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必修)试卷 2023.11
一、单选题(本部分共56题,每小题1.5分,共84分)
“十字连星”是指太阳、月球及八大行星排在几乎垂直的直线上。图为“十字连星”示意图。
1.图中②代表的天体是(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土星
2.太阳成为太阳系的核心是取决于太阳的(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温度
3.如果把地球和行星③的位置互换一下,则地球上( )
A.地震现象增多 B.地表温度升高 C.大气不复存在 D.四季现象消失
科学家预测2023-2024年太阳活动将到达峰值。读甲、乙两幅不同年份太阳黑子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甲图拍摄的年份最可能是( )
A.2010年 B.2012年 C.2015年 D.2018年
5.乙图所示年份,受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上( )
A.赤道附近极光出现的频率增加 B.世界各地降水增多
C.指南针常常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D.环太平洋火山喷发异常增多
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阳双超卫星首次亮相。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在今年发射,卫星若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
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
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
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
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
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太阳活动强烈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活力 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
C.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D.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
地层和化石就像“书页”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如果地层中含有左图中化石,说明该地层形成时期环境为( )
A.森林 B.沙漠 C.海洋 D.草原
10.右侧化石中的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代(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与左图中化石同时代
11.①地层中含有左侧生物化石,②地层中含有右侧生物化石,在未受到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两地层的位置关系是( )
A.①在②下方 B.②在①下方 C.同一位置 D.无法判断
浙江云和梯田(下图)以其“层层叠叠上远山,蜿蜒逶迤绕云间”的柔美与壮观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
12.该图景观体现的地球圈层包括( )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该景观说明( )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各地球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渗透
C.地球各圈层独立发展变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D.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07日2121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6.6级地震。
14.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上的人( )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前后、左右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15.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划分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莫霍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上,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探空气球是人们探测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气象要素的工具之一,其探测高度一般可达40千米。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探空气球收集的数据来自( )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C.平流层和电离层 D.对流层和高层大气
17.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一直下降 D.持续上升
在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华北地区的果农都要给果树涂上白色的涂白剂:而在夏日来临时却在果树的底部铺上白色的地膜。据此完成下列题。
18.果树的幼苗在栽种时要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②的逃逸 B.增强了①的反射
C.增强了③的强度 D.增强了对④的吸收
19.将树木涂成白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效增加太阳辐射,使地面热量大量增加 B.增加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以躲过冻害
C.减小树干底部日温差,减少树皮冻裂 D.增加树皮厚度,减少虫害,利于抗寒
20.夏季果树底部覆盖白色地膜的目的是( )
A.减少内外空气的对流,从而降低膜内温度而制冷
B.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热量减少从而降温
C.减少土壤内部水分的蒸发,起到保湿效果
D.反射太阳辐射的光照,增加底部叶片的光合作用
2020年1月2日,第八届北京昌平草莓节落下帷幕。昌平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草莓稳产与高产。左图为草莓大棚内部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1.与大棚外相比,温室大棚内(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不变 D.④增强
22.大棚通风换气时,空气流动状况可能是( )
A. B. C. D.
23.关于⑤大气吸收作用解释正确的是( )
A.平流层中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对流层中的水汽吸收短波辐射
C.对流层中的尘埃吸收地面辐射 D.平流层中的CO2吸收长波辐射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岸附近风向发生日变化。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图中左图为某日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温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此时晴朗天气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5.结合左图,此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海洋气压低于陆地,吹陆风 B.夜间,海洋气压高于陆地,吹海风
C.白天,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吹海风 D.夜间,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吹陆风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
26.由甲图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乙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A.3时~5时 B.8时~16时 C.16时~22时 D.22时~次日8时
读赤道附近海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28.此时0点的风向更接近于(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 )
A.甲 B.乙 C.丙 D.丁
29.O点附近等压面与下图中接近的是( )
A.A B.B C.C D.D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的水平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下图是2020年12月7日某时刻我国南方部分区域气压分布图(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图示时刻,昆明地区的风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2.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C.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D.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下图为江苏省某城镇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的环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图示水循环中( )
A.①环节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B.②环节主要受植被多少的影响,与地形无关
C.③是该地水汽的唯一来源 D.降水时④环节水量猛增
34.该地城镇发展扩大后,各水循环环节中最可能( )
A.①减少 B.②减少 C.③增多 D.④不变
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
36.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7.跨流域调水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降水 D.下渗
2017年吉林省西部白城新区建设了海绵城市工程。白城地处大兴安岭东麓平原区,当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和“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下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最直接的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
39.白城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度慢 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有利于排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有季节性冻土
40.白城建设海绵城市可能带来的效益是( )
①减轻洪涝灾害 ②增加空气的湿度 ③提高植被覆盖率 ④减轻风沙影响 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1.图中曲线,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4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图为常年某月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3.图示海域盐度变化趋势是( )
A.向外海增大 B.向外海减小 C.向北增大 D.向南增大
44.甲—乙海域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主要原因是( )
A.洋流性质 B.结冰融冰 C.陆地径流 D.海水深度
45.推测图示海域盐度分布最可能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6.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的是( )
A.温度、盐度、密度 B.密度、温度、盐度
C.密度、盐度、温度 D.盐度、温度、密度
47.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其( )
A.纬度约为20°S B.密度约为1025kg/m3
C.盐度约为37% D.温度约为36.7℃
48.下列对海水性质理解正确的是( )
A.海雾影响航行,其形成与海水温度、密度有关
B.北半球的海水温度总是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C.“海中断崖”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
D.大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温度几乎没有关系
2021年9月20日~9月28日(农历八月十四至八月二十)第二十八届钱江(海宁)观潮节在海宁盐官旅游度假区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9.有关潮汐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①潮汐是指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②潮汐的主要动力是天体引潮力
③潮汐现象对河流和海上航运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④潮汐可以用来发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0.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滩涂养殖④潮汐发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2年春节,广州市一中学生随父母到北京现场观看冬奥会比赛,出发时满眼翠绿,而到达时只见枯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1.广州市的最常见植被类型是(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52.北京市的植被主要特征是( )
A.各月都有花开 B.乔木多革质叶片 C.春季萌发,秋季落叶 D.树叶呈针状
53.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 C.水分 D.热量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荒漠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4.推测图示植被的生长环境是( )
A.冷干 B.冻融 C.多风 D.暖干
55.为适应自然环境,有的荒漠植物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 )
A.减少蒸腾 B.抵抗灼热 C.储藏水分 D.排泄体盐
56.荒漠的显著特点是( )
A.植被稀疏 B.生物质积累快 C.植物种类繁多 D.群落结构复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57.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左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右图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1)下列图示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2)下列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B.温室效应C.热岛效应D.大气受热过程
(3)左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
(4)左图中石质地面在“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5)下图为沿右图中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温值TA、TB、TA′、TB′的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
(6)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右图中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7)在右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判断甲乙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5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B ,C ,E 。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循环,塔里木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 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