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0 20: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宁教我负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负我。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解读,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
2、结合史料,理解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大大小小的割据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经济凋敝,人口锐减,只有消灭其他势力,实现统一,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才能够改变这一局面。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材料一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材料二 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u)……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材料三 负污辱之名,……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屯田措施,重视农业
人才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曹操势力逐步强大
结合材料,概括曹操势力逐步强大的原因。
一、官渡之战
2、概况
时间
结果
特点
影响
结合教材和视频,梳理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
一、官渡之战
2、概况
时间
结果
特点
影响
200年
曹操胜,袁绍败
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诸葛亮《隆中对》
曹操、孙权、刘备
三顾茅庐
二、赤壁之战
时间
结果
特点
影响
背景
曹操失败
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公元208年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双方
曹操 孙刘联军
材料一 沮授说绍云:“……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弗能用。   ——《三国志》
材料二 亮(诸葛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惫,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三 然观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周瑜传》
材料四 曹操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北伐乌桓获大胜之后,骄傲情绪很重……一把火,把他统一中国的迷梦彻底摧毁 。
——张作耀《曹操传》
结合材料,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官渡之战: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屯田措施,重视农业。人才上,重用人才;军事上,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赤壁之战:北方官兵,不习水战,水土不服;战术失误;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攻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20年
221年
229年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蜀(汉)

曹丕
三、三国鼎立
2、三国建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州牧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3、三国的经济发展
2、孙吴:
1、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3、蜀汉: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西南地区发展
翻车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当代文学家·鲁迅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同时代的评论家许劭


如何评价曹操?

评价历史人物:
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叁·鼎立局面之成——三国鼎立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推动了 历史进步。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课堂小结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三国鼎立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魏国
蜀国
吴国
曹操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课堂检测
1.《三国志》卷一《武帝纪》中这样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材料中描述的是赤壁之战的(  )
A.原因 B.结果 C.影响 D.评价
2.唐代诗人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赞扬了一位历史人物的功绩和才德。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周瑜 B.司马懿 C.诸葛亮 D.王猛
B
C
3.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事件直接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4.《后汉书 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大约发生于公元前2世纪
B.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
D.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课堂检测
A
C
课堂检测
5.官渡之战后,曹操创作《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者“壮心”指(  )
A.消灭袁绍,统一黄河流域 B.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C.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政权 D.创建了三国,促进了民族交融
6.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以下战役中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B
B
7.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如图所示为(  )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课堂检测
C
8.赤壁之战作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叙述。据此可以确定的是(  )
A.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失败 B.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统帅
C.瘟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三足鼎立局面由此形成
叙述 出处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后汉书.献帝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魏书.武常纪》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引军北还。 《资治通鉴》
A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9.曹操在历史中是充满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览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武帝纪》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曹操的评价态度。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所学进行说明。
态度:持赞扬态度,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能严明法度,任用人才,不念旧恶,运筹帷幄,军事能力强。
观点:认同。理由:曹操实行屯田制发展经济,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统一北方,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确称得上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材料二 曹操的形象,从唐朝以前的超世之杰演变为南宋以后的欺世好趣,主要的原因乃是正统观念作祟。其实,正统观念是为历代王朝推行封建统治服务的,其所谓是非则以对当时的形象的统治集团是否有利为准绳。因此,当初陈寿以曹魏为正统,后来《四库全书总目》对陈寿的批判,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
课堂检测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宋以后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变化:形象从超世之杰演变为欺世奸雄。原因:正统观念的变化。
材料三 作为历史学工作者,以《三国志》为圭臬;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更熟悉的是《三国演义》。既然历史文献《三国志》和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可以并为瑰宝地长久流传,那么历史上的超世之杰和文学艺术中的欺世奸雄这两张不同的脸谱也还会在曹操身上继续存。
——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
(3)综上材料,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人物本身的功绩和缺点;历史大背景下的正统观念变化;民间传播的影响等。
课堂检测
10.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刀光剑影,精彩纷呈。
【割据混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课堂检测
(1)写出与图1、图2相关的古代战役名称。两次战役有何共同特点。
图1:官渡之战;图2:赤壁之战。特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课堂检测
【英雄辈出】如图所示
(2)根据成语或典故、诗词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
①带领张飞、关羽三顾茅庐的是    。
②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是    。
③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指    。
④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
(3)写出图3示意图中A政权的名称和建立时间
①带领张飞、关羽三顾茅庐的是  刘备 。
②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是  曹操 。
③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指  孙权 。
④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诸葛亮
 A:魏;时间:公元220年。
【历史影响】
材料二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4)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一观点。
三国鼎立形成,实现了局部的统一,减少了割据混战,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快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所以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课堂检测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 隐公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朝政治中是如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