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21:2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统编版
第六单元复习
【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革命先辈”这一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课文讲述的都是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迹,引领学生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以“革命先烈”为线索,通过文本阅读,感受到镌刻于炎黄子孙骨子中不屈不挠,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74
【课文主要内容】
1.《八角楼上》这篇看图学文形象地描绘了毛主席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里,在一个冬天的深夜写文章的情景,表现了毛主席为指导中国革命,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
3.《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2.《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和敬爱。
4.《刘胡兰》记述了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后,不惧生命的威胁,不出卖同志,最后光荣牺牲的事。赞扬了刘胡兰坚持信仰、不怕牺牲、对党忠诚的崇高品质。
2
3
4
1
易读错的字
楼(lóu) 争(zhēng) 握(wò)
察(chá) 扁(biǎn) 志(zhì)
伍(wǔ) 泽(zé) 陡(dǒu)
疼(téng) 泼(pō) 健(jiàn)
寿(shòu) 派(pài) 挺(tǐng)
字词盘点
易写错的字
士:“士”的两横上长下短,区别于“土”。
泼:右部是“发”,区别于“波”。
令:一共有两点,区别于“今”,比“今”多一个点。
写一写并组词。
必须掌握的多音字
铺 pū 铺床 pù 店铺 盛 chéng 盛满 shèng 盛大
血 xiě 血淋淋 xuè 鲜血 降 jiàng 降落 xiáng 投降
薄 báo 薄饼 bó 单薄 bò 薄荷 担 dàn 重担 dān 担心
多音字
会写的词语
八角楼 深夜 沉思 胜利 扁担 同志 带领 队伍 会师 红军 来回 战士
白天 起来 难忘 泼水节 龙船 花炮 欢呼 人群 欢乐 开始 柏树枝 多么
近义词
艰苦——艰难 年代——时代 降临——来临 凝视——注视 沉思——深思
察觉——发觉 带领——率领 会师——会合 研究——钻研 心疼——疼爱
越发——更加 敬爱——敬仰 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欢迎——迎接
笑容满面——喜笑颜开 欢乐——欢快 祝福——祝愿 健康——健壮
幸福——美满 难忘——铭记 包围——合围 年轻——年少 收买——拉拢
威胁——胁迫 愤怒——恼怒 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动摇——摇摆
光荣——荣耀 牺牲——献身 消息——信息
反义词
薄→厚 光辉→暗淡 胜利→失败 带领→跟随 足够→缺乏 难→易
穿→脱 常常→偶尔 不料→果真 敬爱→痛恨 特别→一般
笑容满面→愁眉苦脸 欢乐→悲伤 清→浊 健康→虚弱 幸福→痛苦
难忘→健忘 包围→突围 年轻→苍老 出卖→收买 威胁→安抚
愤怒→平和 恼羞成怒→喜形于色 动摇→坚定 光荣→可耻
词语归类
ABAB式的词语:整夜整夜
类似的词语:
打扫打扫 商量商量 研究研究 休息休息
量词
一根扁担 一条龙船 一串花炮
一条头巾 一只象脚鼓
01
02
03
04
词语归类
修饰词
胜利的道路 难忘的泼水节 欢乐的鼓点
鲜红的地毯 血淋淋的铡刀 整夜整夜地研究
句子练习
(2)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02
(1)大家把朱德同志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01
改为“被”字句:
朱德同志的那根扁担被大家藏了起来。
妈妈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重点句子解析
①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隆重场面。
②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一条条”说明江面上有很多龙船驶过;“一串串”说明有很多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欢呼”表达了人们急切盼望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突出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
③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手……一手……”写出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动时的场景;“一边……一边……”
写出了傣族人民向周总理祝福时的欢乐场面。)
重点句子解析
④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这句话描写了周总理的傣族装扮,体现了他对傣族人民的尊重。“笑容满面”表现了周总理的和蔼可亲。
⑤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句在全文中起着启下的作用。下面是说在井冈山年代的无数个夜晚中的一个寒夜,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在清油灯下写文章的情形。说明毛主席是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⑥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觉察到。
这句话的意思是毛主席在为中国革命全神贯注地思索着。凝视着明亮的灯火,毛主席在想:灯一拨就亮,火一点就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红旗就是明灯,就是火种,它一定会燃遍全国。他越想信心越足,全神贯注,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
重点句子解析
⑦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这句话写出了挑粮的困难。“来回有五六十里”说明了路程远;“山高路陡”说明了山之高、路之险。)
⑧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展现了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共同挑粮的情景,突出了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⑨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说明朱德同志决心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日积月累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统编版
学好语文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