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记叙的线索

文档属性

名称 写作——记叙的线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07 20: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写作——记叙的线索一、什么是线索 记叙的线索是指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人、事、物、情感等。二、记叙文的线索形式(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3)以事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6)以某一问题为线索(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

1、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 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3、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4、以一事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5、以一物为线索。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物件。如《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册)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物”还指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一文。其中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既指爸爸栽植的花花草草,也指爸爸的生命。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生命生命》一文,该文以“我”对蜜蜂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厌烦地赶走→没有耐心地拍打→内疚地观察→由衷地敬佩。 又如《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憎恶、讨厌→敬重、爱戴。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如《驿路梨花》一文以“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引起悬念,又围绕着“谁是主人?”这个问题分两层来回答。第一个层次误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老人回答“我不是房子的主人”,从而引出哈尼小姑娘;另一层次由哈尼小姑娘引出解放军盖茅屋,两个层次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巧妙地回答了“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8、线索除了主线和副线的区别外,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
如《藤野先生》(八年级下册)一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属于明线;另一条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属于暗线。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三、线索的作用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 ”、“ ”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五、例文欣赏 这不是一个童话
这不是一个童话。
一天晚上,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全神贯注地做着作业,电灯突然灭了,房里一片漆黑。我急得要哭,今天的作业特别多,我完成的还不到一半呢。这时,妈妈摸进了屋子,轻轻地问:“孩子,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完成还不到一半,停电了怎么办?”我没好气地回答,“我们家里有没有蜡烛呀,快拿给我!”“没有,我们家一直用电灯。”妈妈不安地回答。我泄气地倒在床上,眼泪在眼眶里打着滚儿。看着我着急的样子,妈妈叹息地出去了。
忽然,我听到了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不大一会儿,门前亮了起来,妈妈一手托着旧时用过的煤油灯,一手扶着墙,颤巍巍地走了进来,那微弱的等光照在她脸上,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孩子,快起来做作业吧,可别耽误了功课,都怪我,没有准备好蜡烛,这是我们家以前的煤油灯,光线暗了点,委屈你了。”妈妈缓缓地说,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显得更深了,那双老花眼闪烁着灰黄的光芒。盯着这盏在微微晚风中摇曳的昏黄的冒着黑烟的煤油灯,好一会儿,转过头来亲切地对我说:“你爸爸年轻时,就是在这灯下认字的。”
“爸爸就是在这盏煤油灯下识字、读书,脱掉文盲的帽子,这是真的?”
“孩子,妈妈什么时候骗过你。”
“这简直是一个童话!”我脱口失声地自语道。
“这不是童话,这是真的。”爸爸听到我们的谈话,从里间走了出来,在昏黄的灯光中晃动着高大的身影。“那时刚解放,苦日子熬到头,各方面还是很困难,党和政府从根本上为农民着想,大规模进行扫除文盲,乡村都有夜校,我就是自个儿拿着煤油灯上夜校的。一双结满茧子的手,一笔一画地学写‘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已能看报纸杂志,读懂《毛泽东选集》了。”爸爸的声音充满了自豪。
“孩子,你真幸运,你是伴着光明出世的,你出生时,村里已经有了电灯了。”爸爸又深情地对我说,说也凑巧,爸爸说到这里,电灯突然亮了。在明亮的灯光中,我默默地端详着爸爸妈妈,他们似乎年轻了,脸上皱纹少了许多。
“孩子,跟着党走,日子越过越红火,咱家承包的柑橘今年长势大好,明年收成后报台大彩电!”爸爸微笑着对我说。我那高兴的劲儿甭提了,因为我家电器购置了不少,单缺彩色电视机,明年买一台,这根本不是童话。 “孩子,继续做作业吧,知识是真正的财富,要先富脑袋,才能富口袋啊!”爸爸一边像藏传家宝似的把煤油灯轻轻放在壁橱里,一边幽默地对我说,“我是学了《柑橘栽培与管理》这本书,把知识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柑橘才获得好收成的。”我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作业做完了,我静处在明亮的灯光中,安闲而舒适,但我只觉得:煤油灯的光芒比电灯光还要亮,爸爸在煤油灯下学写“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这几个字时全神贯注的神情,永远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昏黄而又明亮的煤油灯,我将在你的照耀下,写最新最美的诗篇,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更不是一个童话。
五、大显身手 1、生活中,总有些人或物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想念。请以“想念”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2、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春天又一次来到我们身边。请以《今年春天我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作文开头的技巧:一、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您是温暖的太阳,无微不至地呵护我;您是巨大的避风港,无私地为我挡风避雨;而有时,您却又是严厉无比的老师,“不近人情”的教训我。哦,您就是我亲爱的母亲!
妈妈,请允许我斗胆地在此对您“细读”一番,好吗?(《读 您,我的 母 亲》)二、打开记忆,引发思绪 往事如老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着,一张张黑白的胶片,一个个定格的瞬间。很多声景已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逝,但那一幕却是我心底永远的亲切的怀恋。(《亲切的怀恋》)三、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深夜,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屋里。周围很静,仿佛一切都沉睡在梦中,就连空气也像凝结了似的,只有床头的小闹钟不知疲倦地“滴答滴答”地响着,令人感到烦躁。《烦恼的一天》四、广泛引用,多姿多彩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我喜欢用我的视线去扫描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我的视线 》)五、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啪”,刚走进巷口,大老远就听到摔杯子的声音,我的心不禁一紧,急忙朝家里跑去。迎面碰到了邻居,从她的眼神我就知道——是我家又出事了!(《记住这一天》)
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掌声又想起来》)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我眼中的色彩虽然各种各样,但都绚丽无比。它们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眼中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