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0 23:5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一、单选题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正确的是(  )
A.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检验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含有碳元素﹣﹣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C.区别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适量明矾
D.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2.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柠檬汁(2-3) B.酱油(4-5)
C.西瓜汁(5-6) D.洗发水(8-9)
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Mg(OH)2 B.CuSO4 C.C6H12O6 D.HCl
4.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了中和反应的是(  )
①用稀硫酸除铁锈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④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⑤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5.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②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也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④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 B.肥皂水 C.食盐水 D.牛奶
7.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8.某化学小组对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然后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加NaOH溶液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图中纵座标(y)表示溶液的pH
B.AB段表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BC段表示反应已经结束
D.CD段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NaOH
9.为了反映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的实验,四组同学分别绘制了相似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一定质量的木炭粉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C. 向等质量块状和粉末状碳酸钙中分别加稀盐酸至过量
D. 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pH值变化情况
10.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在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现向左边烧杯中投入10.2g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向右边烧杯中投入8g铜片,充分反应后,天平重新平衡,则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A.5.2g B.2.2g C.5g D.8g
11.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二、填空题
1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沿器壁慢慢的注入   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把   注入   里.浓硫酸可用来干燥一些气体,是因为它具有   性.
14.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氧化铁和氧化铝的混合物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三、计算题
15.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向4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pH的变化(曲线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
(1)当溶液的pH为7时,用去稀盐酸多少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温馨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四、实验探究题
16.右图是小刚对浓硫酸的性质的探究,锥形瓶内的小试管盛装饱和的澄清石灰水。
(1)甲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澄清的石灰水出现变浑浊,原因是   ;
(2)把乙装置中的胶头滴管内的水滴入浓硫酸中,发现澄清石灰水也出现变浑浊,原因是①   ,②   。
17.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
资料信息: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②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溶液变红,氨气的水溶液(氨水)具有碱性。
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活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如图,在烧杯A中装有10mL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一段时间后,烧杯B中的现象是   。
(2)探究:是什么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提出猜想:
猜想①:A烧杯中浓氨水中水蒸气,部分进入B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②: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进入B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③: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进入B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后,氨水使酚酞变红。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①不符合题意,理由是   。
(3)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是否符合题意,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善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两张滤纸分别用酚酞实验浸泡,然后悬挂晾干 一张晾干的滤纸a直接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a   。 猜想③符合题意
另一张晾干的滤纸b先滴加几滴蒸馏水,然后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b   。
(4)拓展延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证明了分子   的性质。
18.Y型管是实验改进时经常使用的仪器.
(1)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若在a处放置红磷,在Y型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若要研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应在a处加入   .
(2)用图2所示装置可以研究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①在不打开装置的情况下,将Y型管I向右倾斜,使稀硫酸流入碳酸钠中,再恢复至图示装置的角度,即可产生二氧化碳.Y型管II中的现象是   .
②不改换实验仪器,将上述实验进行修改,即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修改方法是   .
五、综合题
19.如下图,向点滴板1-3的孔穴中滴加CuSO4溶液,4-6的孔穴中滴加稀盐酸。
(1)加入稀盐酸后,没有发生反应的孔穴是   。
(2)能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是   (填孔穴序号)。
(3)孔穴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国家环保总局已规定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的废液缸中,甲班废液呈红色,乙班废液呈蓝色。
(1)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甲班废液含有   ;乙班废液中含有   。
(2)目前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甲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    ;你建议如何处理甲班的废液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浓硫酸;水;水;浓硫酸;吸水
14.【答案】2Al+2NaOH+2H2O=2NaAlO2+3H2↑;1.6
15.【答案】(1)解:由图可知,当溶液的pH为7时,用去稀盐酸60g;故填:60
(2)解: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58.5
40g╳10% x
X=5.85g
氯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5.85%
答: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85%。
16.【答案】(1)浓硫酸吸收了石灰水中的水,使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2)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7.【答案】(1)溶液变红
(2)烧杯B中含水,无色酚酞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3)不变色;变红
(4)在不断运动
18.【答案】(1)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被80℃热水浸没的白磷(合理均可)
(2)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条不变色;分别在Y型管管口和底部放置湿润紫色石蕊滤纸条(合理均可)
19.【答案】(1)5
(2)3或5、6
(3)
20.【答案】(1)NaCl、CaCl2、HCl;一定含有NaCl、CaCl2,NaOH和Ca(OH)2至少有一种
(2)废液会腐蚀铁质水管,造成污染;用适量的碱性物质中和(或将两班的废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和等)