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19:01:52

文档简介

湖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案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止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和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主要通过内部能力提升实现技术突破。对于后发国家是否需要自主创新这一问题,曾经引发广泛讨论,特别是伴随着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一些人认为技术也是普通商品,可通过市场和贸易途径获得,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寄托于没有自主创新的“国际合作”。但是,与技术相关的贸易具有特殊性。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技术相关的经济活动往往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事实早已证明,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一方面,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知识经验、创新实践等大量隐性知识,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和提升;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国家为了维持领先优势,不能容忍其他国家掌握核心技术后对其形成挑战,甚至动用国家力量打压后发国家创新发展。因此,虽然创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济活动,但是创新发展过程并非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科技创新战略的选择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我们要将关键核心技术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专利申请高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显著提高…
也要看到,与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科技创新力量比较分散,各类创新主体联系不紧密,科技创新相关体制机制还存在堵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影响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活力发挥。一些关键领域仍然面临“卡脖子”风险,影响产业升级和长远发展。还要看到,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增大,如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将无法有效应对新的国际科技竞争,无法有效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摘编自《经济日报》《必须更加重视自主创新 》)
材料二: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尽快破解“卡脖子”难题。
坚持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目标指引前进方向,探索孕育创新机遇。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也要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前沿探索,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自由探索式研究和非共识创新研究,努力拓展认知边界、开辟认知疆域、孕育科学突破。结合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不确定性、长周期性特点,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学术研究自主权。同时,坚持系统布局、目标导向,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整体推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破解“卡脖子”难题。
坚持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强调要“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这就要求我们将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基础研究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碰撞出创新之火、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要坚持“四个面向”,在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机制,推动先进科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和运用。同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利用我国完备的产业链、稳定的供应链、活跃的人才链,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坚持自主育才与对外引才相统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厚植人才培育土壤,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加强全领域、全周期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同时,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政策,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
(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普通商品的技术,可通过市场和贸易途径获得,所以有人认为没必要进行自主创新。
B.为了维持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一些国家甚至动用国家力量打压后发国家创新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了经济利益。
C.搞清楚“源头”和“底层”的东西,‘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D.创新人才很重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可以是自主育才,又可以是对外引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原因是专利申请高速增长,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显著提高。
B.要有效应对新的国际科技竞争,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就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C.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既要凝练科学问题,也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D.我国有着完备的产业链、稳定的供应链、活跃的人才链,这为对开展“卡脖子”联合攻关提供了基础保障。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09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
B.专利申请高速增长,2022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7万件,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通讯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
C.为确保美国辉瑞等疫苗生产商能得到充足原料供应、实现全天候生产,拜登上任伊始就援引《国防生产法案》,禁止美国出口用于生产疫苗的关键原材料。
D.被国外卡脖子,中国一美女博士打破垄断。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了5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实现了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从无到有的突破。
4.谈谈两则材料它们存在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6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吴曼青说:“从创新角度来看,当前最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是现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第二个就是在科技创新过程当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改革。”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梁生宝买稻种
柳 青
雨刷刷地下着。透过外面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和市镇,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暮色正向郭县车站和车站旁边同铁路垂直相对的小街合拢来。在两分钟里头,列车把一些下车的旅客,倒在被雨淋着的小站上,就只管自己顶着雨毫不迟疑地向西冲去了。
这时间,车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挂在门口的马灯照到泥泞的土街上来了。土街两头,就像在房脊后边似的,渭河春汛的呜哨声,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增高起来了。听着像是涨水,其实是夜静了。在春汛期间,郭县北关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每天晚班火车到站后的最后一次摆渡,这次车下来的旅客,不得不在车站旅馆宿夜。现在全部旅客,听了招徕客人的旅馆伙计介绍了这个情况,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了。小街上,霎时间,空寂无人。只有他——一个年轻庄稼人,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搏抱着用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一个破席棚底下。
你为什么不进旅馆去呢?难道所有的旅馆都客满了吗?
不!从渭河下游坐了几百里火车,来到这里买稻种的梁生宝,现在碰到一个小小的难题。蛤蟆滩的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住一宿都要几角钱——有的要五角,有的要四角,睡大炕也要两角。他舍不得花这两角钱!他从汤河上的家乡起身的时候,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他想:走到哪里黑了,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一夜呢?没想到天时地势,就把他搁在这个车站上了。他站在破席棚底下,并不十分着急地思量着:
“这到哪里过一夜呢……”
他那茁壮的身体,站在这异乡的陌生车站小街上,他的心这时却回到渭河下游终南山下的稻地里去了。钱对于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他起身时收集稻种钱,可不容易来着!有些外互助组的庄稼人,一再表示,要劳驾他捎买些稻种,临了却没弄到钱。本互助组有两户,是他组长垫着。要是他不垫,嘿,就根本没可能全组实现换稻种的计划。
现在离家几百里的生宝,心里明白:他带来了多少钱,要买多少稻种,还有运费和他自己来回的车票。他怎能贪图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钱呢?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一种急稻子,秋灭割倒稻子来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他的互助组已经决定:今年秋后不种青稞!那算什么粮食?只有可怜的贫雇农种得稻子,吃不上大米,把青稞和小米、玉米一样当主粮,往肚里塞哩。生宝对这点,心里总不平服。
“生宝!”任老四曾经弯着水蛇腰,嘴里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可就把俺一亩地变成二亩啰!说句心里话,我和你四婶念你一辈子好!怎说呢?娃们有馍吃了嘛!青稞,娃们吃了肚里难受,愣闹哄哩……”
“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用铅笔敲着桌子说的话。这位区委书记敲着桌子,是吸引人们注意他的话,他的眼睛却深情地盯住生宝。生宝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
“不!我哪怕就在房檐底下蹲一夜哩,也要节省下这两角钱!”生宝站在席棚底下对自己说,嗅惯了汤河上亲切的烧稻草根的炊烟,很不习惯这车站小街上呛人的煤气味。
做出这个决定,生宝心里一高兴,连煤气味也就不是那么使他发呕了。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东马房里睡觉的少年,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而当他想起上火车的时候,看见有人在票房的脚地睡觉,他更高兴了——他这一夜要享福了,不需要在房檐底下蹲下。嘻嘻……
他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抱着被窝卷儿,高兴得满脸笑容,走进一家小饭铺里。他要了五分钱的一碗汤面,喝了两碗面汤,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他打着饱嗝,取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他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
尽管饭铺的堂倌和管账先生一直嘲笑地盯他,他毫不局促地用不花钱的面汤,把风干的馍送进肚里去了。他更不因为人家笑他庄稼人带钱的方式,显得匆忙。相反,他在脑子里时刻警惕自己:出了门要拿稳,甭慌,免得差错和丢失东西。办不好事情,会失党的威信哩。
踏着土街上的泥泞,生宝从饭铺跑到车站票房了。一九五三年间,渭河平原的陇海沿线,小站还没电灯哩。生宝划着一根洋火,观察了票房的全部情况。他划第二根洋火,选定他睡觉的地方。划了第三根洋火,他才把麻袋在砖墁脚地上铺开来了。
他想:在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但是,也许是过分的兴奋,也许是异乡的情调,这个远离家乡的庄稼人,睡不着觉。
票房的玻璃门窗外头,是风声,是雨声,是渭河的流水声。
(节选自柳青《创业史》,源自《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有删节 )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成功运用了细节描写,如梁生宝顶、披麻袋的样子,吃汤面付钱时的动作等写得都很形象生动,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很有作用。
B.文章巧妙地运用了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波澜起伏。
C.无论是作家作品语言,还是人物形象语言,都从生活实际出发,读来亲切、生动。
D.他“高兴得满脸笑容”,因为他想起上火车的时候,看见有人在票房的脚地睡觉,他也可以这样了。
7.关于文章开头1-3段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描绘了春雨笼罩下的渭河上游平原的大自然景色,环境描写富有抒情性。
B.小说一开始就写渭河春汛时的雨景,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了典型的环境。
C.作者描写环境,有声有色,给读者以听觉和视觉的感受,为主人公食宿问题的处理作了铺垫。
D.文章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描写其心理,刻画其细节,让读者初步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高大。
8.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都是《创业史》显著的艺术特色。文章是如何丰富、突出梁生宝这个社会主义新型农人形象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想凭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却失败了,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骆驼祥子、生宝爹。梁生宝却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他成功了。那么,为什么梁生宝能成功呢 结合节选部分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子墨子言曰:“计其A所自胜B无所可用也C计其所得D反不如所丧者E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若此,非国之务者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
材料二: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任佐急矣。”
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计其A所自胜B无所可用也C计其所得D反不如所丧者E之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伐,攻打,与“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中“伐”的意思不同。
B.故,所以,与“故亏兄而自利”(《墨子·兼爱》)中“故”的意思相同。
C.万乘,一万个骑兵。战国时,一般称小的诸侯国为“千乘”,大的为“万乘”。
D.“智于汤、武”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两句中的“于”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统治者宁愿违背百姓的利益也要去发动战争,是因为他们认为发动战争能让他们名利双收。
B.墨子认为大国不缺少土地,但缺少人民,所以用人民去换取更多的土地的做法不是治国的要务。
C.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白,所作所为如平庸国君,但因管仲、隰朋而成为五霸之首,由此可见任用辅佐的人非常重要。
D.孔子认为,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以致于贤明的人对其怨恨,不贤明的人对其仇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 (4分)
(2)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4分)
14.两则材料中,墨子、孔子均提到了治理国家,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他们各自的治国理念。(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早 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②。
【注】①齐己:唐末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赏识。②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乙诗:
梅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联“冻欲折”带有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B、乙诗首联“数萼”二字既体现梅花数量之少,也显得冷清。“孤标”二字传达出梅花超凡脱俗的气质。
C、甲诗借深雪、风、禽鸟等意象来突出早梅的形象,这与乙诗的雪、朔风等作用相同,主要表现手法为寓情于景。
D、甲诗和乙诗结构不同,甲诗颈联紧承颔联,对“一枝”进行形象地刻画,乙诗颈联转为抒情。
16.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梅花相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1.《论语·雍也》中论述“文”与“质”两者关系的句子是: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
, 。
(3)唐宋诗词中常常借“照镜"来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上,一个新的词汇“美拉德穿搭”跃入大众视野:棕色系的外套,格纹下装和卡其色的内搭——继夏天的“多巴胺”风格大火后,“美拉德”又引爆潮流。
“美拉德”一词源于“美拉德反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牛排A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以棕色与橘色为打底,延伸出一系列金棕色、可可色、焦糖色等。这种在食物变化中产生的色彩很容易让你我联想到油脂与蜜糖,给人带来浓郁、温暖、朴实的感受,在视觉上产生愉悦的美感。另一方面,B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落叶与土地、成熟的果实与金黄的阳光等也与美拉德色系相契合,形成与季节合拍的氛围。
不难发现,①以“美拉德”所代表的棕橘色系与往年流行的“大地色”其实难以相提并论。②时尚本身就是人造的概念。③如果今年“美拉德”的爆火,④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生活中“仪式感”的日益重视。⑤有专家认为,⑥从夏日“多巴胺”到秋日“美拉德”,⑦都是颜色心理效应对于人们的一种爱称,⑧表达了大家对于这些颜色的积极心理感受,⑨以及渴望凭此展示自我风格与多姿多彩生活的态度。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 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惚兮恍兮,朦朦胧胧。我像在做着一场梦。【甲】人间的梦与醒,大河的幻与真,历史的虚与实,现实的显与隐,一起在我脑中幻化叠印……
我虽未走遍黄河的全程,但对万里九曲之黄河,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母亲。黄河,你从巴颜喀拉山流出后,一路喷珠溅玉,款款前行。当你腾跃下青海高原后,愈来愈威风凛凛,疏狂不羁。你这孔武的东方巨龙,以铜头铁臂撞开八大峡谷,用尖牙利齿撕碎黄土高原。巉岩壁立的刘家峡里,你龙尾一甩,卷起千堆雪;嵯峨陡峻青铜峡中,你龙身一抖,搅起万叠浪;至壶口,你一声短吟,撩起泻天瀑布;【乙】抵龙门,你长吼一声,唤来动地狂飙……趱行到华北大平原,你才得以舒展一下那硕大无朋的身躯,即是闲庭信步走东海,仍不失大河傲然于世的涣涣之风……你所到之处,无不泼洒下奔泻征服的快感,无不闪耀着独一无二的个性。你径流的峰谷峁梁里,无处不留有你仁慈与暴戾的标记;你怀抱的城邑屯落中,到处都刻有你毁灭与创造的印痕……黄河,你是太平洋水系的一条大河,你是“四渎之宗”,你乃百水之首! (节选自李存葆《大河遗梦》)
20. 文中加点的动词“卷起、搅起、撩起”,说说它们和“卷、搅、撩”,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分)
21. 文中多处使用省略号,请结合语境,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使用的省略号,在用法上有何不同。(4分)
22. 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第二人称“你”,请从文体的角度来说说二者用法上的不同。(3分)
(1)这种在食物变化中产生的色彩很容易让你我联想到油脂与蜜糖,给人带来浓郁、温暖、朴实的感受,在视觉上产生愉悦的美感
(2)你径流的峰谷峁梁里,无处不留有你仁慈与暴戾的标记;你怀抱的城邑屯落中,到处都刻有你毁灭与创造的印痕……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希望中学2200班举行读书分享会,围绕“兼爱”展开讨论。兼爱是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薄厚亲疏。有人认为,兼爱是崇尚平等的博爱,鼓励人们尊重和理解他人,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人认为,兼爱鼓励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有助于培养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也有人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兼爱有助于建立和平与合作的框架,有助于减少国际冲突乃至战争的可能性;还有人认为,兼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在实际应用中过分强调他人的需求,可能对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失……
作为2200班的你对兼爱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D
【试题详解】 A项原文为“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寄托于没有自主创新的“国际
合作”,并不是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自主创新;B项,由原文“虽然创新很大程度上是一
种经济活动……将关键核心技术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可知,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国家
利益;C项“就迎刃而解了”,说法绝对。)
2.(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把握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参考答案】A
【试题详解】A项,“专利申请高速增长,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显著提
高”,不是原因,是表现。
3.(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观点的把握。
【参考答案】C
【试题详解】A选项表现为自主创新投入增加,B选项表现为自主创新取得的成绩,
D 选项是自主创新获得的突破。C 选项的美国为保证自己的生产而不出口,与中心论点
无关。
4.(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逻辑和归纳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
【参考答案】
①材料一首先阐述了我们为何要将关键核心技术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谈及我
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及存在的问题。
②材料二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破解“卡脖子”难题。
③材料一侧重点是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自主创新(为什么),材料二侧重点是我们如
何自主创新(怎么办)。(第 1、2点各 1分,第 3点 2分)
5.(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破解“卡脖子”难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入手:
①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
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学术研究自主权。
②坚持系统布局、目标导向,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新型举
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整体推进。
③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
产学研深度融合。(每点 2分)
6.(3分)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JQCEogigQBIAARhCAwFACAEQkBEACAoGABAEoAAAQANABCA=}#}
【出题意图】本题考查掌握小说人物心理的能力。
【参考答案】D
【试卷解析】D(只是原因之一,归因不全)
7.(3分)
【出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D(1-3段没有心理描写)
8.(4分)
【出题意图】本题考查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参考答案】①对比的手法。文中将梁生宝“吃得差、住的差”和其依旧“满面笑
容”“香喷喷”“笑咪咪”形成对比,来体现其勤劳吃苦、艰苦奋斗、一心为民、以苦为
乐的高贵品质。
②环境烘托:小说开头“春雨”为人物活动提供自然背景,结尾的“春雨”衬托出梁生
宝艰苦创业、劳动致富的劳动热情。
③细节描写(心理、动作等):如“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很仔细地打开,拣出最破的
一张”动作描写,表现梁生宝对群众筹集的资金的珍视。
(每点 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如答人物衬托,言之有理即可)
9.(6分)
【出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以及思想的把握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历史发展的必然。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在进行集体化和社会主义改
造,这给农村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梁生宝是新时代里的代表。
②党的领导和支持。区委书记开会算账,眼睛盯着梁生宝,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上
级全力支持宝生。
③民众有意愿。本互助和外互助组的庄稼人,都要劳驾他捎买些稻种,哪怕没钱。任老
四对生宝的做法极力支持。
④本人有优秀品质。思想先进,大公无私,有干劲,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大公无私,团
结热心...... (每点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3分)
“计其 A所自胜 B无所可用也 C计其所得 D反不如所丧者 E之多。”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参考答案】BCD 原文标点为: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
丧者之多。
11.(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掌握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能力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C项,“万乘,一万个骑兵”错,“万乘”意思是万辆兵车。
12.(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C项中“平庸国君”错误,原文中是“亡国失君之行也”,意思是“败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JQCEogigQBIAARhCAwFACAEQkBEACAoGABAEoAAAQANABCA=}#}
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行为”。
13.(8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参考答案】(1)攻占这些地方不用精锐之师,而且没有厮杀,能白白地得到它
吗 (“锐”“杀”“徒”各 1分,句意 1分)
(2)子路说:“中行氏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贤”
“贱”“不肖”各 1分,句意 1分)
14.(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墨子主张“非攻”,反对“攻伐”。②孔子主张“尊贤”,轻视不贤
的人。(答对一点 1分,答对两点 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国家发布政令,剥夺百姓的财用,荒废百姓的利益,像这样如此多,然而又为什么
还去做这种事呢 (他们)回答说:“我贪图攻伐战胜的名声,和通过战争所获得的利益,
所以去做这样的事。”墨子说:“计算自己所赢得的胜利,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计算自己
所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如自己所失去的多。”如今,进攻一个三里的内城和七里的外城,
攻占这些地方不用精锐之师,而且没有厮杀,能白白地得到它吗 杀人多的一定以万计,
少的一定以千计,然后这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才能得到。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管
辖的小城邑有上千座,分兵把守还来不及;领土辽阔有上万里,许多地方还没有开辟。
这样看来,大国的统治者多的是土地;而人民是他不足的。现在让士兵去送死,加重了
全国上下的祸患,去争夺一座虚城,这实际上是舍弃自己本来就缺少的,而增加自己本
来就多余的东西。像这样的施政,不是治国的要务啊!
材料二: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
待士人。
有人说:“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能认为齐桓公恭谨
有节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奔驰在都城中,不是恭谨有节制。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
吗?在他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样事,是败亡国家
的荒淫君主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就多次会合诸侯,
一举匡正天下,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
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
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由此看来,这失去贤
臣良佐的事就最紧急了。”
荆国公子十五岁时就代理荆国的事务,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前往观看他是如何
处理政事的。使者返回后,对孔子说:“廊下有二十五俊士,他的堂上有二十五位老人。”
孔子说:“合二十五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比汤、武还要明智;合二十五人的力量,力
量大于彭祖。以此来治理天下,一定可以使国家免于危亡了吧!”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
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子路说:“中行氏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他
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JQCEogigQBIAARhCAwFACAEQkBEACAoGABAEoAAAQANABCA=}#}
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
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
亡,能够办得到吗?”
15.(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寓情于景”错误,应为“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托物抒怀)
16.(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参考答案】相同点:①对早梅的喜爱和赞美。两首诗都塑造了梅花孤高绝尘,芳
香四溢,素雅高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②表现诗人对坚贞不屈、孤
傲高洁品格的坚守。诗人借物抒怀,借梅花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对高贵品格的坚守。
不同点:①齐诗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自信。明年梅开望春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
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②崔诗表达作者对梅花的怜爱之意以及自己的身世之悲。希望凛冽的
北风善解人意,不要摧残那几树可怜的花枝。作者疾病缠身、年老体衰,梅花让诗人暂时感
受到一种鼓舞,可是寒风凛冽,局势动荡,诗人心中涌起了莫名的身世之悲。
17.(6分)
【命题意图】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识记、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根据期中考试范
围,主要考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的名家名篇。
【参考答案】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3) 示例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示例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示例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参考答案】A;在逐渐受热变熟的过程中/在被烹饪的过程中
B;秋季的独特自然景观
【试题解析】A;在逐渐受热变熟的过程中/在被烹饪的过程中(A处,根据上下文
可知“生牛排”色彩变化有棕色、橘色,延伸出金棕色、可可色、焦糖色,还提及“让
人联想到油脂与蜜糖,给人带来浓郁、温暖、朴实的感受,在视觉上产生愉悦的美感”,
只能是食物在被烹饪的过程中实现。
B;秋季的独特自然景观(联系到,下文提到的落叶与土地、成熟的果实与金黄的阳光,
以及“形成与季节合拍的氛围”。这都是与秋天季节特色有关。)
19.(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病句的修改与运用能力。
【参考答案】
序号① 修改成 以“美拉德”所代表的棕橘色系与往年流行的“大地色”其实相
差无几。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JQCEogigQBIAARhCAwFACAEQkBEACAoGABAEoAAAQANABCA=}#}
序号③ 修改成 然而今年“美拉德”的爆火
序号⑦ 修改成 都是人们对于颜色心理效应的一种爱称
20.(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运用以及作用的能力。
【参考答案】 ①原句三个动词都带有“起”,作为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
向,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水势浩大,有力量的动态画面感;②相比较单用动词“卷、
搅、撩”,与“起”组合,既保持结构的相似,又具有双音节词饱满感,富有节奏感,
读来朗朗上口。③语境上,选文采用对话形式,使用“……起”,更有利于抒发对黄河
无限崇敬之情。(回答其中两点得满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21.(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掌握标点符号的运用以及作用的能力。
【参考答案】
①甲:省略号放在段尾,引发读者想象梦境中关于黄河的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与重叠,
突出梦境带给人的恍惚感觉,余味无穷。(2分)
②乙:省略号处于排比句式句末,对黄河途径不同地方的动态描写的省略,意在引发人
们想象黄河如巨龙般途径不同地方,呈现不同特点。(2分)
22.(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人称的用法以及作用的能力
【参考答案】(1)属于科普文,句中“你”是泛指,指代大众群体,具有客观性。
(2)属于散文,句中“你”是特指,指代黄河,多次使用第二人称,有利于抒情,
文学色彩浓。(答 1点给 1分,答对 2点给 3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审题提示】
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儒墨两家卓然超群,号称“显学”。孔子推崇仁爱,墨子
提倡兼爱,兼爱讲究“爱无差等”,它可以促使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培养人的同情心和
责任感,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有助于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减少国际冲突乃至战争的可
能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兼爱思想,也会遇到种种困难,过分强调平等无差异的爱,
强调他人的需求,可能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失,过分强调给他人的爱而忽视爱自己,
这不是真正的兼爱。爱人如爱己,才是真正的兼爱。在立意时,可以从兼爱的内涵、兼
爱的现实意义、如何践行兼爱思想等角度去思考,也可以从伦理道德、社会和谐、家庭
教育、慈善志愿服务、人道主义精神、国际关系等角度去思考。还可以对兼爱进行辩证
分析,从兼爱的利弊角度去思考。
【立意参考】
1.爱人如爱己,才是真正的兼爱。
2.兼爱之美,美在和谐。
3.让兼爱的阳光照亮世界。
4.兼爱之心,人皆有之。
5.把自爱与相爱相结合,把自利和互利相兼顾。
6.取兼爱之利,去兼爱之弊。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JQCEogigQBIAARhCAwFACAEQkBEACAoGABAEoAAAQANABCA=}#}
题意 评分等级 文章特征
A.立意准确、集中、鲜明,能扣紧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
一类文 令,选准角度,立意鲜明,主旨集中、明确。B.内容充实,结
54~60分 构严谨,思路清晰。C.能严格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D.所选
文体特征鲜明。
A.立意准确、集中,能结合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
二类文 选准角度,立意明确。 B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思路基本清楚。
符合
48~53分 C.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D.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
题意
A立意基本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择
角度,确立主旨,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B内容具体,结
三类文
构大致完整,思路基本清楚。C.基本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
42~47分
D基本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
A.立意不够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择
基本 角度,确立主旨,局部观点游离材料的主要思想内涵。B内容
四类文
符合 比较具体,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如思路混乱。C未能执行题干写
36~41分
题意 作任务指令。D.不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
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不符合文体要求,
偏离 五类文
仅选取材料、要求或背景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
题意 35分及以下
观点错误。
[补充说明]
(一)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 2分,每 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等扣分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个字扣 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
5.只写标题的,给 2分,不评 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
的内容,可以打 0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分。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JQCEogigQBIAARhCAwFACAEQkBEACAoGABAEoAAAQAN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