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是相互作用的。创造力帮我们产生想法,创新则是将原创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而想象力能激发创新。想象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能力之一,人类迄今为止取得的巨大的艺术和科学上的跨越都是以想象力的应用为基础的。空悬诺奖多年的中国一直被西方看作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拿下文学奖而被称为“想象力超越人类的存在”的莫言坦言书本限制住了他的想象。而以书本为参照的教育则在一定程度上“包裹”住了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借助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制作,创造出从未出现过的事物的能力。在逻辑严密的学科学习中,具有具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编码抽象的书本知识,并在实际情境中加以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水平会不断提升,也更易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拿大学者伊根坚持主张关注想象是达到目前公共教育指导者所期望的目标的最好途径;想象作为被排斥的和被忽视的“装饰品”,确实是我们开展高效学习的最有效的工具。
想象的过程是学生借助已有的丰富表象,充分运用联想能力,将相似、相近的表象联系起来,利用思维进行组合排列,形成独一无二的创造。桃花源就是陶渊明独一无二的想象产物,而理想国则是柏拉图的想象世界。将想象的世界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这对于表达能力也是一种考验。陶渊明将自己构造的美好世界写成了《桃花源记》,柏拉图编写了《理想国》向世人展示自己想象的理想国家的样子。
想象力使我们同情、理解与关怀他人,协助我们做出更正确的道德判断,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德想象力。它让我们能够更敏感地感知周围人的情感,从而更谨慎地做出判断。这种想象力给予我们感同身受的能力,让我们更容易体验他人的情绪,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学生从家庭进入学校,人际关系的处理需要他们拥有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知觉能力薄弱的学生难以在群体中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逐渐脱离集体,这也是大家常说的“不合群的人”。在文学领域,一个好的作家一定是一个有丰富想象力、心思敏感、有共情能力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文章。
(摘编自《河南科技学报》2023年4月第4期,有删改)
材料二:
科学进步导致众多生活领域“祛魅”,原先具有神奇色彩的民间习俗、民间故事、民间节日在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下,都失去了往日的神圣地位。这导致作家不愿意涉及,也不愿意通过想象去挖掘其中富有深长意味的文化气息,而一味书写平淡的世俗人生。同时图像文艺泛滥消弭了人们的想象活动。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视觉文艺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先是各种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又有影视名作的翻拍,再是通俗化插图本文学经典出版,特别是各种动画、动漫流行。一方面,它们强占了部分文学市场;另一方面,它们弱化了人们的想象力。这种“读图”活动使读者仅仅用眼睛盯着“图本”,而不再过多用脑,更不用发挥想象。生活在这种时代环境的作家和读者, 想象力可想而知。
由于想象力的匮乏,有些作家跳不出现实生活的圈子,完全以平凡的生活经历为素材进行创作,说来说去还是那些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毫无新意可言,包括已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内的很多作品都存在这个问题。有些作家不注重内容的表达,反而将文体和语言风格视为作品的生命力,忽视了文学想象力的发展,这集中体现在当今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上。即使有些颇具才华的文学大家,在创作出一部或者几部堪称不朽杰作的作品后,往往也因想象力的贫乏而再无优秀作品问世,其中凭借处女作一鸣惊人之后便销声匿迹的作家大有人在。更令人心焦的是,当今文坛的一些新晋之星在想象力方面多数不尽人意,他们要么全盘套用西方理论,要么模仿他人思路模式,毫无想象力可言。中国文坛要想再出“伟大”,作家就一定要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狂欢。
(摘编自《百家评论》2023年第4期,有删改)
材料三:
对于青少年而言,小说中的科幻元素不宜过硬,且不宜过于密集,应在可理解范畴之内,而又在日常推理与逻辑之外,既与生活相关,又要高于生活。因为读者大多不是某个科技领域的专家、内行,他们需要新异,同时又排斥过于专业化、数据化。《思想者》中心灵与宇宙在某种程度上竟然高度相仿;《微纪元》中设想人类微缩到纳米级,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时间移民》中将人体用液氮冷冻,等待120年后解冻。这些新异的科幻创意没有硬科幻的深奥费解,让人更加容易接受,且充满新鲜意趣,激活了读者的大脑思维,使其在阅读中浮想连翩,犹如沸泉般奔腾活跃,击碎了原有的沉闷,引发一次次绵绵不绝的想象狂欢。
(摘编自《科幻空间站》2018年6月,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学科学习中关注具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对此,加拿大学者伊根并不认同,坚持主张关注想象是最好途径。
B.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语言描述生动,而且想象丰富,向世人展现了自己想象的理想世界的样子。
C. 图像文艺消弭了人们的想象活动,是因为它不需要使用脑力,更不用发挥想象,就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富有深长意味的文化气息。
D. 对于青少年而言,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应在可理解范畴之内,而又在日常推理与逻辑之外,所以对想象力的限制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人类迄今为止取得的巨大的艺术和科学上的跨越都是以想象力的应用为基础的,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想象力培养。
B. 科技进步让过去许多民俗失去神秘感,也让中国作家失去了揭秘的兴趣,所以科技进步不能以牺牲民俗神圣地位为代价。
C. 想象力匮乏会导致部分青少年缺乏同情心和共情能力,难以在群体中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逐渐脱离集体,最终成为“不合群的人”。
D. 具有优秀想象力的作品应该是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且充满新鲜意趣,引发想象狂欢的作品,让读者在阅读中浮想连翩。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 曹禺因目睹了旧社会家庭妇女受压迫的痛苦和劳动者的悲惨遭遇,创作了《雷雨》,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和精神危机。
B. 费孝通曾深入广西大瑶山,获取了大量的社会学调查资料,认识到社会生活各部门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写出了《乡土中国》。
C. 沈从文在《边城》中,借一个边陲小城向这个世界展现一种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为人类之爱作出恰如其分的说明。
D. 作家刘慈欣在《梦之海》中,将海面冻结,将冰块发射至太空成为地球的冰卫星,让读者易于接受,激活了读者的大脑思维。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想象力”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4分)
5. 结合材料二、三,说说我们青少年应该多阅读什么样的作品。(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离家不远一条河
原 因
车流滚滚,马达轰鸣。走在被称为“昆明的长安街”的广福路人行道上,忽见行道树的缝隙闪出一道亮光。是河,一条绿荫遮不住的河。
那是一个傍晚,夕阳像是被悬在河那头的一个花篮。忽然就看见了一道红影,从右岸的浓绿中横过来,是一座漆得周身通红的木桥!鸟语波光深处一道虹,有点梦幻,有点奇谲,不禁让人揉揉眼睛后又瞪大眼睛。路边躺卧一石块,上书“采莲河”三字,河里却无莲。它像徐志摩笔下的康河般悄没声息地流着。
春天,夹岸的枫树、滇朴、水杉尚未长出新叶,一两株柳树就垂下了绿丝绦。长亭复短亭,折柳赠别,是古人诗词中常见的场景。但在这里,林边的花地姹紫复嫣红,与我告别的却是柳丝荡起处掠过河面的西伯利亚远客红嘴鸥。夏天,浓荫如盖,蝉鸣如泣,河水把溽热吸个干净后又呼出一腔清凉。秋天,河岸树尽皆酡颜,有蚱蜢小舟轻轻摇过,划破水中倒影,打碎了一坛坛它们高举在手的红酒,满河顿时腾起烈焰。冬天,在滇池、翠湖被赏鸥人喂得胃囊鼓鼓的红嘴鸥,有不少会飞到河里躲清静。它们漂浮着,只是偶尔慵懒地扑扇一下翅膀或者扭摆一下脖颈,像一盏盏悠然绽放的白莲。
欧阳修有醉翁亭,袁子才有随园。我真是富可敌国呵,采莲河成了我的秘密后花园。
但世上的美是藏不住的。没过几年,踏入这里的步履渐多渐稠,它最终成了休闲一族的打卡热地。
很多人来这里散步。年轻情侣牵着手,脚步轻快。老两口相扶相搀,夕阳下长长的背影,让人久久凝视。有人来这里跑步,他们往往以外套的袖管束腰,露出短袖T恤,精神抖擞,一次次与我擦肩而过。有时,浓密树荫的缝隙间会横斜出一辆轮椅,轮椅上的女人,微微眯着波光荡漾的眼睛,享受着阳光温暖的抚摸。有时会有一根钓竿,一动不动地久久横悬在河面。是因为鱼饵不够香,鱼儿不愿上钩吗 钓竿是绿色的,酷似春天的柳枝,一只蜻蜓就盘旋着落下,轻轻地立在上面。有时,会看见三两小孩挥举着长竿小网在河里捞鱼,捞到的却总是一汪泥水。不远处,一位钓鱼的老人就向他们频频招手了。他把自己钓到的鱼儿尽数分赠,孩子们雀跃欢腾。在红木桥的那边,有人正拍婚纱照。摄影师转动着反光板,把阳光打在新人的脸上,快乐像即将点燃的新婚红烛,在他们眼睛里闪闪发亮。
最是秋天, 仿佛写下红桥这笔酣墨饱的粗重一横时, 淋漓的汁水在宣纸上漫洒开去,水杉、枫树、滇朴洇濡着染红了半边天。这时节,熙来攘往均是来拍照的人。当晚霞点燃远山之巅,睁眼闭眼都是红光一片,一时很难分清,哪是天上,哪是红尘人间。
这样的生活花絮,总是在红木桥畔拼贴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人间世象图。
①但这里也不乏负重的人生。
一位年轻女子,每次来到河边,都是背一个、牵一个,推着的婴儿车里还坐着一个孩子。对于童婴,大自然也像母亲的怀抱一样充满诱惑。行进在夹道的绿荫中,牵着的孩子时常要挣脱母亲的手去捉草丛里的飞虫;背着的孩子则伸长了脖颈四处张望,口中咿咿呀呀;坐在婴儿车里的孩子,一纵一纵,像要一头扑进树影波光。每次与这列母子的“方阵”相遇,我都会闪到路旁, 目送他们缓慢地从身边过去。有一天,在红木桥边,我看见他们想登越几级石阶上桥,就急忙上前,欲帮那年轻母亲抬婴儿车。想不到她却语气坚定地说:“我可以的!”她先把能走的孩子牵上木桥,然后走下石阶,正一正背上的孩子, 两手抓住婴儿车的边框,咬咬牙,一步一步,把车抬上木桥……
②这以绿荫红桥为背景的一幕是那么生动。她回过头,抬手捋捋额发,对我微微一笑的一瞬, 定格在我的心间。
河边开始有人卖菜了。莴笋、莲藕、白菜、茄子,摆放在一块摊开的塑料布上,色彩斑斓。散步的、跑步的、摄影的,各色来这里放松放松的人,离去时也会顺带买些菜回去。谋生总是不那么容易。这些摆地摊的小贩,往往天刚亮就出现在河边,直到暮色苍茫还在守候。昆明的气候,四季无寒暑,一雨就成冬。即使阴雨天,依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最难忘一个黄昏,指着面前因天冷无人问津的蔫瘪青蔬,一个卖菜人叹了口气对我说:“最遭罪的是它们!”
世上竟有这样的人,吃着不为人知的苦,忍着不为人知的痛,怜惜的却不是自身,而是一抹来自土地、阳光和汗水的鲜活颜色。
不久,河岸上还出现了一个卖鱼的摊点。一天傍晚,我从她身边走过,她正在收摊。偌大的塑料盆里,还剩一条鱼没卖掉。她撩起围裙抹抹手,想了想,端起盆走到河边,③连水带鱼倾入河中,然后久久地站在岸边,看着那条金色的身影向红桥游去,直至不见……
疫情起起伏伏,去采莲河边的人随之减少了。到得全国“闯关”成功,我才又像那条被放生的鱼一样,“游”向河边,“游”向红木桥。可惜那个卖鱼的摊点却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老人去世了。
远处不知什么人吹奏起了萨克斯,先是舒伯特的《摇篮曲》,后是《红楼梦》的插曲《葬花吟》。前者轻柔而忧伤,后者深沉而哀怨。串串富有色彩的音符,在河面漂流,在天空飞翔,既像涟漪中的涟漪,又像回声中的回声,④更像一支游走的箭,一下就射中我的心房,溅起几滴惆怅。
“每一只摇篮都在问我们——你来自何处
每一口棺椁都在问我们——你去往何方 ”
记不清是谁写的诗了。也许,离家不远的这条河,只是我们生命列车中的一个途经之处,可以略作流连,也有人就此下车。也许,对于有些人,在某些时候,这条河是一种抚慰; 而对于另一些人,在另一些时候, 它只是艰辛生活的一个支点、一个节点。
有来有去,有生有死。也许,对于人类,地球上任何值得眷恋的角落,都只是生命的一个驿站。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开头写车流马达,为写河提供了背景,来反衬河流的静谧美丽,是繁忙的生活后绝佳的休憩之地。
B. 文章用醉翁亭、随园等来类比自己有采莲河,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在内心深处把采莲河当作自己情感的寄托之地。
C. 采莲河成为打卡热地之后,有各种各样的人来这里休闲,演绎出各种生命的自然状态,也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失落。
D. 作者对卖菜的、摆地摊的人充满着同情,同时又为他们不怕吃苦、怜惜劳动成果的言行感到深深赞叹。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句子①引起下文,转入叙写负重的生活,与上文悠闲惬意的生活形成对比。
B. 句子②作者认为生动,主要是因为这位母亲虽然负重,但依然坚强自若的态度。
C. 句子③表现出卖鱼的妇女和上文卖菜人一样,都有着怜悯之心,节俭之行。
D. 句子④中的“箭”隐喻作者听到音乐后,感伤卖鱼老人的去世,引发生命思考。
8. 请结合第三节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采莲河的 (4分)
9. 文章结尾说“地球上任何值得眷恋的角落,都只是生命的一个驿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驿站”的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宋史》言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之初兴,范质、王溥犹有余憾。艺祖①首褒韩通,次表卫融, 以示意向。真、仁之世, 田锡、王禹、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荐绅知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呜呼!观哀、平之可以变而为东京,五代之可以变而为宋,则知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也。
人君御物之方,莫大乎抑浮止竞。宋自仁宗在位四十余年。虽所用或非其人而风俗醇厚好尚端方论世之士谓之君子道长。
《东轩笔录》:“王荆公秉政,更新天下之务,而宿望旧人议论不协,荆公遂选用新进,待以不次,故一时政事不日皆举,而两禁台阁内外要权莫非新进之士也。及出知江宁府,吕惠卿骤得政柄,有射羿之意。而一时之士见其得君,谓可以倾夺荆公,遂更朋附之,以兴大狱。寻荆公再召,邓绾反攻惠卿,惠卿自知不安,乃条列荆公兄弟之失数事面奏,上封惠卿所言以示荆公。故荆公表有云:‘忠不足以取信,故事事欲其自明;义不足以胜奸,故人人与之立敌。’盖谓是也。既而惠卿出亳州,荆公复相,承党人之后,平日肘腋尽去,而在者已不可信,可信者又才不足以任事, 当日唯与其子雱机谋,而雱又死,知道之难行也,于是慨然复求罢去,遂以使相再镇金陵,未期纳节。久之,得会灵观使。”其发明荆公情事,至为切当。
材料二: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而《大戴礼》言:“有人焉,容色辞气其入人甚愉,进退周旋其与人甚巧,其就人甚速,其叛人甚易。”迹荆公昔日之所信用者,不惟变士习、蠹民生,而己亦不飨其利。 《书》曰:“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为大臣者,可不以人心风俗为重哉!
(有删改)
注: ①艺祖:太祖或高祖的统称,文中指宋太祖。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虽所用A或非B其人C而风俗D醇厚E好尚端方F论世之士G谓之H君子道长。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荐绅,即缙绅,本是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B. 宿望,指有很高威望的人,这里的“宿”是指年老的、有经验的意思。
C. 狱,指罪状的意思, 与现代汉语“监狱”里的“狱”意思并不一样。
D. 去,是离开的意思,和“连峰去天不盈尺”句子中的“去”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作者认为宋朝靖康之变,仁人志士联合起来勤王,不惧牺牲,是因为朝廷(前朝)倡导正直的言论,消除了五代的丑陋风气。
B. 《东轩笔录》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破格任用刚提拔的新人,作为执政大臣没有重视人心风俗的转变。
C. 王安石复相后,先前变法的亲信不在了,王安石缺乏可以信任的有用之人,只能和自己的儿子王雱商议机密。
D. 王安石虽然再次请求罢官,但没有得到皇帝完全同意,仍然保持相位镇抚金陵,后来又担任了其他职务。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君御物之方,莫大乎抑浮止竞。(4分)
(2)迹荆公昔日之所信用者,不惟变士习、蠹民生,而己亦不飨其利。(4分)
14. 王安石复请罢相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忆山阳(其一)
赵 嘏①
家在枚皋②旧宅边,竹轩晴与楚波连。
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
城碍十洲烟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川。
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注: ①赵嘏:楚州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人,留寓长安多年。会昌末年或大中初年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②枚皋:西汉淮阴人,枚乘之子,善辞赋,诗人比之东方朔。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诗人家在古人旧宅边,屋外水竹相接,一片空碧互映,隐隐有清高不俗之意。
B. 荷香绕袖,清风拂柳,诗人横船弄笛,写景层次分明,动静交织,气韵流动。
C. “城碍” “寺临”如隔登仙之路,“花落猿啼”代指春尽肠断,道尽了羁旅乡愁。
D. 诗人触景生情,借用眼前的景物描绘出了理想中的家乡景色,色彩鲜艳绚丽。
16. 请简要分析诗人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家乡之美。(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多次借“月”衬情,用“ ”表达没有音乐只能凄惨离别之情,用“ ”渲染琵琶女弹奏后四周一片寂静的氛围。
(2)《过秦论》中,秦始皇凭借六代积累一统天下后,因陈胜起义就陷入“ ”的境地,连秦王子婴都被杀,其根本原因是“ ”。
(3)苏轼在《江城子·记梦》中“ , ”用夸张手法,将因无言更显千言万语的沉痛和置身梦境的无限凄凉跃然纸上。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应用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A ,全世界每3台新装机器人就有一台在中国。按照目前的增速,到2030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达到 1 400万台,远超其他国家。
B 正悄悄来临。每个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都将“消灭”1.6个制造业工作岗位,其中经济发展薄弱、缺乏专业技能、高失业率的地区更容易受到机器人普及的冲击。
对所有人来说,我们在享受机器人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防止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让 C , 让机器有人可控。在“机器换人”的大潮下, 传统工人可能会面临转岗,因为未来制造业更需要高技能的和复合型的产业工人,工厂的用工需求也将提高。①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预测表明,②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以上。可以预见,随着产业融合不断深入,智能制造业的不断加码,其对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增加,行业人才的学历素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分)
A
B
C
19. 文中第二段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①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②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 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③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20. 语段中加点的“她们”和“他们”,叙述视角不同,请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21. 语段中画线的语句很有特色,请试作分析。(3分)
22. 第②段中“荷花变成人了 ”一句中的问号很有表现力, 请简要分析。(3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 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 字。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B(3分)
解析:A.伊根并没有不认同;C.原文是“不再过多用脑”而非不使用脑力,也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富有深长意味的文化气息;D.原文无此说法。
2. B(3分)
解析: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3. D(3分)
解析:材料二观点是中国文坛要想再出“伟大”,作家就一定要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狂欢。其他三项不能凸显。
4. (1)发展创造能力;(2)提升智力水平; (3)锻炼语言表达; (4)丰富情绪体验; (5)与群体建立和谐关系。(每点1分,答出四点满分)
5. (1)富有意味深长的文化气息的作品;(2) 跳出现实生活圈子、具有新意的作品;(3) 在可理解范围之内又在日常推理与逻辑之外的作品(与生活相关又高于生活的作品);(4)激活大脑思维,让人浮想联翩的作品。(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答“要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保持个性色彩的作品”亦可。
6. C(3分)
解析:看不出作者的失落。
7. C(3分)
解析:节俭行为原文无依据。
8. (1)按季节顺序描写四季美景; (2)选择典型景物,如柳丝、小舟、鸥鸟等; (3)色彩鲜艳,有绿有红有白等;(4)有静有动,小舟摇过是动,河岸的树是静。(5)运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如躲清静的红嘴鸥。(每点 1 分,答出四点满分)
9. (1)采莲河给人休憩的空间(展现丰富的人间世象);(2)采莲河是艰辛生活的支点;(3)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这里,都是过客;(4)表达作者对生命有生有死的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10. CEF(3分)
11. D(3分)
解析:意思不同,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是距离的意思。
12. B(3分)
解析:失败原因表述不准确。
13. (1)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抑制浮华禁止攀比。(4分, 关键词:方,莫大乎,抑浮,止竞)
(2)我们探究王安石昔日所信任的人,不只是使士风变坏,毁坏了民生,但他自己也没有得到好处。 (4分, 关键词: 迹,士习,蠹,飨)
14. ①可信之人难当大事;②痛失爱子;③理想难以实现。(每点1分)
15. D(3分)
解析:并非触景生情,也不是眼前景物,“理想中的家乡景色,色彩鲜艳绚丽”错误,应为“想象中的家乡景色,风格清新,色彩明丽”。
16. ①家与西汉才子枚皋旧宅毗邻,人文环境优越;②四周柳风拂袖,水竹相连,自然环境美好;③荷香绕鞭柳,乘船风弄笛,生活游乐雅致。(每点2分)
17. (1)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6分)
18. A中国增长最快 B“机器换人”时代 C人有事可做(每空2分)
19. ①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预测/《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预测表明;②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每句2分。①删去“根据”或表明,②删去“以上”也可得分)
20. ①“她们”是第三人称视角,是全知(无限、上帝)视角,可以更客观地描述水生嫂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②“他们”是有限视角,是从水生嫂们的视角表述的,可以更好地表达水生嫂们认出自己丈夫的亲切激动和放松的心情,真实可感。(每点2分,其中视角1分,效果1分)
21. 使用比拟的手法,把人当做荷花写,形容游击队员们掩蔽得非常好,与荷花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表现出战士作战时聚精会神、一动不动、沉着冷静。(手法1分,分析2分)
22. 此处的问号表现水生嫂们的惊讶,真实细腻地表现水生嫂们看到水生的难以置信的心理,侧面衬托出战士们埋伏的隐蔽性。(心理1分,真实细腻效果1分,衬托1分)
23. 略(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