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0 20: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学习目标:
1、知道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理解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
2、通过学习,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
要点精讲
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2.城市化
3.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要点一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概念解释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2.人口增长
材料: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政局稳定等
3.劳动力结构变化
英国劳动力构成示意图
行业结构变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劳动力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从产业方面看,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乡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工农业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从职业方面看,是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化,低层次体力劳动者向高层次体力劳动者转化,低层次脑力劳动者向高层次脑力劳动者转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加速了上述转移和转化过程。
工业革命促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3.劳动力结构变化
材料:电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面貌,给人类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诸如此类的技术革新,在给所有家庭成员带来舒适和闲暇的同时,解放了妇女,改变了妇女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及在家庭中的地位。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工业革命使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
4.大众教育
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中等教育--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1802年)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目的:为了工业化的需要。
作用:大众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要点二 城市化
5.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英国城市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
城市
1750年
1851年
1870年
工业革命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资技术基础和其他必须的条件,推动了城市化;同时,城市化又与工业化密切联系、并行发展。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5.城市化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一份调查报告描述英国城镇:“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1850年的巴黎街道狭窄而幽暗,许多居民区都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
材料二:1890年英国通过《住房与城市规划法》责成地方政府关闭潮湿的地下室 ,拆毁不透气的房屋… …在伦敦有10万个租户住在由国家建造的清洁卫生的住室里。——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城市的环境开始受到重视并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要点三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6.环境污染
材料: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
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
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
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英】阿萨·勃里格斯 《英国社会史》
材料:附近的酿酒作坊、硝皮作坊、洗染作坊和其他工厂污染了河水,使空气中浓烈的人畜便溺气味之外又增加了污染的气味。市区烟囱林立,吐出带硫磺味的农浊黑烟。人们疾病丛生。——(美)克莱顿·罗伯茨 《英国史》
1952年伦敦因大雾陷入漆黑
废弃物污染
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7.贫富分化加剧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工人……生活愈加贫困。例如工人每天要劳动15到16个小时……没有星期天等节假日,工资却少得可怜,难以维持一日三餐……工人子女的生活同样悲惨,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甚至六七岁就被迫给资本家当童工,任其宰割。——纪录片《马克思主义诞生》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吃肉是富人才能享受的奢侈生活,工人只有在星期天才可能吃到一点肉。在利物浦市,全市人口中有五分之一即45000多人,居住在狭窄,阴暗,潮湿,空气不流通的地下室里。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却难以糊口。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知识拓展
19 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过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结合材料理解狄更斯描述的那个时代,并对照现实生活的感受,分享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认识:工业革命具有双重性,是把双刃剑,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使物质生活更丰富。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的不公平现象。
启示:我们应该在大力发展科技、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课堂小结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社会发展
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大众教育的发展
城市化
有益的变化
社会矛盾激化
环境污染
有害的变化
直击中考
1.(2023·海南·16)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识字,到1850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这种变化根源于欧洲(  )
A.识字人口比例扩大 B.人口结构的变化
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资本主义的发展
2.(2023·四川德阳·11)1888年6月,英国一篇报道讲述:在伦敦东区的一家火柴厂,女工们不但收入微薄,而且她们还会因为说话过多、未经允许上厕所等原因被罚扣工资,而火柴厂的股东们却获得了巨额分红。作为个案,这篇报道可以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B.工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
C.贫富分化问题日趋严重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D
C
直击中考
3.(2022·山东日照·19)1870年,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电力照明已经普及 B.城市化进展显著加快
C.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D.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
4.(2022·江苏连云港·34)19世纪中后期,英国孩子们在城市的垃圾堆上玩耍,有钱人在污浊不堪的泰晤士河上乘坐汽船游览。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殖民扩张的进程 B.光荣革命的发生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经济危机的爆发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