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18:1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一2024学年(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r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孟子在继承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人性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性善”,在历史上第
一次论述了“人性”问题。孟子的道德主张,给人以道德自信,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强调个

人对于自我道德完善的自觉和努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丰富的道德修养方法。
孟子首先明确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天赋的善端,这些善端有赖于后天
的存养扩充来发展为道德。其次,孟子剖祈了有些人“恶行”的存在,是因为这些人丢失了本
心却不知去找回。所以做人做事的学问就在于找回自己的本心并加以扩展。最后,孟子在
“圣人,与我同类者”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信念,并指出了相应的
P
道德修养方法。
孟子认为,人性是生而有“善”的,这种善端使人区别于动物而有更高的道德需要。同时,
性善论又是一种“道德完善过程论”。
善由天赋。孟子引用《诗经》中的话来说明这一道理:“天生桑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
好是懿德。”也就是说,人性中的善来源于天,人们对于道德的喜爱与追求是继承天的秉性。

同时,人们可以通过扩充自己的善心,来了解自己的善性,来达到了解天性。将人性的善归于
天,使个人通过尽心修善来达到与天的统一,每一个个体人格得以与天亲近,思想得以沟通,
个人的道德成就获得了超越性的意义。
性善是一种过程。孟子认为,上天予人以善端,但并没有给人天生完备的道德。“凡有四
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虽然拥有善端,但是如果不能扩
而充之,就是保养家庭也不足够。所以,孟子虽然肯定人先天的善性,但更重视后天的扩充
修养。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上天赋子的善性。“圣人,与我同类者”,圣
人只是因为他们能够保养并扩充内在的善性,因此才会成圣。因此,孟子提出了“人皆可以为
尧舜”的道德信念,认为人只要扩充自己的本心,一点一滴慢慢地去做,就可以成德成圣。那
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孟子也提出了自己的修养方法。
首先,坚守本心和担当道义。人之于世,应有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就是对本心的坚守和对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