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谈话导入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又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0、青山不老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3、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山西,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之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
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形成强烈的沙尘暴。
背景资料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代表作:《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作者简介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1.默写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
解决。
3.思考提出的问题,并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
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肆虐 盘踞 记载 擎起 铁锹 治理 拄着
淤泥 拐杖 荡漾 领悟 波光粼粼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jù
nuè
qíng
qiāo
zhǔ
zhàng
我会读
肆虐:
盘踞:
归宿:
劲挺:
任意残杀或破坏。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我理解
淤泥: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屡次。
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默读课文,思考: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习任务二: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
已经八十一岁
拄着拐杖
慢慢迈进……
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默读课文,思考: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划出。
默读课文,思考:
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用“~~~~”划出。找好后再读读句子,写上体会。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了解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方法:抓关键词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一系列数字说明了老人植树时间长,数量多,对这里的贡献大。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
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方法:通过想象画面
作者用_____的修辞手法,把漫山遍野的______比作______,喻示着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比喻
绿树
波浪
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
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诵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盘踞
肆虐
方法:抓关键词、 联系实际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要点点拨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老人年老、瘦小。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贵。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学习任务四:默读课文,体会情感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思考:“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环境、保护家园的奉献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长青。
青史已记绿化功,山岳永铭造林志。
不信时光催华发,老当益壮惊天地。
赞青山老人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
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造的绿洲,又看到老人的铜像,站在铜像前,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什么?
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晋西北地区生态脆弱,水土失严重,有沙化土地和潜在沙化土地面积1700多万亩,近300万亩草地因风沙危害逐渐退化,成为风沙侵袭背景的主要通道和三大风沙源之一。
2000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后,山西省各级政府以部门为单位,发动30多万农户在大同、朔州、沂州3个市、13个县(区)和两个国有林业局展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工程。
拓展资料
课文紧紧抓住三个问题来展开——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以及“ ”的含义,且逐层深入地感受老人 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青山不老
保护家园、造福他人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练笔: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作业布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