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两者共
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②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③尚未出现原始农业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
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朝都城多次迁徙,后来定都于殷
B.商朝国家管理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C.西周出现一种成熟的文字即甲骨文
D.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
3.圭是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据《周礼》记载,在朝觐礼中,“王执镇圭,
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不同的人所执的圭不同,以此作为各自的身份凭证。据此,
周代的圭
A.具有一定的政治等级性
B.是王权和神权结合的象征
C.体现鬼神观念渐趋加强
D.使周王拥有了绝对的权威
4.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下列分别为《春秋列国形势图》(左)和
《战国形势图》(右),两幅图共同反映了
80下
山我
林胡
新流
登
①天下共主
②礼崩乐坏
③战争频仍
④民族交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第1页(共6页)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时期,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
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说明道家
A.体现“有教无类”的思想
B.追求天人合一
C.体现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D.主张隆礼重法
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不同的社会阶层分别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提出各自政治、社会主
张和要求。其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派别是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7.李斯评价商鞅: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以下属于商鞅变法的措施有
①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②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③严刑酷法,轻罪重罚
④什伍连坐,相互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修建长城,建造宫殿、陵墓。秦能够修建大型工程
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
B.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
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
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
9.以下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高度评价的观点有
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④据般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思想派别的作品数量。该时期是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商周时期
B.
西汉时期
C.秦朝时期
D.
春秋时期
11.据考,历史上主管盐务的官职,仅汉代时称“盐官”。据《汉书·地理志》等记载,汉武帝
时在全国(产盐区)27个郡的37个县内设置了盐官。这反映汉代
A.打击豪强地主B.削弱地方权力C.改革选官制度
D.推行盐业官营
12.一学生整理了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治国理政主要举措,包括: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
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这一时期史称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13.迁都洛阳前,北魏壁画中的人物着装多为鲜卑等少数
民族服饰。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
御图》(见右图)中,北魏帝王、贵族皆着汉人服饰。
这种变化说明北魏
A.正在用武力统一黄河流域
B.孝文帝改革成效十分明显
C.境内各民族矛盾己经消失
D.政权由汉族世家大族控制
14.以下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与政权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高一历史学科试题第2页(共6页)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A
D
B
A
D
C
A
B
D
A
B
⊙
D
16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D
A
A
B
D
D
B
C
A
C
B
非选择题部分
31.(1)时期:春秋战国时期(1分)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每点1分,任答其中2
项即可)
(2)唐朝政府重视水利:唐朝将犁耕改进为曲辕型:宋朝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每点2分,
共6分)粮食品种:玉米或甘薯(1分答马铃薯也可得分)
32.(1)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三次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
大片地区: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1点2分,共6分。写出具体四个郡也可得2分。)
(2)政策:开明(或怀柔)(1分)
说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唐蕃会盟等促进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史实2分,结论1
分,共3分)
33.(1)代表人物:朱熹。(1分)贡献:合编“四书”,并且加以注释(2分,答具体的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或“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也得2分)补充:宋词(1分)
(2)举例:(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①雕版印刷相当普及,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答“雕版印刷普及”或“发明活字印
刷”即可得分,都写出不重复给分,最高2分,下同)
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应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渐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答“火
药应用于军事”、“爆炸型火器”或“管型火器”即可得分):
③用人工磁化方法造出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根源:宋朝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2分)
34.(1)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2分)
原则:儒家“以德服人"的仁政原则(1分,答“以德服人”或仁政即可得分)
外交宗旨:“厚往薄来”“不欺寡,不凌弱”的和平外交宗旨(1分,答“厚往薄来”、“不欺
寡,不凌弱”或和平即可得分)
(2)历史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答“优势地位丧
失”也可得2分)
具体表现: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
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严厉禁止
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