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1.世界气温分布基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炎热的大洲是___,最寒冷的大洲是____。
3.年均温大于20℃的地区:________。
4.南半球等温线___,大致与___平行,原因是___________。
5.洲中部0℃等温线穿过的地形区是_____,比周围其他地区____,
原因是________。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
6.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___,海洋___;冬季陆地___,海洋___。
7.北半球:陆地最热月是__,最冷月是__;海洋最热月是__,最冷月是__。(南半球相反。)
8.七月最热的地方位于_______。
9.同纬度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
非洲
南极洲
青藏高原
南北回归线之间
纬线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平直
降低
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7月
1月
8月
2月
气温高
气温低
气温低
气温高
北回归线附近
气温低
海拔高,气温低
0.6℃
1.降水的两个条件:一是空气中含有足够的_______,二是___ ________到水汽能够凝结的程度。
2.降水的三种类型:____________。
3.对流雨主要分布在_____,地形雨主要发生在______,锋面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
4.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____,两极地区____。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____降水多,____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区:_____降水多,_____降水少。
5.世界“雨极”是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6.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汽和凝结核
空气温度下降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赤道附近
山地迎风坡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如山东聊城)
降水多
降水少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
乞拉朋齐
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先描点,后连线,点要描在格中间,降水柱子要相连
XJ
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
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更替、五带的形成
3
掌握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习目标
世界干极
世界热极
世界雨极
世界寒极
奥伊米亚康
伊拉克的巴士拉
乞拉朋齐
阿塔卡马沙漠
我们这终年炎热
我们这冬冷夏热
我们这终年寒冷
三地气候特征不同的原因分析?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
1.5亿KM
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下列因素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地面
日出
日落
正午
日出|太阳高度为 0
日落|太阳高度为 0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直射:照射面积小 →光束集中 → 太阳辐射强
斜射:照射面积大 →光束分散 →太阳辐射弱
太阳能集热板: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的角度,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土,同时在阳光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实验探究|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
阳光直射沙土,获得光热多,温度高
阳光斜射,温度低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探究地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A
B
C
地球表面如果是平面
如图所示ABC三地接受阳光的垂直照射
ABC三地的所获得的热量相等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A
B
C
地球是球形的表面
ABC三地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
B地所获得的热量最多,AC获得热量少
探究地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A
B
C
太阳高度角相同
光热散布面积相同
太阳光热A>B>C
大 气 层
太阳光线
A B C
太阳高度角A>B>C
比较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一样多吗?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影响因素:纬度因素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运用太阳高度解决实际问题
|影子长短问题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 。
故:一年中, 最短,
最长。
短
夏至
冬至
|楼间距问题
楼间距根据太阳高度最 确定。即: (节气)确定。
小
冬至日
|室内阳光面积问题
(节气)室内面积最大, 最小。
冬至日
夏至日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在希腊语中,“气候”一词原义为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对在地面的投射角度不同而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议一议,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冬季
夏季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就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巩固练习
青岛的小明同学家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摆放集热板的时候,你认为哪种摆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A
水箱
集热板
支架
B
C
D
B处为直射,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集热板升温最快
1
地球形状与气候
经
典
例
题
【例1】该图表示我国北方地区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四地的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示意图(假设安装效果最佳),则四地按纬度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例2】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达到最佳,我市某中学学生根据一年四季的太阳光照不同,对自己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面的倾角进行了调整,如上图所示,则四图中表示冬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旋转中心_____
方向_________
周期_________
地球自转
_________现象
日月星辰
_________现象
太
阳
光
线
白昼
黑夜
地轴
昼夜更替
东升西落
自西向东
一天
1、地球自转的特征及意义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自转方向
N
S
北极天使
南极天使
逆时针
顺时针
自西向东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春分 3.21
夏至 6.22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______________现象
_________现象
旋转中心___________
方向________________
周期________________
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______°
太阳
四季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自西向东
66.5
一年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
北 极
南 极
地
轴
66.5。
23.5。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冬至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次年春分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北极圈
南极圈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3月21日 春分
9月23日 秋分
12月22日
冬至
a
b
c
d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几次?
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一年直射几次?
两次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地球的公转路径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昼夜长短的判断(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直射赤道
直射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
春分和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长变长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赤 道
春分日期:______________
3月21日前后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
全球昼夜平分
春分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夏至日期:______________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
白昼越长,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夏至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秋分日期:______________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赤道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
全球昼夜平分
秋分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冬至日期:______________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
南回归线
冬至
昼夜长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
夜越长,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有无极昼极夜
A
B
C
D
A
D
C
B
区分节气和季节
四个节气知识梳理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赤道(0O)
北回归线( 23.5ON )
赤道(0O)
南回归线( 23.5O S)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
无
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无
南极极昼,北极极夜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2019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之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图”。
【例3】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更替现象 C. 时间差异 D. 四季变化
【例4】火箭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左图中的( )段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例5】火箭发射时,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是( )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西半球 D. 东半球
经
典
例
题
1.观察四幅图,找出太阳直射点分别直射在赤道、南北回归线的日期?
春分日(3月21日),
太阳直射在赤道
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在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12月22日
冬至
6月22日
夏至
思考
2.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哪一天?
3.你所居住的地区5月1日和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1.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2.山东省聊城市5月1日位于a和b之间,昼长夜短;10月1日位于c和d之间,昼短夜长。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根据各地表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五带的划分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地球上的五带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
终年
炎热
四季
分明
终年寒冷
四季
分明
终年寒冷
有阳光直射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五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无极昼极夜
南、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
南、北寒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南、北极圈以内
有太阳直射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热 带
北温带和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气候终年炎热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5.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6.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
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
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大部分
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7.五带中,你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哪一个带?那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吗?哪一个季节昼长夜短?此时,澳大利亚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五带中,我们山东省属于北温带,这里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夏季,昼长夜短,此时,澳大利亚昼短夜长。
2
地球运动与气候
下图为地球五带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例7】气候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温度带是( )
A.a B.b C.c D.e
【例8】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
A.a B.b C.c D.d
【例9】四大洋中,大部分位于C温度带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经
典
例
题
1.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______, 太阳辐射______。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_____,太阳辐射的强度_____。
3.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_________。一天中,________的太阳高度最大。
4.①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______。
②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在___________之间移动。③______全年昼夜等长。
④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
⑤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的时间________前后。
⑥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各____次,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一年直射____次。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全年只有一天井底能受到太阳直射,该地的纬度是_______。
照射日期为________。
变小
最强
太阳辐射的差异
降低
最大
正午(12点)
太阳高度
66.5°
南北回归线
赤道
南北极圈以内
6月22日
一
两
23.5oN
6月22日
背诵要点
节气(北半球)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北半球)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A
B
C
D
春分 3.21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无
夏至 6.22前后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有
秋分 9.23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无
冬至 12.22前后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有
A
D
C
B
四个节气总结
4.判断某一天昼夜长短情况(找之间,随两至)
5.判断某一时间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靠近夏至,昼变长,夜变短;远离夏至,昼变短,夜变长。)
2.标注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3.判断二分二至(根据太阳直射点)
1.区分节气和季节
A
B
C
D
6.描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
填图宝典-地球公转示意图
1.小晓冬季外出旅游,途中衣服越穿越少,最后只穿单衣。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 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纬度因素 D.季风因素
2.影响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漫长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海陆位置
3.明明的家乡冬季树木落叶,贝贝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课堂检测
读图下,完成各题。
4.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秋分
5.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
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丙一丁一甲
C.丙~乙一丁一甲 D.丙一丁一乙一甲
课堂检测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6.图中表示春分日时地球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我国大部分
地区处于(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