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练习】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评价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科在游览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时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的是( )
A.为什么有些植物秋冬季节会落叶
B.湿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有什么作用
C.门票定价多少比较科学合理
D.湿地内有哪些种类及数量的动物和植物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就是可以被实证的,在观察与实验后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过程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解答】门票定价多少比较科学合理,这个属于社会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故选C。
2.(2023七上·浙江期末)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解答】A.试管干燥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 铁架台生锈过程中产生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 量筒摔碎是玻璃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金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下图四种细胞:
以下关于这四种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②有细胞壁
B.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②和④
C.在①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在②
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壁
D.以上四种细胞中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动的只有③和④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和草履虫都是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和衣藻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解答】A、洋葱表皮细胞和衣藻都是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A错误;
B、洋葱表皮细胞无叶绿体,衣藻细胞内有叶绿体,B错误;
c、不论动植物细胞染色最深的结构都是细胞核,C错误;
D、草履虫和衣藻都是单细胞的生物,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4.(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列图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沙漠中的石蘑菇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 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解答】长江三角洲、海岸边的怪石和沙漠中的石头、蘑菇都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脉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综上所述,故选项C符合题意。
5.(2023七上·浙江期末)春天的清晨,某同学抓拍到一颗即将从草叶滴落的小水珠。下列对这颗小水珠的相关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质量约为0.05g B.直径约为5cm
C.温度约为35℃ D.密度约为1kg/m3
【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事实的是哪一个。
【解答】A、一滴小水滴的质量在50mg=0.05g左右,故A 符合事实;
B、一滴小水滴的直径不到1cm,故B不符合事实;
C、春天,清晨的温度在15℃左右,故C不符合事实;
D、水的密度为1.0x103kg/m , 故D不符合事实。
故选:A。
6.(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不断变动是由内力作用导致的;内力作用使得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使得地表变平坦。
【解答】高山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内力作用;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是内力的作用;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内力的作用;风蚀的岩石,是风力的作用,即外力的作用。故选A。
7.(2023七上·浙江期末)依据图①~③,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生物①②③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
B.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C.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的
D.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答案】B
【知识点】组织;结构与层次;真菌
【解析】【分析】蝴蝶属于昆虫,是有性生殖,蝴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②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③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的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动物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一植物体;
【解答】A、蘑菇属于真菌,孢子生殖,因此发育的起点是孢子不是受精卵,故A 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DNA。因此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DNA,故B正确。
C、图示生物②是植物,因此没有上皮组织,故C错误。
D、图示生物①是动物,②是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故D错误。
故选:B。
8.(2023七上·浙江期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2)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A不符合题意。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符合题意。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3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已知酒精的沸点是7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
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
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
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沸腾时要有两个条件,温度要达到沸点,还要不断地加热。
【解答】在大烧杯底部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由于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温度首先达到酒精的沸点,由于继续加热,所以乙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而甲试管内的水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从同温度的大烧杯里的水中吸热,所以甲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0.(2023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炮雾车在柯桥区各镇(街)广泛应用,加入水后会喷出雾状小水珠,有利于增大和灰尘的接触面积,降低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列有关炮雾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进去的是液体,出来的是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加进去的是水,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C.加进去的是水,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D.加进去的是水,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这个过程其实很少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间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液化是指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解答】A、加进去的是液体,出来的是气体,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
C、加进去是水,出来的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C正确;
D、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这个过程主要是汽化,故D错。
故选:C。
11.(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列仪器没有“0”刻度线的是( )
A.室内温度计 B.托盘天平 C.刻度尺 D.量杯
【答案】D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烧杯、量筒分度均匀,其分度表的数值按由下到上递增排列,没有零刻度;而托盘天平、温度计刻度尺均有零刻度。
【解答】A.温度计有0刻度,温度计的0刻度在中间,故A错误;
B.托盘天平有0刻度,游码的0刻度在左端,故B错误;
C.刻度尺的0刻度在左端,所以C错误;
D.量杯没有零刻度,故D正确;
故选:D。
12.(2023七上·浙江期末)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玻片往左移,则物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D.若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时,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且越暗,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是倒像。
【解答】A、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左移,则像应向右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变小,视野越亮,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甲的视野应比乙亮,故B符合题意;
C、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可能都可观察到,故C不符合题意;
D、影像模糊,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是换物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四个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甲、乙、丙、丁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到河流(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弯向海拔低处(即从数字大的地方向数字小的地方弯曲)的部位,即是山脊。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山谷处易形成小河,在山上迷路时,可以沿小河走,容易形成聚落。
【解答】由图可知,沿图中的丙路线可以看出河流,因为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是山谷地形,其他地区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故选C。
14.(2020七上·台州期末)制作地球仪是认识地球仪、经纬线的一个好途径。某小组正在讨论怎样制作一个地球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等长的圆圈画纬线 B.经线可以画无数条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画出的经线长度可以不同
【答案】B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
【解析】【分析】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经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纬线,是指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
【解答】A、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纬线的长度不是等长的,与纬度有关;故A错误;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可以分无数条;故B正确;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C错误;
D、经线是等长的半圆形弧线;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5.(2020七上·镇海期末)小科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圆柱体铁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他用了50g、20g、5g砝码各一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则该圆柱体铁块的质量为( )
A.73.0g B.77.0g C.77.2g D.72.5g
【答案】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当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解答】砝码的质量为:50g+20g+5g=75g;游码的分度值为0.02g,那么游码的质量为2g;因此铁块的质量为:75g-2g=73g,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6.(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面是小金同学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炎炎的夏日匆匆走进空调房内,结果眼镜片上立即蒙上了一层雾水
B.严冬的早晨,窗户内侧玻璃上出现了一层霜
C.夏季打开冰箱门,立即从冰箱内飘出了一团白雾
D.水烧开了,壶嘴出口处喷出了一团团白色的水蒸气
【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因此液化现象总是发生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解答】A.夏季时,室外温度高,而空调房内温度低,所以从房外走进门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到热的玻璃镜片不会液化,不会出现水雾,故A错误;
B.冬季时,玻璃外侧温度低,内侧温度高,因此霜会出现在内侧,故B正确;
C.夏天打开冰箱门,冰箱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故C错误;
D.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 “ 白气 ” .这 “ 白气 ” 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了小液滴,故D错误。
故选:B。
17.(2023七上·浙江期末)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3cm;100℃时,水银柱长28cm。当水银柱长14cm时,所显示的温度为( )
A.42℃ B.44℃ C.50℃ D.56℃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液柱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则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水银柱长度为14cm时,根据得到:
;
解得:t=44℃。
故选B。
18.(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面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①盖上盖玻片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③取一根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璧轻轻刮几下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A.④②③①⑤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⑤①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
【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正确顺序为:④③②①⑤.
故选:B。
19.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山上玩,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他们应该( )
A.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向上爬
B.马上向泥石流的上游方向逃生
C.马上向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
D.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山谷中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为了快速避开、远离泥石流路径,向与等高线垂直的高处逃生。
【解答】由题干描述得知,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应该,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上爬,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BCD选项都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健康,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A。
20.(2023七上·浙江期末)一架天平的量程是200g,有四位同学用这架天平测质量约为150g的物块,测量的结果为145g,他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其中正确的是(数值表示加减砝码的质量,“↓”表示放入砝码,“↑”表示拿掉砝码)( )
A.100g↓、20g↓、20g↓、5g↓
B.100g↓、50g↓↑、20g↓、20g↓、5g↓
C.100g↓、50g↓↑、20g↓、20g↓、10g↓↑、5g↓
D.50g↓、100g↓、50g↑、20g↓、20g↓、5g↓
【答案】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砝码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在测量过程中,50克放下又拿起,说明物体质量小于150克,那放下两个20克之后已经140克了,就无需再放下10克来试了,因为20+20+10=50,结果必然是加10克后多了,右盘下沉,因此10克不需加,直接试5克,故A、C、D错误,而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21.(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明尝试自制一支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烧瓶中装有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依次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为A和B(如图乙所示)。
(1)此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2)读出刻度尺所测AB段长度为 cm。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刚好移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
(2)2.50
(3)3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液柱左移;当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则液柱右移。
(2)根据乙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读出准确值和估读值,最后相加即可;
(3)温度计上的刻度值是均匀的,则液柱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所对刻度值为L,那么它们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则AB段的长度为:5.50cm-3.00cm=2.50cm;
(3)当液柱在C处时,所对刻度为4.50cm,根据得到:
;
解得:t=30℃。
22.(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松买到一只蝾螈,并查阅到蝾螈的分类检索表如图甲所示。为确定该蝾螈的种类,小松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如图乙),并观察到其脑后无凸出的羽状鳃、腹部有斑块。
la脑后有凸出的羽状鳃……墨西哥蠑螈
1b脑后无凸出的羽状鳃……2
2a体长超过10厘米……火蝾螈
2b ▲ ……3
3a通体为黑色,腹部有斑块……红腹蝾螈
3b通体为褐绿色,腹部无斑块……红斑蝾螈
甲
(1)根据检索表中的信息,请写出“2b”的内容: 。
(2)这只蝾螈的体长为 厘米。
(3)该蝾螈可能是 。
【答案】(1)体长不超过10厘米
(2)8.10
(3)红腹蝾螈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检索表指的是一种分类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长度读数:先看单位,分度值,再读总格数。
【解答】(1)由图甲可知,2a体长超过10厘米,因此2b的内容为:体长不超过10厘米;
(2)由图乙可知,刻度尺1cm被分为10小格,每小格代表的长度为0.1cm:Imm,科研人员选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蝶螈的一端与1.0cm刻度线对齐,读作1.00cm,蝶螈另一端与9.1cm刻度线对齐,读作9.10cm,所以蝶螈的体长L=9.10cm -I.00cm=8.10cm,
(3)由图甲可知,蝶螈体长不超过10cm,2b分类为:3;腹部的特征:通体为褐绿色,腹部有斑块,3a分类为:红腹蝶螈;所以图乙所示的蝶螈可能是:红腹蝶螈。
23.(2023七上·浙江期末)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 之上,其中,B为 板块。
(2)B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发生 (填“碰撞”或“张裂”)运动,位于两者交界处的红海将不断 (填“扩张”或“缩小”)。
(3)板块交界处易发生火山和地震,全球的火山和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 一带。
【答案】(1)软流层;非洲
(2)张裂;扩张
(3)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六大板块主要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导致地球表层有的地方张裂,有的地方受到碰撞挤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火山地震分布少,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地球板块可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都漂浮在软流层上。B处为非洲板块。
(2)板块运动导致地球表层有的地方张裂,有的地方受到碰撞挤压。B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发生张裂运动,位于两者交界处的红海将不断扩大。
(3)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的火山和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4.(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图中图一、图二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三是地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填字母)层中。
(2)将图一中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
(3)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3月23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二中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则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4)图三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①震中②震源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D.①震中②震源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答案】(1)B
(2)A.B、C
(3)地壳
(4)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地震
【解析】【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结合图可知:地壳最薄,其次是地幔,最厚的是地核。
【解答】(1)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即图中的B层中。
(2)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核半径平约3470千米,温度约3000℃到5000℃。
(3)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判断,A处位于地壳。
(4)据图可知,地球内部岩浆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①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点称为②震中;把地面的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③等震线;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④震中距。故选:B。
25.(2023七上·浙江期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铁具有很多的用途
下列是关于铁的性质和变化的叙述: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将铁条拉成铁丝;
③铁能与氧气反应;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⑤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⑥铁易生锈。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学性质的是 。
【答案】②;④⑤;①;③⑥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解答】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
②将铁条拉成铁丝,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为物理变化;
③铁能与氧气反应,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
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⑤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⑥铁易生锈,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②;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④⑤;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③⑥。
26.(2023七上·浙江期末)图甲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如图甲所示,正确测量操作中,对温度计的放置有何要求?
(2)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A"”“B"或“C”)。
(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说明理由: 。
(4)根据描绘的图像,该物质在第7min时处于 态,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发现,AB段物质升温比CD段物质升温 (填“快”或“慢”)。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物质中,不能接触试管底和壁。
(2)B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
(4)液;50;慢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判断;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4)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对温度计的放置要求: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物质中,不能接触试管底和壁。
(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故选B;
(3)根据丙图可知,该物质为晶体,理由是: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丙图可知,BC段温度保持不变,为熔化过程,状态为固液共存态,而第7min时处于液态,熔点为60℃。
AB段图像的倾角小于CD段图像的倾角,则AB段升温比CD段升温慢。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7.(2023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有一个带有盖子的透明小薄饮料瓶,要求同学们用两种方法测量小饮料瓶的容积。请根据题目给出的测量工具,完成方法一的设计方案和方法二的计算。
(1)方法一:使用量筒和水
(2)方法二:使用刻度尺和水
①用刻度尺测出饮料瓶底部的直径d=6厘米,算出半径r,则瓶子的底面积S=πr2。
②在饮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为l1=6厘米。
③然后拧紧盖子,将瓶子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l2=4厘米。
④计算饮料瓶的容积V= 毫升。(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①用水装满小饮料瓶;②将瓶中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即饮料瓶的容积
(2)282.6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测量不规则容器的容积时,可以在里面装满水,此时水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
(2)瓶子的容积=水的体积+空白部分的体积。
【解答】(2)根据图片可知,瓶内水的体积V水=SL1;
瓶子空白部分的体积:V空=SL2;
则瓶子的容积V=V水+V空=SL1+SL2=S×(L1+L2)= πr2 (L1+L2)=3.14×()2×(6cm+4cm)=282.6cm3=282.6mL。
28.(2023七上·浙江期末)学习了《细胞》一节后,小江同学对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的功能,请你帮助他共同完成。
[实验材料]1000毫升大烧杯、清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红色苋菜等。
[实验步骤]
⑴提出问题: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吗?
⑵建立假设:活细胞的细胞膜可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⑶制订计划:
①取两个1000毫升的大烧杯,分别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乙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把甲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乙烧杯 ,作对照;
③把等量的红色苋菜叶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
④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的现象。
⑷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水变红色,乙烧杯中的水不变色。
⑸原因分析:甲烧杯中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膜 ,乙烧杯中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膜完好无损。
⑹实验结论: 。
【答案】不作处理;被破坏;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实验目的是: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的功能。所以此实验的变量是细胞的死活。对照实验就应该是细胞的死活。如果对照实验出现了不同的现象,说明或细胞的细胞膜可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解答】甲乙两个烧杯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胞的死活。甲烧杯加热至沸腾,高温能杀死细胞,所以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所以乙组不作处理。甲杯变红,说明细胞内的物质进入了水中,所以细胞膜被破坏了。此实验可以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9.(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水和煤油(加热时间相同时,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1)完成该实验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实验中给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 升高的温度更大。
【答案】(1)秒表
(2)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
(3)煤油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可以使两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温度升高快的吸热能力弱,温度升高慢的吸热能力强。也可以使两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加热的时间)。
【解答】(1)实验中需要称量水和煤油的质量,所以需要测量工具天平,测量升高的温度,所以需要温度计,加热相同的时间,需要秒表。
(2)分析第1、3次实验或第2、4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一样,但是水加热的时间更长,所以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3)由第1、3次实验可知: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一样,但是水加热的时间更长。如果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
30.(2023七上·浙江期末)山茶油是绿色食品,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山茶油的密度是衡量山茶油质量的标准之一。为测定某品牌的山茶油的密度,某兴趣小组按以下顺序进行了操作:
a.取一个小烧杯,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120g。
b.在此空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山茶油,并称出烧杯和山茶油的总质量为225g。
c.将小烧杯中的山茶油倒入量筒中,测得山茶油的体积为150mL。
(1)由以上数据可得,此品牌山茶油的密度是 kg/m3。
(2)因为油的黏性较大,小烧杯中的油很难全倒入量筒中,所以会使测得的油的密度 (填“偏大”或“偏小”)。因此,必须对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改进,你的改进方法是 。
【答案】(1)0.7×103
(2)偏大;先测出山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山茶油倒入量筒后再测烧杯和残留的山茶油的总质量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1)由ab可求出山茶油的质量=105g,由c可知山茶油的体积为150mL,根据公式
(2)小烧杯中的油很难全倒入量筒中会导致油的体积偏小,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密度变大。
(3)由于油很难倒干净,所以需将没有倒入量筒中的油的质量除去,所以可以先测出山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山茶油倒入量筒后再测烧杯和残留的山茶油的总质量 。
四、解答题(共12分)
31.(2017七上·杭州月考)小明同学从玩具电动机中拆下一段细铜丝(漆包线),经测量长度为 h 米。
他想进一步测量其体积,家里没有量筒,身边的测量工具仅有毫米刻度尺,怎样用刻度尺测量其体积呢?请你帮助他写出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方法。(测量所得的结果可以用字母表示)。
【答案】①把铜丝线紧密缠绕到铅笔上,一共缠 n 匝。②用刻度尺测量出 n 匝的长度是 L。③计算铜丝的半径 r =L/2n④计算铜丝的底面积:S=π×r2=π×L2/4n2⑤计算漆包线的体积:V=Sh =πhL2/4n2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涉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以及累计法测直径的方法。
【解答】由于此题只提供刻度尺这一种测量仪器,且已知长度,测量的细铜丝又可视为圆柱体,其体积为V=Sh=π×r2h,因此只要测出铜丝的直径即可。由于铜丝直径小,无法直接测量,因此可以采用累积法测量直径。其主要步骤为:把铜丝线紧密缠绕到铅笔上,一共缠 n 匝;用刻度尺测量出 n 匝的长度是 L;计算铜丝的半径 r =L/2n。然后带入计算公式,可以得出:V=Sh=π×r2h=πhL2/4n2
故答案为:
①把铜丝线紧密缠绕到铅笔上,一共缠 n 匝。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 n 匝的长度是 L。
③计算铜丝的半径 r =L/2n
④计算铜丝的底面积:S=π×r2=π×L2/4n2
⑤计算漆包线的体积:V=Sh =πhL2/4n2
32.(2023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称得其总质量为400g。放入一金属球溢出一部分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900g。取出金属球后,称得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200g。求这个金属球的密度。
【答案】根据题意可知,金属球排开水的质量为:m排=400g-200g=200g;
则金属球的体积为:;
金属球的质量m=900g-200g=700g;
则金属球的密度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拿出金属球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的变化量为排开水的质量,而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球的体积,可根据计算;放入金属球后总质量与拿出金属球后总质量的差就是金属球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金属球的密度。
1 / 1【精彩练习】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评价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科在游览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时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的是( )
A.为什么有些植物秋冬季节会落叶
B.湿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有什么作用
C.门票定价多少比较科学合理
D.湿地内有哪些种类及数量的动物和植物
2.(2023七上·浙江期末)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3.(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金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下图四种细胞:
以下关于这四种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②有细胞壁
B.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②和④
C.在①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在②
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壁
D.以上四种细胞中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动的只有③和④
4.(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列图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沙漠中的石蘑菇
5.(2023七上·浙江期末)春天的清晨,某同学抓拍到一颗即将从草叶滴落的小水珠。下列对这颗小水珠的相关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质量约为0.05g B.直径约为5cm
C.温度约为35℃ D.密度约为1kg/m3
6.(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七上·浙江期末)依据图①~③,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生物①②③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
B.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C.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的
D.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8.(2023七上·浙江期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9.(2023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已知酒精的沸点是7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
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
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
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
10.(2023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炮雾车在柯桥区各镇(街)广泛应用,加入水后会喷出雾状小水珠,有利于增大和灰尘的接触面积,降低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列有关炮雾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进去的是液体,出来的是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加进去的是水,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C.加进去的是水,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D.加进去的是水,出来的是雾状小水珠,这个过程其实很少发生物态变化
11.(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列仪器没有“0”刻度线的是( )
A.室内温度计 B.托盘天平 C.刻度尺 D.量杯
12.(2023七上·浙江期末)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玻片往左移,则物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D.若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13.(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四个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甲、乙、丙、丁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到河流( )
A.甲 B.乙 C.丙 D.丁
14.(2020七上·台州期末)制作地球仪是认识地球仪、经纬线的一个好途径。某小组正在讨论怎样制作一个地球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等长的圆圈画纬线 B.经线可以画无数条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画出的经线长度可以不同
15.(2020七上·镇海期末)小科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圆柱体铁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他用了50g、20g、5g砝码各一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则该圆柱体铁块的质量为( )
A.73.0g B.77.0g C.77.2g D.72.5g
16.(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面是小金同学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炎炎的夏日匆匆走进空调房内,结果眼镜片上立即蒙上了一层雾水
B.严冬的早晨,窗户内侧玻璃上出现了一层霜
C.夏季打开冰箱门,立即从冰箱内飘出了一团白雾
D.水烧开了,壶嘴出口处喷出了一团团白色的水蒸气
17.(2023七上·浙江期末)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3cm;100℃时,水银柱长28cm。当水银柱长14cm时,所显示的温度为( )
A.42℃ B.44℃ C.50℃ D.56℃
18.(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面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①盖上盖玻片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③取一根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璧轻轻刮几下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A.④②③①⑤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⑤①
19.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山上玩,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他们应该( )
A.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向上爬
B.马上向泥石流的上游方向逃生
C.马上向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
D.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20.(2023七上·浙江期末)一架天平的量程是200g,有四位同学用这架天平测质量约为150g的物块,测量的结果为145g,他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其中正确的是(数值表示加减砝码的质量,“↓”表示放入砝码,“↑”表示拿掉砝码)( )
A.100g↓、20g↓、20g↓、5g↓
B.100g↓、50g↓↑、20g↓、20g↓、5g↓
C.100g↓、50g↓↑、20g↓、20g↓、10g↓↑、5g↓
D.50g↓、100g↓、50g↑、20g↓、20g↓、5g↓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21.(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明尝试自制一支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烧瓶中装有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依次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为A和B(如图乙所示)。
(1)此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2)读出刻度尺所测AB段长度为 cm。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刚好移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22.(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松买到一只蝾螈,并查阅到蝾螈的分类检索表如图甲所示。为确定该蝾螈的种类,小松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如图乙),并观察到其脑后无凸出的羽状鳃、腹部有斑块。
la脑后有凸出的羽状鳃……墨西哥蠑螈
1b脑后无凸出的羽状鳃……2
2a体长超过10厘米……火蝾螈
2b ▲ ……3
3a通体为黑色,腹部有斑块……红腹蝾螈
3b通体为褐绿色,腹部无斑块……红斑蝾螈
甲
(1)根据检索表中的信息,请写出“2b”的内容: 。
(2)这只蝾螈的体长为 厘米。
(3)该蝾螈可能是 。
23.(2023七上·浙江期末)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 之上,其中,B为 板块。
(2)B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发生 (填“碰撞”或“张裂”)运动,位于两者交界处的红海将不断 (填“扩张”或“缩小”)。
(3)板块交界处易发生火山和地震,全球的火山和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 一带。
24.(2023七上·浙江期末)下图中图一、图二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三是地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填字母)层中。
(2)将图一中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
(3)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3月23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二中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则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4)图三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①震中②震源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D.①震中②震源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25.(2023七上·浙江期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铁具有很多的用途
下列是关于铁的性质和变化的叙述: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将铁条拉成铁丝;
③铁能与氧气反应;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⑤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⑥铁易生锈。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学性质的是 。
26.(2023七上·浙江期末)图甲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如图甲所示,正确测量操作中,对温度计的放置有何要求?
(2)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A"”“B"或“C”)。
(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说明理由: 。
(4)根据描绘的图像,该物质在第7min时处于 态,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发现,AB段物质升温比CD段物质升温 (填“快”或“慢”)。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7.(2023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有一个带有盖子的透明小薄饮料瓶,要求同学们用两种方法测量小饮料瓶的容积。请根据题目给出的测量工具,完成方法一的设计方案和方法二的计算。
(1)方法一:使用量筒和水
(2)方法二:使用刻度尺和水
①用刻度尺测出饮料瓶底部的直径d=6厘米,算出半径r,则瓶子的底面积S=πr2。
②在饮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为l1=6厘米。
③然后拧紧盖子,将瓶子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l2=4厘米。
④计算饮料瓶的容积V= 毫升。(结果保留1位小数)
28.(2023七上·浙江期末)学习了《细胞》一节后,小江同学对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的功能,请你帮助他共同完成。
[实验材料]1000毫升大烧杯、清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红色苋菜等。
[实验步骤]
⑴提出问题: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吗?
⑵建立假设:活细胞的细胞膜可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⑶制订计划:
①取两个1000毫升的大烧杯,分别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乙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把甲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乙烧杯 ,作对照;
③把等量的红色苋菜叶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
④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的现象。
⑷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水变红色,乙烧杯中的水不变色。
⑸原因分析:甲烧杯中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膜 ,乙烧杯中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膜完好无损。
⑹实验结论: 。
29.(2023七上·浙江期末)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水和煤油(加热时间相同时,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1)完成该实验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实验中给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 升高的温度更大。
30.(2023七上·浙江期末)山茶油是绿色食品,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山茶油的密度是衡量山茶油质量的标准之一。为测定某品牌的山茶油的密度,某兴趣小组按以下顺序进行了操作:
a.取一个小烧杯,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120g。
b.在此空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山茶油,并称出烧杯和山茶油的总质量为225g。
c.将小烧杯中的山茶油倒入量筒中,测得山茶油的体积为150mL。
(1)由以上数据可得,此品牌山茶油的密度是 kg/m3。
(2)因为油的黏性较大,小烧杯中的油很难全倒入量筒中,所以会使测得的油的密度 (填“偏大”或“偏小”)。因此,必须对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改进,你的改进方法是 。
四、解答题(共12分)
31.(2017七上·杭州月考)小明同学从玩具电动机中拆下一段细铜丝(漆包线),经测量长度为 h 米。
他想进一步测量其体积,家里没有量筒,身边的测量工具仅有毫米刻度尺,怎样用刻度尺测量其体积呢?请你帮助他写出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方法。(测量所得的结果可以用字母表示)。
32.(2023七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称得其总质量为400g。放入一金属球溢出一部分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900g。取出金属球后,称得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200g。求这个金属球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就是可以被实证的,在观察与实验后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过程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解答】门票定价多少比较科学合理,这个属于社会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解答】A.试管干燥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 铁架台生锈过程中产生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 量筒摔碎是玻璃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和草履虫都是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和衣藻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解答】A、洋葱表皮细胞和衣藻都是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A错误;
B、洋葱表皮细胞无叶绿体,衣藻细胞内有叶绿体,B错误;
c、不论动植物细胞染色最深的结构都是细胞核,C错误;
D、草履虫和衣藻都是单细胞的生物,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 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解答】长江三角洲、海岸边的怪石和沙漠中的石头、蘑菇都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脉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综上所述,故选项C符合题意。
5.【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事实的是哪一个。
【解答】A、一滴小水滴的质量在50mg=0.05g左右,故A 符合事实;
B、一滴小水滴的直径不到1cm,故B不符合事实;
C、春天,清晨的温度在15℃左右,故C不符合事实;
D、水的密度为1.0x103kg/m , 故D不符合事实。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不断变动是由内力作用导致的;内力作用使得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使得地表变平坦。
【解答】高山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内力作用;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是内力的作用;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内力的作用;风蚀的岩石,是风力的作用,即外力的作用。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组织;结构与层次;真菌
【解析】【分析】蝴蝶属于昆虫,是有性生殖,蝴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②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③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的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动物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一植物体;
【解答】A、蘑菇属于真菌,孢子生殖,因此发育的起点是孢子不是受精卵,故A 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DNA。因此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DNA,故B正确。
C、图示生物②是植物,因此没有上皮组织,故C错误。
D、图示生物①是动物,②是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2)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A不符合题意。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符合题意。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沸腾时要有两个条件,温度要达到沸点,还要不断地加热。
【解答】在大烧杯底部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由于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温度首先达到酒精的沸点,由于继续加热,所以乙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而甲试管内的水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从同温度的大烧杯里的水中吸热,所以甲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间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液化是指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解答】A、加进去的是液体,出来的是气体,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
C、加进去是水,出来的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C正确;
D、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这个过程主要是汽化,故D错。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烧杯、量筒分度均匀,其分度表的数值按由下到上递增排列,没有零刻度;而托盘天平、温度计刻度尺均有零刻度。
【解答】A.温度计有0刻度,温度计的0刻度在中间,故A错误;
B.托盘天平有0刻度,游码的0刻度在左端,故B错误;
C.刻度尺的0刻度在左端,所以C错误;
D.量杯没有零刻度,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时,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且越暗,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是倒像。
【解答】A、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左移,则像应向右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变小,视野越亮,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甲的视野应比乙亮,故B符合题意;
C、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可能都可观察到,故C不符合题意;
D、影像模糊,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是换物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弯向海拔低处(即从数字大的地方向数字小的地方弯曲)的部位,即是山脊。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山谷处易形成小河,在山上迷路时,可以沿小河走,容易形成聚落。
【解答】由图可知,沿图中的丙路线可以看出河流,因为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是山谷地形,其他地区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
【解析】【分析】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经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纬线,是指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
【解答】A、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纬线的长度不是等长的,与纬度有关;故A错误;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可以分无数条;故B正确;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C错误;
D、经线是等长的半圆形弧线;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当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解答】砝码的质量为:50g+20g+5g=75g;游码的分度值为0.02g,那么游码的质量为2g;因此铁块的质量为:75g-2g=73g,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6.【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因此液化现象总是发生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解答】A.夏季时,室外温度高,而空调房内温度低,所以从房外走进门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到热的玻璃镜片不会液化,不会出现水雾,故A错误;
B.冬季时,玻璃外侧温度低,内侧温度高,因此霜会出现在内侧,故B正确;
C.夏天打开冰箱门,冰箱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故C错误;
D.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 “ 白气 ” .这 “ 白气 ” 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了小液滴,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液柱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则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水银柱长度为14cm时,根据得到:
;
解得:t=44℃。
故选B。
18.【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
【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正确顺序为:④③②①⑤.
故选:B。
19.【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山谷中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为了快速避开、远离泥石流路径,向与等高线垂直的高处逃生。
【解答】由题干描述得知,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应该,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上爬,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BCD选项都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健康,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A。
20.【答案】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砝码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在测量过程中,50克放下又拿起,说明物体质量小于150克,那放下两个20克之后已经140克了,就无需再放下10克来试了,因为20+20+10=50,结果必然是加10克后多了,右盘下沉,因此10克不需加,直接试5克,故A、C、D错误,而B正确。
故选B。
21.【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
(2)2.50
(3)3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液柱左移;当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则液柱右移。
(2)根据乙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读出准确值和估读值,最后相加即可;
(3)温度计上的刻度值是均匀的,则液柱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所对刻度值为L,那么它们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则AB段的长度为:5.50cm-3.00cm=2.50cm;
(3)当液柱在C处时,所对刻度为4.50cm,根据得到:
;
解得:t=30℃。
22.【答案】(1)体长不超过10厘米
(2)8.10
(3)红腹蝾螈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检索表指的是一种分类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长度读数:先看单位,分度值,再读总格数。
【解答】(1)由图甲可知,2a体长超过10厘米,因此2b的内容为:体长不超过10厘米;
(2)由图乙可知,刻度尺1cm被分为10小格,每小格代表的长度为0.1cm:Imm,科研人员选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蝶螈的一端与1.0cm刻度线对齐,读作1.00cm,蝶螈另一端与9.1cm刻度线对齐,读作9.10cm,所以蝶螈的体长L=9.10cm -I.00cm=8.10cm,
(3)由图甲可知,蝶螈体长不超过10cm,2b分类为:3;腹部的特征:通体为褐绿色,腹部有斑块,3a分类为:红腹蝶螈;所以图乙所示的蝶螈可能是:红腹蝶螈。
23.【答案】(1)软流层;非洲
(2)张裂;扩张
(3)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六大板块主要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导致地球表层有的地方张裂,有的地方受到碰撞挤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火山地震分布少,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地球板块可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都漂浮在软流层上。B处为非洲板块。
(2)板块运动导致地球表层有的地方张裂,有的地方受到碰撞挤压。B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发生张裂运动,位于两者交界处的红海将不断扩大。
(3)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的火山和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4.【答案】(1)B
(2)A.B、C
(3)地壳
(4)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地震
【解析】【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结合图可知:地壳最薄,其次是地幔,最厚的是地核。
【解答】(1)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即图中的B层中。
(2)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核半径平约3470千米,温度约3000℃到5000℃。
(3)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判断,A处位于地壳。
(4)据图可知,地球内部岩浆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①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点称为②震中;把地面的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③等震线;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④震中距。故选:B。
25.【答案】②;④⑤;①;③⑥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解答】①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
②将铁条拉成铁丝,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为物理变化;
③铁能与氧气反应,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
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⑤铁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⑥铁易生锈,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②;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④⑤;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③⑥。
26.【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物质中,不能接触试管底和壁。
(2)B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
(4)液;50;慢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判断;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4)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对温度计的放置要求: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物质中,不能接触试管底和壁。
(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故选B;
(3)根据丙图可知,该物质为晶体,理由是: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丙图可知,BC段温度保持不变,为熔化过程,状态为固液共存态,而第7min时处于液态,熔点为60℃。
AB段图像的倾角小于CD段图像的倾角,则AB段升温比CD段升温慢。
27.【答案】(1)①用水装满小饮料瓶;②将瓶中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即饮料瓶的容积
(2)282.6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测量不规则容器的容积时,可以在里面装满水,此时水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
(2)瓶子的容积=水的体积+空白部分的体积。
【解答】(2)根据图片可知,瓶内水的体积V水=SL1;
瓶子空白部分的体积:V空=SL2;
则瓶子的容积V=V水+V空=SL1+SL2=S×(L1+L2)= πr2 (L1+L2)=3.14×()2×(6cm+4cm)=282.6cm3=282.6mL。
28.【答案】不作处理;被破坏;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实验目的是: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的功能。所以此实验的变量是细胞的死活。对照实验就应该是细胞的死活。如果对照实验出现了不同的现象,说明或细胞的细胞膜可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解答】甲乙两个烧杯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胞的死活。甲烧杯加热至沸腾,高温能杀死细胞,所以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所以乙组不作处理。甲杯变红,说明细胞内的物质进入了水中,所以细胞膜被破坏了。此实验可以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9.【答案】(1)秒表
(2)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
(3)煤油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可以使两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温度升高快的吸热能力弱,温度升高慢的吸热能力强。也可以使两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加热的时间)。
【解答】(1)实验中需要称量水和煤油的质量,所以需要测量工具天平,测量升高的温度,所以需要温度计,加热相同的时间,需要秒表。
(2)分析第1、3次实验或第2、4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一样,但是水加热的时间更长,所以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3)由第1、3次实验可知: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一样,但是水加热的时间更长。如果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
30.【答案】(1)0.7×103
(2)偏大;先测出山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山茶油倒入量筒后再测烧杯和残留的山茶油的总质量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1)由ab可求出山茶油的质量=105g,由c可知山茶油的体积为150mL,根据公式
(2)小烧杯中的油很难全倒入量筒中会导致油的体积偏小,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密度变大。
(3)由于油很难倒干净,所以需将没有倒入量筒中的油的质量除去,所以可以先测出山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山茶油倒入量筒后再测烧杯和残留的山茶油的总质量 。
31.【答案】①把铜丝线紧密缠绕到铅笔上,一共缠 n 匝。②用刻度尺测量出 n 匝的长度是 L。③计算铜丝的半径 r =L/2n④计算铜丝的底面积:S=π×r2=π×L2/4n2⑤计算漆包线的体积:V=Sh =πhL2/4n2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涉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以及累计法测直径的方法。
【解答】由于此题只提供刻度尺这一种测量仪器,且已知长度,测量的细铜丝又可视为圆柱体,其体积为V=Sh=π×r2h,因此只要测出铜丝的直径即可。由于铜丝直径小,无法直接测量,因此可以采用累积法测量直径。其主要步骤为:把铜丝线紧密缠绕到铅笔上,一共缠 n 匝;用刻度尺测量出 n 匝的长度是 L;计算铜丝的半径 r =L/2n。然后带入计算公式,可以得出:V=Sh=π×r2h=πhL2/4n2
故答案为:
①把铜丝线紧密缠绕到铅笔上,一共缠 n 匝。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 n 匝的长度是 L。
③计算铜丝的半径 r =L/2n
④计算铜丝的底面积:S=π×r2=π×L2/4n2
⑤计算漆包线的体积:V=Sh =πhL2/4n2
32.【答案】根据题意可知,金属球排开水的质量为:m排=400g-200g=200g;
则金属球的体积为:;
金属球的质量m=900g-200g=700g;
则金属球的密度为:。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拿出金属球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的变化量为排开水的质量,而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球的体积,可根据计算;放入金属球后总质量与拿出金属球后总质量的差就是金属球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金属球的密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