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23:11:08

文档简介

2023一2024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21题,每小题3分)
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A.“受传统‘发乎情、止乎礼'诗歌教义的影响,古代诗人通常会把大海作为普通景物来观赏”张冠
李戴,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古代诗人通常会把大海作为普通景物来观赏,是受到儒道自然观的影响,而不
是受传统“发乎情、止乎礼”诗歌教义的影响。C.“它以气势恢宏的力量感来取代柔软的心灵感受”曲解文意,
材料一第四段说“惠特曼笔下哪怕是描写爱情这样柔软的心灵感受,也要使用充满力量感的大海作为背景环
境”,充满力量的大海是作为背景环境,而不是以力量感来取代柔软的心灵感受。D.“超越了郭沫若等人的诗
歌成就”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将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与郭沫若等人的诗歌进行比较;另外,“超越”一
词错误,通常是后者超越前者,梁启超的诗歌早于郭沫若的诗歌,不存在“超越”一说。
2.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A.“认为‘五四'时代精神是从惠特曼诗歌中汲取的养分”张冠李戴。由材料一第一段“惠特曼海
洋诗的风格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中提及海洋时的情感”,末段“惠特曼诗中充满激情的大海促使了郭沫若海洋
诗发生这种从节制、敬畏到创造、征服的情感转变”等论述可知,从惠特曼诗歌中汲取养分的,是中国现代海洋
诗歌的情感和精神,而不是“五四”时代精神。B.“‘五四’时期的新诗先驱们不再认为大海变幻莫测”曲解文
意。由材料一第三段“古诗中海的形象…这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即对大海的神秘莫测的恐惧情感
与隔膜态度”可知,原文只是表达古诗中海的意象多表现变幻莫测、诡异奇绝。C.“征服自然…成为郭沫若
诗集《女神》的核心思想”于文无据。文中并无诗集《女神》的核心思想是征服自然的精神的意思。
3.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意在论证中国传统诗歌中大海意象客观存在的内涵缺陷”错误。材料一列举《唐诗三百首》中的
一些诗句,意在论证中国传统诗歌没有把大海作为讴歌的正面对象,这只是传统诗歌中大海意象的时代特征,
并非其内涵缺陷。
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①中国古典文学中,海意象属于游仙主题系统,是对想象欲望的表达。②中国近代史以来,海意象具有
近代思想内涵,表达感时忧国的现实精神和抒发民族复兴的理想。③五四新文学中,海意象继承感时忧国的近
代文学精神,同时也成为表达个性张扬的符号载体。(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
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2023—2024 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评分细则
4.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2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第①点,关键信息是“游仙主题”“想象欲望”,只答“想象欲望”不给分。第②点,关键信息是“现实
忧患意识”“民族复兴理想”,答出其中一个即可给分,答“不再表达想象欲望”“现实挑战”“崭新的海
洋文化地理观”不给分。第③点,“继承感时忧国的近代文学精神”给 1 分,“表达个性张扬的符号载体”
给 1 分。每个点都应指出文学发展阶段,不明确文学发展阶段的,此题总分不超过 2 分。
5.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三个点的关键信息分别是“海洋的力量之
美”“激昂强烈的情感特点”“破旧立新的创造精神”,答“博大神秘、势不可挡的气势”给 1 分,答“洗
涤读者内心”“海洋是‘无限’的”不给分。
8.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第①点,收黎子的讲述“更具真实感”,加
入“我”的感情能“增强感染力”,两个要点各 1 分。第②点,“避免了情节的冗长与沉闷”“使行文富于
变化”两个要点各 1 分,答“使叙述活泼不呆板”亦视为正确,给 2 分。若答使“结构紧凑”或“情节
合理”等,不给分。
9.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每个点须指明细节的具体内容,并分析收
黎子的形象特点。只指出细节内容而不分析人物形象,此题总分不超过 3 分。在所给答案之外答其他细
节的,只要合理均视为正确;所答细节不是关于收黎子的不给分。
关于收黎子的形象概括,第①点答出“沉静稳重的性格特点”和“重建家园的责任精神”任意一点即可
给分,答“抓好生产的责任精神”视为正确,答“做事认真”“吃苦耐劳”不给分;第②点答“热情”“真
诚”“朴实”“同志间的深厚情谊”均正确,答“慌乱”“紧张”不给分;第③点答“痛苦”或“坚强”任
意一个即可给分,答“难过”“悲伤”均正确,答“失神”或“失魂落魄”不给分。
13.每小题 4 分。句子大意不出偏差的情况下,句意分一般不给 0 分。其中译出大意给 2 分;关键词一个 1
分。“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第(1)句,“渠”译为“他”给 1 分,直接用“渠”或译为“沟渠”不给分;“见怪”译为“怪罪我”给
1 分;整句意思正确 2 分。
第(2)句,“僭侈”译为“超越本分”给 1 分,译为“奢侈”不给分;“张”译为“膨胀”给 1 分,译为
“开张”“张开”“扩张”不给分,整句意思正确 2 分。
14.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第①点,关键信息为“精通书法”,答对
给 1 分,答“擅长篆隶草书”给 1 分,答“喜欢书法”不给分。第②点,关键信息是“诗才突出”,意思
答对给 1 分,只答“诗作颇丰”不给分,答“喜欢写诗”不给分。第③点,关键信息是“学问琐细繁密”
“才思敏捷”,答出任意一个关键词即给 1 分。
16.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第①点,答“为花谢太快而可惜”或“为
春光流逝而可惜”给 2 分,答“花飞太急”,给 1 分,直接抄首联不给分。第②点,答“年老逢春,无心
欢娱”,给 2 分,答“年老”“不再少壮”给 1 分,答“无法去欢娱之地”不给分。第③点,答出“无缘
与陶潜当面交谈”给 2 分,答“比陶渊明生得晚”给 1 分,答“借酒消愁”不给分。
17.每句 1 分,句子选用正确,没有错别字,没有漏字、添字,没有前后句颠倒,才给分,否则不给分。第
(3)题,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字迹书写难以辨认,或书写不规范,写异体字、繁体字,字体
写草书、篆字等,以错字看待,不给分。注意形近音近字和难写字:第(1)题中,“衿”“悠”;第(2)
题中,“著”“屐”;第(3)题中,“啸”“裳”等。
18.每空 1 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填写不是成语的词语不给分,成语有错别字不给分。
{#{QQABZQAAogAAQABAARgCEwWiCAIQkAGAAKoGgBAMsAAAgANABCA=}#}
第①空,答出“众所周知”“毫无疑问”给 1 分,答“不可否认”“理所当然”等不给分。第②空,答“坚
持不懈”“持之以恒”“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给 1 分,答“从不间断”“辛苦努力”不给分。第③空,
答出“混为一谈”“一概而论”给 1 分,答“混淆概念”“同日而语”不给分。
19.原句有两处语病,每改对一处给 2 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给分。
将“尽管”调到“北斗系统”前面,给 2 分,把“尽管”改为“虽然”而不调换位置,不给分;在“第
三方软件或硬件”前加“由”或“通过”,给 2 分,把“来实现的”改为“的功能”,不给分。
20.写成单句,并以“开放、免费、高质量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为宾语,语序合理顺畅,给 5 分。每
缺失一个信息点扣 1 分。不是单句不给分。
22.答出“比拟”,给 1 分;答出“人格化”或“拟人”手法,且列举“勇敢地盘旋”“悄悄地试探”“终于
绕到”三者中的两个为例分析,给 1 分;答出“写出火车来到的不容易”给 1 分;答出“钻”字拟物,
写出火车进隧道的状态,给 1 分,只答拟物,没能分析出效果,此点不给分;答出“台儿沟地理位置的
偏僻”,给 1 分。只答“拟人”而未答到“拟物”的,扣 1 分。表达效果上,答“表现火车的勇敢、坚强”,
不给分。
23.这两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传达了相似的价值观,即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强调耕耘而非收获。第一句话的
关键词是“工匠精神”与“成功”,揭示了工匠精神的价值意义。工匠精神代表的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
专注,注重的是对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这种精神体现在对每一件事情的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以及
对创新的追求,它是通往成功的必要路径。
第二句话关键词是“过程”与“结果”,告诉我们应当重视的是耕耘而非收获。只要全力以赴、不留
遗憾地去努力,即使最后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也能因为过程中的付出而感到满足和自豪。揭示的道理
是,要珍惜每一个努力的过程,而非仅仅关注最终的成果。
两句话合在一起,表达的是:不必急切地关注结果,而应在过程中着力,须秉持一种工匠精神,做到
了这一点,结果自然美好,成功自然可得。
写作任务中“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意味着考生要结合真实的生活感悟,结合时代特点来谈。“讲述你
的见闻或经历”指向记叙文,“表达看法与思考”指向议论文。
参考立意:①过程精致精细,结果水到渠成;②过程做到最好,结果必定美好;③莫问收获几许,只
需注重过程;④戒除内心浮躁,守住一片匠心;⑤以匠人心性,书写时代华章;等等。
其他方面具体给分情况,可结合下面几点判定:
一、关于立意
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按层次分为四个方面:立意正确、立意鲜明、立意深刻和立意新颖。
1.立意正确
一是要求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健康,一是作文的立意要符合材料给定的题意,不偏离题意、不跑题。作
文的立意一旦不符合社会、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就可视为偏离题意,思想感情不正确、不健康的作文在
及格分以下;作文的立意也一定要符合材料内含的意义,不要为了创新而轻易与之背道而驰,否则也会
被判为偏离题意;要抓住材料关键词,关键词抓错了,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立意上也会严重丢分。
2.立意鲜明
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须集中、明确,不能什么都想说却什么都说不清楚;或者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立意分
散、立意含糊,是作文的大忌。一篇 800 字左右的作文,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立意一定要集中、明确、
鲜明。阅卷老师在紧张的阅卷环境中,首先看的就是作文是否有明确的立意。
3.立意深刻
高考作文的要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其中的关键词是“本
质”“内在关系”“启发”,这就要求作文立意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要剖析深刻透彻的观点,发人深思。
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得分一般不超过 50 分。
4.立意新颖
写作中要追求“见人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的境界,这就需要在立意上体现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套作,
{#{QQABZQAAogAAQABAARgCEwWiCAIQkAGAAKoGgBAMsAAAgANABCA=}#}
千篇一律,但也不能为了求新,而违背材料主旨和主流价值观,特立独行,危言耸听。作文写得好,要
“以识为主”,即与现实结合,深入思考,展现自己独到的见识。
二、关于等级
具体评分,可参考列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
等级的几个方面不是孤立的。每篇作文的“基础等级分”与“发展等级分”之间,基础等级中的“内容分”
与“表达分”之间,发展等级中的“创新”与“深刻”之间,通常具有一致性。高考评分要求,凡是“内
容分”与“表达分”不在同一个等级内,两者的级差不要超过两个等级(如一个为一等,另一个不得低
于第三等),也就是说,一个等级不足,会对其他等级造成影响。因此,要写好作文,一定要注意综合能
力的提升。
对作文等级的判定,要综合考量,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比如对基础等级,不能仅看内容、结构、语
言、文体中的一点,而应全面衡量,综合考虑。因为阅卷环境的影响,卷面整洁与否对作文的影响非常
大。但在具体操作时,要客观看待卷面分,卷面不好的,适当扣分,不能以“一丑”而遮“百美”。
对作文等级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比如一类卷(54—60 分)、二类卷(45—53 分)、三类卷(33—44 分)、
四类卷(21—32 分)、五类卷(20 分以下)。评分标准不要随意变动,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同一等级内,
根据内容、结构、语言等合理打分。
三、关于表达
1.文体:文体特征不明的文章,建议总分不超过 36 分;文体不合要求的,建议总分不超过 30 分;文体格
式不对的,建议总分不超过 50分。
2.结构:写足字数成篇,层次分明,过渡衔接紧密,可视为“结构严谨”;首尾完整,段落连贯,可视为“结
构完整”;字数超过 400 字,但缺少自然结尾的视为“结构基本完整”;明显拼凑,或者直接抄袭试卷相
关文段的,以“结构混乱”处理。
3.语言:“语言流畅”原则上是指没有语病;“语言通顺”可以允许有偶发病句(2 个左右),但是不影响相
关阅读和意思表达;“基本通顺”可以允许有 3 个句子不通顺,但是能够表达基本意思。全文有 6 个以上
病句则视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对于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进行表达的,评卷时需要慎重处理。
4.字迹:全文个别文字书写不标准或有涂改的不视为“字迹潦草难辨”。
四、关于特征
1.深刻。一篇作文整体都体现独到、深刻的思想,可在特征分上给满分。部分段落、句子深刻,按评分等
级给分。
2.丰富。作文内容丰富,使用的素材新鲜、典型,特征分上可给满分。内容较丰富,部分素材引用了典型
素材,按评分等级给分。
3.有文采。整篇作文文采斐然,展现了作者的文笔与才思,特征分可给满分。开头结尾使用修辞、化用诗
句、引用名言,也可归为有文采,在原有给分基础上适度加分。
4.有创意。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体现出自己的创意,且论据充分、叙述合理,特征分可给满分。部分段
落、语句有创意,可视为作文亮点,在原有给分基础上适度加分。
五、其他问题
(一)关于扣分
1.缺标题扣 2 分。
2.字数不足 8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建议字数不够 600 字的文章,总得分控制在 36 分以内。全文不足
400 字,综合给分不能超过 20分。不足 200 字,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分。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3.每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上限 5 分(考虑偶有 1—2字笔误的情形,评卷程序从第三个错别字开始
扣分,扣满 5 分为止)。
4.标点错误多,或点实点、标题后加标点、一“逗”到底的,扣 1 到 2 分。
{#{QQABZQAAogAAQABAARgCEwWiCAIQkAGAAKoGgBAMsAAAgANABCA=}#}
5.用繁体字或甲骨文;用含义不清、流传不广的网络语言,酌情扣分。
(二)特殊情况处理
1.如确定为套作的文章,给分不超过 20 分。抄袭的基础等级控制在四等内,发展等级不给分。认定抄袭试
卷要慎重。
2.满分作文。评定要慎重,确保满分作文的高质量、耐推敲。
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 分)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基 20 分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分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特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 20 分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QQABZQAAogAAQABAARgCEwWiCAIQkAGAAKoGgBAMsAAAgANABCA=}#}绝密★启用前
2023一2024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知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郭沫若和惠特曼的诗歌意象群中,“海洋”都占据了重要地位。二者是以影响关系存在
的,惠特曼海洋诗的风格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中提及海洋时的情感。
受儒道自然观的影响,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大海往往只是人们观赏的景象,诗人大都是借
景抒情,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诺统一。传统“发乎情、止乎礼”的诗歌教义往往限制着古代诗人
想要酣畅淋漓地抒情达意的愿望。《唐诗三百首》里有很多嵌有海的诗句,如白居易写“忽闻
海上有仙山”,李白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等,但海洋在这些诗里,没有像日、花、江、河那样成
为诗人讴歌的正面对象,它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地理遥远的概念。“五四”的时代精神呼唤着
狂飙突进的诗风,只有充满高于人类力量的自然物象才能和这一时代精神契合。于是,新诗
的先驱们从惠特曼诗歌中汲取精神,对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和实践进行大胆改造。
这种创造体现在主体对大海的态度上,就是从畏惧向渴望征服转变。古诗中海的形象表
现出慷慨悲凉的在少数,表现变幻莫测、诡异奇绝居多,这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即
对大海的神秘莫测的恐惧情感与隔膜态度。惠特曼诗中满是由气势恢宏的大海激发而出的
直面挑战的勇气和毅力,给了郭沫若等很多现代诗人以很深的启发。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中,诗人展现出海洋的博大神秘、势不可挡的气势。相比于古诗中温柔婉转、发乎情止乎礼的
抒情,郭沫若诗中的海洋之形、声、味以直观真切的感受洗涤了读者的内心世界。诗人仿佛置
身地球之外,像是在太空中俯视地球这颗蓝色星球的全貌。在诗人眼中,海洋是“无限”的,是
有着能够推倒地球的力量的。对于海洋力量的攒美抒发了一种借助海洋无穷的力量推翻已
有的存在的渴望。诗人渴望毁坏和创造,而这种渴望在海洋势不可挡的气势面前达到了顶
峰。诗人在此刻对海洋的情感是充满征服欲望的。
郭沫若这种由传统诗歌意象发展出的新意象受到了惠特曼的影响。惠特曼《草叶集》中
的《海流集》借助海洋意象书写人对自然的征服欲望,其中的海洋意象都是自然之力与征服欲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