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女儿劝阻道:
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好吗?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A.从感彩看,“骄傲"为贬义词。
B.“底部"是名词,“强壮"是形容词。
C.“向下”的“下”是方位词,而“抽噎了一下”的“下”则不是。
D.“迈”“踩”“扑”是动词。
3.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kù)畏惧(wèi) 天旋地转(zhuàn)
B.滑稽(jī)凌乱(líng) 犹豫不决(yǜ)
C.恍惚(hū) 突兀(wū) 小心翼翼(yì)
D.悬崖(yá)趴着(bā) 惊慌失措(cuò)
二、语言表达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鲜绿的禾苗,明天就会变成食粮;因为成长,今天含苞的玫瑰,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 , ;因为成长, , 。
5.下面文段中,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综合题
6.学完《走一步,再走一步》,班上拟在周五下午自习课召开“怎样面对困难”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拟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请你围绕班会主题策划三个活动栏目。
栏目一:
栏目二:
栏目三:
(3)假如让你去邀请语文老师来参加班会,你怎么说?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4)班上同学在班级论坛就文中爸爸的做法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父亲应该直接爬上悬崖把孩子抱下来,有人认为父亲引导孩子爬下悬崖的做法更值得赞赏。你的看法如何?请跟帖。
7.阅读课文“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
(2)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走下了悬崖。在走下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挑出关键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似乎能办得到→ → →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说说下面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4)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吃一堑,长一智。 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5)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做出了一件当时“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怎样说?
①我会对那位父亲说: 。
②我会对杰利说: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父亲的“野”孩子
冰心
①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②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着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垂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始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③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甲)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④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乙)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是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⑤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丙)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的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
⑥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选自《童年杂忆》,选文有删改)
8.选文写了“我”与父亲之间哪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小兰以旁批的形式对(乙)(丙)两处的画线句做了赏析,请你学习后,对(甲)处画线句进行赏析。
(甲) (乙)连用两个“一”字写出父亲对孩子的宽松宠爱和“我”童年的无拘无束。 (丙)“总”“小心翼翼'两个词写出父亲担心我骑马的安全,体现了他对“我”的爱护关心。
知识卡片
朗读的时候除了要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还要注意朗读的整体感情基调与声调语气,并根据具体内容与表达需要确定重音、轻读、停连等。
小兰:这有什么难的?就拿文中画波浪线这句话▲(填A或B)举例子吧!(结合知识卡片,写出朗读处理方案和理由) ▲
10.《五猖会》《父亲的“野”孩子》中都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阅读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 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 “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 我会掉下去的! 我会摔死的! ”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听我说, ”爸爸继续说,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不超过20字)
12.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哭泣:
13.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4.当“我”最后爬下悬崖,扑进爸爸强壮的臂弯里,为什么先是“抽噎了一下”,然后“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5.文中的这位爸爸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 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必须”语气生硬。B言外之意就是如果警察不在岗,就可以开了,这显然是钻法律的空子。C“你不要命了吗”质问的语气,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答案】A
【知识点】贬义词;褒义词
【解析】【分析】A、“骄傲”在此处的意思是自豪。是褒义词,不是贬义词。
BCD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意思。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
3.【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项,“豫”应读“yù”; C项,“兀”应读“wù”; D项,“趴”应读“p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4.【答案】(示例)今天矮小的树苗;明天就会成为栋梁;今天弱小的鸟儿;明天就会展翅翱翔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段采用“因为成长,今天的……,明天就会……”这样的句式,注意体现所举事物的变化过程,如“绿苗”到“粮食”,“含苞”到“绽放”等。
故答案为:1、(示例)今天矮小的树苗
2、明天就会成为栋梁
3、今天弱小的鸟儿
4、明天就会展翅翱翔
【点评】仿写句子与被仿写句子句式要相同,修辞要相同。做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仿写句与被仿写句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类似。②要先分析被仿写句的结构。③被仿写句使用的修辞手法。④仿写句和被仿写句在字数上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5.【答案】第②句,把“搭建”改为“提供”。(或:把“搭建”改为“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第③句,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知识点】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②搭配不当,“搭建”与“资源”不能搭配,应该是“提供资源”,把“搭建”放在“一个平台”前面;
③语序不当。“ 运用语文 ”与“ 学习语文 ”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②句把“搭建”改为“提供”(把“搭建”改为“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
③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点评】本题考查文段修改,既有病句修改又有标点修改,还有根据文段中心选材。解答时要从等方面考虑,既要熟知病句类型,又要明确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还要平时养成修改的还习惯。
6.【答案】(1)示例一:相信自己,笑对困难。
示例二:困难似弹簧,你弱它就强。
(2)解读“困难”;讲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出谋划策迎困难
(3)×老师,您好,咱们班星期五下午自习课要召开“怎样面对困难”的主题班会,想请您去参加,您有时间吗?
(4)示例一:我赞赏文中父亲的做法。他具体指导儿子每一步应踏在哪儿,最终引导儿子成功地爬下悬崖。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成就感,为儿子以后的人生积累了经验。
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父亲的做法。儿子还小,且一直病弱,到了暮色苍茫的时候,还一个人待在悬崖上,这会让他受到惊吓,对心灵造成伤害,父亲应该想办法上去把儿子抱下来,而不是让他在极度恐惧下再爬下悬崖,这对儿子来说是困难且危险的行为。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要能吸引人;②要易于传播;③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如:相信自己,笑对困难。
(2)设计活动栏目时要围绕班会主题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尽量让更过的同学参与,要有一定的意义等。没有同意答案,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如“”解读“困难”;讲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出谋划策迎困难。
(3)邀请语言首先要有称呼和礼貌性的问好,如: ×老师,您好;接着要把邀请的事由及时间说清楚。如: 咱们班星期五下午自习课要召开“怎样面对困难”的主题班会,想请您去参加;最后要语气要委婉,如: 您有时间吗? 或行吗?
(4)本题要求表达自己的看法,此题赞同不赞同皆可,关键是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不同的侧面阐述理由,理由要充分,要能说服人,要文从字顺。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相信自己,笑对困难。示例二:困难似弹簧,你弱它就强。
⑵解读“困难” 讲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 出谋划策迎困难
⑶ ×老师,您好,咱们班星期五下午自习课要召开“怎样面对困难”的主题班会,想请您去参加,您有时间吗?
⑷ 示例一:我赞赏文中父亲的做法。他具体指导儿子每一步应踏在哪儿,最终引导儿子成功地爬下悬崖。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成就感,为儿子以后的人生积累了经验。
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父亲的做法。儿子还小,且一直病弱,到了暮色苍茫的时候,还一个人待在悬崖上,这会让他受到惊吓,对心灵造成伤害,父亲应该想办法上去把儿子抱下来,而不是让他在极度恐惧下再爬下悬崖,这对儿子来说是困难且危险的行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语言得体,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
⑷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注意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让人信服,语言准确、连贯。
7.【答案】(1)脱险(摆脱困境)
(2)顿时有了信心;信心大增
(3)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很短暂,但我战胜了恐惧心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所以说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4)C
(5)你真是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爸爸;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危难时才显出友情的珍贵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阅读文章,可以概括出:“我”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爬下悬崖,所以可用脱险或者是摆脱困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一般概括事件的方法: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概括法: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联系具体的语境和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答。应结合“我”当时的心境思考,“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是“我”在父亲的指导下战胜困难,顺利脱险。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很短暂、很困难,但我最终战胜了恐惧心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所以说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却是我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4)联系文章主旨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就知道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
(5)当小作者在父亲的鼓励下走下悬崖成功脱险时,我会对那位智慧的父亲说:“你真是一位会教育孩子的好父亲。”;我会对那位对朋友不离不弃的孩子说:“你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危难时才显出友情的珍贵。”
故答案为:⑴脱险(摆脱困境);
⑵顿时有了信心;信心大增;
⑶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很短暂,但我战胜了恐惧心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所以说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⑷C;
⑸你真是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爸爸;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危难时才显出友情的珍贵。
【点评】⑴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⑵解答此题按文段顺序找出“我”心理状态的词语即可;
⑶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
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即可文章主题即可做出选择;
⑸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表达。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答案】8.父亲不让大家给“我”打耳朵眼,说“我”有“聪明痣”;父亲不让“我”穿紧鞋,要给“我”做大鞋;父亲和“我”骑马,“我”骑老实的白马,差点撞上小娃娃,最后有惊无险。
9.“稍微”“紧”写出父亲一点痛也不让“我”受,体现出“我”童年时期父亲对“我”无尽的宠爱与关心,“我”是在爱中长大的。示例一:A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示例二:B这句话的重音要放在“又”和“小鞋”上,因为父亲当时是着急而心疼“我”的,又生气地埋怨妻子,所以语速要快,声音上扬,读出生气与着急的情感。
10.示例一:我更赞同《五猖会》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文中的父亲让孩子背诵《鉴略》中的内容,须一句一句读熟,背熟,严格要求孩子。生活里,我的父亲也会在学习上对我提出要求,比如背诵要准确、理解要到位,虽然严格,但是饱含了他对我成长的满满期待。示例二:我更赞同《父亲的“野”孩子》中父亲的教育方式,这位父亲不让孩子扎耳朵眼、穿紧鞋,以自由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成长,没有让孩子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有自己的想法,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有很大好处。生活里,我的父亲也是这样,他总是会带我去爬山、赏景,让我在感受自然中学习和成长;他也会让我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让根据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2)第一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句子赏析角度,包括修辞手法、人物描写角度、用词角度、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角度。(无明显修辞或描写方法等,再从用词角度赏析)第二题考查朗读的设计。答题时要注意结合人物形象和情景来联想人物的语气。
(3)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延伸。开放性试题,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谈看法和感受,要注意围绕主题去谈。
8.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围绕“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展开描写。根据“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得出:父亲不同意“我”打耳眼,借口说“我”耳朵后面的痣是“聪明痣”;根据“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得出:父亲见“我”穿的鞋子紧了,竟然要给“我”做鞋子;根据“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得出:“我”和父亲一起骑马,差点撞到小孩子,父亲扭转了危险的情况,小孩子最后安然无恙。
9.第一题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①从父亲的角度赏析,这里“稍微”的意思“表示数量少或程度不深”,是副词,“紧”是形容词。强调父亲不忍心让“我”受一点点罪,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关注和疼爱;也可以从“我”的角度赏析。如:“故意”的意思“存心,有意识地”,“一瘸一瘸”的意思“腿脚有毛病,行步时身体不平衡”。两个词表明“我”深知父亲不同意“我”穿小鞋而假装做出走路不顺的样子(假装脚痛),表现了“我”的调皮、淘气。
②“他一下班,我一放学”句子连用两个“一”字,“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写出父亲对孩子的宽松宠爱和“我”童年的无拘无束。
第二题考查朗读的设计。文中的父亲对作者充满了宠爱与关心。然后从AB两句中选择一句设计重音,语气即可。示例:A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示例:B这句话的重音要放在“又”和“小鞋”上,因为父亲当时是着急而心疼“我”的,又生气地埋怨妻子,所以我们语速要快,声音上扬,读出生气与着急的情感。
10.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延伸。可以赞同本文的父亲,也可以赞同《五猖会》中的父亲。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即可。如: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因为它用尊重的方式去爱孩子,敢于打破传统,让孩子做真正有意义的事。这种做法是比较可取的,而《五猖会》中的父亲站在父亲的角度,让孩子做他反感的事情,压制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故赞成本文父亲的做法。也可以赞同《五猖会》中的父亲的做法。如:我赞同《五猖会》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他是一个严厉的家长,然后年少.的鲁迅背书是采用了延迟满足的方式,符合该阶段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这种教育方式运用的正确,可以提高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
【答案】11.“我”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爬下悬崖。
12.第一次哭泣: 因为胆小恐惧而大哭。第二次哭泣: 因为感动而抽噎了一下。
13.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4.先“抽噎了一下”是写“我”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了,继而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骄傲。
15.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沉着地鼓励、指导儿子一步步地爬下了悬崖。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面对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句话。(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情的揣摩。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即可。(3)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文段,从中捕捉关键词句作答。(4)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1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面对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句话。文中的人物有“我”和爸爸,事件: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据此整合成句即可。
故答案为:“我”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爬下悬崖。
1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情的揣摩。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即可。①第一次哭泣:联系上文中的“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可以看出此时“我”的内心极度恐惧,于是“大哭”。②第二次哭泣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在爸爸的耐心引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此时“我”的内心充满感动,有对爸爸的感激,还有自己战胜困难的激动。所以“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
故答案为:因为胆小恐惧而大哭; 因为感动而抽噎了一下。
13.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文段,从中捕捉关键词句作答。开始“我”趴在悬崖上,面对四下的寂静和降临的夜幕,“我”的内心充满恐惧,以至于“大哭”;爸爸用手电筒为我照亮,当“我”“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之后,内心开始有了自信;于是爸爸指引“我”一步步下移,“我”每一步都做到了,于是信心大增;最后“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4.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我”既有历险的余悸,所以“抽噎了一下”。而因为脱险所以为自己的巨大的成就而感动和骄傲。
故答案为:先“抽噎了一下”是写“我”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了,继而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骄傲。
1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可以看出爸爸的沉着冷静;“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等句子写出了爸爸耐心的鼓励,引导孩子一步步走下悬崖,可以看出爸爸营救孩子的独特方法就是帮孩子树立自信,教孩子战胜困难的方法,这些都是值得赞赏的。
故答案为: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沉着地鼓励、指导儿子一步步地爬下了悬崖。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女儿劝阻道:
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好吗?
【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必须”语气生硬。B言外之意就是如果警察不在岗,就可以开了,这显然是钻法律的空子。C“你不要命了吗”质问的语气,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A.从感彩看,“骄傲"为贬义词。
B.“底部"是名词,“强壮"是形容词。
C.“向下”的“下”是方位词,而“抽噎了一下”的“下”则不是。
D.“迈”“踩”“扑”是动词。
【答案】A
【知识点】贬义词;褒义词
【解析】【分析】A、“骄傲”在此处的意思是自豪。是褒义词,不是贬义词。
BCD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意思。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
3.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kù)畏惧(wèi) 天旋地转(zhuàn)
B.滑稽(jī)凌乱(líng) 犹豫不决(yǜ)
C.恍惚(hū) 突兀(wū) 小心翼翼(yì)
D.悬崖(yá)趴着(bā) 惊慌失措(cuò)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项,“豫”应读“yù”; C项,“兀”应读“wù”; D项,“趴”应读“p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二、语言表达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鲜绿的禾苗,明天就会变成食粮;因为成长,今天含苞的玫瑰,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 , ;因为成长, , 。
【答案】(示例)今天矮小的树苗;明天就会成为栋梁;今天弱小的鸟儿;明天就会展翅翱翔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段采用“因为成长,今天的……,明天就会……”这样的句式,注意体现所举事物的变化过程,如“绿苗”到“粮食”,“含苞”到“绽放”等。
故答案为:1、(示例)今天矮小的树苗
2、明天就会成为栋梁
3、今天弱小的鸟儿
4、明天就会展翅翱翔
【点评】仿写句子与被仿写句子句式要相同,修辞要相同。做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仿写句与被仿写句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类似。②要先分析被仿写句的结构。③被仿写句使用的修辞手法。④仿写句和被仿写句在字数上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5.下面文段中,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答案】第②句,把“搭建”改为“提供”。(或:把“搭建”改为“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第③句,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知识点】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②搭配不当,“搭建”与“资源”不能搭配,应该是“提供资源”,把“搭建”放在“一个平台”前面;
③语序不当。“ 运用语文 ”与“ 学习语文 ”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②句把“搭建”改为“提供”(把“搭建”改为“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
③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点评】本题考查文段修改,既有病句修改又有标点修改,还有根据文段中心选材。解答时要从等方面考虑,既要熟知病句类型,又要明确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还要平时养成修改的还习惯。
三、综合题
6.学完《走一步,再走一步》,班上拟在周五下午自习课召开“怎样面对困难”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拟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请你围绕班会主题策划三个活动栏目。
栏目一:
栏目二:
栏目三:
(3)假如让你去邀请语文老师来参加班会,你怎么说?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4)班上同学在班级论坛就文中爸爸的做法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父亲应该直接爬上悬崖把孩子抱下来,有人认为父亲引导孩子爬下悬崖的做法更值得赞赏。你的看法如何?请跟帖。
【答案】(1)示例一:相信自己,笑对困难。
示例二:困难似弹簧,你弱它就强。
(2)解读“困难”;讲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出谋划策迎困难
(3)×老师,您好,咱们班星期五下午自习课要召开“怎样面对困难”的主题班会,想请您去参加,您有时间吗?
(4)示例一:我赞赏文中父亲的做法。他具体指导儿子每一步应踏在哪儿,最终引导儿子成功地爬下悬崖。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成就感,为儿子以后的人生积累了经验。
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父亲的做法。儿子还小,且一直病弱,到了暮色苍茫的时候,还一个人待在悬崖上,这会让他受到惊吓,对心灵造成伤害,父亲应该想办法上去把儿子抱下来,而不是让他在极度恐惧下再爬下悬崖,这对儿子来说是困难且危险的行为。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要能吸引人;②要易于传播;③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如:相信自己,笑对困难。
(2)设计活动栏目时要围绕班会主题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尽量让更过的同学参与,要有一定的意义等。没有同意答案,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如“”解读“困难”;讲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出谋划策迎困难。
(3)邀请语言首先要有称呼和礼貌性的问好,如: ×老师,您好;接着要把邀请的事由及时间说清楚。如: 咱们班星期五下午自习课要召开“怎样面对困难”的主题班会,想请您去参加;最后要语气要委婉,如: 您有时间吗? 或行吗?
(4)本题要求表达自己的看法,此题赞同不赞同皆可,关键是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不同的侧面阐述理由,理由要充分,要能说服人,要文从字顺。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相信自己,笑对困难。示例二:困难似弹簧,你弱它就强。
⑵解读“困难” 讲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 出谋划策迎困难
⑶ ×老师,您好,咱们班星期五下午自习课要召开“怎样面对困难”的主题班会,想请您去参加,您有时间吗?
⑷ 示例一:我赞赏文中父亲的做法。他具体指导儿子每一步应踏在哪儿,最终引导儿子成功地爬下悬崖。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成就感,为儿子以后的人生积累了经验。
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父亲的做法。儿子还小,且一直病弱,到了暮色苍茫的时候,还一个人待在悬崖上,这会让他受到惊吓,对心灵造成伤害,父亲应该想办法上去把儿子抱下来,而不是让他在极度恐惧下再爬下悬崖,这对儿子来说是困难且危险的行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语言得体,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
⑷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注意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让人信服,语言准确、连贯。
7.阅读课文“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
(2)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走下了悬崖。在走下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挑出关键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似乎能办得到→ → →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说说下面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4)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吃一堑,长一智。 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5)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做出了一件当时“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怎样说?
①我会对那位父亲说: 。
②我会对杰利说: 。
【答案】(1)脱险(摆脱困境)
(2)顿时有了信心;信心大增
(3)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很短暂,但我战胜了恐惧心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所以说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4)C
(5)你真是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爸爸;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危难时才显出友情的珍贵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阅读文章,可以概括出:“我”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爬下悬崖,所以可用脱险或者是摆脱困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学会用记叙的要素来概括文本内容。一般概括事件的方法: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概括法: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联系具体的语境和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答。应结合“我”当时的心境思考,“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是“我”在父亲的指导下战胜困难,顺利脱险。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很短暂、很困难,但我最终战胜了恐惧心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所以说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却是我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4)联系文章主旨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就知道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
(5)当小作者在父亲的鼓励下走下悬崖成功脱险时,我会对那位智慧的父亲说:“你真是一位会教育孩子的好父亲。”;我会对那位对朋友不离不弃的孩子说:“你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危难时才显出友情的珍贵。”
故答案为:⑴脱险(摆脱困境);
⑵顿时有了信心;信心大增;
⑶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很短暂,但我战胜了恐惧心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所以说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⑷C;
⑸你真是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爸爸;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危难时才显出友情的珍贵。
【点评】⑴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⑵解答此题按文段顺序找出“我”心理状态的词语即可;
⑶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
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即可文章主题即可做出选择;
⑸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表达。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父亲的“野”孩子
冰心
①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②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着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垂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始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③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甲)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④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乙)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是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⑤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丙)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的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
⑥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选自《童年杂忆》,选文有删改)
8.选文写了“我”与父亲之间哪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小兰以旁批的形式对(乙)(丙)两处的画线句做了赏析,请你学习后,对(甲)处画线句进行赏析。
(甲) (乙)连用两个“一”字写出父亲对孩子的宽松宠爱和“我”童年的无拘无束。 (丙)“总”“小心翼翼'两个词写出父亲担心我骑马的安全,体现了他对“我”的爱护关心。
知识卡片
朗读的时候除了要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还要注意朗读的整体感情基调与声调语气,并根据具体内容与表达需要确定重音、轻读、停连等。
小兰:这有什么难的?就拿文中画波浪线这句话▲(填A或B)举例子吧!(结合知识卡片,写出朗读处理方案和理由) ▲
10.《五猖会》《父亲的“野”孩子》中都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答案】8.父亲不让大家给“我”打耳朵眼,说“我”有“聪明痣”;父亲不让“我”穿紧鞋,要给“我”做大鞋;父亲和“我”骑马,“我”骑老实的白马,差点撞上小娃娃,最后有惊无险。
9.“稍微”“紧”写出父亲一点痛也不让“我”受,体现出“我”童年时期父亲对“我”无尽的宠爱与关心,“我”是在爱中长大的。示例一:A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示例二:B这句话的重音要放在“又”和“小鞋”上,因为父亲当时是着急而心疼“我”的,又生气地埋怨妻子,所以语速要快,声音上扬,读出生气与着急的情感。
10.示例一:我更赞同《五猖会》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文中的父亲让孩子背诵《鉴略》中的内容,须一句一句读熟,背熟,严格要求孩子。生活里,我的父亲也会在学习上对我提出要求,比如背诵要准确、理解要到位,虽然严格,但是饱含了他对我成长的满满期待。示例二:我更赞同《父亲的“野”孩子》中父亲的教育方式,这位父亲不让孩子扎耳朵眼、穿紧鞋,以自由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成长,没有让孩子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有自己的想法,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有很大好处。生活里,我的父亲也是这样,他总是会带我去爬山、赏景,让我在感受自然中学习和成长;他也会让我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让根据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2)第一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句子赏析角度,包括修辞手法、人物描写角度、用词角度、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角度。(无明显修辞或描写方法等,再从用词角度赏析)第二题考查朗读的设计。答题时要注意结合人物形象和情景来联想人物的语气。
(3)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延伸。开放性试题,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谈看法和感受,要注意围绕主题去谈。
8.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围绕“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展开描写。根据“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得出:父亲不同意“我”打耳眼,借口说“我”耳朵后面的痣是“聪明痣”;根据“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得出:父亲见“我”穿的鞋子紧了,竟然要给“我”做鞋子;根据“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得出:“我”和父亲一起骑马,差点撞到小孩子,父亲扭转了危险的情况,小孩子最后安然无恙。
9.第一题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①从父亲的角度赏析,这里“稍微”的意思“表示数量少或程度不深”,是副词,“紧”是形容词。强调父亲不忍心让“我”受一点点罪,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关注和疼爱;也可以从“我”的角度赏析。如:“故意”的意思“存心,有意识地”,“一瘸一瘸”的意思“腿脚有毛病,行步时身体不平衡”。两个词表明“我”深知父亲不同意“我”穿小鞋而假装做出走路不顺的样子(假装脚痛),表现了“我”的调皮、淘气。
②“他一下班,我一放学”句子连用两个“一”字,“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写出父亲对孩子的宽松宠爱和“我”童年的无拘无束。
第二题考查朗读的设计。文中的父亲对作者充满了宠爱与关心。然后从AB两句中选择一句设计重音,语气即可。示例:A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示例:B这句话的重音要放在“又”和“小鞋”上,因为父亲当时是着急而心疼“我”的,又生气地埋怨妻子,所以我们语速要快,声音上扬,读出生气与着急的情感。
10.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延伸。可以赞同本文的父亲,也可以赞同《五猖会》中的父亲。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即可。如: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因为它用尊重的方式去爱孩子,敢于打破传统,让孩子做真正有意义的事。这种做法是比较可取的,而《五猖会》中的父亲站在父亲的角度,让孩子做他反感的事情,压制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故赞成本文父亲的做法。也可以赞同《五猖会》中的父亲的做法。如:我赞同《五猖会》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他是一个严厉的家长,然后年少.的鲁迅背书是采用了延迟满足的方式,符合该阶段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这种教育方式运用的正确,可以提高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
阅读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 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 “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 我会掉下去的! 我会摔死的! ”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听我说, ”爸爸继续说,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不超过20字)
12.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哭泣:
13.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4.当“我”最后爬下悬崖,扑进爸爸强壮的臂弯里,为什么先是“抽噎了一下”,然后“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5.文中的这位爸爸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 请说明理由。
【答案】11.“我”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爬下悬崖。
12.第一次哭泣: 因为胆小恐惧而大哭。第二次哭泣: 因为感动而抽噎了一下。
13.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4.先“抽噎了一下”是写“我”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了,继而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骄傲。
15.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沉着地鼓励、指导儿子一步步地爬下了悬崖。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面对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句话。(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情的揣摩。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即可。(3)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文段,从中捕捉关键词句作答。(4)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1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面对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句话。文中的人物有“我”和爸爸,事件: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据此整合成句即可。
故答案为:“我”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爬下悬崖。
1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情的揣摩。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即可。①第一次哭泣:联系上文中的“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可以看出此时“我”的内心极度恐惧,于是“大哭”。②第二次哭泣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在爸爸的耐心引导下,“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此时“我”的内心充满感动,有对爸爸的感激,还有自己战胜困难的激动。所以“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
故答案为:因为胆小恐惧而大哭; 因为感动而抽噎了一下。
13.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文段,从中捕捉关键词句作答。开始“我”趴在悬崖上,面对四下的寂静和降临的夜幕,“我”的内心充满恐惧,以至于“大哭”;爸爸用手电筒为我照亮,当“我”“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之后,内心开始有了自信;于是爸爸指引“我”一步步下移,“我”每一步都做到了,于是信心大增;最后“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恐惧(害怕)→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4.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我”既有历险的余悸,所以“抽噎了一下”。而因为脱险所以为自己的巨大的成就而感动和骄傲。
故答案为:先“抽噎了一下”是写“我”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了,继而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骄傲。
1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可以看出爸爸的沉着冷静;“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等句子写出了爸爸耐心的鼓励,引导孩子一步步走下悬崖,可以看出爸爸营救孩子的独特方法就是帮孩子树立自信,教孩子战胜困难的方法,这些都是值得赞赏的。
故答案为:他的沉着冷静最值得赞赏,因为他沉着地鼓励、指导儿子一步步地爬下了悬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