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辽阔,但区域差异小
B.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繁
2.下列城市中不属于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
A.大连 B.上海 C.厦门 D.北海
3.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
D.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4.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考虑
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是( )
A.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B.东部有众多荒地未经开发
C.农业生产水平低
D.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太小
6.一个国家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的做法是( )
A.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B.一切按领导的主观意志办
C.顺其自然,靠天吃饭
D.照搬外国经验,仿效他人做法
二、综合题
7.读“长江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全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我国西部钢铁基地攀枝花附近建有
水电站。
(2)B为我国 市,上海 新区已成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贸易中心,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反映出的有关问题分析,为保证本流域今后经济继续增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为库区北侧的丘陵低山。仔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
一:A.营造薪炭林,B.栽种苹果,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E.办苹果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
二:A.营造防护林,B.种花生,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E.办花生加工厂,F.种油菜、小麦;
三:A.营造薪炭林,B.栽培柑橘、茶叶,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
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能够最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2)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力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的湖泊、沼泽,G处是喀斯特地貌,若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应如何开发利用G、H两种资源?(提示:从既要求经济增长、解决人口就业压力,又不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部门考虑)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大,特色明显,资源分布不均匀,总量大,但人口基数大,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比较小。
2.【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厦门是我国的六个经济特区之一,不是沿海开放城市。
3.【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二位,但由于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比较靠后。
4.【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这与控制人口增长没有关系。
5.【解析】选A。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每个国家都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基本国情,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7.【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长江流域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重要工业城市及发展条件。第(1)题,A为全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我国西部钢铁基地攀枝花附近建有二滩水电站。第(2)题,B为我国重庆市,上海浦东新区已成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第(3)题,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贸易中心,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利、腹地广阔。第(4)题,从图中反映出长江流域存在的问题有森林破坏、酸雨、水污染等,应采取的措施有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水等自然资源;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良性循环等。
答案:(1)(长江)三峡 二滩
(2)重庆 浦东
(3)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腹地宽广
(4)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水等自然资源;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良性循环
8.【解析】本题考查在具体的环境中如何因地制宜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第(1)题,A为山区,适宜发展林业;B为丘陵梯田地区,适宜发展林果业;C为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D为水库,适宜养鱼、发展旅游业;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适宜建厂;F为库区北侧的丘陵低山,适宜营造防护林。再根据题干当中提到的“是我国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所以,综合所有因素考虑,能够最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第三种方案。第(2)题,G处是喀斯特地貌,可以利用其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来发展旅游业;H处是湖泊和沼泽,可以开发湿地生态公园来发展旅游业。两处都发展旅游业,既解决了人口就业压力,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答案:(1)第三种方案。
(2)G、H两处都利用自身优势条件来发展旅游业。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22张PPT。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预习提示】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
2.我国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哪些?
3.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地带的区域差异是怎样的?
4.当今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5.为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我们应该怎样做?一、基本国情
1.查找总结我国的基本国情:
(1)地形:类型齐全,山地、丘陵、_____、盆地、_____兼而
有之。
(2)气候:类型复杂,有最典型的_____气候,从北到南由寒
变暖,从东到西_________。
(3)人口:人口众多,总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
(4)自然资源:_____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5)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平原高原季风由湿变干1/5总量发展中国家2.合作探究: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及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形成多样的热量带;我国东西跨度大,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各地降水多少不同,形成多样的干湿地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脉的两侧气候不同;高山高原区形成垂直分异的气候;青藏高原上形成高山高原气候。我国东部面临太平洋,西部背靠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大,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东部地区,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二、区域特色
1.读图、描图、填图:
答案:略2.归纳总结各区域的发展特色:
(1)沿海:
优势——_______漫长,有众多良港和岛屿,便于国际联系。
发展——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相继崛起,_______、
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_成为经济发展核心地域。
(2)沿边:
优势——壮美山河、丰富资源,便于开展_________。
发展——开放了一系列_____________。海岸线京津冀珠江三角洲边界贸易陆地边境口岸(3)沿江:
优势——便利充足的水源,_____加强了东西联系。
发展——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
改善了_________的对外交通联系。以_____为核心的长江三角
洲区域、以_____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_____为核心的
长江上游产业带,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使长
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水运黄河流域上海武汉重庆3.合作探究:
(1)分析我国区域差异明显的原因。
答案:面积广大,东西跨经度广,南北跨纬度广,地形复杂多样,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所以区域差异显著。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都沿海分布,港口附近,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便于内联外引。三、中国与世界
1.读图、描图、计算:
答案:圈图略。约为15倍。2.查找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
(1)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__位;主要农
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钢、煤、水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
品产量居世界第__位,制造业总产值居世界第__位;货物出口额
居世界第1位,进口额居世界第__位。
(2)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组织;2008年,中国在_____
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中国在上
海成功举办第四十一届___________。2122世界贸易北京世界博览会【名师点睛】
如何在世界中求发展,需要我国利用好两个世界市场,即原材料供应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3.合作探究: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有哪些利与弊?
答案:利:①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④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⑤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⑥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由此可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查找我国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灾害加剧等。
(2)国家提出的解决策略: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合作探究:
(1)读漫画A、B,分析其反映的问题。
答案:漫画A反映的是水污染;漫画B反映的是水资源的浪费。(2)分析下面漫画的含义。
答案:《小鸟的悲哀》表示乱砍滥伐,森林资源遭受破坏;《小草的哀求》表示过度放牧,草场超载,草场资源遭受破坏;《飞来的山峰》表示人口增长,建筑用地增加,占用大量耕地,造成人均耕地减少。【拓展】国力
国力,或称综合国力。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求的全部的实力和潜力(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的综合。它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尺度。
综合国力由哪些要素所构成,各国的看法不一致。美国官方把它归纳为政治、经济、军事、心理四大要素。法国历史学家雷蒙·阿隆认为其由三大要素构成:(1)某政治单位所占据的空间;(2)资源(包括物力和人力);(3)集体行动能力,涉及军备组织、社会结构和质量等。德国学者威廉·福克斯认为,国力要素有国土、人口、能源、钢铁、国民生产总值等。【猜猜我是谁?】
1.我是云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我是_______。
2.我是中国最西边的经济特区。我是_____。
3.我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我是_______。
4.我是长江中游产业带的核心城市。我是_____。
5.我是中国成功举办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城市。
我是_____。旅游业喀什海南岛武汉上海季风1/5总量国际边界2世界贸易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