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故事导入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历史故事。古人具有这种爱国精神的仁人志士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一首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过零丁洋》。过零丁洋——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代表作:《正气歌》、《过零丁洋》文天祥纪念錧文天祥纪念像 关于作品《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本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录自《指南录》,此诗作于1279年,即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这首诗为誓死明志而作。作者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书写,极写出国破之恨、哀怨之情。 关于背景
?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他毅然临危受命,但是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他被敌人活捉。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 文天祥过零丁洋课文赏析古诗解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注释首联:概括了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
干戈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指兵力单薄。
四周星: 指四周年。我遭遇各种辛苦,依靠精通诗书,通过科举考试及第后做官,在兵荒马乱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注释颔联:运用比喻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经历艰辛困苦。
山河破碎:指宋朝国土被元军侵占。
浮沉:时起时浮。
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浮。祖国河山破碎,好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恰似被暴雨击打的浮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注释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几渡者皆惊恐,故名“惶恐滩”。
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在惶恐滩头诉说着惶恐不安,
在零丁洋里叹息着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注释尾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文天祥为朝廷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我只愿留下赤诚之心永照史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主题意义后世仁人志士常把它用来激励自己为民族大业慷慨激昂,视死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自己走上仕途,
国家危急,勤王抗元国家分裂,命运艰辛(对仗)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直抒胸臆,
以死明志铺垫主旨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课后作业 将这首诗熟读成诵并默写;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
写作训练《读〈过零丁洋〉有感》。 谢谢老师们!
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