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10月7日,以色列军方证实,当天20多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进入以色列境内,与以军发生冲突。另据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当天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采取新一轮军事行动。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背景原因
(一)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从1870年到1913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由原来的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德国由原来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国则由原来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英国占有了最大份额的殖民地,德国则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寻找同盟者,……于是在欧洲逐步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项目 英 美 德 法
1870年世界工业产值占比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产值占比 3 1 2 4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5 4 2
一、背景原因
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
(二)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目的)
国家 目的
德国 取代英国的位置,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的日耳曼帝国
奥匈帝国 占领巴尔干,取得亚得里亚海、爱琴海的出口,扩大成三元帝国
英国 保住老牌帝国的地位,打败德国,夺取更多殖民地,在近东肢解奥斯曼帝国
法国 为普法战争雪耻,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夺取德国萨尔区的殖民地,重新成为欧洲霸主
沙俄 毁德国和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势力,建立“大斯拉夫帝国”
一、背景原因
一、背景原因
(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疯狂扩军备战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意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世界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1.目的:
夺取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
奥匈
德
意
英
法
俄
1879年同盟条约
1882年意加入德奥集团
1904年英法签定协约
1907年英俄签定协约
1892年法俄签定军事协定
三
国
同
盟
三
国协
约
两
大
军
事
集
团
的
形
成
一、背景原因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
1905年,英国开始制造一种新型的无畏战舰,它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战舰。德国知道这一消息后,把原计划修造的大军舰一律改为制造无畏舰。而英国则决定,德国每制造一舰军舰,自己就要添造两艘。英国制造无畏舰12艘,超过了德国的9艘。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意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世界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一、背景原因
(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疯狂扩军备战
1.目的:
夺取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
2.形成:
三国同盟 德、奥、意(1882年)
三国协约 英、法、俄(20世纪初)
3.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4.影响:
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一战
一、背景原因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矛盾集中点),只等一粒火星将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1913年,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狂妄宣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
巴尔干半岛——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杂:历史上阿拉伯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过那里,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象,矛盾重重。
3.大国争夺:19世纪以后,列强插手、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小规模战争不断,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4.奥匈帝国图谋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一、背景原因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德皇威廉二世
一、背景原因
(四)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斐迪南大公夫妇离开萨拉热窝市政厅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献身的爱国青年 ”
普林西普在被审判时陈述道:“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个人英雄主义?
一方面,普林西普的行为对塞尔维亚来说是维护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行为;
另一方面,对人类历史和社会来讲,他的行为是带有恐怖行为的色彩,是一种民族复仇行动,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恐怖活动的发生。
一、背景原因
(一)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二)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目的)
(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疯狂扩军备战
(四)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索)
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
——斯蒂芬·范·艾佛拉 《战争的原因》
炮弹飞向他们,他们迎向炮弹,在那个狂热的年代,几乎每一个人都期待过战争。
——皮特· 恩格伦《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二、进程
(一)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欧洲战场形成的三条战线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南线:巴尔干半岛
俄
德、奥
德
英法
奥匈
塞尔维亚
二、进程
交战双方:协约国、同盟国
战场:欧洲战场、非洲战场、亚洲战场
主要战线:东线、西线和南线
马恩河
二、进程
(二)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
时间:1914年9月
交战双方:英法联军、德军
结果:德军撤退,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之后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凡尔登
二、进程
(三)第二阶段(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时间:1916年2-12月
交战双方:法军、德军
概况:德军出动飞机、飞艇、毒气弹
结果:宣告德军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军投降计划的破产,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和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前后的战场
1916年,德、法两国在凡尔登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了“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二、进程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二、进程
(四)第三阶段:
1.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
2.中国也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4月2日,威尔逊总统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们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青岛即将被派往法国的劳工
1918年11月11日,法国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福煦车厢里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五)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
二、进程
德国在福煦车厢签署停战协定
时间 战况
1914年爆发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德法马恩河战役,德军“速决战”破产;
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1915—1916年 1916年,西线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
1916年,英德日德兰海战
1917年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
1918年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失败
二、进程
三、性质、特点、影响
材料:这次战争不是出于思想上的纠纷,也不是为了争夺边境的几个小地方。我认为只能用“力量过剩”来解释,也就是说,战前四十年和平时期积聚起的内部力量,它必然要发泄出来。每个国家都突然之间有了一种想要使自己强大的情感,可恰恰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这种情感。每个国家想从别国得到更多的财富,可是这些国家也想从别国得到财富。
—— 斯特凡·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德国:抢占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英国:确保霸主地位,掠夺更多殖民地
法国:争做欧洲大陆的霸主
美国:捞取战利品,瓜分殖民利益
塞尔维亚:争取民族独立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材料:英国下属的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南非都在1914年8月跟随英国加入了战争。非洲人和印度人被征召入伍去为欧洲人的事业作战,许多人命丧沙场。100万印度人参加了协约国一方的作战,其中很多人被派往非洲和中东战场。法国从自己的殖民地,主要是西非和北非,征召了60多万人。200多万非洲人或者应召入伍,或者充当劳工;约10%的人没能活下来。
——《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1914—1918》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战火燃遍欧亚非三洲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损失重
三、性质、特点、影响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一)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世界经济遭受沉重破坏
三、性质、特点、影响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英国……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世界经济史》
(二)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三、性质、特点、影响
材料: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中国的五四运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性质、特点、影响
材料:欧洲已经被破坏得满目疮痍,经济萧条,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一个欧洲之外的强权已经崛起,在欧洲的大国中间称霸,控制了世界。
——皮特· 恩格伦《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四)美、日开始崛起,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性质、特点、影响
毒气
飞机
飞艇
坦克
潜艇
新式武器
(五)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
三、性质、特点、影响
(六)对中国:
1.巴黎和会引发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发展。
3.日本对中国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三、性质、特点、影响
五四运动
四、认识
阵亡者的墓地遍布欧洲大陆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回忆战争,我们纪念战争,不是为了歌颂战争,粉饰战争,美化战争。恰恰相反,我们回忆战争,是为了寻找战争的根源,吸取战争的教训,从而遏制战争,维护和平。
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可以为我们认识和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毛元佑《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盘点》
1.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善用科技以造福人类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
1914-1918年
重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1917年,美国、中国_____________,俄国__________
加入协约国一方
退出一战
结果:
同盟国失败
影响: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性质: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