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1 16: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案
【教学目标】
1.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
2.描述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说出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
4.举例说出植物的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概念的能力。
6.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激发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教学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演示实验。
【教学难点】
1.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
2.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的释放。
【教学准备】
浸泡并萌发的黄豆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广口瓶、温度计、保温瓶、澄清石灰水,洗耳球、吸管、烧杯、清水,火柴、漏斗、玻璃弯管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请同学们说出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
师:1.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作用?
生:构建植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师:2. 有机物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被利用吗?
生:不能。有机物只有被分解,其中的能量才能被利用。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图片展示:
师:收获的小麦没有晒干,不久就会发热;萝卜在家里贮存久了就会空心。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三、学习新知,释疑解惑
(一)科学实验、构建概念
植物的呼吸作用虽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亲自做几个实验,就一定能揭开呼吸作用的奥秘。
实验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师:请大家深深的吸气,你吸进去的空气里面有什么?
生:氧气。
师:你们知道氧气有什么特点吗?氧气能燃烧吗?氧气支持燃烧吗?
生:氧气不能燃烧,但是氧气支持燃烧。
师:大家可以看到,两个广口瓶分别装的是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吸收氧气吗?怎么验证?
师:用燃烧的火柴分别放入两个广口瓶。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生:萌发的种子火柴熄灭,煮熟的种子火柴依然燃烧。黄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收了氧气。
实验二、种子萌发时产生二氧化碳。
1.趣味实验。
师:小贴士: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师:请同学们深深的呼气,你呼出了什么?
生:二氧化碳。
师:你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吗?试试就知道了。
师:两个试管内分别导入等量的石灰水,请两位同学上前,分别用洗耳球向一个试管内打气,另一个同学用吸管向试管内吹气,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生:吹起的试管石灰水变浑浊了,人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2.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师:种子的萌发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如果产生,怎样把气体排出来?
生:通过漏斗将清水导入广口瓶内。
请一名同学帮助完成实验,实验做完后,请同学分组讨论:
1.请说出演示实验中乙瓶的作用。
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萌发的种子石灰水变浑浊,煮熟的种子没有变浑浊。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了二氧化碳。
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师:演示实验,请一名同学观察并读出保温瓶的温度计的温度。
生:萌发的种子温度高,煮熟的种子温度低。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产生了热量。
请同学们总结:三个实验分别验证了什么?
生: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了能量。
师:种子萌发时产生了二氧化碳,释放了能量,来源于什么?
生:有机物。
师:有机物从哪里来?
生:来自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师:科学家还证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还产生了水。
师生:黄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师: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在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时我们学习了,细胞的两个能量转换器分别是什么?怎样进行能量转换。
生:叶绿体是贮存能量、线粒体是释放能量。
师:那么,呼吸作用的场所是哪里?
生:线粒体。
师:我们已经了解,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什么时间进行呼吸作用呢?白天还是晚上,或者……?
生:白天和晚上都进行呼吸作用。
师:那晒干的种子是活着的吗?也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吗?
生:晒干的种子是活着的,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
师:从公式看,呼吸作用对于种子萌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生:呼吸作用是分解了有机物,释放了能量,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能量。
师:这就是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些能量除了用于种子的萌发,还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比如:根对水分的吸收,光合作用等,但是大部分都散失了。
(二)比较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师: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 ,今天学习了呼吸作用,对照板书,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生:从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三)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干种子也能进行微弱的呼吸作用,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是否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呢?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请根据这一事实,小组内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实验过程,并表达出来。
师:用到植物的绿色部分时需要注意的是怎么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
生: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
(四)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2.在农业管理上哪些方法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呼吸,从而促进根部的吸收和植物的生长?
3.贮存蔬菜、水果、粮食时哪些措施可以延长贮存时间?
4.卧室内适宜放过多的花草吗?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本P49-50页,讨论并进行回答。
(五)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课堂展示:
1、植物在白天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在夜晚呢?
2、为什么总的结果依旧表现为向外界释放氧气?
3、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储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你知道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4、刚收获的小麦、水稻应该怎样贮藏呢?说说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实验,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植物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现象,让学生抓住现象,通过讨论,归纳植物呼吸作用的特点。
五、当堂检测:
1.白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B.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
C.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 D.都有可能
2.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使用有机肥料 B.大量使用无机肥料
C.大量浇水 D.中耕松土
3.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只在叶片中 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
C.只在根系中 D.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4.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 B.只在光下
C.在白天和黑夜 D.只在晚上
5.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