到了我身边”,他说这话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公共汽车 B.绣惠 C.公路 D.其他车辆
10、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11、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在限速为11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A.3 m B.7 m C.15 m D.25 m
12、一列客车以10m/s的速度行使,突然迎面开来一辆以20m/s的速度行使的长300m的货车,那么坐在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眼前通过的时间是( )
A.10s B.15s C.20s D.30s
13、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平均速度为:甲是3.5km/h,乙是1m/s,丙是每分钟走63m,则谁最先登上山顶( )
A.甲 B.乙 C.丙 D.同时到达
1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15、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 10cm/s B. 9cm/s C.8cm/s D. 7cm/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6、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甲测得结果为25.82cm,乙测得结果为25.8cm.那么,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 .
17、一隧道长1200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隧道时,车上速度表如图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 s.
18、(2015·张家界)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19、图5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秒表所测时间为_____min s。
20、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
A、一本书的长度为25 ; B、半场足球赛时间45_____;
C、 一支铅笔的长度1.75 ; D、一间教室高约3_ ____。
21、 “五一”休假期间,小明一家乘坐游船在鸭绿江游玩,看见鸭绿江大桥向他们靠近。以鸭绿江大桥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小明听到岸上汽车的鸣笛声主要是通过 传到耳朵的。
22、“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 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__的。
23、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 .
24、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25、汽车的速度约为60 ,百米赛跑的成绩为14.2 (空格中填单位).
26、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路程/m 10 20 30 40
时间/s 2.5 4.5 6.2 7.7
27、下表记录的是小刚同学40 m跑的有关数据,请做有关计算:
(1)前6.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2)后20 m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28、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_____,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__,则可利用公式__________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三、实验,探究题(29题4分,30题4分,31题8分,32题6分,共22分)
29、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4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 。
(2) 。
30、设计一种方法,用刻度尺测出一段细铜丝(足够长)的直径.
3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32、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四、计算题(33题5分,34题9分,35题6分,共20分)
33、一汽车在四平至长春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以这样的速度车在遇到“距长春120km”的路牌到“距长春40km”之间需要多少分钟?
34、公共汽车从甲站经过乙站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1200 m,乙、丙两站相距2160 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用2 min.在乙站停车1 min后再开往丙站,再经过3 min到达丙站.
求:(1)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这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汽车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汽车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5、一座桥全长6.89Km,江面正桥长为1570m,一列长为11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s,则火车速度是多少m/s 火车通过全桥需用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这就要求大家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和运用物理知识。也要识记一些常见物体的物理量。如: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课桌的高约为80cm,中学生食指指甲宽约1cm等。根据这些记忆进行对比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选项错误;
B.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约2m ,选项错误;
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2m,选项错误;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s ,选项正确。
4、A解: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此选项符合题意;
B、教室的宽度约为60d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μ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6、B解: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都看到楼房在上升,说明他们都在下降;甲看到乙在上升,乙看到甲在下降,说明甲的速度比乙快.
故选B.
7、B
8、B解:“行星转动”、“火箭升空”、“信鸽飞翔”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菊花怒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9、A解:有一位坐在开往绣惠的公共汽车上的乘客说:“绣惠终于来到了我身边”,是把公共汽车(或自己)当参照物,绣惠相对于公共汽车(或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故选A.
10、D解:(1)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故ABC错误;
(2)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
故选D.
11、C
12、A解:
根据题意s=300m,v货车=20m/s,v客车=10m/s
由于货车与汽车相向行驶,
货车相对同学的速度:
v=v货车+v客车=20m/s+10m/s=30m/s
由v=得:
t===10s
故选A.
13、C解:甲:3.5km/h≈1m/s,
乙:1m/s,
丙:,
甲、乙、丙通过相同的路程,速度越大,用时间越少,先登上山顶.
故选C.
14、D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5、 解:滑块的平均速度:v===0.09m/s=9cm/s,故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6、解:甲测得结果为25.82cm,乙测得结果为25.8cm,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这两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甲同学用的是毫米刻度尺,而乙同学用的是厘米刻度尺.
故答案为:甲同学用的是毫米刻度尺,而乙同学用的是厘米刻度尺.
17、解:由速度表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
v=40km/h=m/s,
由v=可得,汽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t===108s.
故答案为:108.
18、B 1.34~1.36
19、1.45 1 40.3;
20、A、cm B min C dm D m
21、【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声的传播。看见鸭绿江大桥向他们靠近,以鸭绿江大桥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小明听到岸上汽车的鸣笛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的。
答案:运动 空气
22、地球 运动
23、解:(1)时间相同时,路程之比是2:1,所以速度之比为2:1;
(2)路程相同时,时间之比是1:2,所以速度之比为2:1;
故答案为:2:1;2:1.
24、解:设全程路成为2S,由题意得
t1==;t2==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4m/s
答: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4m/s.
25、解: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1m/s=3.6km/h,若汽车的速度约为60 m/s,则约合216km/h,所以超速;
百米赛跑的成绩若为14.2min,则太慢,所以应为秒.
故本题答案为:km/h、s.
26、12.50、0.15
27、(1)4.84 (2)6.25 (3)5.19 解析:(1)前6.2 s内通过的路程是30 m,所以平均速度是: =≈4.84 m/s;(2)后20 m内用的时间为t=7.7 s-4.5 s=3.2 s,所以平均速度为: ==6.25 m/s;(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5.19 m/s。
28、路程 时间 v=
三、实验,探究题
29、(1)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2)视线没有垂直刻度尺
30、解:步骤一:把铜丝紧密的绕在铅笔上;
步骤二:用刻度尺测量出铜线圈的总长度为L;
步骤三:数一下铜丝一共的匝数n;
则铜丝的直径为d=.
31、1)A C 铜丝的直径是d= l2//n.
2)DEBF
32、(1)变速(1分)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1分) (2)C(2分)
四、计算题
33、0.025cm
34、解:由题意可知
汽车的速度v=100 km/h
通过的路程S=120-40=80 km
由公式变形得
=min
35、(1)10m/s (2)12m/s ( 3)9.3m/s
36、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