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22: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重点:
感知词人形象,理解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难点:
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考点:
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赏析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至背诵,体味诗词含义。
2.理解全词主旨。
3.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
1.同学们,请你回忆之前学过的辛弃疾的词作,简单介绍他的生平。
2.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再次朗读,读准节奏。三次朗读,读懂含义(翻译)。
3.分别找出描写现实之境和想象之境的词句,用自己的话分别概述其内容。
4.文有“文眼”,词有“词眼”,整首词都围绕着哪个字来写,请找出。并说出围绕其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5.通过学习本首词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树立爱国意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诗人,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他既有经邦济世之才,又有廓清天下之志,个人经历,颇富传奇色彩,词作充满爱国豪情和英雄气概,嬉笑怒骂,皆成妙笔。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来激励友人的壮词。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打击。
“破阵子”——词牌名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标题
写作
雄壮的词
题目的意思: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醉酒后,我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了响彻号角、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在军营里,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各种乐器演奏着悲壮粗犷的战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上片:
追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利箭射出,弓弦就像震雷一样响。本想完成君王统一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和死后的美名。可惜呀,现在已白发丛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下片:
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内容理解:用醉酒中“挑灯看剑”的动作和神态,表现词人念念不忘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梦回”二字表明以下描写的场景不过是词人重拾旧梦。
作用:
写挑灯看剑,梦听吹角的活动,将现实和梦境结合在一起。
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作用:
写军营里分食牛肉,听奏乐声的火热场面,突出表现豪迈热烈的军营氛围,烘托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精神。
画面: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 从炼字角度
“分”写出军营里分食牛肉的热烈场面。“翻”:弹奏,写出战歌嘹亮、乐器奏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豪迈热烈的军营氛围,烘托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精神。
2.修辞赏析
(1)对偶,“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句式整齐,音律和谐。表现了表现豪迈热烈的军营氛围,烘托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精神。
(2)借代,用“八百里”代牛,用“五十弦”代乐器,文笔简练,内涵丰富。表现豪迈热烈的军营氛围,烘托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精神。
赏析“沙场秋点兵”:
(1)画面:在寒冷肃杀的秋天,将士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豪气满怀检阅军队。
(2)赏析:五个字紧凑有力、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
赏析“沙场秋点兵”:
(3)炼字:
“秋”:点明阅兵的季节,又为战士出征渲染了肃杀的气氛。
“点”:检阅,刻画了一个立马阵前、点兵布阵的将军形象,突出了军队雄壮威武的阵容。
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通过叙述哪些事情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1、醉酒后灯下看宝剑,梦中听号角,分麾犒劳士兵,听士兵演奏战歌,沙场检阅军队。
2、对昔日难忘的军旅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词人渴望重返战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修辞角度: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侧面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表达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
(1)画面: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利箭射出,弓弦就像雷一样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炼字 “了却”,有“了结”之意,
“天下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可怜白发生!
赏析
修辞:对比的修辞,与前文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形成巨大反差+情感
炼字:“可怜”一词使作者的感情从豪壮陡然转为悲壮,结构上由梦境转为现实+情感
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之情。
说说这首词的风格。(婉约还是豪放?)
豪放雄壮
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如何理解“赋壮词”的“壮”?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赏析。
1.内容上:写看宝剑,听号角声,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战场点兵,战场作战,都是极其雄壮的事。
2.感情上:表达的是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语言风格上:壮丽而不纤巧。“分”“翻”两个动词,动感强烈有力烘托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和豪迈的气概。
上片 现实挑灯看剑
追忆军旅生活
下片 想象中战斗场面
现实白发生
吹角连营
分食牛肉
演奏军乐
沙场点兵
豪情满怀
威武雄壮
紧张有序
紧张激烈
战马飞驰
弯弓射箭
描绘出一位冲锋陷阵、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人物形象
昔日雄姿英发、驰骋沙场、气概豪迈,今日忧虑国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而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失意的将军形象。
主旨:
表达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之情。
(1)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塞下秋景:寒冷、萧瑟荒凉、戒备森严。
打猎:壮观、雄壮。
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 三首词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渴望建功立业、思乡,忧国。
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渴望被重用
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
的悲愤抑郁之情。
内容课题
写景或叙事
抒情
总体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塞下秋景:
寒冷萧瑟、荒凉
渴望建功立业、思乡,忧国
打猎:
雄壮开阔
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渴望被重用
回忆军旅生活:
豪放激烈、
具有英雄气概
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报国无门、壮志未酬
相同:
感情,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不同
基础题:
1.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辛弃疾颇具武才,年轻时曾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朝廷却不重用他,赋闲渐老的他难以驰骋疆场,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凝视长剑,梦回沙场,聊以抒发杀敌报国之志。
3.这首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的再现紧张激
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中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表达自己想
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拓展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链接题:
1.从“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中找出一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绘“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赋壮词”的“壮”?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醉里挑灯看剑你好!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C “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 “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