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回忆我的母亲》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18:42: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5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八上第7课
学习目标
1.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梳理文章的结构,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2.品析文章朴实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情;
3.诵读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4.理解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获得熏陶。
第一课时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鲁迅将藤野先生放在“我”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中去回忆,用几件小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给我鼓励”
“最使我感激”的伟大老师形象。同样是回忆性散文的《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情感态度,将母亲放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中去回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这节课我们将完成三项学习任务:积累词语;抓带有标志结构的关键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叙写人物的独特视角。
一.默读课文,圈点词语。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依据课文,动笔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词语。
(1)母亲这样地整日( )着。
(2)母亲在家庭里极能( ),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
何人吵过架。
(3)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和照
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4)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 )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
有深刻的印象。
(5)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6)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 )。
(7)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 )劳作,尤喜纺棉。
劳碌
任劳任怨
周济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慰勉
不辍
二.概括内容,划分结构。
1.默读课文,圈画各段的关键句,尝试概括各段内容。
【方法点拨】
关键句:常指中心句、主旨句、起止句、过渡句、结尾句、议论抒情句、
反复出现的语句或者表时间、地点变化的语句等。
概括方法:陈述对象+陈述内容。
第1自然段“我”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地开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2自然段交代“我家是佃农”的家庭背景。
第3自然段写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苦苦支撑着家庭。
第4自然段写母亲每日辛苦地劳动。
第5自然段写母亲整日劳碌,教“我”生产知识。
第6自然段写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第7自然段写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第8自然段写母亲的身上能看到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第9自然段写母亲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第10自然段写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第11自然段写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第12自然段写母亲为支持“我”的事业,一直在老家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13自然段写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第14自然段写“我”感谢母亲给了“我”与困难作斗争的本领。
第15自然段写“我”感谢母亲给了“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第16自然段写“我”将用大爱大忠来报答母亲。
第17自然段写“我”愿母亲安息
2.根据以上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二部分(2一13段):具体展开来写母亲勤劳一生、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的
特点,突出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支持。
第三部分(14一17段):概括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和纪念之意。
结构特点:总——分——总
三.梳理背景,探讨视角。
1.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将母亲放在两个不同的背景中来写,
请问:是哪两个不同的背景?试着找出关键句,并将这个部分
再分成两个层次,然后说说,分这两个层次来写母亲,在表现
人物形象特点上有什么区别。
【关键句】
第8自然段的“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这是一个过渡句,“但是”起转折作用,表示从一种背景转换到另一种环境背景。
【两个背景】
一个是“我家是佃农”的贫苦家境,另一个是中国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和“我”所经历的中国革命历程。
【人物的形象特征】
第一层次,主要写母亲的勤劳和宽厚仁慈;
第二个层次主要写母亲的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
两个层次都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
1.结构特点:
(1)总分总结构。开头是概述,中间是具体展开,结尾是总结升华;
(2)多数段落都有中心句,段落层次清晰;
(3)层次间有标志性的过渡句;
(4)行文围绕“母亲勤劳的一生”这条主线,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事。
2.主要内容:
(1)反映母亲勤劳一生的具体事件及对“我”的影响;
(2)“我”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报恩之情。
3.写人的视角:
(1)把人物放在家庭背景中来写;(2)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写。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影响“我”成长的母亲
贫苦家境中的母亲
社会背景中的母亲
“我” 回忆 母亲 勤劳一生
“我” 感谢 哀痛 报答 母亲
第二课时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从整体上阅读了课文,从“母亲”和“我”两个角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了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了文章的写人视角。
这节课,我们将从细部深入研读课文,品析母亲伟大一生的具体表现,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琢磨其饱含深情而又平实如话的语言特点。
一.读懂“勤劳一生”。
1.母亲的“勤劳”表现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持续“一生”的“勤劳”的?请你找出关键语段,做一些品析,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提示】(1)具体的描写指的是母亲所做的具体的事情有哪些。
(2)“怎样表现”强调的是作者表现母亲“勤劳一生”的方法,比如用母亲做的具体的事表现;用议论性的句子表现;用他人的评价侧面体现;从劳动强度、时间长度等等表现......要抓住具体事件中的关键词语来分析。
(1)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解析】 这段话着力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一生”。
第一,先用“议论句”总括了“母亲是个好劳动”再用“支撑句”具体展开来写母亲是如何勤劳的。
第二,从劳动时间长的角度来表现母亲的勤劳。“从我能记忆时起”说明母亲一贯勤劳,扣住了“一生”。“天不亮就起床”说明劳动时间特别长。“总是”告诉我们设没有例外,说明母亲的勤劳是常态。
第三,从劳动量大的角度来表现母亲的勤劳。母亲需要做的工作包括“煮饭”“种田”等很多种类。煮饭的量是“全家二十多口人”的,时间是“轮到就煮一年”。“还要”这个连词更是在强化母亲劳动的种类多、量之大。
第四,从劳动强度上来表现母亲的勤劳。母亲不仅要做女性要做的“煮饭“纺棉花”等工作,还要从事“挑水挑粪”等高强度的男性工作。
(2)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解析】 这一段话将母亲的勤劳放在家庭的勤劳中去写。
先用“议论句”总括这一段的中心,然后一方面具体写家庭的勤劳,另一方面用家庭的勤劳来突出母亲的勤劳,从而表现出母亲的勤劳也是家庭的优良传统。“每天天还没亮”照应上文“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一生勤劳,一贯如此,没有例外。“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说明母亲在这个勤劳的家庭中是最勤劳的。“第一”
“接着”和第二个“接着”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说明“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表现出了勤劳家庭的忙碌氛围和一定的组织纪律性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解析】这一段,着力表现的是母亲“勤劳”的“一生”。
先用议论句“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来强调母亲“一生”勤劳。“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一句,一方面表现出母亲勤劳至极,另一方面突出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勤劳。“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是在表现母亲老年时的勤劳。母亲从“生我”时到“老年”都热爱劳动,突出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最后一句,作者又借外甥的另一封信来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一生”:这一年,母亲八十五岁,虽“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也突出表现了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
二.读懂对“我”的影响。
1.作为“回忆性散文”,文章除了表现了母亲“勤劳一生”、“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的特点外,还写了母亲对“我”的影响。那么,母亲给了“我”哪些影响呢?请你浏览文章第2——13自然段,摘录写母亲在行动上影响“我”的句子,然后说说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影响。
(1)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教给“我”生产知识,以及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2)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母亲培养了“我”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品格)
(3)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永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沽。(母亲的启发使“我”以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4)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母亲鼓励“我”走上革命道路)
(5)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鼓励和支持“我”走革命道路)
【小结】
朱德母亲的言行、鼓励和支持,是朱德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朱德母亲对朱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才有了朱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
正因为如此,朱德母亲逝世后,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为朱德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三.读懂“我”的情感。
1.课文的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句子,体会其中蕴含
的作者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1)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2)“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3)“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2.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的第14至17自然段,体会“我”的
情感和议论抒情的作用。
【情感态度】
感谢母亲;无法补救的哀痛;尽忠民族和人民以报答母亲;
祈愿母亲安息。
【作用】
抒发了母亲逝世后的哀痛心情,表达了感谢和感恩之情;
点明了文章的回忆性质和纪念目的;
升华了主题,将纪念母亲之情升华为尽忠民族和人民之义。
1.母亲形象:
“勤劳一生”是她最大的特点,她的这个特点表现在作者平实如话、饱含深情的叙述中,也表现在细节描写之中。
2.议论抒情:
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常用议论句总括母亲的形象特点,用抒情句表达哀
痛、感恩、报答之情。议论抒情句的使用,点明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事件的意义,升华了文章中心。
3.对“我”的影响:
作者回忆母亲,刻画母亲形象,除了表达哀痛、纪念、感恩之情外,还揭
示了“我”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思想形成的根源,那就是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课堂总结
阅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作业
板书设计
母亲:“一生”“勤劳”
影响:人生观、价值观、革命精神
“我”:感谢、哀痛、报答、尽忠、祈愿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