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1 00: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导入新课,明析目标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掌握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3.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4.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等基本史实。
甲 骨
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青铜器
丝 帛
竹简
以上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书写不方便、昂贵、笨重
使用不方便﹑不易推广
2.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是在什么时期?
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蔡伦
3.是谁改进了造纸术?时期?
一、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时,宦官蔡伦部吉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一、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的发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切麻
⑤舂(chōng)捣
④蒸煮
浸灰水
洗涤



⑦抄纸
⑥打浆
⑨揭纸
造纸术的制作流程
在中国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在什么材料上书写?
羊皮纸
以羊皮制成。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方便,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广泛用于欧洲。
莎草纸
古埃及人采用的书写载体,用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
传播路线
公元4世纪(朝鲜)
公元7世纪(日本)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12世纪(非洲)
公元12世纪(欧洲)
公元19世纪(大洋洲)
公元16世纪(美洲)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影响
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纸张有什么重要意义?
1、减少污染,保护环境;2、节约资源。
造纸术给人类文化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
历史与现实:
1.生活时期:
2.医学成就:
①著《伤寒杂病论》,
②提出“治未病”理论,
③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一)张仲景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
——“医圣”
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
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著名医学家。
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个人简介
《伤寒杂病论》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了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东汉末年
①实施外科手术,
②发明“麻沸散”,
创“五禽戏”体操。
(二)华佗
1.生活时期:
2.医学成就:
华佗(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发明“麻沸散”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还传授吴善“五禽之戏”,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日聪明,齿牙完坚”。
2、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一门流传了数千年未中断的、至今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了解古老而神奇的中国医学,对于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让它继续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福。
除了扁鹊、华佗、张仲景你还知道哪些神医呢?
预防医学倡导者——葛洪
药王——孙思邈
法医之祖——宋慈
药圣——李时珍
儿科之祖——钱乙
西汉汉武帝时期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
2.生活时期:
3.体例:
4.内容:
5.评价:
司马迁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BC145-BC90)
1、10岁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研读古书,爱好文史,学习十分认真。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名胜古迹。
3、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
4、54岁那年,司马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它是一部什么体裁的书?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历史?
2.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请你说出《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记》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内容: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的史事。
体裁: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传体和编年体的比较
编年体
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纪传体
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指本纪,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
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纪录各类人物
司马迁于公元前104年开始编写《史记》,其间因“李陵之祸”触怒汉武帝,遭受“酷刑”,直到55岁时,才完成《史记》的编写,前后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司马迁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司马迁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谨修史的态度。他坚定志向绝不动摇、坚持真理绝不妥协、坚持探究绝不轻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司马迁采访史迹
四.道教与佛教
(一)道教的兴起
1.时间:
2.创立:
东汉末年
创立 ,尊奉 。
创立 。
张角
太平道
黄帝和老子
五斗米道
张陵
道教圣地——青城山
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道教
1.时间:
2.地点:
3.创始人:
4.教义: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消灭欲望 众生平等
(二)佛教的兴起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1._____ 以后,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 _____ 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传播开来。
张骞通西域
东汉明帝时
派别 发源地 时间 创立者 教义 信奉民众
道教
佛 教
印度
东汉末年
西汉末年
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下层民众
贫苦民众
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
人生很苦,要熄灭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众生平等……
中国(土生土长)
两种宗教
敦煌莫高窟
《西游记》
通过以上图片和材料,思考佛教传入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千手观音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化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造纸 西汉
东汉
医学 东汉
历史学 西汉
宗教 东汉
西汉
发明造纸术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华佗
麻沸散;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史记》
佛教传入中原
张陵
张角
太平道教
五斗米道教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我国一些地方曾发生H7N9禽流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B
D
随堂作业
3、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D
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