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1 11:0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出塞》教案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以“1+x”阅读理念为指导,组串式整合诗词内容,迁移式积累诗词名句,浸润式渗透诗词文化。
3.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方法】
组串式语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开启单元学习
1.情境创设。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回首我们这个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发展繁荣,是因为一代代爱国人士心中坚守着“家国情怀”。你还记得宁愿牺牲也不出卖秘密的刘胡兰吗?你还记得电影《长津湖》中在冰雪战场的志愿军战士吗?你还记得井冈山上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的朱德吗?你是否还记得八角楼上毛主席在寒冬的深夜里思考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吗?
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咱们班级要举办一场“感动中国 百年人物”主题展览,铭记爱国人物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
同学们转过身,往后面看,本次主题展板已经在制作好了,让我们通过第七单元的学习,推荐爱国人物,为他们制作海报,办好这次展览。
2.单元概览。
(1)快速阅读。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里有边关将士,有女诗人有少年周恩来,还有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他们能不能登上本次展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对单元课文再来一次大扫描。
(2)读后交流。
3.引出单元主题、任务主题。
出示单元篇章页。是啊,他们的事迹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爱国人物;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世界里,闪耀着无一篇又一篇的爱国诗作,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诗三首》,一起去“追寻,诗人笔下的爱国情”(齐读)。
二、学习任务一:读一读爱国诗
1.初读《古诗三首》,读正确。
指名读,正音,评价。
2.再读《古诗三首》,读好停顿。
3.比较发现。这三首都是爱国诗,前两首跟最后一首有什么不一样?
唐朝的——宋朝的:朝代不同
男诗人——女诗人:作者不同
七言的——五言的:字数也不一样
边塞诗——巾帼誓言:诗类型也不一样。像《出塞》和《凉州词》这样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关战士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板贴)。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则是抒发了女诗人的爱国情怀。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边塞诗第一首《出塞》,去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爱国情。
三、学习任务二:找一找爱国情
1.揭题,解题。
2.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借助课文的注释和插图,再读一读这首诗,读完一句想一想它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游戏检查理解。
(1)看图猜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图片出示“明月边关图”你能看着图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2)请你做判断——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万里长征”是指战士们长途跋涉一万里到边关作战。请用手势表示。哪不对了?“万里长征”说明什么?
(3)听话猜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听老师描述:要是能有像李广这样英勇善战的将军驻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入侵我们的家园了。
4.寻找诗词中的“爱国情”。
明确学习任务。这是一首爱国诗,短短四句话,28个字,读着读着,诗句中有没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边关战士赤子心、爱国情?找到一处就画一颗红星做记号。
(1)秦时明月汉时关
学生交流。
师点拨引导:有战争就要有人保家卫国,他们就是这群边关将士。
补充资料——时间轴。让我们推开历史的时间轴,从秦到汉,到晋,再到隋,最后到王昌龄的唐朝,前后一共经历将近1000年的时光。
想象一下,在这将近1000年的时光里,朝代换了一个又一个,是什么支撑着每个朝代的将士们去守卫边关?
指名读,你读出时间的久远。你读出了战士们的坚守。齐读。
(2)万里长征人未还
追问:我们不禁要问,战士们难道不想家,不想念家里的父母妻儿,亲朋好友吗?
补充资料: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普通人,我们很难想象古时候在边关,
在边关的战场到底发生了什么?老师给大家补充两段文字,相信能给同学们带去更多的感动。
从秦始皇修建长城开始,由秦至汉,再到唐朝,边塞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无数战士万里长征,远赴边关,保家卫国。
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时,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阅读资料,同桌讨论,谈感受。
小结:“万里长征人未还”不是不想回,是不能回,不愿回,甚至是永远也回不来了啊。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都留在了遥远的边关,这份赤子心、爱国情怎能不叫人感动。
配乐朗读一二两句。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渴望胜利,誓守边关)
补充飞将军李广的资料。评价人物:读了这则材料,李广是一位( )的将军。
借助句式深入交流:要是龙城飞将在,胡人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是龙城飞将在,边关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是龙城飞将在,国家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战争频繁的边关,战士们深情呼唤——龙城飞将,其实就是呼唤——和平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士们深切渴望——龙城飞将,其实就是渴望——胜利
俗话说“三军易得,良将难求。”如果没有朝廷没有像李广这样英雄善战的将军来驻守边关,你觉得边关将士们会退伍回家,弃边关于不顾吗?
这里的哪个词最能让你体会到战士们的决心?不教,不教,不教。
在这份热切的期盼中,在这份坚定的决心里,我们强烈感受到了边关将士们浓浓的爱国情。指名读,齐读。
5.朗读,背诵。
同学们,短短四行诗,28个字,但字字句句都跳跃着边关战士的赤子心、
涌动着边关战士的爱国情,可歌可泣,感人至深。让我们通过朗读,像英雄们致敬。读整首诗
他们的赤子心、爱国情与这皎洁的明月、雄伟的边关一样永远不朽。再读。
朗读着,感动着,相信这份爱国情已深深地印在同学们心里,一起来背诵。
四、学习任务三:评一评爱国心
1.交流爱国边塞诗。在中国的诗词海洋里,像这样的爱国边塞诗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前肯定也收集了不少,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继续追寻诗人笔下的爱国情。
2.讨论,评价人物。
①问题一:边关将士不是一个人,这一群人能登上本次主题展吗?
问题二:人物人物,都是才能杰出或声望卓著的人,而边关将士都是普通人,甚至很多人来年名字都没有,能登上本次主题展吗?
②学生交流
③同桌合作,撰写人物评论。
3.小结:这样一群英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老师也写了一句话,虽然他们籍籍无名,默默无闻,但筑起了边关的钢铁长城。让我们把这张海报粘贴到展板上去。
4.结课: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另外两首古诗,继续“追寻,诗人笔下的爱国情。”
板书设计:
出塞
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