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0 21: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长得帅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
古代有个人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什么叫颜值也无法拯救的人生
导入新课




七年级上册第16课
课程标准: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制作:黎燕琳
汉末军阀多混战

“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
根据材料,概括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
蝗灾造成粮食短缺
饥民
瘟疫导致人口减少
背景
“欲收山泽之命,得精兵数千人,乃引兵与太祖会黎阳,以讨袁谭、袁尚”。——《三国志》
州牧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国家战乱不断
公元199年的东汉局势
吕布、公孙瓒、袁术死,群雄混战成了袁曹对决
曹操和袁绍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域和资源上
控制了中原地区,也占据了黄河流域的要冲
控制冀州、青州、幽州等地,拥有北方广阔的土地和人口
政治和权力上
曹操
袁绍
以保护汉室为名,实则想要推翻曹操,并以自己为首领,来组织诸侯联盟
以挟天子令诸侯为名,实则控制了汉帝刘协,并以其为傀儡,来颁布诏令和调动兵马
人才和声望上
人才与曹操有深厚的感情和忠诚的信任;多次打败强敌,受到天下人的敬畏和赞誉
文臣与袁绍关系不够密切和和谐;袁绍的声望相比之下显得不够出色和突出
在长期的摩擦和争斗中,逐渐积累和爆发
公元200年
兵力:约10万
兵力:约1万
夜袭乌巢,烧毁袁家粮草
曹操
袁绍
战争结果:
曹操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为曹操之后
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曹操的发家史
“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荀彧
获取民心
以天子名义号令诸侯的大略
以汉献帝为饵,匡扶汉室为己任,吸引天下人才的大德
政治战略: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战时为兵,不战为民,自立更生,保障军队所需供给,解决长途遥远所带来的物资供给问题。
经济文化建设:屯田和唯才是举
赤壁鏖战展智谋

曹操统一北方后,很快就带大军南下,刘备和孙权组成联军,和曹操隔江相对。
刘备
样貌:奇人异貌,与众不同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身高约1米73,手臂很长,可达膝盖,耳垂很大,自己都能瞅见
家世:名贵实贫,出身低微
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性格:少年老成,令人心折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贵人:飞龙在天,贵人当先
刘元起(刘备的族叔)、张世平、苏双(大商人)、公孙瓒
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尊称为“武侯”。他出生于181年,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和文学家。
三顾茅庐
“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也是东吴的奠基人。他出生于一个豪门之家,父亲是豫州牧孙坚,兄长是吴国创始人孙策。孙权在家族中排行第二,自幼聪慧好学,学习经史子集,擅长诗词歌赋,受到家庭和周围人的赞赏。
重视文化艺术,文治武功并重
招揽人才,提拔得当
重老成持重的臣子,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
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为北方人不熟水性,因此将战船首尾相接结为一体,有利于操练士兵
曹操 孙刘联盟
曹操战败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为何曹操战败?
①兵种劣势
②瘟疫蔓延。北方士卒便开始频繁的腹泻呕吐
③兵力夸张。曹操大军应该在15万左右,孙刘联军在8万左右
④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⑤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
共同点
①以弱对强且以弱胜强
②运用火攻,奠定胜局
③主帅麻痹大意,轻敌犯错
天下三分向统一

以曹操为首的曹魏,以孙权为首的孙吴,以及刘备为首的蜀汉开启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奉行重农抑商之道,重视农业生产与人口增长
招募民夫在许昌周围屯田耕地,当年收获一百多万斛谷物
蜀国的成都丝织业发达,盛产丝绸锦缎,当时是世上无二的稀有商品
吴国利用河流水系拓展经营,与南方众多的蛮夷部族进行贸易获得大量珍珠、羽毛、瑁、翡翠等物资
三国经济的发展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吴国船只
结合课本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措施 影响

蜀汉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屯田,大力兴修水利
发展商业,改善民族关系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到达夷洲
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并发展
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发展海外贸易,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公元229年农历4月13日,孙权在武昌登基称帝(现在的鄂州市),昭告天下,改元黄龙。
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结束了东汉以来众多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为以后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国时期是历史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最后西晋统一,由多到三,由三到一,是一个由乱到治、由分到整的一个过程。三国政权都相对独立化、稳固化之后,本身是对汉末时期的一种改变,局部经济有了开发和发展,社会相对局部稳定。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